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中曽根康弘(Yasuhiro Nakasone 1918~2019) 《政治與人生︰中曾根康弘回憶錄》『政治と人生-中曽根康弘回顧録』(1992;「日本人,志向再高遠一些!」) 2011;張超英《宮前町九十番地》

中曽根康弘(Yasuhiro Nakasone 1918~2019) 《政治與人生︰中曾根康弘回憶錄》『政治と人生-中曽根康弘回顧録』(1992;

中曽根康弘(Yasuhiro Nakasone 1918~2019) 《政治與人生︰中曾根康弘回憶錄》『政治と人生-中曽根康弘回顧録』(1992;「日本人,志向再高遠一些!」) 2011

中曾根康弘前首相:「日本人,志向再高遠一些!」

政治外交 

這5年中,日本更換了6位首相,沒有留下任何政績的短命政權,如今仍在繼續。曾經在內政、外交兩方面為日本掌舵並留下堅實業績的中曾根前首相,暢談了當前日本的政治以及未來日本人之所需。

中曾根康弘 NAKASONE Yasuhiro

1918年生於群馬縣。東京帝國大學法學系畢業。曾擔任內務省、海軍會計。1947年初次當選眾議院議員。1982年就任第71屆內閣總理大臣。1987年結束了5年的任期後退任,執政1806天,成為二戰後位居第3的長期政權。2003年眾議院議員退休(當選20次)。現任財團法人世界和平研究所會長、亞洲太平洋議員論壇名譽會長等要職。主要著作有:《自省錄》(新潮社出版,2004年)、《保守的遺囑》(角川0ne議題21,2010年)等。

政治從來沒有變得像今天這樣浮躁

—目前不僅是日本,世界也對日本政局的混亂有所擔心。請您就其原因談談您的看法。

「我認為,現代的政治家對當今的局勢缺乏認識。政治家最根本,是要立足於長期的視野來思考政策,具有深邃的歷史觀與哲學為後盾的全局觀點,以此來推動政治。而現在的政治家卻不具備這種基礎。

既無以學術為依據的政治性對策或戰略,在努力磨練自身價值觀、研討判斷形勢能力上也存在嚴重不足。其結果是看不清當代局勢、政治走向以及日本在世界上所處的位置。

他們似乎只探討現實中發生的各種問題的對策,視線只盯在執政黨與在野黨進行討論與爭吵之處,不過是無實質內容的單純的口舌之爭,難怪國民覺得他們猶如在大廳裏吵架一般。

政治已完全喪失了深刻性與嚴肅性。我覺得政治從來沒有變得像今天這樣輕率浮躁。」

歷史觀與哲學極其重要

——野田佳彥首相在他的著作中談到「最尊敬的戰後首相」時,舉出中曾根前首相的名字,您對新首相有什麼忠告嗎?

「他已經是當上了總理大臣的政治家,所以應該大體具備了對日本的現狀、世界形勢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他幾乎沒有機會向新聞界和國民做出簡明易懂的解釋。

昔日,無論是緒方(竹虎)先生、還是吉田(茂)先生或者鳩山(一郎)先生、還有我,都具有把握局勢的感覺以及價值觀等基本的東西。

也就是說具有政治的基本素養。在這種學問底子上,我認為已訓練好了推行政治所需的頭腦與體能。此外,在我們那個時代,對宗教也抱有強烈的關心。吉田先生、鳩山先生、上一輩政治家們都與宗教家保持著交往。或把京都的禪宗僧侶請來聽他們談話、或是去修行道場坐禪,進行了種種精神修煉。我本人也是每週去東京谷中的全生庵裏坐禪。

如同與宗教家們的交往一樣,與學者也積極進行了交流。鳩山先生是在自己家中、吉田先生是在首相官邸進行的,雖然交流場所不同,但大體上每月都安排幾次聽取學者們意見的聚會,這在緒方先生也是一樣。在戰前與戰後初期的政治家當中有一種共同認識,那就是『凡無主見者,則無資格做政治家』。自身的言行,若無學問和哲學做依據,便不會輕易示人。

但是,現代的政治家們好像幾乎沒有機會修養以提高自身的思想和哲學水準。只單純看重於議會上的相互爭論、宣傳效果、簡短口號的表現力,言詞戰術是當今政治的中心,政治變得淺薄而浮躁。

換一個說法,那就是政治變得過於新聞化,學院主義消逝了。

最近政治家的發言實在是膚淺而輕薄。野田總理自喻『泥鰍』、閣僚戲稱『給你塗上放射性物質』等等,簡直像在客廳裏上演的喜劇。日本政治失去了宗教性、哲學性,變得如同電視遊戲,我覺得應該要認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難道不需要在哲學、學術、宗教上,對政治的基礎進行重新探究嗎?」

——傳媒也是有責任的吧。

「的確有責任。」

考驗政治家能力的首腦外交

——日本政局的混亂也波及到外交方面。2012年世界主要國家都將更換領導人,估計將出現巨大變化。日本的外交政治應該如何處置呢?

「最近,在有實力的政治家中幾乎看不到系統化的日本外交戰略。包括與國外的政治家交往在內,日本的政治家需要具備結合了國際見識、國內政治戰略的自我外交戰略。

在這一點上,國外的政治家們都有明確的信念。他們在堅實的基礎上代表本國與外國進行交往。

日本也一樣,在學院式政治時期,政治家在外交方面已擁有了學於基礎體系的精神。如剛才所指出的那樣,我認為對作為政治家的基本立足點、政治應承繼的價值觀等,有必要從新進行研討並加以確立。」

——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對政治家來說基礎是重要的,它是要求領導人所具備的資質嗎?

「為了要回答現在自己的立足點在何處,何謂現代等問題時,具備基本的價值觀、哲學及歷史觀非常重要。

以往在這方面進行徹底探究,曾經是成為政治家的必要條件。然而現代的政治家則缺少這種鑽研精神了。

磨練對政治的價值觀、哲學性以及歷史觀,還能增加人生的積澱。

外交不是外務大臣做的事,外務大臣原則上是輔佐,主角是總統、總理大臣。所以,外交的本質是首腦外交。外交是首腦間實力與智慧的競爭。在這個意義上說,我有時把首腦峰會比作外交的奧林匹克。對政治家來說,豐富自身的底蘊,即培養歷史觀、具有對當代形勢的認識和獨自的世界觀,這樣不但可以與外國的政治家較量,而且可以凌駕他們之上。政治家需要有這樣的見識。

首腦會談開始十分鐘左右,就能知道對方的水準高低。即便語言不同,只要觀察其表現力和發言的姿態就能知曉。而且有時既會對各自的價值共感共鳴,有時也會產生對立。即便出現對立,若也能令人抱有『雖說是敵人但值得欽佩』這種心情,那也能成為國力。

在這種空間中培養成的首腦間的信賴關係,可以推動外交。而且要得到各國首腦的信賴,所需要的是每個政治家個人的能力。

從培養能勝任首腦外交的政治家這一點上說,令人感到戰後教育的欠缺。」

克服危機是政治家的使命

——2011年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還引發了核電廠事故。在這種危機下,左右局面的還是政治家的能力吧。

「政治家們必須背負命運而生存。恰逢總理大臣任期內,趕上大地震、發生嚴重的核電廠事故、出現國際糾紛、遇到財政危機等,這些也都是政治家的宿命。但是渡過危機是政治家的使命,能準確把握當時的局勢,恰如其分地進行處理,然後交接給下一代,這就是政治家的工作。

所以,在平時就要學習,還要修練。

緒方先生、吉田先生、鳩山先生、還有我,都是這麼做的。」

——在您任職總理期間,遇到伊豆大島的火山爆發,政府迅速引導了全島避難,危機管理也做得非常出色。

「那是因為我們那個時代有戰爭的經驗,具有對應緊急事態的精神準備。在非常時期領導人應當如何做,我在當少尉、中尉的時候就學習過。當政治家時,已完全領會了領導人在非常時期應該如何行動。因為有經驗,所以出事時就能有條不紊地採取行動,也沒有必要再去與別人商量。所以,當了總理後也沒有特別吃驚和慌亂,只要按照以往所學的去做就行了。

現在的人首先是沒有那樣的經驗,也沒有給他們學習的機會。只能在要不自學或要不請教前輩,前輩們也有責任去教。但是,如今這種前後輩的關係、作為政治家學習實學的機會也消失了。

從危機管理的角度考慮時,現在完全處於一種猶如外行人在從政的狀態之中。

我感到不僅是政治家,在其它領域裏也同樣,對領導者的教育成為整個日本的重要課題。」

必須培養出「如飢似渴,永不知足」的人才

——不僅是今後日本的教育,今後的日本人所必需的是什麼呢?

「我在學生時代就開始了做人的修練、個人的學習並打下了成為政治家所必需的基礎。而且從決定做政治家的階段開始,日常生活的一切都集中在這一目標上,增加精神的養分,強化丹田的底力。

今天的諸位,有心成為政治家的人想必會留意這些。不過,在我們那個時代非常醉心於先賢們的學問及禪僧等,有一種強烈的想得到什麼的渴求。我認為現在的人缺少這樣的慾望和渴求。

我覺得戰前的教育體系,在做人修煉方面恐怕培養出了如飢似渴、永不知足的風氣。反過來説,現代的學校變得難以培養出人們那種心懷奢望地吸收營養的能力。

總之是如何育人的問題。聽說有人認為舊制高中的教育好。的確,學校不僅僅是教室和書本,比如運動部的競技比賽、住宿生活、傾聽學長談話等等,學習機會很多。學長們有的東西,自己也想得到,這樣的貪戀是十分強烈的。在這一點上現今的人倒是清靜淡泊、恬然寡欲。」

——現在的人學習不夠,看清本質的能力也隨之減弱了吧。

「是那樣。歸根到底,最需要的不就是永不滿足和探究真理的精神嗎?」

——21世紀的日本能行嗎?

「能行。」

——真的能行?

「是的。追溯日本民族古遠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它是一個生存於被封閉在名為大八島的日本列島上的民族。在某種意義上說,民族的凝聚力非常強。雖然這種凝聚力平時不大得到施展,但在危機存亡之時,便會呈現出來,其本質就是歷史與民族主義。我認為日本保存著強有力的東西,所以我不感到擔心。」

採訪人:原野誠治(一般財團法人JAPAN ECHO代表理事)

(原文日文)

****

中曽根康弘

著書

  • 『青年の理想』(一洋社、1947年)
  • 『日本の主張』(経済往来社、1954年)
  • 『南極』(弘文堂、1963年)
  • 『日本のフロンティア』(恒文社、1966年)
  • 『新しい保守の論理』(講談社、1978年)
  • 『心のふれあう都市-21世紀への提言-』(サンケイ出版、1980年)
  • 『政治と人生-中曽根康弘回顧録』(講談社、1992年)
    • 元版は「私の履歴書」、「保守政権の担い手 私の履歴書」(日経ビジネス人文庫、2007年)第6章に収録
  • 『二十一世紀日本の国家戦略』(PHP研究所、2000年)
  • 『自省録-歴史法廷の被告として』(新潮社、2004年/新潮文庫、2017年)
  • 『日本の総理学』(PHP新書、2004年)
  • 『保守の遺言』(角川書店[角川oneテーマ21新書]、2010年)
  • 『わたしがリーダーシップについて語るなら』(ポプラ社、2010年)
  • 『中曽根康弘が語る戦後日本外交』(新潮社、2012年)
  • 『なかそね荘 賢人たちは激動の10年をどう見つめてきたのか-』(2015年、世界文化社

共著[編集]

  • 竹村健一編)『内閣総理大臣中曽根康弘、防衛・憲法を語る-亡国の非武装中立論を撃つ』(山手書房、1984年)
  • 佐藤誠三郎村上泰亮西部邁)『共同研究「冷戦以後」』(文藝春秋、1992年)
  • (聞き手:伊藤隆ほか)『天地有情-五十年の戦後政治を語る』(文藝春秋、1996年)
  • 梅原猛)『政治と哲学 日本人の新たなる使命を求めて』(PHP研究所、1996年)
  • 宮澤喜一)『対論 改憲・護憲』(朝日新聞社、1997年)/『憲法大論争 改憲vs.護憲』(朝日文庫、2000年)
  • 石原慎太郎)『永遠なれ、日本 元総理と都知事の語り合い』(PHP研究所、2001年/PHP文庫、2003年)
  • 竹村健一)『命の限り蝉しぐれ-日本政治に戦略的展開を-』(徳間書店、2003年)
  • (木下義昭編)『戦後60年日本の針路を問う-世界日報30年の視点-』(世界日報社、2005年)
  • (聞き手:松本健一)『政治は文化に奉仕する これからの政治と日本』(シアテレ新書、2010年7月)- DHCシアターの番組での対話集
  • (梅原猛)『リーダーの力量 日本を再び、存在感のある国にするために』(PHP研究所、2010年11月)


Former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Yasuhiro Nakasone has died. He was 101 years old.

Nakasone was born in Takasaki City in Gunma Prefecture in 1918. He entered politics in 1947, winning a seat in Japan's Lower House of the Diet. He held the seat for 20 consecutive elections.
中曽根康弘元首相が101歳で死去 国鉄民営化進める
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MCY45NTMCYUTFK00K.html
#中曽根康弘 元首相が死去しました。「 #戦後政治の総決算」を掲げ、 #国鉄分割民営化 などに取り組みました。外交では、「西側陣営の一員」の立場を鮮明にし、レーガン米大統領と「 #ロン・ヤス」の関係を築きました。

2本《政治與人生》:

UDN連名字都搞錯了,是「康弘」而非「康宏」⋯他是東瀛政壇「風見雞」,終戰前,奉調來台服役時在左營待過,故台灣的南方友人不少,曾於1957年以眾議員身份再訪台灣,喜以「結緣、尊緣、隨緣」為座右銘廣結善緣!在世時曾於其發跡處的群馬縣高崎舊居
創立「青雲塾」,自立派系,生前遺著「日本的主張」「政治與人生」等書,前者與李登輝「台灣的主張」書名類同,後者的書名則是與林洋港遺著完全ㄧ樣!可能是台灣兩位大人物都讀過中曾根康弘之書?這是「 日台緣份」*
----
《政治與人生︰中曾根康弘回憶錄》書內相當多日本事情: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日文研 1987~) 的創設。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日文研)は、日本の文化・歴史を国際的な連携・協力の下で研究するとともに、世界の日本研究者を支援するという大切な使命をもった、国の交付金によって運営されている大学共同利用機関です。この使命を推し進めるために、国内のみならず国外からの研究者も参加する共同研究を組織し、毎年海外でも各種の国際研究集会を開催しています。また、海外から人文・社会科学の諸分野の研究者を数多く招いて、最新の研究成果や情報に基づく研究協力あるいは海外の研究情報収集なども行っています。
海外の日本研究は、日本との政治的あるいは経済的な関係を反映して、成熟期を迎えた国や地域、成長途上にある国や地域、緒についたばかりの国や地域などさまざまな段階にあります。日文研は、そのような事情を汲み取りつつ、それに見合った形での学術交流・研究支援を行うことで、より正確で奥行きのある日本理解が進むように努力するとともに、研究者のネットワークづくりを進め、今日では他の追随を許さない国内外の日本研究者の重要な研究拠点となっています。
---



中曾根康弘親自跟昭和天皇請教乃木希典臨死前跟皇族三小朋友授課,只有昭和 (長子)耐性聽完課。

司馬遼太郎殉死』(1967年、文藝春秋) - 乃木希典児玉源太郎

司馬が収集した資料については、戦記レイテ戦記の著者大岡昇平が、司馬の著作殉死への評論を通じ、司馬の歴史小説に対し「時々記述について、典拠を示してほしい、と思うことがある」「面白い資料だけ渡り歩いているのではないか、という危惧にとらえられる」と苦言を呈している[18]




政治與人生︰中曾根康弘回憶錄





內容簡介

即使那麼遙遠,也走到了那片,荻蒿之原。
這是作者昭和五十七年(1982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就任內閣總理大臣時的感懷。這是在初次當選國會議員三十五年後、成為率領一派的派系領袖十五年後。作者這個木材廠出身的小子,從朔風強勁的上州,咬緊牙關,不畏風雨,一路走來,終于到達了“蔌蒿之原”。

政治家就像豉蟲一樣。漂在水面上有時同向而行,有時逆向而行,過些時候又會同行。但是,如果游入大河的話,就都會被急流沖走。今天的政敵也許就是明天的朋友。

政治就是一首人生交響曲,也是由人們組成的一部電視劇,有時是悲劇,有時是喜劇。政治是一種統治行為,因此,它就是人們的喜怒哀樂、理想、愛情、謀略、敬佩、背叛、恩怨等各種各樣的人性交織的曼荼羅。

現在,作者深切地感到政治也好、人生也罷,運氣是很重要的。雖說“天時、地利、人和”,但沒有運氣也難成大事。在歷史進程中出現這種必要時,仿佛神明就會將恩寵帶給某個個人或國家。

目錄

出版致辭
“政治就是一首人生交響曲”
官邸的大樹——代序言
第一章 三歲看老
經營木材生意的父親和母親
上州大自然的啟示
保險起見人“靜高”
追求藝術的年代
天上星星似母親
第二章 海軍主計中尉
“兩年現役”造就海軍魂
青葉艦上圍繞開戰展開的爭論
設營隊員的奮戰
狙擊鱷魚秘聞
靜和寮的歌聲
懷念濱田大佐
難忘的恩師——落合先生
弟弟良介陣亡
第三章 通往政治家之路
把握戰機
國破山河在
“青年懇談會”的誕生
瞞著父親辭官
騎著白色自行車四處演說
首相官邸的青年將校
蘇峰先生的人物評價
青雲塾和日之丸示威游行
第四章 國家重建面臨的挑戰
給麥克阿瑟元帥的建言書
解說日本防衛論
贊成媾和條約,批判安保條約
岸信介、尼克松有關憲法的討論
有關國之根基的兩個質詢——憲法和天皇退位問題
第五章 放眼國際政治
初訪共產主義世界
在速記記錄上被全部刪除的演說
突如其來的原子能和平利用預算
原子能法體系的建立
阿拉伯政策的黎明
世紀權力斗爭鬧劇
邂逅基辛格博士
第六章 政治舞台上的人生百態
俠肝義膽的阪東武士
日蘇談判中的豪賭
吉田茂與河野一郎
“寸鐵殺人”的三木武吉老
暗助“白色之戀”的主角
“首相和戀人由我選擇”——首相公選論
第七章 出任國務大臣
作為科學技術廳長官初次人閣
六○年安保騷動期間的日記
有關日航飛機飛進莫斯科的談判
“志願兵”防衛廳長官
長官,天空翱翔
三島事件
第八章 消磨時光
與肯尼迪兄弟的友誼
聲援小澤征爾君
體驗南極
箱根的蘆湯溫泉碑
日出山莊的孤獨
第九章 政權春秋
成為最年輕的派系領袖
勝負就在咫尺之間
兼任拓殖大學總長
佐藤政權的末期
宰相學
第一次石油危機和派往阿拉伯的密使
與田中角榮先生之間的同期斗爭
第十章 就任內閣總理大臣
土光先生的眼淚
“企業家內閣”的誕生
積極外交推動世界
世界各國的領導人
第十一章 日本的未來
邁向第三次開國
日本首相應有的姿態
航行于“政治之海”
先皇陛下
長途旅行之盡頭
卷末資料1 給麥克阿瑟元帥的建議書
卷末資料2 塔夫特參院議員寄來的信函
卷末資料3 昭和三十九年六月提交給憲法調查總會的最終意見概要
後記

那棵大樹,我也看過。
以前曾經在我們家工作過的一個人,後來從民政黨出馬、當選為縣議會議員。此人時常會來家里坐坐,好像也跟父親伸手要些零花錢。因此,父親常說︰“叫做議員的這些人嘛,無非就是些傳話人或者代言人而已。”

小學五年級時,民政黨的濱口內閣成立,這個人來我家時帶來了內僚成員的影集。我仔細觀看了影集上的每個人,被稱為獅子的濱口雄幸首相的樣子記得最清楚,因為我也時常模仿報刊上他的人物漫畫像隨便畫上幾筆。

濱口首相的事情不知為何一直深印腦海,與他在東京車站遭遇手槍襲擊時說的那句“男人之志”的話一道。

濱口在他的《隨感錄》中曾這樣描述過︰“從首相官邸的和式房間向外望去,庭院中央靠東處有一棵巨大的榧子樹,幾欲刺破青天。夜晚霍然看去,猶如一個默默佇立、頂天立地的巨人,夜深之時,于臥榻之上還能听見幾聲貓頭鷹叫。”濱口似乎總愛凝望那棵大樹,藉此一掃身心之疲憊。

書中還記道︰“在書房讀書閱卷一久,甚感疲乏,此時推窗眺望大樹,頓覺心曠神怡,常有豁然開朗、神清氣爽之感。”

昭和五十七年(1982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我也進入了首相官邸。一心想要做出點政績的我,每逢心身疲憊之時,就會在午夜凝望那棵在黑暗中若隱若現的榧子樹而陷入沉思。孩提時代的我,做夢也沒想過自己也會像那些偉人一樣凝望這棵大樹。每逢此時,肅然之感油然而生。

加上當首相的一千八百零六天,時光已經過去十年。作為一個政治家,撰寫人生回憶錄就如同站在一個以讀者為審判官的歷史法庭的被告席上。因此,在論述中難免有自我辯護之嫌。事實上,擔任首相的五年中我有時也記記日記,現在讀來,不由為其中自我辯護之辭汗顏。

特別是在晚年撰寫的《回憶錄》,動輒成為成功故事的記錄。而實際上人生之中卻多為刻骨銘心的挫折與一連串的失敗,真正堪稱成功之喜悅的只有大選獲勝而已……。每日每夜都充滿著痛苦,那些失敗的記錄,恰是最為彌足珍貴。但我是一個隨意之人,常易忘卻痛苦、回味喜悅。終歸上天也是讓人們常留快樂的記憶,即便在橫渡冥河之際,也讓人們滿懷希望不願放棄生存下去的意念。

芭蕉的俳句“近看夏草盛,功名等黃粱”,大概就是政治家晚年的感慨吧。而另一句“百戰之甲似無殘,其中人身遍傷痕”,卻是在感嘆戰斗本身的宿命吧。

回顧往昔總會想起妻子,漫漫人生路途、遙遙無際山坡,她一直伴我左右、給我激勵和幫助。我的人生道路上滿是坡坎與低谷,她總能忍受並給予我信心,還肩負培育孩子健康成長之重任,應是何等的艱辛。人生常伴榮辱,于我而言,“榮”因妻子而生,“辱”皆由我而起。從這個意義說,這不是《我的回憶錄》,而是《我與妻子的回憶錄》。

政治與人生

作者是朝野素孚眾望的政治家。本書是他從政四十年來工作、讀書、生活、為人處事的修持與體驗,也是他奮鬥過程的平實表白。
全書分三卷:卷一談政治,卷二談人生,卷三談生活。
全文多為作者於夜晚書房燈下,就其所所思所感親撰之短文,部份為應邀之演講或訪問。內容從國家社會廟堂大事,而及個人行事心得,有行事析理的一面,也有輕鬆幽默的一面;處處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理性感言,也有促膝暢談的老友式聊天,字裡行間,可見其對中國文化的素養和堅守民主的自由信念。

  • 這引述自James Soong FB 的訊息,有三處感想:所謂「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並非至理名言,而是回敎先知的穆罕默德敎喻,記得台大登山社曾經譯成「你若喚山、而山不來,便去征服它」,感覺上似較有「氣勢」;再者,陪伴中曾根康弘打球的氏家齊ㄧ為「NTV」會長!並非富士電視(可能記錯,Fuji 是鹿內信隆);最後也最重要的是,這場輕井澤的高爾夫球場並非「不期而遇」(1984年的中曾根如日中天,是三連霸的首相),根據陳柔縉執筆的「宮前町九十番地」ㄧ書,口述者張超英與氏家齊ㄧ為好友,事先獲悉NTV老闆將與首相球敘,遂特別安排刻在日訪問的宋楚瑜伉儷專程到群馬縣(中曾根選區)的避暑勝地,雙方「約好」在球場的中途點碰到並合照(藉此遠離並避開緊隨在側的日本記者團);結果,此一「不可能的任務」(日本在位首相與台灣官方發言人)達成後,駐日代表馬樹禮「吃味」⋯導致東京新聞組長張超英「丟官」!直到李登輝上任總統再回聘「C.Y.張」回日擔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