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刊第三十四本 (1962-1963) 〈 上〉 (1962) 序 李 濟 跋裴休的唐故圭峰定慧禪師傳法碑(特載) 胡適先生遺稿 績溪嶺北音系 趙元任 台語系聲母及聲調的關係 李方桂 敦煌千佛洞遺碑及其相關石窟考 石璋如 孔廟百石卒史碑考 勞 榦 荀子斠理 王叔岷 北魏軍鎮制度考 嚴耕望 近代四川合江縣物價與工資的變動趨勢 全漢昇、王業鍵 道教之自搏與佛教之自撲補論 楊聯陞 清人入關前的手工業 陳文石 「老滿文史料」序 李光濤 從文法、語彙的差異證國語左傳二書非一人所作 張以仁 〈 下〉 (1963) 川南的鴉雀苗及其家制 芮逸夫 再說西京雜記 洪 業 甲骨文金文瑶及其相關問題 龍宇純 說異 李孝定 唐武后改字考 董作賓、王恆餘 論國風非民間歌謠的本來面目(附陳槃跋) 屈萬里 東漢黨錮人物的分析 金發根 春秋戰國的社會變動 許倬雲 雲南方言中幾個極常用的詞彙 楊時逢 讀明刊毓慶勳懿集所載明太祖與武定侯郭英犟書 黃彰健 國語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傳說的分析(上編) 楊希枚 明初東勝的設防與棄防 吳緝華 Reduplicatives in the Book of Odes 周法高 殷商時代裝飾藝術研究之一 李 濟 附載:
中國人思想中的不朽觀念(胡適先生英文講稿) 楊君實譯 胡適先生中文著作目錄 徐高阮編 胡適先生中文遺稿目錄 徐高阮編 胡適先生西文著作目錄 袁同禮、Eugene L. Delafield編 胡適先生詩歌目錄 胡頌平編
集刊第三十一本至四十本目錄索引
集刊第三十一本 (1960)
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續編(二) | 陳 槃 |
記本院小山上出土的大石斧 | 石璋如 |
關東與關西的李姓與趙姓 | 勞 榦 |
記朝鮮實錄中之中韓民族 | 李光濤 |
方相氏與大儺 | 楊景吖 |
甲午戰爭以前的中國鐵路事業 | 王業鍵 |
中國古代的豐收祭及其與「曆年」的關係 | 管東貴 |
蜜日考 | 莊 申 |
明史纂誤 | 黃彰健 |
明末實錄書成謄寫四分說 | 黃彰健 |
明實錄校勘記引據各本目錄 | 黃彰健 |
明仁宣時內閣制度之變與宦官僭越相權之禍 | 吳緝華 |
太平天國的「都市公社」 | 陶天翼 |
集刊第三十二本 (1961)
影印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本明實錄並附校勘記序 | 黃彰健 |
記朝鮮實錄中之「皇明全史」 | 李光濤 |
清雍正時期(1723-1735)的財政改革 | 王業鍵 |
論皇明祖訓錄所記明初宦官制度 | 黃彰健 |
說「祝」 | 王恆餘 |
論皇明祖訓錄頒行年代並論明初封建諸王制度 | 黃彰健 |
清代的人口變動 | 全漢昇、王業鍵 |
北魏州郡志略 | 勞 榦 |
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續編(三) | 陳 槃 |
對於中國雪景繪畫的幾種考察 | 莊 申 |
集刊第三十三本 (1962)
劉子集證自序 | 王叔岷 |
論西京雜記之作者及成書時代 | 勞 榦 |
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續編(四) | 陳 槃 |
朝鮮實錄中所見之中韓文化關係 | 李光濤 |
論國語與左傳的關係 | 張以仁 |
中國古代十日神話之研究 | 管東貴 |
曾伯冚簠考釋 | 屈萬里 |
附錄: | |
再談中國上古史的重建問題 | 李 濟 |
集刊第三十四本 (1962-1963)
〈 上〉 (1962)
序 | 李 濟 |
跋裴休的唐故圭峰定慧禪師傳法碑(特載) | 胡適先生遺稿 |
績溪嶺北音系 | 趙元任 |
台語系聲母及聲調的關係 | 李方桂 |
敦煌千佛洞遺碑及其相關石窟考 | 石璋如 |
孔廟百石卒史碑考 | 勞 榦 |
荀子斠理 | 王叔岷 |
北魏軍鎮制度考 | 嚴耕望 |
近代四川合江縣物價與工資的變動趨勢 | 全漢昇、王業鍵 |
道教之自搏與佛教之自撲補論 | 楊聯陞 |
清人入關前的手工業 | 陳文石 |
「老滿文史料」序 | 李光濤 |
從文法、語彙的差異證國語左傳二書非一人所作 | 張以仁 |
〈 下〉 (1963)
川南的鴉雀苗及其家制 | 芮逸夫 |
再說西京雜記 | 洪 業 |
甲骨文金文瑶及其相關問題 | 龍宇純 |
說異 | 李孝定 |
唐武后改字考 | 董作賓、王恆餘 |
論國風非民間歌謠的本來面目(附陳槃跋) | 屈萬里 |
東漢黨錮人物的分析 | 金發根 |
春秋戰國的社會變動 | 許倬雲 |
雲南方言中幾個極常用的詞彙 | 楊時逢 |
讀明刊毓慶勳懿集所載明太祖與武定侯郭英犟書 | 黃彰健 |
國語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傳說的分析(上編) | 楊希枚 |
明初東勝的設防與棄防 | 吳緝華 |
Reduplicatives in the Book of Odes | 周法高 |
殷商時代裝飾藝術研究之一 | 李 濟 |
附載: | |
中國人思想中的不朽觀念(胡適先生英文講稿) | 楊君實譯 |
胡適先生中文著作目錄 | 徐高阮編 |
胡適先生中文遺稿目錄 | 徐高阮編 |
胡適先生西文著作目錄 | 袁同禮、Eugene L. Delafield編 |
胡適先生詩歌目錄 | 胡頌平編 |
集刊第三十五本 (1964)
中國語法圖解兩例 | 趙元任 |
The Phonemic System of the Tai Lu Language | Fang-kuei Li |
六博及博局的演變 | 勞 榦 |
劉子集證補錄 | 王叔岷 |
讀栔識小錄 | 李孝定 |
論禹貢著成的時代 | 屈萬里 |
雲南方言特點及分區概說 | 楊時逢 |
緯書集成「河圖」類鍼誤 | 張以仁 |
卡語與沙語的初步比較 | 嚴 棉 |
論洪承疇的「流賊敗遯」題本 | 李光濤 |
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續編(五) | 陳 槃 |
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 | 許倬雲 |
從徐潤的房地產經營看光緒九年的經濟恐慌 | 全漢昇 |
括地志序略都督府管州考略 | 嚴耕望 |
殷代的弓與馬 | 石璋如 |
殷商時代青銅技術的第四種風格 | 李 濟 |
附載: | |
朱家驊先生年譜簡編 | 胡頌平 |
集刊第三十六本 (1965-1966)
〈 上〉 (1965)
古籍訓解和古語字義的研究──一個工作計劃的擬議 | 董同龢先生遺稿 |
績溪嶺北方言 | 趙元任、楊時逢 |
景雲十三道與開元十六道 | 嚴耕望 |
尚書斠證 | 王叔岷 |
西周彝器斷代小記 | 白川靜 |
蝦夷考 | 駒井和愛 |
朱晦菴と王陽明 | 宇野哲人 |
甲骨文字同義舉例 | 島邦男 |
世說新語中第二身稱代詞研究 | 許世瑛 |
略論宋代地方官學和私學的消長 | 劉子健 |
小屯殷代的跪葬 | 石璋如 |
讀栔識小錄之二 | 李孝定 |
跋明季的「東征紀略」 | 李光濤 |
晉文公年壽辨誤 | 張以仁 |
「古社會田狩與祭祀之關係」重定本 | 陳 槃 |
例外反切的研究 | 龍宇純 |
明嘉靖年間浙福沿海寇亂與私販貿易的關係 | 陳文石 |
〈 下〉 (1966)
Notes on the T'en (Yanghuang) Language Part I: Introduction and Phonology | Fang-kuei Li |
評崔維澤 (D. C. Twitchett) 教授對于唐代財政史的研究 | 全漢昇 |
明清興寧縣志考 | 羅香林 |
明史纂誤續 | 黃彰健 |
Some Working Notes on the Western Chou Government | Cho-Yun Hsu |
川南鴉雀苗的祭儀 | 管東貴 |
如皋方言的音韻 | 丁邦新 |
漢語音韻史的分期問題 | 鄭再發 |
楚辭斠補 | 張 亨 |
殷墟西北崗組頭骨與現代臺灣海南系列頭骨的顱頂間骨的研究 | 許澤民 |
兩晉南北朝主要文官士族成分的統計分析與比較 | 毛漢光 |
Phonetic and Phonemic System of the Kanakanavu Language, Formosa | Margaret M. Y. Sung |
附載: | |
戰國時代的戰爭 | 勞 榦 |
集刊第三十七本 (1967)
〈 上〉
Notes on the T'en or Yanghwang Language: Texts | Fang-kuei Li |
戰國時代的戰爭方法 | 勞 榦 |
釋黹屯 | 屈萬里 |
清代中央政權形態的演變 | 李宗侗 |
再記「箕子朝鮮」 | 李光濤 |
「朝鮮壬辰倭禍史料」序 | 李光濤 |
三國吳地的地方勢力 | 許倬雲 |
塢堡溯源及兩漢的塢堡 | 金發根 |
戰國時代的一把包金劍 | 陳瑞麗 |
明代前期(洪武四年─正統十四年)遼東的邊防 | 陳文石 |
論明初北元君主世系 | 黃彰健 |
明代皇室中的洽和與對立 | 吳緝華 |
刀斧葬中的銅刀 | 高去尋 |
宰官考原 | 王恆餘 |
國語虛詞訓解商榷 | 張以仁 |
〈 下〉
奴兒哈赤所建國號考 | 黃彰健 |
論張儒紳齎夷文至明年月並論奴兒哈赤的七大恨及滿文老檔諱稱建州國 | 黃彰健 |
滿洲國國號考 | 黃彰健 |
清太祖天命建元考 | 黃彰健 |
論清太祖於稱汗後稱帝,清太宗即位亦稱帝 | 黃彰健 |
論滿文 nikan 這個字的含義 | 黃彰健 |
明史纂誤再續 | 黃彰健 |
我國中古大士族之個案研究──瑯琊王氏 | 毛漢光 |
冬飲廬藏甲骨文字 | 甲骨室 |
附(一)周法高跋 | 周法高 |
附(二)張秉權跋 | 張秉權 |
漢代河西四郡的建置年代與開拓過程的推測:兼論漢初西向擴張的原始與發展 | 張春樹 |
「戰國的統治機構與治術」讀記 | 陳 槃 |
清初順治康熙年間減免賦稅的過程 | 劉翠溶 |
Problems of the Author and Title of the “Hou-hua-lu” | Chuang Shen |
附錄: | |
中國境內黃土期以前的人類文化 | 張光直 |
甲骨文的發現與骨卜習慣的考證 | 張秉權 |
春秋列國的交通 | 陳 槃 |
集刊第三十八本 (1968)
史記斠證導論 | 王叔岷 |
史記斠證 | 王叔岷 |
祭祀卜辭中的犧牲 | 張秉權 |
古書虛字集釋的假借理論的分析與批評 | 張以仁 |
跋「毛大將軍海上情形」 | 李光濤 |
The Phonology of a Gyarong Dialect | Kun Chang |
大學出於孟學說 | 勞 榦 |
唐上津道考 | 嚴耕望 |
譚嗣同全集書札繫年 | 黃彰健 |
康有為衣帶詔辨偽 | 黃彰健 |
論明代稅糧重心之地域及其重稅之由來 | 吳緝華 |
明末清初裁節驛費史事研究 | 蘇同炳 |
「大學出於孟學說」初稿後案 | 陳 槃 |
周人的興起及周文化的基礎 | 許倬雲 |
集刊第三十九本 (1969)
〈 上〉
論翻譯中信達雅的信的幅度 | 趙元任 |
唐駱谷道考 | 嚴耕望 |
炎帝與黃帝的新解釋 | 李宗侗 |
李鄭屋村古墓磚文考釋 | 饒宗頤 |
經傳釋詞補經傳釋詞再補以及經詞衍釋的「音訓」問題 | 張以仁 |
殷代的豆 | 石璋如 |
文法與詩中的模稜 | 梅祖麟 |
南昌音系 | 楊時逢 |
中國語文猤記 | 楊聯陞 |
「論貨幣單位鐶」劄記跋 | 陳 槃 |
跋乾隆三十一年給暹羅國王猯諭 | 李光濤 |
殷虛「骨簡」及其有關問題 | 劉淵臨 |
金室完顏氏婚制之試釋 | 桑秀雲 |
律解辯疑大明律直解及明律集解附例三書所載明律之比較研究 | 黃彰健 |
論漢簡及其他漢文獻所載的黑色人問題 | 楊希枚 |
不見于春秋大事表之春秋方國敘論 | 陳 槃 |
斝的形制及其原始 | 李 濟 |
The Division of Time in the Han Dynasty as Seen in the Wooden Slips | Kan Lao |
The Shih-Ching: Its Generic Significance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and Poetics | Chen Shih-Hsiang |
Some Internal Evidence for the History of Vietnamese Tones | Laurence C. Thompson |
The Philosophy of Mind as a Form of Empiricism | Vincent Y. C. Shih |
A Dravidian-Sanskrit Etymology | M. B. Emeneau |
〈 下〉
唐藍田武關道驛程考 | 嚴耕望 |
史記斠證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 王叔岷 |
清朝中葉蘇州的米糧貿易 | 全漢昇 |
維州在唐代蕃漢交涉史上之地位 | 饒宗頤 |
論明代前期稅糧重心之減稅背景及影響 | 吳緝華 |
僮人來源初探 | 芮逸夫 |
國語中雙音節并列語兩成分間的聲調關係 | 丁邦新 |
殷代大墓的木室及其涵義之推測 | 高去尋 |
金元之際孔元措與「衍聖公職位」在蒙古新朝的繼續 | 姚從吾 |
Peiping Tonal Phonotactics | Hugh M. Stimson |
The Semivowel i in Vietnamese and Mandarin | E. G. Pulleyblank |
The Formulaic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Ballad “Southeast Fly the Peacocks” | Hans H. Frankel |
Fang Yen Ⅳ, 5 and 31. Knee Covers and Apron | Paul L. M. Serruys |
On the Initial h in the Yuan-Ch'ao Pi-shih | Nicholas Poppe |
Burmese Disguised Speech | Mary R. Haas |
Cognates of Tibetan rans-pa ('entire complete') with Guttural Stem Initial | Walter Simon |
The Origin of Headhunting──An Atayal Text with Vocabulary | Soren Egerod |
Tibetan Sdud 'Folds of a Garment', the Character 卒, and the *St-Hypothesis | Nicholas C. Bodman |
On the Meaning of the Morpheme 嫌 Shyan in Pre-Han and Han texts | N. G. D. Malmqvist |
Apex and Terminal Nodes in the Linquist's Taxonomy of Genetically Related Languages | C. F. & F. M. Voegelin |
Notes on Non-Chinese Terms in the Yuan-Imperial Dietary Compendium Yin-shan Cheng-Yao 飲膳正要 | Yan-shuan Lao |
附載: | |
墨家 | 梅貽寶 |
李方桂先生著作目錄 | 張琨編 |
集刊第四十本 (1968-1969)
〈 上〉 (1968)
楚繒書疏證 | 饒宗頤 |
楚繒書疏證跋 | 陳 槃 |
古文字試釋 | 勞 榦 |
Vowel Harmony in Spoken Lhasa Tibetan | Kun Chang & Betty Shefts Chang |
族譜中關於中西交通若干史實之發現 | 羅香林 |
Prefectures and Population in South China in the First Three Centuries A. D. | Rafe de Crespigny |
劉子集證續補 | 王叔岷 |
唐金牛成都道驛程考 | 嚴耕望 |
滿族入關前的文化發展對他們後來漢化的影響 | 管東貴 |
釋內外轉名義 | 杜其容 |
清太宗時代的重要政治措施 | 陳文石 |
明代之弘文館及弘文閣 | 吳緝華 |
Notes on the Casting of the Handles of Some Bronze Vessels in the Yin Dynasty | Wan Chia-pao |
Notes on the T'en or Yanghwang Languages: Glossary | Fang-kuei Li |
附載:本所成立四十周年紀念會學術講演記錄 | |
主席報告 | 李 濟 |
史學與世變 | 沈剛伯先生講 |
中文裡音節跟體裁的關係 | 趙元任先生講 |
〈 下〉 (1969)
史記斠證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 王叔岷 |
史記斠證卷九──呂后本紀第九 | 王叔岷 |
國語辨名 | 張以仁 |
小屯第四十墓的整理與殷代第一類車的初步復原 | 石璋如 |
匈奴社會組織的初步研究 | 謝 劍 |
朝鮮「壬辰倭禍」釀釁史事 | 李光濤 |
春秋時代之穢、孤竹、厹由、義渠 | 陳 槃 |
王符生卒年歲的考證及潛夫論寫定時間的推論 | 金發根 |
從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藏「聖母頌報會雜鈔」論耶穌會士所創中國人西來說 | 李龍範 |
‘Li’ as Ideal Patterns of Culture in Chinese Tradition | Ruey Yih-fu |
「和卓」考釋 | 陳慶隆 |
附載: | |
法家述要 | 陳啟天 |
戰國時代儒家思想及其發展(一) | 成中英 |
安陽發掘與中國古史問題 | 李 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