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周保松:有信念,就有希望──《政治的道德》第三版序;在荃灣一瓢書店讀《小王子》。讀的是吳乃德先生的《自由的挫敗》

 


周保松更新了他的近況。

3 小時 2021.8.18
最近應邀去社區做了兩場讀書分享會,一場讀的是吳乃德先生的《自由的挫敗》,另一場則在荃灣一瓢書店讀《小王子》。
由於場地限制,參與人數不多,討論卻很不錯。例如《小王子》那一場,和以前的方式不同,我這次集中討論第21章,讀一句解一句,結果用了整整兩個半小時。想不到效果很好,可說是我多年來分享這本書最滿意的一次,參與的朋友也快樂,久久不願散。
我很珍惜這樣的讀書會。在目前的高壓環境下,公共生活變得愈來愈艱難,也愈來愈稀缺。大家都不太敢在公共空間,就公共議題,與別人做公共討論。這種情況如果惡化下去,我們將逐漸失去公共生活,甚至慢慢走向一種沒有公共面向的生存狀態。
在讀書會,雖然戴著口罩,大家見不到彼此的面容,卻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彼此扶持的溫暖。你會想,原來大家沒有失散,還在一起,而且還有人和你關心同樣的問題。大家打開書的一刻,我甚至有種經歷完一場大劫難,彼此以書為記,久別重逢的感覺。
在這樣的亂城危世,一起讀書,其實挺好的。



有信念,就有希望
──《政治的道德》第三版序
周保松
現在是2020年8月。《政治的道德》出版六年後,竟然還有讀者,以至出版社願意重新設計封面,為讀者獻上第三版。我利用這個機會,將全書通校一次,做了一些修訂,並在最後附加兩篇近作。
重讀舊著,我有許多感慨。我的自由主義觀點並沒甚麼改變,世界卻已面目全非。沒有人能料到,雨傘運動五年後,過百萬香港人為了捍衛這個城市的自由自主,在2019年夏天再次走上街頭,傾盡全力為香港吶喊,譜下史詩一頁。這是香港人的自由之夏。只是我們更沒想到,即使人民的意志如此堅定,人民的行動得到舉世同情,運動終究被殘酷鎮壓。香港正步入威權時代,民主之路遙遙無期。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經歷這一年,香港再也回不去從前。我們從此告別歲月靜好。我們只能帶著痛苦記憶前行。如何走?這是懸在每個人心頭的沉重之問。
我沒有歷史的水晶球,我不知道我們身處隧道哪個位置,還要走多遠才能見到光明;我不知道寒冬還要多久才會過去,春天在哪裡佇候;我甚至不知道在路途中,有多少人會倒下又有多少人會離隊而去。
我知道什麼呢?我知道政治有對錯,歷史有是非,做人有尊嚴;我知道自由比奴役好,民主較專制優,良知勝於邪惡。人世間,總有些道理,不是強權可以任意扭曲。我在本書所努力言說者,不外這些道理。我們無權無勢,可是只要道理在,那麼世界無論多麼黑暗,我們仍然能夠懷抱信念而活。
是的,很多時候,人不是為了信念而活,而是為了利益和權位。為了信念而活的人,總是將信念看得很重,並深信只有在生命中活出這些信念,人格才算完整,社會才得正義。自由之夏無數香港人選擇站出來,正是這個道理。他們用他們的生命,體證政治道德的必要。有信念,就有希望。
我祈願這本書,可以陪伴香港人走下去,直到光明相見那一天。
是為序。
2020年8月27日
香港中文大學忘食齋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