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3日 星期五

《慈濟月刊》、《經典雜誌》 RHYTHMS MONTHLY;《慈濟年鑑》。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道侶叢書

 
新聞日期:民國930221
 
《慈濟道侶》半月刊轉型啟事
 
 
《慈濟道侶》半月刊發行十七年來,報導全球慈濟志工投入志業的大愛情懷與心地風光,為求內容更加精緻、深度,將自三月十六日起併入《慈濟》月刊,從報紙型刊物轉為雜誌型態,更易於傳閱與保存;同時將定期出版「慈濟道侶叢書」,以新面貌服務讀者。

因應《慈濟道侶》併入,《慈濟》月刊將自三月二十五日起全新改版問世──
一,版本:由菊八開改為十六開本
二,頁數:由一百二十八頁增至一百七十六頁

含納《慈濟道侶》的新《慈濟》月刊,保有《慈濟道侶》半月刊功能,將有感人故事,也有慈濟新訊的報導與剖析,並提供全球文化志工發表園地,朝向更精緻傳播慈濟文化的目標努力。而以慈濟八大腳印為編輯主軸的「慈濟道侶叢書」,預計四月底推出首冊,將採用便於隨身攜帶閱讀的開本定期出版。

民國七十五年,專門印行佛教典籍的「普門文庫」捐贈給慈濟,慈濟成立文化中心,同年九月一日創辦《慈濟道侶》半月刊,服務慈濟會眾與普門文友。每月發行兩次的《慈濟道侶》半月刊,以現代化風格及大眾化文字,一改佛教流通刊物的面貌;以「誠、正、信、實」的新聞報導態度,扮演慈濟志業與會員之間的橋梁,是早期傳播慈濟訊息的重要媒介,並肩負以文化淨化人心的使命。

而今大愛電視新聞網路直播、慈濟網站新聞快報,皆發揮了快速傳播慈濟新聞的功能,讓民眾有更多、更即時的管道了解慈濟;《慈濟道侶》半月刊為提升對讀者的服務,決定轉變型態全新出發。感恩讀者長年護持,更邀請您秉持一貫關懷慈濟的熱忱,進入全新《慈濟》月刊的世界,分享人間的真善美!

慈濟文化志業中心中文期刊部 敬啟


編輯部答客問:


問:《慈濟道侶》要停刊了嗎?這是我最後一次收到嗎?

答:《慈濟道侶》不是停刊,也不會消失,而是轉型──以更精緻的雜誌型態來服務讀者;您現在手上拿到的報紙型《慈濟道侶》,將會持續出版到三月一日,之後就要「變身」了!他的「分身」之一是新版的《慈濟》月刊,之二就是「慈濟道侶叢書」。因此,喜歡《慈濟道侶》的朋友,絕對不要錯過三月份起新版的《慈濟》月刊,精彩內容就在裏面!


問:我想要閱讀新版《慈濟》月刊,如何取得?要付費嗎?

答:新版《慈濟》月刊每個月的二十五日出刊,免費贈閱,在慈濟各分支會或聯絡處都可索取。由於數量有限,請在出刊後盡早親往索取,以免向隅。


問:我住家附近沒有慈濟聯絡點,而且我很忙沒有空親自去拿,還有其他取得的方式嗎?

答:慈濟發行組有提供郵寄到府服務,讀者只需負擔少許郵資:台灣地區全年新台幣一百六十五元,海外地區全年新台幣五百元。

請利用郵局劃撥帳號:06562443戶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心蓮專戶,於通訊欄中註明「慈濟月刊郵資」。






《法鼓山年鑑》是記錄法鼓山每年重要活動記事的文獻資料。透過文字與圖片的呈現,輯錄法鼓山在修行弘化、信眾關懷、慈善救濟、教育文化等領域耕耘的軌跡,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法鼓山每一年度的事蹟有一全面的綜覽。
《法鼓山年鑑》自 2003年9月出版第一本《2002法鼓山年鑑》,之後每年定期出版一冊。而為回顧艱辛的開山歷程,特將法鼓山自1989年創立以來至2001年的發展歷史,統整為《1989~2001法鼓山年鑑》,分為「總論」、「記事報導」、「大事記」三大冊,並溯及開山老和尚東初老人自1949年來台的步履痕跡,讓讀者對法鼓山從無到有的開創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法鼓山年鑑》正文共分為三部:
第一部為綜觀篇,涵括法鼓山體系本年度運作的全面性、宏觀性介紹,包括:法鼓山方丈和尚、法鼓山僧團、法鼓山體系組織等單元。
第二部為實踐篇,以法鼓山所推動的「三大教育」為主軸,分為「大普化」、「大關懷」、「大學院」,再加上「國際弘化」,記錄法鼓山於國際弘法、推廣的事蹟,各單元先以「總論」扼要論述該年度主要事件的意義與影響,再依事件發生時序,以「記事報導」呈現內容,並針對特別重大的事件做「特別報導」,而方丈和尚在活動中發表的重要開示、文稿,則做為「方丈和尚語」。
第三部為全年度大事記,以編年史的方式,逐一條列法鼓山海內外各體系、單位的主要活動。
展閱法鼓山的歷史,是許多人奉獻與付出的成果。期待大眾透過年鑑,感受法鼓山實踐「人間佛教」的願力,共同見證法鼓人成長茁壯的每一個歷程。


法鼓山年鑑,至2007 年為止,已陸續完成2002、2003、2004、2005、2006 單年各一冊年鑑;1989. 年至2001 年,合編為《1989∼2001 法鼓山年鑑》,三冊一輯。
※歷年年鑑均有光碟版(包括1989~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若有參考之需,歡迎來函索取,敬請回傳申請表。E-mail:plan@ddmf.org.tw 感恩您!

http://www.ddm.org.tw/event/2008/ddm_history/


*****
法鼓山故事, 慈濟月刊,慈濟年鑑1993,天津南開中學年鑑2014


天津南開中學年鑑, 2014 ,天津南開中學年鑑編輯委員會,天津教育出版社


*****
慈濟月刊
http://www.newdaai.tv/culture/?mod=tc_monthly#

2010.8 慈濟年鑑 = Tzu-Chi almanac


NTU圖書館

書名慈濟年鑑 = Tzu-Chi almanac / 王端正總策劃; 林碧珠總編輯
出版項臺北市 : 慈濟文化, 民82-[1993-]



寫稿這麼多年,我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經典雜誌》去年來信邀稿,要我寫柏林,我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寫。
文章一直沒有刊出來,也從來沒有人跟我說發生什麼事,沒有人跟我說要改稿或者調整。
主動寫信去問,得到的答案是:不採用不刊登。
請貴刊不要這樣對待作者好嗎?謝謝。






《經典雜誌》創辦於1998年,為慈濟基金會創辦的月刊型雜誌。刊載內容多元,為一本針對生態環境、歷史、地理、以及包括當代人文議題做深入探討的中文月刊。《經典雜誌》秉持不八卦、不任意奉承、不教人賺錢之道、不迎合奉承。 另外,《經典雜誌》在大愛電視有專屬節目《經典.tv》。

《經典雜誌》創辦於1998年,為慈濟基金會創辦的月刊雜誌。刊載內容多元,為一本針對生態環境、歷史、地理、以及包括當代人文議題做深入探討的中文月刊。《經典雜誌》秉持不八卦、不任意奉承、不教人賺錢之道、不迎合奉承[1]


今天才認真翻讀2周前從臺大取來的雜誌。從封面翻到封底,一直存疑雜誌內容的不從俗,如何在市場生存?原來是慈濟集團的。雜誌中英文名字無法兜起來。


經典雜誌 RHYTHMS MONTHLY – RHYTHMS MONTHLY 為時代作見證 為人類寫歷史
0 撰文/張子午 / 攝影/安培淂 / 第205期2015.08...
RHYTHMSMONTHLY.COM

【人文風景】陪伴小草長大 林峻丞


三峽子弟林峻丞在故鄉創立藝文平台,持續推動偏鄉兒童課輔及社區服務,不僅為社會角落被忽略的孩子開一扇窗,也替三峽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

0


圖片/衛城出版 / 撰文/胡慕情 / 第205期2015.08
【經典書摘】黏土 灣寶,一段人與土地的簡史


苗栗後龍鎮灣寶里,一個恬靜的小村莊,自一九九五至二○一一年,兩次對抗土地徵收,讓人看見農民的堅毅不屈,也重新省思農業價值

0


探索系列 / 經典專書
【探索系列】空間記憶


此書廣泛搜羅近年來開枝散葉的空間活化案例,主要可分為兩種空間類型,〈城市記憶〉從全台整理出城市在面對時代轉變的過程中,人們如何找回過去的記憶,而〈空間轉型〉則希望藉由探討各地失去原有功能的空間歷史脈絡,如何與新的時代繼續對話。
1
2
3
4
5
6
Previous
Next

0


撰文/GUILLAUME PERRIER / 攝影/OLIVIER TOURON/LIGHTMEDIATION / 第205期2015.08
【探索世界】敘利亞庫德斯坦 夾縫中的庫德族獨立之路


敘利亞庫德族自二○一一年發起民族自決運動,但因鄰國各庫德族黨派爭相在此擴張勢力,以及自身低度發展,庫德斯坦的未來,仍布滿荊棘。
0


目錄 / 第205期2015.08
《經典雜誌》第205期精彩內容


荷蘭是個重視專業的國家,沒人會因無法升上一般大學而被歧視。荷蘭小學生不僅要通過嚴格的腳踏車路考測驗,也要學習排除腳踏車故障的基本知識。在這個運河交錯的臨海國度,每一位荷蘭人更必須從小學會與水共存。被海包圍的台灣,與水共存不是我們的教育內容,自詡為腳踏車製造王國,卻沒有多少人懂得腳踏車故障排除知識,不重視職業教育更被詬病已久。國力與台灣近似的荷蘭,其教育政策值得我們深思與學習。

0


探索系列 / 經典專書
【探索系列】想望家園──台灣永續的參考藍圖


《經典》作者群親自至全球各地踏查,深入了解生活在世界上其他角落的人們,是如何在不斷變動的環境與發展中,回應與實踐,進而創造出「以人為本」的家園,透過比較與參照,能更加明白台灣當下所處的現實,以及未來所該前行的方向,期許能成為台灣永續的參考藍圖!
0


目錄 / 第204期2015.07
《經典雜誌》第204期精彩內容


現代人的日夜作息界線已經模糊,自二〇一〇年起,近萬間便利商店開始設置座位區,邁向餐飲化,不僅讓加工食品成為便利的餐飲選擇,化學添加物的隱憂更在「合法添加」下被掩蓋。另外,便利商店被認為快速、冷漠、疏離的消費文化,在餐飲化的過程中,衍生另一種型態的日常互動情感與空間特質,當代台灣人的飲食記憶正在改變。

0


撰文/諶淑婷 / 攝影/黃世澤 / 第204期2015.07
【真食餐桌】速食現象 當餐桌擺在便利商店


便利商店內標準化生產鏈製造的食物,讓人、食物以及生產食物的環境脫離,但便利商店又提供另一種日常情感交流的空間。
0


撰文/鄭衍偉 / 攝影/安培淂 / 第204期2015.07
【想望家園】仙台媒體中心 媒體、訊息、溝通三位一體


日本仙台媒體中心是一個嶄新的、內部不做任何隔間的玻璃方塊,創建者期待這棟建築有別於一般藝文機構,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0


撰文/趙中麒 / 攝影/黃啟鵬 / 第204期2015.07
【中國線上】雲起雲落 中緬矛盾關係下的果敢衝突


緬甸政府與果敢同盟軍爆發武裝衝突,大批難民逃離家園,棲身在中緬邊境的難民營。衝突迄今已四月有餘,難民仍不敢返回家園。
1


撰文/陳歆怡 / 攝影/楊子磊 / 第204期2015.07
【人文風景】李盈姿 翻轉視野 助街友自立


資深社工李盈姿相信,街友需要的是機會及舞台,而非施捨與同情。街友在住宅與就業問題上,亟需外力協助,才能真正脫困自立。

0


圖片/范欽慧 / 撰文/范欽慧 / 第204期2015.07
【經典書摘】搶救寂靜 一個野地錄音師的探索之旅


因為喜歡傾聽鳥鳴而走進自然的范欽慧發現,寂靜並非全然無聲,而是與內在更深度的連結,懂得聆聽,則將為世界帶來更美好的改變。
0


目錄 / 第203期2015.06
《經典雜誌》第203期精彩內容


在尼泊爾古城巴塔普,一位婦人正從鄰居家的殘垣瓦礫堆中走過。二○一五年四月下旬的大地震,造成全國數十萬棟建築倒塌,其中多半是磚造、木結構的老舊民居建築。這個以觀光業為主要收入的貧困小國,如今得煩惱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重建醉人心神的歷史文化遺產,但另一方面,對尋常老百姓來說,家園重建的前路恐怕還更崎嶇。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