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歐大年教授(Prof. Daniel L. Overmyer)


 《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美]欧大年著,周育民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Precious volumes," or pao-chüan, were produced by popular sects in th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These scriptures we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divinely revealed to sect leaders and contain teachings and ritual instructions that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a lively and widespread religious tradition outside mainstream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Largely neglected until now, they testify to the imagination and devotion of popular religious leaders. This book, the most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pao-chüan in any language, studies 34 early examples of this literatu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textual tradition. Although the work focuses on content and structure, it also treats the social context of these works as well as their transmission and ritual use. 





关于《佛说皇极结果宝卷》产生的年代

 (2012-07-16 21:13:22)
            ——兼谈宝卷年代之作伪与宝卷研究

    按,本文是笔者读[美]殴大年《《宝卷——十六至十七世纪中国宗教经卷导论》(译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出版)后做的笔记。

    1990年,由中国俗文学学会主办,在天津由李世瑜先生主持召开了“首届宝卷子弟书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上,有两件事曾引起“轰动”:
   一是路工先生宣布他收藏有题作“宣德五年(1430)孟春吉日刊行”的《佛说皇极结果宝卷》。在会上没有展示,但80年代后期,笔者与路先生一道参加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主编姜彬)时,路先生曾将这部宝卷让笔者过目,笔者做了详细的笔记。1994年张希舜等编《宝卷初集》[1]收入了这部宝卷的影印本。
    二是甘肃谭禅雪先生宣布发现题有“永乐丙申岁(十四年,1416)六月望日书”“序”的《观音济度本愿真经》(《香山宝卷》),也没有展示。会后,笔者去北京,从周绍良先生处借到他收藏的清宣統三年(1911)北京如心堂刻《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做了详细的笔记。1992年由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酒泉市文化馆合编的《酒泉宝卷》上编[2],收入谭禅雪校点整理的《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尾殘,附注云“据木刻本”,刻印者不详),并据1927年郑振铎先生在《佛曲叙录》[3]之误,迳改名为《香山宝卷》。[4]
    对这两部宝卷产生的时代,笔者在阅读过后都表示怀疑。笔者在1995年《兰州学刊》第4期上发表《清代宝卷民间宗教的两种宝卷》[5],便考订出《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卷前署为 “永乐丙申岁(十四年,1416)六月望日书”的“观音古佛序”是作伪,其编者是咸丰、道光年间先天道(青莲教)“五老掌教”时期“水法祖”彭德源。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王见川先生在《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6]“前言”中便引喻松青和笔者的论证,并考订为:本卷原为先天道十一祖杨守一(还虚)原编(已佚),现存本是彭德源(超凡)改编定本。
    关于《佛说皇极结果宝卷》产生的年代,考证比较困难,直到1997年笔者始写定,与其他三部宝卷的介绍合为《中国宝卷漫录四种》,发表于《文献》(北京)1998年第二期。笔者考证它是明末三极同生教(或称“一步黄天道”)的《五经九册》之一[7]。笔者提出四点理由,认为此卷编写和初刊于明末,其中一点是该卷编者在开卷缘起中所说的“天下的宝卷无边”的情况,在正德五年前后还没有出现。这篇“漫录”,后来收入2009年出版的拙著《中国宝卷研究》。[8]
    1998年李世瑜先生在《民间秘密宗教与宝卷》[9]文中介绍:1991年,他陪同欧大年(Daniel Ovemyer)教授拜访路工先生,看到路工收藏的《佛说皇极结果宝卷》;后来,他又同殴大年教授复制了这部宝卷的文本。“我把我的意见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欧大年教授,他又加以己见写成一篇The Oldest Chinese Sectarian Scripture,The Precious Volume,Expounded by the Buddha,no the Resultse of(The Teaching of)the lmperial Ultimat(Period),我们联名于《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NO.20 1992发表”但是,在上述《民间秘密宗教与宝卷》文中,李世瑜先生又提出此卷题刻“宣德五年”是作伪,考订的方式与笔者不同。在该文最后说:“我对于曾与殴大年先生联名发表的主张最早的宝卷为宣德说予以否定,而对于正德四年说予以否定之否定。”李先生的文章后来收入2007年出版的《宝卷论集》,[10]改名为《“宝卷辑本”导论》,附注:“我原编有《宝卷辑本》一书,后因故未能按原计划出版。本文系因该书的编辑而写”。[11]陈平原主编《中国俗文学研究》也收入这篇文章。[12]
     宝卷年代之作伪,前辈学者多已指出。以笔者三十年读宝卷的经验,此类作伪,过去有,作伪者主要是宗教家;现、当代也有,某些书商和“学者”也参与造假。作伪的手法不一、花样很多,一般是将某卷产生的年代提前。这自然影响对宝卷历史发展的认识,如果不加识别,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13]
    宝卷产生年代作伪,影响最大的是《香山宝卷》。这本宝卷又名《观世音普萨本行经》,演妙庄王三公主妙善立志出家修行、自割手眼救父、成道为观世音菩萨的故事。现存文献中最早的记录是明正德初年罗清《五部六册》中的引用;可见最早的版本是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杭州昭庆大字经房刊本,卷首有题为“宋太子吴府殿下海印拜贺”的“序”,题“天竺普明禅师编集、江西宝峰禅师流行、梅江智公禅师重修、太源文公法师传录”,开卷缘起中有一段“昔普明禅师于崇宁二年(1103)八月十五日在武林上天竺”遇一“老僧”(暗示为观世音菩萨示现)“将菩萨行状略说本末”給他,让他“流行于世”,因作此卷。这一刊本,清末也多有翻刻。《香山宝卷》易见之通行刊本,是题为“宋天竺普明禅师编集,清梅院后学静宏简行”的同治七年(1868)杭州慧空经房刊本,又名《观世音菩萨本行经简集》。改编者大概认为那位于史无征的“宋太子吴府殿下海印”不够“权威”,于是删掉了托名于他的“序”,将开卷缘起中“昔普明禅师于崇宁二年八月十五日在武林上天竺……”一段文字摘出,放在卷首为“叙”。这一版本有大量的的重刻、重印本。
     郑振铎先生当年没有看到《香山宝卷》的“乾隆本”,他在1927年发表的《佛曲叙录》中即据“简集”本的 “叙”,提出:“《香山宝卷》为许多最流行的宝卷之中最古者。相传为宋普明禅师于崇宁二年八月十五日在武林上天竺,受神之感示而作者。”[14]此后,郑先生也认识到这样的“推论”难以成立,所以在《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一章“宝卷”中指出:“普明于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八月十五日,在武林上天竺,受神之感示而写作此卷,这当然是神话”,[15]否定了原来的推论。但是,多年来经一些研究者和辞书编者不断互相抄袭,弄假成真,《香山宝卷》为普明所作、产生于“崇宁二年(1103)”,是“最早的一部宝卷”,被当成了“定论”。据笔者所见,没有一位抄袭者对这些“推论”做过认真地考述。日本学者木善隆认为这本宝卷产生于明代初年(1368年后),较为稳妥。[16]
近见殴大年先生的《宝卷——十六至十七世纪中国宗教经卷导论》,已被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作为该会“编译丛刊”出版。[17]其论述的范围,是明代民间教派的宝卷和经卷,其中第二章“早期模本:十五世纪文本《皇极宝卷》中救赎的官僚性”,论述的就是上述《佛说皇极结果宝卷》。本章开始,介绍李世瑜先生曾于199136日和107日两次带他到路工先生家,影印复制了这本宝卷。书中将这部宝卷确定为十六至十七世纪中国(民间)宗教经卷的早期模本”,根据就是该卷上卷卷末题“明宣德五年孟春吉日刻刊”,具体为“宣德五年正月初一”(1430年1月24日)。
    结合上文李世瑜先生在1998年发表的《民间秘密宗教与宝卷》(即《“宝卷辑本”导论》)文中介绍:他曾同意该卷题刻的年代(宣德五年孟春),并写成书面意见给殴大年教授,由殴大年执笔著文联名发表;后来(应在1988年以前)他又对该卷“正德四年”说予以否定。这些,殴大年是知道的,所以在本书中便没有提到与李世瑜先生联名发表论文事。殴大年教授的这部著作,1998年8月自序于香港,1999年由哈佛大学出版。他可能没有看到笔者发表于1998年《文献》(北京)第二期(1998年4月出版)上的文章。
     前辈李世瑜先生和笔者都特别注意某些宝卷(和民间宗教经卷)产生年代的考证和自署年代真伪的辨识,因为,一部宝卷产生(刻印)的年代不同,它们产生的社会影响便不一样。比如,这部《皇极收元宝卷》刻印的年代如果不是1430年(“宣德五年”),而是近二百年后的明末(1600年前后),尽管殴大年教授对这部宝卷内容论述的非常细致,它作为“十六至十七世纪中国(民间)宗教经卷的早期模本”的价值,便不存在。


[1]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实由李世瑜先生筹划主编。
[2] 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3] 原载《中国文学研究》下册,商务印书馆初版。
[4] 这一错误,至今仍被一些研究者所抄袭,如李豫等著《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绪论”第一句话“宝卷,一般说是从北宋变文被禁止后紧接着出现的变文的继承者,《香山宝卷》(又名《观音济度本愿真经》)被称作最早的宝卷。”如果执笔者认真读过这两部宝卷的话会发现,它们不仅文本形式、结构不同,所体现的宗教思想更完全不同。
[5] 该刊编辑实在马虎,本文约5000字,其中排印错误达五、六十处,不堪卒读!笔者修订后收入1997年由台北学海出版社出版《中国宝卷研究论集》,页107-111。
[6]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出版,该书第九册收清咸丰刻本、民国石印本《观音济度本愿真经》两部影印本。
[7] 其他四部是《观音宝卷》(佚)、《往生宝卷》(佚)、《万法归一宝卷》(佚)、《救度超生宝卷》(存下卷一册)。
[8]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页506-513。
[9]  载《曲艺讲坛》,内刊,天津,第五期。
[10] 台北,兰台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上述引文见页51、55。
[11] 《宝卷论集》,页38。李世瑜先生生前与笔者说,《宝卷辑本》即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宝卷(初集)》。按,这部《宝卷(初集)》,曾被禁止发行,现在国家图书馆已经公开借阅;另,濮文起主编《中国宗教历史文献·民间宝卷》(黄山书社,2005)将《宝卷(初集)》所收宝卷全部收入。
[12]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页1-15。
[13] 举个例子:《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李豫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第三章“山西介休宝卷卷本宣唱形式调查”,提出介休宝卷卷本发展的四个时期:明前期、明中后期、清前期、清中后期,并对各个时期“代表性”卷本做了分析。其中“明前期”的“代表性”卷本是《新刻佛说沉香太子开山救母宝卷》。对这个卷本的时代,书前书影“说明”是“明初介休宝卷刻本”,正文说它是“明万历重刻明初本”。根据是什么?只有一句话:这个唱本“字体为偏宋,万历刻书风格”。从该书对这本宝卷版本、内容、结构形式的介绍和书前附载印刷精美的书影考察,笔者认为它的刻印年代不会早于清嘉、道以前;据一位明清木刻插图专家审阅,它的插图是清嘉、道年以后的风格。这本坊刻唱本式的宝卷,说它是“介休刻本”,也要费点工夫去考述。
[14] 见《小说月报》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专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又,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1981。
[15] 见《中国俗文学史》,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1984,下册,页308。
[16] 关于本卷的介绍,详见拙著《中国宝卷研究》第二编第三节“明代的佛教宝卷”,广西桂林师大出版社,2009,页109-115.。
[17] 马睿译,郑须弥审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出版。下文介绍其第二章,见页64-114。






Daniel L. Overmyer
Professor Emeritus
Centre for Chinese Research and
the Department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B.C. Canada V6T 1Z2

Email: dano@interchange.ubc.ca

Publications


Chugoku minkan Bukkyo kyoha no kenkyu, tr. Rimbara Fumiko and Ito Michihara, Tokyo, Kenbun shuppan, 2005. (Translation of my Dissenting Sects in Late Traditional China, Harvard, 1976.)

Fei Luan: Zhongguo Minjian Jiaopai Mian Mian Guan, tr. Zhou Yumin, ed. Sung Kuang-yu,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2005. (Translation of The Flying Phoenix: Aspects of Chinese Sectarianism in Taiwan, by David K. Jordan and Daniel L. Overmyer, Princeton, 1986.)

• Ou Danian (Dan Overmyer) and Fan Lizhu, eds., Handan Diqu Minsu Jixun (Collected investigations of popular customs of the Handan area, [Hebei Province]), Tianjin, Tianjin guji chubanshe, 2006 . In Huabei Nongcun Minjian Wenhua Yanjiu Congshu (Collected studies of popular culture in north China rural villages).



歐大年教授(Prof. Daniel L. Overmyer)
宗教講座教授


歐大年教授一九九六年九月二日起出任宗教講座教授。
歐教授一九五七年取得美國韋斯馬爾書院文學士學位後,往福音神學院修讀神學,三年後獲授神學士學位,並先後於一九六六及七一年取得芝加哥大學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他由一九六零年起服務芝加哥社群,擔任牧師和出長社區組織,一九七零年轉任奧柏林書院導師,翌年升任助理教授。歐氏一九七三年加入加拿大卑詩省大學,先後於一九七六及八四年晉升為副教授及講座教授。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