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有感:重溫《知堂回想錄》、《周作人俞平伯往來通信集》,《知堂書信》;《周作人與鮑耀明通信集(1960-1966)》/《周作人晚年書信》

周作人與鮑耀明通信集(1960-1966)


鮑耀明,筆名成仲恩、甘牛、傑、甘中,香港翻譯家。1920年出生於廣東省中山縣。其祖父早年跨海往日本謀生。他在日本念完中學。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他返回澳門,後來再往日本,進慶應大學,1945年在該校畢業。畢業後,1960年任香港《工商日報》、新加坡《南洋商報》駐日特派員。1960年至1981年任日本三井洋行香港分行副總經理。1976年至1981年間曾任香港理工學院(香港理工大學前身)教學諮詢委員。

---


周作人從未沉溺於谷崎那種「頹廢氣息」。固然認爲永井、谷崎的文章與思想「都極好「,卻終歸把他們當作異國的同代作家,未必像後世研究者那樣高看「外國的」一眼。

又因了周作人的關係也查了一下鮑耀明,自一九五五年三月二日至一九六五年六月十二日,谷崎潤一郎給鮑耀明寫了三十三封信。有些是祕書伊吹和子代筆,她在回憶錄《谷崎潤一郎最後十二年》中說她問過鮑,鮑說因父親在橫濱的英國貿易公司任職,他出生在橫濱,中學時爆發戰爭,舉家遷回香港。二次大戰後和當地文化人交往,結識周作人。後作爲香港工商日報特派員來日本,拿著周作人的介紹信採訪谷崎潤一郎。


----

《知堂回想錄》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9


 

(1002 2015 五)在捷運上翻讀《周作人俞平伯往來通信集》,美不勝收,到處有趣 (1929年1月7日,農曆的話是人日,逢"周一",周作人寫Manday)。可惜都沒記下來似的。
  • {周作人俞平伯往來通信集} 上海:上海譯文,2015
  • 1928年12月29日,1929年1月7日,周作人致俞平伯,他家要宴客:"但祈勿怪僧多粥薄;"蔽齋招宴清華"要人"......" (校長羅家倫等)




TingShan Tsai

這是俞平伯1934年在開明書店的初版本《讀詞偶得》。雖然我沒有機會收藏到初版本(收藏初版本最多的是好友秦賢次先生),但在大學時代就讀過後來的翻印本。當時書出版後俞平伯就趕快送給他的老師周作人,上頭寫著:「知堂師 誨 二十三年十二月 學生平伯敬呈 」,作為「知堂四大弟子」之一的俞平伯,始終都敬佩這位老師的,不像沈啟无後來背叛而被知堂老人逐出師門。




頁104-105 周作望人寄鮑耀明新文學著作 (33種34冊),2011年流出.......



《周作人與鮑耀明通信集》這本書竟然不在身邊可惜



周作人與鮑耀明通信集
作者: 鮑耀明
出版社: 河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04-4-1
頁數: 480
定價: 35.00
裝幀: 平裝
叢書: 回望周作人叢書
ISBN: 9787810912020

內容簡介  · · · · · ·

鮑耀明

知堂老人曾在《日記與尺牘》一文中說:“日記與尺牘是文學中特別有趣味的東西,因為比別的文章更鮮明的表出作者的個性,詩文小說戲曲都是做給第三者看的,所以藝術雖然更加精煉,也就多有一點做作的痕跡。信劄只是寫給第二個人,日記則給自己看的,( 寫了日記預備將來石印出書的算作例外,) 自然是更真實更天然的了。” ( 《雨天的書》)

時光過得真快,《周作人晚年書信》自一九九七年十月上梓後,快將七年,為什麼要自編自費出版這本書? 當時我已在該書《編者前言》中說得很清楚,目的不外紀念我與知堂老人之間的一場神交,進而提供資料給研究周作人的學者參考而已。出版後在社會上似乎也掀起了小小的波紋,不少朋友來信或發表文字給我批評與鼓勵,試舉其中一二:
“這是一本好書” ( 劉以鬯)
“您確實做了一件大善事,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保留了很好的文獻史料” ( 裘士雄)
“這是中國現代人文的珍貴史料,也是一段難得的情緣,都是不可不讀的” ( 王得後)
“鮑先生從一九六O 年三月到一九六六年五月跟周作人不斷通信,總共收集知堂老人的信四O 二封。這部《晚年書信》當然是研究周作人的大好史料” ( 董橋)
“周、鮑二人素無謀面,純粹依靠文字作為媒介,牽連著相隔兩地的忘年情誼……鮑先生花了許多功夫整理校正,不只是原件影印,其工序繁重,可以想像,如果不是個人信念支持,恐怕不易完成” ( 小思) ;“鮑耀明雖然始終沒有見過周作人一面,卻有著這樣頻繁的通信,不但在周作人晚年是少有的,就在他一生中,也再沒有這樣的第二個朋友了” ( 羅孚)
“觀人論世,如能以小見大,即於瑣碎微末之中,每每可以想像其為人……這是一個極新穎的整理,出版方法,編者是有心人,工作又做得極為仔細,從而令讀之者在脈絡分明的時與事推移之中,看到一個古稀老人生命的最後幾年,在'物資'與'精神'兩方面,有哪些'試探'與'考驗”' ( 戴天)
“最近欣承郵友鮑耀明先生以他編著出版的《周作人晚年書信》一巨冊見贈,連日挑燈夜讀,一口氣把它讀完之後,還是愛不釋手,要再讀、三讀,細賞細析,深覺餘味無窮,認為確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奇書,值得推薦給有意於研究近代文藝和歷史的讀者” ( 潘安生)
“知堂晚年書信,是極珍貴的材料,先生決心自費出書,實是一大功德” ( 舒蕪)
“《書信》的史料,價值彌足珍貴,昨晚我已通讀了一遍,這是我多年想讀的一本書,獲益匪淺” ( 李勇)
“頃接尊編《周作人晚年書信》,甚感欣慰,先生誠有心人也” ( 劉紹唐)
“《晚年書信》收到了,這是極有價值的文獻,得之甚為高興,感謝不盡” ( 鍾叔河)
“談周作人,要提一本書,那是的耀明先生所編的《周作人晚年書信》……這部書為知堂老,人最後六年多的思想、心境,提供了最原始的資料可作研究” ( 岑逸飛) 。……


周作人與鮑耀明通信集

作者 : 鮑耀明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04-4-1
頁數: 480
定價: 35.00元
裝幀:平裝
叢書:  回望周作人叢書
ISBN: 9787810912020

內容簡介  · · · · · ·







****


Hanching Chung
徐訏,周作人的異代"知己"。
《周作人書信》北京:華夏,1993
這本《周作人書信》雖然簡略,但大體可參考。
給武者小路實篤、徐訏都只收一封。前者當然不完全,因為1920年魯迅翻譯《一個青年的夢》(四幕戲劇),都是老弟周作人負責通信處理的。
後者 (徐訏)是《周作人書信的末篇收信者,可能是老人第一次說出北平淪陷時,家中至少有人十人要"照顧",當然無法"隻身"離開北京。

知堂書信  

作者 : 周作人著 / 黃開發編 黃開發編(封面)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年: 1994年9月第一版,1995年1月第一次印刷
頁數: 422
定價: 11.80
裝幀:
ISBN: 9787508005874


作者簡介· · · · · · 周作人,現代散文家、詩人。文學翻譯家。原名柵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緩,自號起孟、啟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週遐壽等。浙江紹興人。魯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1906年東渡日本留學。1911年回國後在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員。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五四”時期任新潮社主任編輯,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發表了《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論文章,並從事散文、新詩創作和譯介外國文學作品。他的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後,周作人作為《語絲》周刊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寫了大量散文,風格平和沖淡,清雋幽雅。在他的影響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廢名等作家在內的散文創作流派,一個被阿英稱作為“很有權威的流派”(《現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思想漸離時代主流,主張“閉戶讀書”。30年代提倡閒適幽默的小品文,沉溺於“草木蟲魚”的狹小天地。此時直至40年代所寫的散文,格調“一變而為枯澀蒼老,爐火純青,歸入古雅遒勁的一途”(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影響日益縮小。

抗日戰爭爆發後,居留淪陷後的北平,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委員、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等偽職。1945年以叛國罪被判刑入獄,1949年出獄,後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事日本、希臘文學作品的翻譯和寫作有關回憶魯迅的著述。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澤瀉集》、 《談龍集》、《談虎集》、《永日集》、《看雲集》、《夜讀抄》、《苦茶隨筆》、《風雨談》、《瓜豆集》、《秉燭談》、《苦口甘口》、《過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詩集《過去的生命》,小說集《孤兒記》,論文集《藝術與生活》、《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論著《歐洲文學史》,文學史料集《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裡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回憶錄《知堂回想錄》,

另有多種譯作。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