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爭議:21世紀中國"兩院" 的"院士科普"書系 據說出版四輯,100本 成敗 科學月刊 2009年12月號480期(含評論)


台灣由牛頓出版2001

據說出版四輯,100本

爭議


院士科普書系

 編輯
院士科普書系是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中國工程院等單位聯合發起出版的《院士科普書系》,榮獲了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科普著作首次獲得國家科技獎。《院士科普書系》由葉篤正、汪成為等107位院士和71位專家撰寫和編著,歷時7年,分四輯共出版了100種科普書籍,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江澤民同志撰寫了題為《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的序言。 [1] 
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但是長久以來缺乏科學精神的關照。因此,黨的十五大將樹立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方法,普及科技知識,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1998年由《科學時報》報社提出創意,暨南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積極策劃,會同中國科學院學部聯合辦公室和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部,共同發起《院士科普書系》這一重大科普工程。1998年6月,出席兩院院士大會的1000多名院士同時收到了一封約稿信——“請科學家為21世紀寫科普書”,在此後的半年多時間裏,176名院士經過深思熟慮,簽訂了175本書的寫作出版協議,由此,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大、作者層次最高的科普出版工程——《院士科普書系》開始了它艱辛的創作歷程。
《院士科普書系》編委會由中科院院長路甬祥任編委會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宋健,全國政協副主席朱光亞為編委會名譽主任,兩院各學部主任、副主任為編委會委員。

書目

編輯

第一輯書目

《對稱與不對稱》李政道著 朱允倫 柳懷祖編
《來自微觀世界的新概念———單分子科學與技術》白春禮
《第三種科學方法———計算機時代的科學計算》石鍾慈
《計算機怎樣解幾何題———談談自動推理》張景中
《機會的數學》陳希孺著
信息世界漫談》李衍達編著
《從綠葉到激光光盤———顏色與化學》袁渭康 田禾 陳孔常著
《人類認識世界的幫手———虛擬現實》汪成為著
《海陸空天顯神威———慣性技術縱橫談》丁衡高 編著
《21世紀的綠色交通工具———電動車》陳清泉 詹宜鉅著
《坐飛機去———現代民用運輸航空》管德著
《悄悄進行的破壞———金屬腐蝕》曹楚南 編著
《九曲黃河萬里沙———黃河與黃土高原》張宗祜
《沉默的寶藏———鹽湖資源》張彭熹著
《今日水世界》劉昌明 傅國斌著
《節水農業》山侖 黃佔斌 張歲岐著
《產業大觀》朱高峯著
《動物的運動》欽俊德著
《菌物世界漫遊》裘維蕃著
《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光合作用》沈允鋼著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從生態控制系統工程談起》關君蔚著
《梳理人、事、物的糾紛———問題分析方法》肖紀美著
《消除血肉之災———創傷防治》王正國主編
《征戰癌王》湯釗猷著



第二輯書目

《人造小太陽——受控慣性約束聚變》王淦昌
《中子——打開原子能時代的金鑰匙》丁大釗著
加速器與科技創新》謝家鱗著
《我們生活在磁的世界裏——物質的磁性和應用》章 綜 李國棟著
《奇異的光——激光》姚建銓著
《人類的災難——核武器與核爆炸》喬登江朱煥金著
《變幻流動的科學——多相流體力學》林宗虎著
《模糊性——精確性的另一半》劉應明 任平著
神奇的表面工程》徐濱士著
空天技術與材料科學》傅恆志 朱明 楊尚勤著
《泥土中的鋁——科技騰飛的使者》邱竹賢著
能源世界之窗》朱亞傑 孫興文著
《石油樹結奇異味》汪燮卿 劉濟瀛著
《神奇的地熱》汪集暘 孫佔學著
《海底礦產》金慶煥著
21世紀的鐵路》王夢恕 幹昆蓉著
數字地球與測繪》寧津生 陳軍 晁定波著
《信息化社會的基石——計算機》周興銘 徐明著
《教電腦識字——淺談漢字識別》吳佑濤著
《天堂的種子——熱帶作物》黃宗道
面對大自然的報復——防災與減災》馬宗晉 康平 高慶華 蘇桂武著
《岩溶——奇峯異洞的世界》盧耀如著
《婦女保健》宋鴻釗著
參考資料



****

因為楊澤博士留下這本科學月刊 我打算"有空"詳讀每篇 並寫讀後感 底下的目錄和紙本有1成的不同 稍後再談 整本雜誌最令我驚訝的是幾乎沒外邊的廣告..... 這篇簡單地說 科普是相當困難而必須嚴肅處理的 所以一本月刊有41年 只能說量還好 要求品質可能 還須另外40年 : 我看"科普" (好壞) 各舉一例

2009年12月號480期 目錄

2009.12月號480期 目錄 882 總編輯的話 抑制危害的執行問題  林基興 883 編輯室手記 科學來自於生活  編輯部 884 科月四十 從科月談科普出版的困境  潘震澤 885 科月四十 科月—通往科學的大門  黃韻心 886 評 論 從狂牛症始末解其隱憂  陳校賢 888 一月紀聞國內篇國外篇  編輯部 892 昆蟲與人 數不盡的昆蟲資源—從昆蟲的體表談起  朱耀沂 894 數.生活與學習 數學「標準答案」  單維彰 896 咱的海 海洋發燒了  陳鎮東 898 游理數.數裡遊 天使與魔鬼  游森棚 900 國際期刊傳真  特約編輯群 902 實驗室巡禮 專訪中研院原分所林志民實驗室─創新方法平息臭氧破洞爭議  邵芷筠 907 封面故事 2009諾貝爾獎 908 封面故事 諾貝爾物理獎—奠定現代網路生活的發明  劉容生 914 封面故事 諾貝爾化學獎—轉譯生命現象的核糖體  呂育修、譚婉玉 920 封面故事 諾貝爾生醫獎—端粒與端粒酶  康繼之、張大釗 926 封面故事 諾貝爾經濟獎—新制度學派針砭時代問題  黃達業 HC簡評 : 這篇沒談到Oliver E. Williamson等人真正的要點: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The Nature of the Firm (The Nature of the Firm :Origin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Edited by Oliver E. Williamson and Sidney G. Winter 這是一本重要的書 我現在才再開始學他們的思考法 想了解H. A. Simon可從索引中的 "西蒙"和" 有限理性" 可參考Simon 的管理行為第一章對新制度學派和交易成本的批評) 此篇甚至對"威廉森"的學歷介紹也有問題: 譬如說將學士打成博士 將 MIT寫成史丹佛大學:
Williamson received his B.S. in management from the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in 1955, M.B.A.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in 1960, and his Ph.D. from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in 1963. 930 2009搞笑諾貝爾獎 932 全球天文年 行星橢圓軌道的古今對話  金升光 938 紙上專討會 抗菌絕招  程樹德 942 IC可以活多久?—為晶片算命 * 郝中蓬 945 心真的會碎嗎?  江建勳 948 科月書評 太陽之子 繼往開來  葉偉文 949 科月書評 寓數於遊  李武炎 950 科學不迷信 不迷信「學者專家」—以核能發電之迷思為例  劉廣定 952 高中生了沒 笛子百變  謝迺岳 955 科學月刊第四十卷總目錄索引 *我先請Ken Su 評論網路上的前一部分 標色是我作的: Dear HC, 呵呵呵,這篇文章與 1980年可靠性課的通用知識相比, 所增加的知識是零,卻有不少錯誤。 在 NTTF 處的描述叫「望文生義」。 NTTF (或 NTBF) 不是這樣的算法, 這位仁兄肯定在我講課的前十分鐘睡著了。 (我課堂的第一段是講解: what is MTTF and MTBF? What is the life of a device or system?) R=Exp(-λt) λ 是 instant failure rate, MTTF(mean time to failure) 或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是 instant failure rate 的倒數,和「平均」半點關係也沒有。 如果 UUT (Unit under test) 是不可 repair 或決心不 repair 的,如鞭炮,飛彈,用微波烤箱烤雞蛋,IC,則用 MTTF. 如果 UUT (Unit under test) 是可 repair 的,如Computer,飛機,汽車,則用術語 MTBF(MTBF 與 MTTR mean-time-to-repair 是要來計算大系統的 availability). 而 λ 的高低與此零件(IC, 電晶體)的 activated energy 有關。不過,我倒是沒見過誰在 reliability 這個field 測量過 activated energy, 因此,很有可能,這篇文章裡關於活化能量的討論都是 Hoax. 而這些(在 R(t)=exp (-λt) 有意無意的影響之下的)討論, 只有在 reliability (R(t)) 是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之下才算合理,如果 R(t) 是 Weibul distribution 或 Kai square distribution 或其他 Distribution, 這些說法就不成立。 而且加速故障(應該要說 accelerated test 加速測試才對) 與 failure mechanism 有關,不是現有的 reliability test 都能作為所謂的 accelerated test. 也就是說,不是提高溫度作測試就可以當成加速測試。 很高興像 Reliability 的工程的與統計的專業範圍也能寫得通俗而易讀,
很哀傷這樣的文章居然潛伏著一些誤謬。 Ken Su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