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張邦梅《小脚與西服》;張幼儀。張家 :張嘉鑄等

這本書最有價值的,應該是本書末章所附的張幼儀的自述,包括他決定請兒子徐積鍇到台灣,請梁實秋邊徐志摩全集 (留給兒孫紀念)...
文末說:"....我沒辦法說什麼叫做愛......在他一生當中......說不定我最愛他。" (p.234)

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

Bound Feet And Western Dress


張家多奇士 應該有全史 張嘉鑄絕對是妙人 更不用談張君邁先生 ......

張嘉鑄

徐志摩 (右二)﹑張嘉鑄 (張幼儀八弟﹐ 右一)﹑胡適 (右三)﹑張嘉森 (張幼儀二哥﹐右四) 和蔣百裡 (右六)與泰戈爾合影(此照片由徐志摩孫女徐放提供)
徐志摩 (右二)﹑張嘉鑄 (張幼儀八弟﹐ 右一)﹑胡適 (右三)﹑張嘉森 (張幼儀二哥﹐右四) 和蔣百裡 (右六)與泰戈爾合影(此照片由徐志摩孫女徐放提供)



".......离婚后的徐志摩也仍然和张家兄弟保持着往来,特别和张嘉铸的关系,尤为紧密。在五十年代张幼 仪和苏季子结婚时,张嘉铸参加了姐姐的婚礼。有意思的是,在二十年代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时,张嘉铸也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前者,可以理解,新娘是姐姐;后 者,就有些不可思议了,新郎是曾经抛弃他姐姐的前姐夫。他是唯一一个参加了徐志摩再婚婚礼的张家人。也许他这么做,并非故意跟姐姐作对,故意让姐姐伤心难 过,他只是太爱徐志摩。.....
也许正因为如此,张嘉铸对徐志摩无论如何也产生不了憎 恨。除了他态度积极地、又郑重其事地盛装出席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外,在晚年时,当他得知孙女张邦梅着手撰写《小脚与西服》,并有意在书中斥责徐志摩的无 情无义时,态度坚决地要求她手下留情。显然,他对徐志摩的 背叛 行为,很能理解 尽管他背叛的是他的亲姐姐。更有意思的是,在他弥留之际,他留下了一份奇特的遗嘱:丧礼上,要高声诵读几首徐志摩的诗 不知道他的这份遗嘱,后来是否得到了忠实执行。
以张嘉铸对徐志摩一贯的友好态度,徐志摩欣然接受他的提议,利用《晨报副刊》的版面创办《剧刊》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延续了《诗镌》的《剧刊》,固然是徐志摩、余上沅等共同培育和经营的,但从提议创办这个角度说,张嘉铸的作用显然也是不可忽视的。


張嘉森
  張嘉森(西元一八八七~一九六九年),字君勱,一字士林,江蘇寶山人。生於清光緒十二年,民國五十八年在美國舊金山逝世,享年八十四。張氏年十二,考人上海廣方言館,研讀英文。十七歲中秀才,翌年,就讀震旦學院,尋轉學南京高等學堂。二十一歲以公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得政治學學士後回國。宣統三年(一九一一)應學部留學畢業生考試,清廷授以翰林院庶吉士。辛亥歲膺選寶山縣議會議長。旋值帝俄嗾外蒙獨立,於少年中國報數袁世凱誤國十罪。民國二年,被迫去國,就讀柏林大學,適袁僭帝制,時方留英,在倫敦前鋒報為文揭發袁氏叛國之罪。

洪憲既亡,嗣任教北京大學。七年,與蔣百里發起組織松社,以紀念蔡松坡先生。十月赴日,與梁任公遊說各國使節,冀撤銷領事裁判權及關稅自主。八年,又漫遊歐洲各國。十一年,陪同德國哲學家杜里舒氏東遊返國,在京滬各大學演講,並著「國憲議」等書。十二年二月,於清華大學演講「人生觀」,認為科學並非萬能,不能解決一切人生問題。二十六年秋,參加盧山會議,翌年遴選為參政員。三十三年,出席太平洋學會會議。三十四年夏,奉派出席聯合國在舊金山召集之會議,代表我國簽署聯合國憲章。三十五年一月,返國參與政治協商會議,起草憲法草案;冬,制憲國民大會採納此憲稿,加以修正,成為現行之中華民國憲法。同年八月,中國國家社會黨與在美國之中國民主憲政黨合併,改名為中國民主社會黨,被選為主席。三十八年十月抵臺北,謁晤當局,建議反共反攻主張,旋赴印度講學。
四十一年夏,在美史丹福大學擔任研究工作,潛揅東西典籍,檢討中外文化之短長。五十二年起,數度應邀赴香港、韓國、新加坡各大學演講,均以儒學之復興,闡揚民主政治,駁斥唯物論為主題。十餘年間,身處海外,心存祖國,對於反共一貫主張,不稍猶豫。張氏曾先後創立自治學院(後改組為國立政治大學,設上海)、明德社(後改組為學海書院,設廣州,由張東蓀主持)及中國民族文化書院(設大理)。述作之重要者,有立國之道、明日之中國文化。新儒家思想之發展、比較中日陽明學等;譯著有賴斯基之政治典範、魯登道夫之全民族戰爭論等。論文則有「錢穆著『中國傳統政治』之商榷」(後改題為「再制君主時代政制」)、「東西比較哲學-孟子與柏拉圖」等。


*****
此篇有些錯誤 要點可能無誤


 1954年,一位失婚已32年、客居香港的54歲婦人寫信給兒子:“母擬出嫁,兒意云何?”兒子的回信飛快來到, 令人動容:“母孀居守節,逾三 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劬勞之恩,昊天罔極。今幸粗有樹立,且能自瞻。諸孫長成,全出母訓……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 事。”

這 位婦人遂嫁與蘇姓醫生,兩人相守20年,恩愛美滿,直至1974年蘇醫生去世,她便也飛去美國與兒孫同住。此婦人就是名滿天下的詩 人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回信的則是他們的兒子徐積鍇。

那天無意中看到張幼儀與兒 子的如此對答,不禁淚下。張 幼儀不愧是張幼儀,除了是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還是一位教導有方的好母親,而生活的回報,會在不經意間來到。

張幼儀一生不曾對被徐志摩遺棄 的命運口出怨言。七 十多歲時還令兒子在美國圖書館一篇篇複印能夠查找到的徐志摩舊作,委託身在台灣的梁實秋編出了《徐志摩全集》。就如當年,她為再婚後的徐志摩做衣裳。

她和他曾 有七年的婚姻,後來他為了林徽因於1922年3月逼她離婚。(錯)此前徐志摩從在倫敦??租住的 小屋不辭而別,遺下身懷六甲的張幼儀叫天天不應。她想過死,但《孝經》裡的一句“身體發 膚,受之父母”救了她。而後她向遠在德國的哥哥求助,於臨產前一個月 來到柏林。生完孩子就見到了“失踪”多 時的徐志摩,他來的唯一目的是逼她簽字離婚。

此後張 幼儀還經歷了失去幼子之痛,但她還是在哥哥的鼓勵下完成了學業。 1927 年張幼儀回國,先後在東南大學當德語教師、創辦雲裳服裝公司、擔任女子銀行董事、負責二哥創立的國家社會黨會計事務等 等。此外還要侍奉徐志摩雙親,撫 養長子成人。

許多人將她當成一無所長的棄婦,其 實不然。除了事 業大有成,出身大家的她,氣質風度亦令人過目不忘。梁實秋等名人就曾稱讚她“極有風 度”,大才子羅隆基曾對她一見傾心。追求她的人不少,但 她恪守與徐志摩離婚時的約定:不做徐的妻子,仍做徐家的媳婦。她拒絕了所有的橄欖枝。

徐 志摩1926年與陸小曼結婚後,同在上海的前妻張幼儀反而成為徐的朋友。那時徐志摩為了 供養陸小曼奢靡的生活,一月要幹三四份差使,賺一千大洋依然入不敷出。有次徐志摩去張幼儀處看父母(徐的父母與陸小曼無法相處,來上海便住張幼儀處),張幼儀見他精神委頓,連褲 子上有個破洞都渾然不覺,便為他定做了兩套高級衣裝。徐拿到後,感慨萬千。

但穿有破洞的褲子,於徐志摩似 乎成了一種宿命。 1931年11月7日,在他與陸小曼結婚五週年後的一天,他再勸陸小曼不要吸鴉片、不要和紈絝子弟翁瑞午 混在一起等等,被陸小曼怒擲煙槍打掉了眼鏡。徐傷感 地離家動身去北京,在江浙朋友處盤桓兩日後,搭乘一架免費的郵政飛機赴北京,終於失事。

陸 小曼事後回憶,徐志摩負氣離開家時,她看到了他的褲子上有個洞,她想招呼他停下,但因在氣頭上終於沒有。徐的友人事後也回 憶,徐在朋友家補了那個洞,留下了許多傷懷的話語,然後登機遠逝。

那個褲子上的破洞,如此定格在 陸小曼的記憶裡。從 此她謝絕繁華,努力做人做事,終於在年老時成為上海畫院的專業畫家,並致力於編撰徐志摩的各類文章且有所成。

張幼儀待陸小曼,亦是不薄的。張在徐逝後不久每月給陸寄生活費,一直持續到1950年她自己移居香港前。這就是張幼儀,一個心中有大愛的女子。她晚年看到有關徐志摩和陸小曼婚後生活的記述,才發現徐的困頓遠在當年她了解的之上,她不禁為徐當 時的痛苦心境悄然哭泣。她們不都說愛他嗎?為什麼就由著他褲子上的破洞迎風招搖?

還好,她除了那 些不可小覷的成就,還培育了那樣忠孝的好兒子。在她八十多歲 時,也終於開口向侄孫女張邦梅說出了一些往事,令世間多了一種動人的傳奇。

如此令人感佩的大女子,還會出現嗎?還是不要再出現為好吧。善良且睿智的好女人,本應在最燦爛的年華里有更匹配的人生。
讀完不覺唏噓淚落!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