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日 星期三

Novalis (Friedrich von Hardenberg),《諾瓦利斯作品選集》

German writer Friedrich von Hardenberg, who wrote under the pen name Novalis, was born on this day in 1772. As well as his work as a poet, author and philosopher of Early German Romanticism, Hardenberg studied geology and mineralogy, and was involved in the industrialisation of the salt mines in Saxony.
可能是 1 人和顯示的文字是「 Ow " Poetry heals the wounds inflicted by reason. Novalis (1772 1801) German poet 」的圖像

245


《諾瓦利斯作品選集》
版權頁說根據 1961年版WERKE UND BRIEFE (《作品與書信》 ),不過本譯作無書信。本書將原書的各部分《導讀》譯出,讓人可以了解這200年德國對作者的一些解釋。
作者 : (德)諾瓦利斯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楚塵文化譯者 : 林克出版年: 2012-9 頁數: 396 定價: 68.00元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  · · · · · ·

作者簡介  · · · · · ·

諾瓦利斯(Novalis,1772—1800)是著名的“藍花詩人”,是德國浪漫派的代表人物。未婚妻索菲的離世讓他悲痛萬分,從此他走上了一條通往內心的道路,在內省中他觸到了天籟。作為當之無愧的天才,諾瓦利斯以其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對人類未來的準確預言,以其政治上的穩健、哲學上的睿智和宗教上的感悟,也以其優異的藝術才華顯得格外耀眼。

目錄  · · · · · ·

卷一詩
詩歌
1.認識你自己_043
2.頌歌_045
3.死者之歌_049
4.致蒂克_057
5.如果數字和圖形不再是……_062
6.異鄉人_063
7.疲倦的異鄉人已經消失……_067
8.草地又染出一片新綠……_069
9.酒神啊,你把我灌滿後拽我去何方?_073
虔敬之歌
10.第一首歌_081
11.第二首歌_087
12.第三首歌_090
13.第四首歌_093
14.第五首歌_095
15.第六首歌_098
16.第七首歌_101
17.第八首歌_104
18.第九首歌_108
19.第十首歌_111
20.第十一首歌_115
21.第十二首歌_118
22.第十三首歌_119
23.第十四首歌_123
夜頌
24.第一首頌歌_129
25.第二首頌歌_132
26.第三首頌歌_133
27.第四首頌歌_135
28.第五首頌歌_139
29.第六首頌歌_149
卷二日記摘錄
30.1797年4月7日_159
31.1797年5月3日_161
32.1800年4月至10月_165
卷三斷片
33.花粉_173
34.補遺_218
35.信仰與愛_227
36.新斷片(節選)_252
37.百科全書(節選)_320 
38.斷片補遺_368
譯後記_382
諾瓦利斯生平和創作年表_388 

《諾瓦利斯作品選集》試讀:選摘

《斷片》導讀[德文版編者按]倘不考慮作者編輯的兩個篇幅較小的版本,同時代的人就未必能讀到諾瓦利斯的斷片作品。諾瓦利斯著作的歷史—考訂版全集出版以後,我們才對這位青年思想家的各種層次和思想寶藏有所認識。作者逝世後的出版物對解讀諾瓦利斯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對這位詩人和思想家的閱讀物、思想活動、計劃和草稿已有深入的了解。宗教題材在此堪稱主角。可是它不能隨意脫離其他思想活動;因為“我們的內在世界必須同外在世界徹底取得一致,直到最細微的部分”(《全集》Ⅱ,653,以下僅注卷數和頁碼)。這實際意味著,我們不能在生存之外去關注基督之信仰和基督之認識。所以,僅限於編訂諾瓦利斯那些研究宗教對象的斷片,這是絕不允許的,這樣勢必簡化他那種無所不包的、涵蓋整個真實之宇宙的基督觀。因此,借助於一小部分精選的本文至少可以表明,在他那裡宗教是怎樣與人性、與藝術和自然、與哲學和自然科學相吻合的,他又是怎樣提出與此相應的、必須給予解答的認識問題。例如在費希特研究中就有一處寫道:“物質與精神的對應極其嚴格。一個如同是另一個。二者只在對方之中具有純粹的因果關係。”(Ⅱ,225)又如: “科學只是一半;信仰則是另一半。”(Ⅱ,490) 諾瓦利斯的筆記只有一部分經過他修改,或作為加工過的材料被收入整部著作之中。他如何看待這些筆記呢?——他的答復是:“這種斷片就是文學種子。當然其中可能有些空殼;但只要有幾粒發芽!”(Ⅳ,114)誰能這樣自我批評,就不會不考慮到讀者,他想將他們引上“正道”並以此引上個人的發展軌道。所以這不足為奇,如果諾瓦利斯交給讀者一個簡直對等的任務:“真正的讀者必須是眼界更高的作者。他是上級法庭,受理下級法庭預審過的案件。”(Ⅳ, 125) 對於基督教和福音,這條原則相當重要。如果一個人一直期待著引發靈感和導向真理的聖靈的蒞臨,就不能死守一條僵滯不變的教規。如此看來,福音中隱藏著“未來的、更高的福音的基本特徵”。像一種秘傳的、汲取活潑的宗教經驗的基督教的所有代表一樣,諾瓦利斯意識到啟示,而啟示綿延不絕:“人們必須從基督教本身去探索永恆。人們會覺得這種探索越來越崇高、莊嚴和多樣化。”(Ⅻ,604) 花粉朋友,這是一片貧瘠的土地,我們必須廣撒種子,卻只有平常的收穫。001 我們到處尋找絕對物(das Unbedingte), 卻始終只找到常物(Dinge)。002 用聲音和筆劃命名是一種令人驚嘆的抽象。四個字母為我標明上帝(Gott);幾筆就能表示百萬事物。以此駕馭宇宙何等容易,靈的世界的同心性又何等直觀!語法乃是靈的王國的動力學。一個祈使語可以調動千軍萬馬;“自由”一詞可以驅策各個民族。003 世界之國是軀體,美的世界、愉悅的世界賦予它靈魂。前者是後者的必要的器官。004 學徒期適合於詩的學子,研修期則適合於哲學的學子。科學院應該是一個純哲學機構:只有一個學科;整個機構的功能在於激活並有目的地訓練思維能力。005 在首要意義上,學徒期就是學習生活的藝術。人們通過循序漸進的嘗試去了解這門藝術的原則,掌握按這些原則隨意操作的技巧。006 我們永遠不會完全相互理解,但是我們將會並能夠遠遠超過相互理解。007 某些阻礙好比吹笛者的指法,他時而按住這個笛孔,時而按住那個笛孔,以便奏出不同的音符,他彷彿隨心所欲地串通了發音和不發音的笛孔。008 幻想與真理的區別在於二者生命功能的差異。幻想靠真理存活;真理則存活於自身之中。人們像消除疾病一樣消除幻想,所以,幻想無非是邏輯上的失火或熄火、狂熱或平庸。前者通常導致思維能力的明顯欠缺,只有靠一系列強度遞減的興奮劑(Inzitamente)和強製手段,才能彌補這種欠缺。後者則往往轉化為一種虛張聲勢,其危險的革命傾向只能用一系列越來越強硬的暴力手段加以扼制。只有經過長期的、嚴格的治療才能改變這兩種症狀。009 我們的整個感知能力類似於眼睛。客體必須通過完全不同的媒質,才能完好地出現在眼球上。010 經驗是對理性的檢驗,反之亦然。實踐家常常批評純理論在應用上的不足,但這種不足反而出現在對純經驗的理性應用上,對此,真正的哲學家已有足夠清楚的認識,不過他們明白這種結果的必然性。實踐家因此全面抨擊純粹的理論,卻未料到下面這個問題恐怕絞盡腦汁也難以回答:“是理論為了應用,還是應用為了理論?” 011 最高的即最易懂的、最近的、最必要的。012 奇蹟與自然規律的作用是相互交替的:它們互相制約並共同構成一個整體。它們通過相互取消而合而為一。沒有自然事件就沒有奇蹟,反之亦然。013 自然是永久佔有之敵。它按既定的法則摧毀一切產權標記,消除一切所屬記號。地球屬於每一代人;每個人都擁有對一切的權利。先輩不能因這種偶然的長子繼承權而享受優先——所有權將在特定的時代消失。導致改良和惡化的條件是不可改變的。但如果身體是一種財產,我只能靠它獲得做一個積極的地球公民的權利,那我就不能以損失這個財產來損害自己。現在我不過失去了這所貴族學校的學籍,我將進入一個更高的團體,我喜愛的同學會隨我而去。014 生命是死亡的開端。生命是為著死亡的。死亡同時是終結和開端,同時是分離及更親近的與自我結合。還原靠死亡來完成。015 【哲學也會開花,那便是思想,人們從不知道,思想該稱作美還是機智】 016 想像將未來世界要么置入高處,要么置入深處,要么在靈魂轉生中置向我們。我們夢想著穿越宇宙:宇宙不就在我們身內嗎?我們不了解我們的精神的深度。這條神秘的路通向內心。永恆連同其世界——過去和未來——要么在我們身內,要么不在任何地方。外部世界是個影子世界。它把自己的陰影投入光之王國。現在我們自然覺得內心如此黑暗、孤獨、渾無形象。可是一旦這種投影過去了,影體移走了,我們就會發覺內心完全不一樣。我們會比從前享有得更多,因為我們的精神不再貧乏。

書名Novalis, signs of revolution / Wm. Arctander O'Brien
主要作者O'Brien, William Arctander
ImprintDurham :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5
Google Book Preview

師門五年記 胡適瑣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