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The Bright Book of Life.”《 批評、正典結構與預言》(2000)Harold Bloom ( 1930 – 2019) 文學評論家;宗教評論家。"特意為中國讀者選編的文集,是他的著作的精粹,也是最大膽最有創見的一套理論。"

Features



Harold Bloom (July 11, 1930 – October 14, 2019) was an American literary critic and the Sterling Professor of Humanities at Yale University.

批評、正典結構與預言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著名批評家哈羅德·布盧姆特意為中國讀者選編的文集。布盧姆是耶魯大學著名教授,專攻英語文學,且對弗洛伊德的研究十分有影響。布盧姆的《影響的焦慮》在中國曾產生過極大影響。本書匯集了作者近來的新作,對浪漫派、莎士比亞、弗洛伊德等經典作家進行了獨到的論述。

本書收錄了《人民的宗教∶上帝之國》、《死者的施洗,未來者的精神》、《無可逃避的坡》、《追尋羅曼司的內在化》、《佛洛德的防御概念與詩人意志》等14篇文章。"特意為中國讀者選編的文集,是他的著作的精粹,也是最大膽最有創見的一套理論。"
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1930- 2019),耶魯大學文學教授,是著名的「耶魯學派」的批評家之一。布魯姆早期研究浪漫主義詩歌,曾出版過論布萊客、雪萊、葉芝、司蒂文斯等英美詩人的專著。1973年推出《影響的焦慮》,「用一本小書敲了一下所有人的神經」,在美國批評界引起巨大反響。布魯姆的主要著作還有《誤讀之圖》、《卡巴拉猶太神秘哲學與批評》、《詩與隱抑》、《西方的經典》等。本書是布魯姆特意為中國讀者選編的文集,是他的著作精粹,也是「最大膽最有創見的一套文學理論」。
 

目錄

譯者序
一、人民的宗教:上帝之國
二、約瑟夫·史密斯創造宗教的想象力
三、死者的施洗,未來者的精神

四、無可逃避的坡
五、愛默生:交叉的力量
六、批評、正典結構與預言:事實性的悲哀
七、弗洛伊德:一種莎士比亞式的解讀
八、千禧年的預兆:諾斯替主義的天使、夢和復活
九、普羅米修斯的復興:浪漫主義詩歌產生的背景
十、追尋羅曼司的內在化
十一、飢餓的海:雪萊導論
十二、對抗:修正理論與批評的個性
十三、弗洛伊德與崇高:創造性的災難理論
十四、弗洛伊德的防御概念與詩人意志……

 

1986一1987年,我在厄灣加州大學(UC lrvine)從事博士后研究,先后結識了莫瑞·克里格(Murray Kfieger)、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沃爾夫岡·伊瑟爾(Walfgang Iser)、雅克·德里達(Jaeques Derrida)和海登·懷特(Hayden White);后來應老朋友弗雷德里克·詹姆遜(Fredfie Jameson)之邀赴杜克大學參加學術會議,在他的安排下又結識了斯坦利·費什(StanleyFish)、費蘭克·倫屈夏(Frank Lentfiechia)和愛德華·賽義德(Edward w.Smd)等人。這期間因編選《最新西方文論選》的需要,與傑費里·哈特曼(GeoffreyHartman)及其他一些學者也有過通信往來。通過與他們交流和閱讀他們的作品,我發現這些批評家或理論家各有所長,他們的理論思想和批評建構各有特色,因此便萌發了編譯一批當代批評理論家的「自選集」的想法。1988年5月,J.希利斯·米勒來華參加學術會議,我向他談了自己的想法和計划。他說「這是一個絕好的計划」,並表示將全力給予支持。考慮到編選的難度以及與某些作者聯系的問題,我請他與我合作來完成這項計划。於是我們商定了一個方案:我們先選定十位批評理論家,由我起草一份編譯計划,然后由米勒與作者聯系,請他們每人自選能夠反映其思想發展或基本理論觀點的文章約50萬至60萬字,由我再從中選出約25萬至30萬字的文章,負責組織翻譯,在中國出版。但1989年以后,由於種種原因,這套書的計划被擱置下來。1993年,米勒再次來華,我們商定,不論多麼困難,也要將這一翻譯項目繼續下去(此時又增加了版權問題,米勒擔保他可以解決)。作為第一輯,我們當時選定了十位批評理論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保羅·德曼(Paul de Man)、德里達、特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伊瑟爾、費什、詹姆遜、克里格、米勒和賽義德等。199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決定獨家出版這套書,並於1996年簽了正式出版合同,大大促進了工作的進展。

為什麼要選擇這些批評理論家的作品翻譯出版呢?首先,他們都是在當代文壇上活躍的批評理論家,在國內外有相當大的影響。保羅。德曼雖已逝世,但其影響仍在,而且其最后一部作品於去年剛剛出版。其次,這些批評理論家分別代表了當代批評理論界的不同流派或不同方面,例如克里格代表芝加哥學派或新形式主義,德里達代表解構主義,費什代表讀者反應批評或實用批評,賽義德代表后殖民主義文化研究,德曼代表修辭批評,伊瑟爾代表接受美學,米勒代表美國解構主義,詹姆遜代表美國馬克思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文化研究,伊格爾頓代表英國馬克思主義和意識形態研究。當然,這十位批評理論家並不能反映當代思想的全貌。因此,我們正在商定下一批批評家和理論家的名單,打算將這套書長期出版下去,而且,書籍的自選集形式也可能會靈活變通。

從總體上說,這些批評家或理論家的論著都屬於「批評理論」(critical theory)范疇。那麼什麼是批評理論呢?雖然這對專業工作者已不是什麼新的概念,但我覺得仍應該略加說明。

從總體上說,這些批評家或理論家的論著都屬於「批評理論」(critical theory)范疇。那麼什麼是批評理論呢?雖然這對專業工作者已不是什麼新的概念,但我覺得仍應該略加說明。實際上,批評理論是60年代以來一直在西方流行的一個概念。簡單說,它是關於批評的理論。通常所說的批評注重的是文本的具體特征和具體價值,它可能涉及到哲學的思考,但仍然不會脫離文本價值的整體觀念,包括文學文本的藝術特征和審美價值。而批評理論則不同,它關注的是文本本身的性質,文本與作者的關系,文本與讀者的關系以及讀者的作用,文本與現實的關系,語言的作用和地位,等等。換句話說,它關注的是批評的形成過程和運作方式,批評本身的特征和價值。由於批評可以涉及到多種學科和多種文本,所以批評理論不限於文學,而是一個新的跨學科的領域。它與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有這樣那樣的聯系,甚至有某些共同的問題,但它有自己的獨立性和自治性。大而化之,可以說批評理論的對象是關於社會文本批評的理論,涉及到文學、哲學、歷史、人類學、政治學、社會學、建築學、影視、繪畫,等等。






A lion-faced deity associated with Gnosticism. Bloom frequently referred to Gnosticism when speaking about general and personal religious matters.


  • The Gospel of Thomas: The Hidden Sayings of Jesus;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critical edition of the Coptic text and notes by Marvin Meyer, with an interpretation by Harold Bloom. San Francisco: HarperSanFrancisco, 1992.

陳舜臣 〈關於長沙的T形彩色帛畫〉日文刊載於《藝術浪潮》1972年9月號;〈發現儒教之前的中國— 對長沙古墓的思考〉



陳舜臣 〈關於長沙的T形彩色帛畫〉日文刊載於《藝術浪潮》1972年9月號;〈發現儒教之前的中國— 對長沙古墓的思考〉

馬王堆漢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7%8E%8B%E5%A0%86%E6%B1%89%E5%A2%93










一號墓出土的T型帛畫,與木棺槨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陳舜臣 〈關於長沙的T形彩色帛畫〉日文刊載於《藝術浪潮》1972年9月號,中文翻譯收入《披蝶而舞》218~226

〈發現儒教之前的中國— 對長沙古墓的思考〉日文刊載於《神戶新聞》1972年8月11日,中文翻譯收入《披蝶而舞》227~230







馬王堆漢墓(ばおうたいかんぼ[1]、まおうたいかんぼ[2]拼音: Mǎwángduī Hànmù)は、中華人民共和国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区にある紀元前2世紀墳墓前漢利蒼(? - 紀元前186年)とその妻子を葬る。

1972年から1974年にかけて発掘され、国際的に注目された。発掘時、利蒼の妻のミイラがまだ生きているかのような保存状態だったことで知られる。

副葬品に貴重な工芸品や帛書馬王堆帛書中国語版))が含まれており、考古学だけでなく文献学中国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医学史中国書道史などの諸分野に重要な資料を提供した。









班固《漢書·卷十六 ‧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軑侯黎朱蒼,以長沙相侯,七百戶。(漢惠帝)二年四月庚子封,八年薨。
^ 司馬遷《史記卷十九·年表第七·惠景間侯者年表》:軑,長沙相,侯,七百戶。(漢惠帝)二年四月庚子,侯利倉元年。


***


帛画

1号墓、3号墓の内棺の蓋板には、形・内容ともほぼ同様の帛画が掛けられていた[34]。いずれもT字型の一重(ひとえ)の地で作られており[7]、上縁に竹棒が通され[35]、吊り下げるための絹の掛け紐が付き[35][36]、T字の4箇所の下端四隅には房がつけられていた[36]。当時の葬送儀礼に欠かせなかった旌幡[注 11]であろう[36]。1号墓の帛画は長さ205センチメートル、上端部の幅は95センチメートルあり[37]、完全な保存状態で出土した[36]。3号墓の帛画は長さ233センチメートルである[34]

帛画は、緑色[35]に染めた絹の上に、主に鉱物性の顔料[35]を用いて色彩豊かに[36]描かれている。絵の主題にはの地方色が色濃く反映され[38]、当時の楚の幻想的・屈原的な雰囲気を偲ばせる[39]。この帛画は中国古代絵画の最高傑作と言い得るものである[10][37]

帛画の上部は天上界を表す[34][7][36]。まず、上端中央に人身蛇尾(上半身が人間、下半身がとぐろを巻いた蛇)の神人が座している。ひとり神で蛇身部分が赤いことから、『山海経』の燭竜と推測される[40][注 12]。神人の右側、赤い太陽の中には黒い鳥が、左側の三日月の中にはひき蛙が描かれている。これらは『淮南子』の「日中に踆烏(しゅんう)[注 13]有り、而して月中に蟾蜍(せんじょ)[注 14]有り」をその通りに描いている[40]

太陽の下にいるの傍らには8個の赤い円が描かれている。これは羿が9個の太陽を射落とした伝説に関係すると考えられる[40]。従って竜と絡み合う樹木は『山海経』にある扶桑であろう[40][注 15]。 三日月の下にいる竜の傍らには、1号墓の帛画では飛翔する女性が、3号墓の帛画では飛翔する上半身裸の男性が見られ、被葬者の昇仙図となっている[34][7]

竜の下の天門(天上界と現世の境)には2人の役人[10]が向かい合って座り、その後ろの柱にはがしがみついている。これは『楚辞』の「招魂」[注 16]を思わせる[41]

現世界に入り、天門直下の華蓋の上には一対の鳳凰が、下には人面の奇怪な鳥が飛んでいる[41]。その下の左右には竜が描かれ、下の方でを貫き交竜になっている[42][36]。その竜に挟まれる形で被葬者の出行の場面が描かれる[34]。1号墓の帛画では、曲裙の長衣を着た老婦人(被葬者)が杖をついて立ち、後ろには女性3人(腰元であろう[41])が従い、前に男性2人(天からの迎えの使者か[41])が跪いている。3号墓の帛画では、劉氏冠[注 17]と朱の長衣をまとい、腰に帯剣した男性が袖に手を入れて歩み、周囲に9人の人物が従っている[34]

その下にある宴の図は、被葬者を見送り、霊魂を導き昇天させる意味を持つ[7]。あるいは被葬者が死後の世界で食事を楽しむ様子を描いている[43][注 18]。料理や酒をふんだんに供えた[10]その供宴の席を、2匹の大魚(海を象徴する奇獣[44])の上に立った裸身の力士が支え上げている。彼は『楚辞』の「招魂」にある土伯(幽都(冥界)の怪物)かもしれない[41][34]。彼の周囲には霊亀、鴟鴞などの霊鳥が描かれている[34]。これら璧から下の部分[42]は地下界を表す[34][10]

帛画の名称は、議論はあるものの[34]、遣策(副葬品リスト)にある「非衣」と考えられる[7][37]。これは、衣の形をしているが衣ではない旌幡、といった意味合いだが[10]、「非」は漢代には音通で「飛」と解することもでき、「非衣」即ち「飛衣」として霊魂の飛翔、昇天を願った名称であろう[7]。帛画全体の主題も被葬者の「引魂昇天」と言えるものである[36]

3号墓の内棺の左右側板[注 19]ではそれぞれ別の帛画も見つかっている[34][45][24]。右側板(西壁)の帛画は212×94センチメートルの儀杖図で[34][45][24]、比較的保存状態が良い[45]。画面左上に被葬者らしき男性が描かれ、劉氏冠を戴き、長袍を纏い、腰に宝剣を帯びている[24]。後ろには彼にをさしかける従者と属官が20人ほど従う[24]。彼らは右側の5段の土壇へ向かっており、周囲の車馬隊、騎従隊、楽隊は全て被葬者に顔を向けている[24]。これはおそらく被葬者が生前に挙行した盛大な検閲儀式を描いており[24]、その車馬儀杖の場面には合わせて百人余りの人物・数百頭の馬・数十輌の車が描かれている[34][45]。左側板(東壁)の帛画はかなり傷んでおり[34][45][24]全体像は不明だが[24]、2片の残片[34]によると家屋・車馬・奔馬・船を漕ぐ女性の場面などを描き[24][34]、右側板のものとよく似ており[34]、いずれも被葬者の生前の豪奢な生活を描いていると思われる[34][45][24]



絹畫


1號和3號墓的內棺蓋上掛著形狀和內容幾乎相同的絲綢畫[34]。兩者均由T形單層絲綢[7]製成,一根竹棍穿過上邊緣[35],並用一條絲綢吊帶[35] [36]製成,下部四個角上有簇絨。四個T形中的一個[36]那時那將是葬禮隊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注11]。 1號墓的絲綢畫長205厘米,頂部寬95厘米,[37]並在完美的條件下進行了開挖[36]。 3號墓的絲綢畫長233厘米[34]。


絲綢畫主要是用礦物顏料[35]在染成綠色[35]的絲綢上繪製的[36]。這幅畫的主題強烈地反映了楚國的當地色彩[38],讓人聯想到當時楚國的夢幻和原始氛圍[39]。這幅絲綢畫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繪畫的傑作[10] [37]


絹畫的上部代表了天堂世界[34] [7] [36]。首先,人類蛇尾的神(上半身是人類,下半身是帶有舌頭的蛇)位於上端的中心。由於它是唯一的神,而蛇身是紅色的,因此被認為是“三海峽”的蠟燭龍[40] [注12]。在神的右邊,紅太陽下畫著一隻黑鳥,左邊的月牙儿上畫著一隻青蛙。這些恰恰是淮南子的“白天有一隻烏鴉[注13],一個月有一隻蟾蜍[注14]” [40]。


太陽下龍旁邊畫了八個紅色圓圈。據信這與侯毅擊落九個太陽的傳說有關[40]。因此,與龍交織在一起的樹將成為“三開峽”中的扶桑[40] [注15]。在新月月亮下的龍旁邊,在1號墓的絲綢畫中可以看到一個飛舞的女人,在3號墓的絲綢畫中可以看到一個光著膀子的男人,這是is葬者提升的象徵。 [34] [7]


兩名官員[10]面對面坐在巨龍下的天堂之門(巨龍與天界之間的邊界),一頭豹子緊緊抓住它背後的柱子。這讓人聯想到“ Soji” [41]的“邀請” [注16]。


進入當今世界,一對鳳凰飛過在Tenmon下方的花蓋上方,而一隻奇怪的人臉鳥則在下方飛行[41]。龍在其下方的左右兩側繪製,它刺穿底部的牆並成為交叉龍[42] [36]。 [34]插圖描繪了被埋葬在龍之間的埋葬者離開的場景。在第一號墓的絹畫中,一位身著歌唱長裙的老太太(葬禮者)with著拐杖站立,三名婦女(可能在腰部[41])緊隨其後,一名男子在前方。人們(來自天堂或[41]的信使)跪下。在第三號墓的絹畫中,一個戴著劉冠[注17],朱紅色長袍和腰劍的男人雙手with在袖子上行走,有九個人跟隨他[34]。


其下的宴席人物具有將葬禮者送走並將靈魂引向天堂的意思[7]。另外,它描繪了一個死者在事後世界中享受美食[43] [注18]。站在兩條大魚上的裸體摔跤手(象徵大海的奇異野獸[44])支撐著宴會席位,提供大量食物和清酒。他可能是《悲傷》 [41] [34]的“邀請之魂”中的Doeki(黑社會中的怪物)。在他周圍,描繪了靈龜,貓頭鷹和其他靈禽[34]。這些牆[42]下面的部分代表地下世界[34] [10]。


儘管絲綢畫的名稱引起爭議[34],但在政策(墓葬清單)中它被認為是“不穿衣服的” [7] [37]。這意味著它是衣服的形狀,而不是衣服的形狀[10],但是“ non”在漢代也可以理解為“ fly”,並且是“ non-clothed”,即“ non-cloth”它是希望靈魂飛揚和揚升的名稱,是“ Hii” [7]。整個絹畫的主題也可以說是埋葬者的“靈魂提升” [36]。


在3號墓的內棺的左側和右側板上也發現了不同的絹畫[注19] [34] [45] [24]。右側板上的絲綢畫(西牆)是212 x 94厘米的禮儀武器[34] [45] [24],保存得比較好[45]。屏幕的左上角畫著一個看似喪葬的人,頭戴劉冠,長袍和腰間的寶劍[24]。在他的身後是大約20名僕人和軍官在他上方撐著雨傘[24]。他們將前往右邊的五層平台,所有周圍的汽車,騎兵和樂團都面向葬禮[24]。這很可能描繪了一個埋葬者在其一生中進行的盛大的審查儀式[24],其中有一百多人,數百匹馬和數十輛汽車出現在汽車禮儀上。[34] 45]。左側板上的絲綢畫(東壁)被嚴重破壞[34] [45] [24]整個圖片未知[24],但根據這兩部分[34],房屋,馬車,生育力和一排排船,描繪了一個女人的場景[24] [34],與右側面板[34]的場景非常相似,似乎都描繪了該葬禮者的富豪生活[34] ] [45]。[二十四]。

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柳宗悦.....『妙好人浅原才市集 』浅原才市/鈴木大拙;念佛人 (鈴木大拙 著 ) 余萬居 譯







*****底下這些應該是我以前2016年準備討論胡適之與鈴木大拙的筆記,當時沒用到。
2018年9月底,準備為漢清講堂介紹《柳宗悦の世界―民藝の発見とその思想》,
柳宗悦(1889~1961);鈴木大拙(1870-1966)
  • 1.江戸時代に全国各地を廻国し造仏活動を行い、独特の「微笑仏」を残した木喰行道や妙好人の研究を行った。特に木喰研究は柳宗悦の木食仏発見が契機となったことで知られる。江戸時代前期に諸国を行脚した円空仏に関する論考もある。前者は『選集 第9巻 木食上人』に、後者は『全集 第7巻 木食五行上人』に詳しい。

2. 柳宗悦妙好人論集」 寿岳文章編、解説中見真理


鈴木大拙是柳宗悦在學習院 (貴族中學)的英文老師,他們一直都有交往 (柳宗悦過世後,鈴木大拙有追悼文)。師生難免會相互影響,譬如對淨土宗的接受及對.『妙好人 』文集等的實地和文本研究。



2016.12.17

買了此書之後才知道有贈書, 請查網路 2011.1.24

"...稱念佛人 為人中的好人 人中的妙好人 人中的人上人 人中的稀有人 人中之最勝人 " (扉頁)


我可能因書中的短歌等買它....

念佛人

作者 / 鈴木大拙
譯者 / 余萬居
出版社 / 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1998/



本書乃是鈴木大拙禪師針對日本石州的淺原才市老先生的遺詩所發表的意見,卷末並附上二、三位妙好人的事蹟。
所謂妙好人是指信仰虔誠的一般平民百姓,妙好原 本是讚稱蓮華之美,其最大特徵就是他們多半不識幾個大字,社會地位大致上不高,常可在婦女或市井寒村中發現這些妙好人,多半能安於自己的地位為自己的職業 或工作賣命,他們很少願意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大顯身手,或主動做出一番事業,為日本淨土宗之一種說法,當他們置身於一般人認為很苦的生活狀況中,依然不會 有所埋怨,甚至是感謝與充滿法喜。

此書為鈴木大師早年的作品,這些經過調查與編整的詩句,呈現一種樸實、有趣、率直的筆法與趣味性。淨土宗善導大師稱念佛 人為人中的好人,人中的妙好人,於是中文譯者將此書名為念佛人。

~~~
『妙好人浅原才市集 』浅原才市/鈴木大拙(春秋社) 1967/07 ¥5,250 
『妙好人浅原才市集 (新装版) 』浅原才市/鈴木大拙(春秋社) 1999/11 ¥9,975 






淺原才市1850-1932, Saichi Asahara 

妙好人 - Wikipedia

妙好人(みょうこうにん)とは、浄土教の篤信者、特に浄土真宗の在俗の篤信者を指す語である。
語源は、善導の『観無量寿経疏』散善義において、念仏者を
「明若能相続念仏者 此人甚為希有 更無物可以方之 故引分陀利為喩 言分陀利者 名人中好華 亦名希有華 亦名人中上上華 亦名人中妙好華 此華相伝名蔡華是 若念仏者 即是人中好人 人中妙好人 人中上上人 人中希有人 人中最勝人也」
(訓読 - もしよく相続して念仏するものは、この人はなはだ希有なりとなす、さらに物としてもつてこれに方ぶべきなし。ゆゑに分陀利を引きて喩へとなすことを明かす。「分陀利」といふは、人中の好華と名づけ、また希有華と名づけ、また人中の上上華と名づけ、また人中の妙好華と名づく。この華相伝して蔡華と名づくるこれなり。もし念仏するものは、すなはちこれ人中の好人なり、人中の妙好人なり、人中の上上人なり、人中の希有人なり、人中の最勝人なり。)
と賞賛したことによる。もともとは念仏者・浄土願生者を指す語である。


五從若念佛者下至生諸佛家已來。正顯念佛三昧功能超絕。實非雜善得為比類。即有其五。一明專念彌陀佛名。二明指讚能念之人。三明若能相續念佛者此人甚為希有。更無物可以方之。故引分陀利為喻。言分陀利者。名人中好華。亦名希有華。亦名人中上上華。亦名人中妙好華。此華相傳名蔡華。是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也。四明專念彌陀名者即觀音勢至常隨影護亦如親友知識也。五明今生既蒙此益。捨命即入諸佛之家。即淨土是也。到彼長時聞法。歷事供養。因圓果滿。道場之座豈賒。


分陀利】. (植物)Pun!d!arika,又作芬陀利,分陀利迦,分荼利迦,分荼利華,奔荼利迦。正開敷之白色蓮華也。西土之蓮,有青黃赤白四種。又隨未敷, ...


~~~~
曽我 量深(そが りょうじん、1875年明治8年)9月5日 - 1971年昭和46年)6月20日)は、日本明治昭和期に活躍した真宗大谷派僧侶仏教思想家。真宗大谷派講師、大谷大学学長、同大学名誉教授。旧姓、富岡。法名、「無極院釋量深」。
伝統的な解釈のもとに継承されてきた仏教・真宗の教学・信仰を、幅広い視野と深い信念とによって受け止め直し、近代思想界・信仰界に開放した功績は顕著で、近代仏教思想史の展開上、大きな足跡を残した。
出身地である旧味方村の名誉村民であった。新潟市南区味方には、同じく名誉村民であった脳神経解剖学者の平澤興と、量深の2人を顕彰する「曽我・平澤記念館」が建てられている。




~~~
http://buddhism.lib.ntu.edu.tw/DLMBS/author/authorinfo.jsp?ID=%2035483

全文題名作者出處出版日期 力的界限東升余萬居1984 力的界限東升余萬居1984 中國佛教發展史中村元 (編)=Nakamura, Hajime (ed.)余萬居 (譯)=Yu, Wan-chu (tr.)1984.05.01 中國佛教發展史(下)中村元 (編)=Nakamura, Hajime (ed.)余萬居 (譯)=Yu, Wan-chu (tr.)1984.05.01 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中村元=Nakamura, Hajime余萬居=Yu, Wan-chu1984.05.01 中國佛教發展史(中)中村元=Nakamura, Hajime余萬居=Yu, Wan-chu1984.05.01 念佛人余萬居鈴木大拙1984 法華經與核子物理學松下真一余萬居1985 純情的念佛人花岡大学余萬居1990 淨土真宗要義曽我量深余萬居1990 無我的研究余萬居武邑尚邦1989 業的研究舟橋一哉 (著)=Funahashi, Issai (au.)余萬居1988 顯現於《阿含》中的業論 -- 的餘勢及其影響=Kamma as in the Agamas: The Persisting Power and Influence of Kamma舟橋一哉=Funahashi, Issai余萬居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2010.03 顯現於《阿舍》中的業論 -- 業的餘勢及其影響舟橋一哉余萬居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2010.03


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雷驤《繪日記》(2000);雷驤《風景──昨日的,今日的》(2021)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131652446845531
Vanessa Bell (1879~1961)自製月曆1951、雷驤《繪日記》(2000);飛利浦羅益強 (1937~2015)、沈德盛


****



傅月庵──和李靜宜Summer Lei

雷驤老師新書出版。獻給師母Amy的第36本書。有圖有文,裝幀絕佳。配合新書出版,紀州庵有一畫展,展出雷老師生命力迸發的最新畫作,特別值得一看。

忝為學生一員,蒙老師不棄,竟要我寫篇推薦序,師命難違,我戮力以赴,講講我所看到雷老師近況,隨附下文。這個禮拜三(1/27)下午,畫展開幕,雷老師與光夏有一場對談,父女情深,精彩可期,千萬別錯過了。

雷驤畫展
畫展期間:2020/01/27 ~2021/02/03
開幕活動:01/27 (三) 14:3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大廣間
講者:雷驤 X 雷光夏
新書預購 https://pse.is/3b3v4y
---------------------------------------------------------------------------
餘味定勝負╱傅月庵

過了八十歲,雷驤似乎有些改變,更加清明悠然。

與他喝酒聊天十多年。以前的他,格外豪邁,講究「男子漢的喝法」,一人一杯,仰頭而乾。聊一聊,再邀一杯,又一口而乾!有一次威士忌喝開來了,十二年、十五年……一直喝到二十年,座下一瓶接一瓶拿出來,「儘量喝,我還有三十年的!」說出這句話時,在場差不多都已醉眼朦朧,開懷亂說了。前一段時候去探望雷老師,大人圍桌說短長,才升國中的兒子無聊亂晃,掀開「雷公寶座」頂蓋,發現底下滿滿都是酒:「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那張椅子啊~」他彷彿見證一個父輩傳說,大樂!

也是那一次,與雷老師聊起甫過世,他的一位少年友人L,曾經「褲頭打相結」,日後卻不相往來的文學同好,「兩家人確實交往頻繁,他兒子還是我取的名字⋯⋯」這事以往也曾聽他提及,當時的他,似乎懺情多於其他,一如他所曾寫過的一段話:

「每在四下俱靜的一刻,常湧起青春年歲時,友朋間相互扶持彼此勉勵之情,心中願想在吾輩垂老之前,重拾少年時代無羈的過從往還,無奈總不成功,少時友伴多已久不相問。從現今的身影中很難尋覓青春時代的自己或他人的形貌,剩下的只有彼此積累歲月的惡德!」

「積累歲月的惡德」云云,下筆頗重,凝結成某種難解的罣礙,或將終身相隨。印證另一段話,或更清楚:

「昨午後,想及已故的家族和友人,諸般昔日事相,爾今過了這許多年,彷彿才明白過來世界上的人與事,我等待了許久,才漸漸領悟。而我,遲緩,執著與癡迷如故⋯⋯」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佛家語,當也是「時節因緣」四字的一種註腳。這次又喝酒,舊事重提,雷老師話不多,講講停停,常望向他所正對,落地窗外的碧山青空,無論表情或心思,彷彿有種明白與理解。我一下子聯想到臺靜農先生的名篇〈傷逝〉,講他去探望臥病在床的老友莊嚴先生,彼時莊先生已難言談,卻總堅持要他倒一杯酒喝的情景:

「當我一杯在手,對著臥榻上的老友,分明死生之間,卻也沒生命奄忽之感。或者人當無可奈何之時,感情會一時麻木的。」

「他的女兒隔天一大早就給我電話,通知我L過世的消息,說她知道爸爸心裡始終當我是永遠的朋友。」話題最終以此結束⋯⋯這時才發現我喝了許多杯,雷老師僅是一小口一小口輕抿,一杯未完。——我相信這是另一種「男子漢的喝法」!

雷老師的心境轉變,當與二零一六年的那一場大病有關,住院一一七天,最初還在加護病房束縛了五十九天,據說時空感覺完全喪失,對於一輩子厭惡、害怕不停單調重覆的人而言,這一趟「旅程」之艱辛可想而知。事後苦中作樂,唯一差可慶幸的,或許是親眼確切看過生與死相背之間的那一線裂縫吧!?重返人間之後,他的那雙「畫人之眼」遂更加明亮寬廣,無論文章或畫作,仔細看,都有了些微的不同,「生還偶然遂」,於是有了一種「餘生之奮進」,創作力迸裂噴薄而出。

雷驤作品向來以「留有餘地」、「耐人尋味」為特色,此書所輯,無論圖文,均有此跡可循。「人生和電影,都是以餘味定勝負的。」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曾這樣論定,用一輩子時間形塑自身風格的雷老師卻早已超越勝負,清明而悠然了。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讀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55期 (2021.1.15),談論:請求芳衛廉博士與梅貽寶博士相談信;孫建江《飛翔的靈魂:解讀安徒生的童話世界》讀記 (吳福助);海南一代哲人—吳德耀校長發表於《企業家》之專欄文章概述(王雅萍);2 台灣雜誌創刊號《富堡之聲》;徐復觀教授《中國藝術精神》手稿整理系列(五):中國藝術精神主體之呈現—莊子的再發現


讀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55期 (2021.1.15),談論:請求芳衛廉博士與梅貽寶博士相談信;孫建江《飛翔的靈魂:解讀安徒生的童話世界》讀記 (吳福助);海南一代哲人—吳德耀校長發表於《企業家》之專欄文章概述(王雅萍);2 台灣雜誌創刊號《富堡之聲》;徐復觀教授《中國藝術精神》手稿整理系列(五):中國藝術精神主體之呈現—莊子的再發現

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125627537448022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

第55期目次:

 篇 名作者頁次
1館刊第55期封面、封底編輯室
2館刊第55期編輯委員、版權頁暨稿約編輯室0
3館刊第55期目次編輯室0
4館藏文物選粹(五十五):請求芳衛廉博士與梅貽寶博士相談信陳曦0
5臺灣客家「喜感」故事的藝術特色張莉涓1-45
6穿月噴雲一氣通—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漢詩的縱貫鐵道書寫(上)周志仁46-62
7複調敘事下的英雄辯「義」—以《英雄志》中「觀海雲遠」為例彭若愚63-80
8孫建江《飛翔的靈魂:解讀安徒生的童話世界》讀記吳福助81-83
9海南一代哲人—吳德耀校長發表於《企業家》之專欄文章概述王雅萍84-97
10徐復觀教授《中國藝術精神》手稿整理系列(五):中國藝術精神主體之呈現—莊子的再發現謝鶯興、謝備殷98-115
11華文雜誌創刊號《科學普及工作》陳曦116-119
12台灣雜誌創刊號《富堡之聲》王雅萍120-126
13館藏普通本線裝書總目.史部正史類(五)陳惠美、謝鶯興127-134
14圖書館大事記(2020.11.01~2020.12.31)編輯室135-136
152020年11月讀者服務組綜合統計報告林靜宜、曾昱嫥0
162020年12月讀者服務組綜合統計報告林靜宜、曾昱嫥0

 

陳舜臣《錄外錄》可悲的是,中國的陳舜臣隨筆系列,有刪書的大缺陷,以《桃李章》(2019) (日文書名為『錄外錄』(1984))的末篇〈蕃坊〉為例。魯 迅《集外集》《集外集拾遺》;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可悲的是,中國的陳舜臣隨筆系列,有刪書的大缺陷,以《桃李章》(2019) (日文書名為『錄外錄』(1984))的末篇〈蕃坊〉為例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124596277551148

可悲的是,中國的陳舜臣隨筆系列,有刪書的大缺陷,以《桃李章》(2019) (日文書名為『錄外錄』(1984))的末篇〈蕃坊〉為例:

在80年代末,90年代,往北投某建築物有大幅"廣告":陳舜臣圖書館,所有他的著作,這兒都可找到。據說,某醫生的感動後的善舉。
幾年前,Facebook上有《陳舜臣的文學世界》粉絲專頁,現在健在:2018年有神的"大時代三部曲"之一.......
台灣人成為日文世界的文豪,是台灣的驕傲,海洋國家的驕傲。


2015年: 

陳舜臣さんが死去 90歳、日中の文化的架け橋

2015年1月21日13時36分

 中国の歴史と文化に対する豊かな学識を生かした歴史小説やエッセーで知られ、日中両国の文化的懸け橋として活躍した作家の陳舜臣(ちん・しゅんしん)さんが21日、老衰のため死去した。90歳だった。

陳舜臣21日上午5時46分在神戶市的醫院逝世,享壽90歲,日媒稱其「因衰老過世」。陳舜臣擅長推理小說,曾獲江戶川亂步賞、直木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但他以中國為主要素材的亞洲歷史小說更是深植人心,許多日本民眾透過陳舜臣的《小說十八史略》、《諸葛孔明》、《甲午戰爭》等著作來認識中國,《朝日新聞》盛讚陳是「中日文化的橋樑」,《每日新聞》稱其透過文學創作呼籲國際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陳舜臣(1924—2015),以創造推理小說、中國歷史小說叱吒日本文壇五十餘載,但是其文化隨筆的價值卻常常被忽略。他善於挖掘中日文化在瑣碎日常中的諸多差異以及背後深刻的淵源,並將其用大眾化的語言表達出來,文風儒雅,筆觸生動而又富有哲思。其隨筆展現了不同視角及不同文化觀照下的中國歷史,在中國文化的傳播和中日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陳舜臣隨筆集”系列書名:《麒麟之志》《隨緣護花》《桃李章》《1964年的便箋》《披蝶而舞》《愛嘮叨的幸兵衛》《雨過天青》《三燈書齋》《仙藥與鯨》《東眺西望》《九點煙記》《史林有聲》


可悲的是,中國的陳舜臣隨筆系列,有刪書的大缺陷,以《桃李章》(2019) (日文書名為『錄外錄』(1984))的末篇〈蕃坊〉為例,大刪 俄國斯的"決鬥"敘述,吳昌碩因到日本無法抽鴉片而婉拒邀約......






***


陳 舜臣先生(1924~2015)的詩情。陳 舜臣 著 , 『麒麟の志』1993 ;《麒麟之志》2019李達章譯;






陳舜臣的雜文集有篇關於取文集名/書名的困難。
譬如說,有人取名《雞肋集》,他覺得取得很好,
陳先生接著說起典故,以及何以曹操必須讓楊修死......
雞肋:雞的肋骨,沒有肉,比喻無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棄的東西。 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來沒有多大好處。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註引《九州春秋》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2015/07/27


録外録 (日本語) 単行本 – 1984/2/1

録外録 (朝日文庫) (日本語) 文庫 – 1990/12/1



録外録 (朝日文庫) 
(日本語) 文庫 – 1990/12/1

著者をフォロー



























味如雞肋的成語解釋及意思-成語大全| 成語故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集外集》是楊霽雲收集的魯迅文集,收錄了魯迅在1933年前未編入前此各文集的雜文和詩。
雜文:包括《斯巴達之魂》,《夢》,《渡河與引路》,《田園思想(通訊)》,《文藝與政治的歧途》等。
詩:《哭范愛農》,《湘靈歌》,《題三義塔》,《阻郁達夫移家杭州》等。
《集外集》1935年上海群眾書局初版。
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7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集外集拾遺》是許廣平收集出版的魯迅文集,收錄了魯迅在1912年至1936年所作但未編入以往各文集的雜文和詩。
雜文:包括《懷舊》,《詩歌之敵》,《中山先生逝世後一周年》,《〈靜靜的頓河〉後記》,《幫忙文學與幫閒文學》,《〈解放了的堂吉訶德〉後記》等。
詩:《偶成》,《一二八戰後作》,《贈畫師》,《秋夜有感》,《亥年殘秋偶作》等。
附錄:《〈文藝連叢〉》,《紹介〈海上述林〉上卷》等。
《集外集拾遺》1938年收入《魯迅全集》。
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7卷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