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

Goethe: Life as a Work of Art by Rüdiger Safranski and David Dollenmayer;歌德:生命的傑作


德文本2013,3年後翻譯完成,再3年,出書,只比英譯本晚半年。
有索引,感謝。
提到浮士德末2首等的"反諷";叔本華少年禮不饒人.......



歌德:生命的傑作(上下)




作者: [德]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Rudiger Safranski)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生命的杰作
译者: 卫茂平
出版年: 2019-7


內容簡介  · · · · · ·

作者簡介  · · · · · ·

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1945年生,曾學習日耳曼學、哲學、歷史和藝術史。1984年以關於霍夫曼的作品建立起自己作為傳記作家的地位,其後又出版了關於海德格爾、尼采和席勒之生平和思想、關於歌德和席勒之友誼的書。與此同時,作家還推出關於真理、惡以及全球化之可行性的書。薩弗蘭斯基文字優美、才華橫溢,能夠將大量史料和獨特觀點圓融地浸潤於通俗的講述之中。這位多次獲獎的哲學家和作家的作品已被譯成二十九種語言。

目錄  · · · · · ·

目錄
上冊
序言
代譯序歌德如何鑄就生命傑作
第一章
有令人欣慰之結果的難產。家庭紐帶。在學究和快活天性之間。妹妹。自由的直轄市之子。寫作訓練。詩句鍛造者和初次的格蕾琴醜聞。被動搖的自信。記錄緊急事件。從普通的對像中贏得一種詩意的特點。
第二章
萊比錫。奢侈生活。昨日的偉大人物。卡辛的歷史。為一篇書信體小說的預習。貝里施。治療虛榮的藥方:《戀愛者的情緒》。實際的藝術練習。德累斯頓。消失在圖像中。崩潰。
第三章
來自萊比錫的迴聲。《同謀》。疾病。通向宗教之路。嘗試虔誠。兩位良師:朗格爾和蘇珊娜•封•克勒滕貝格。缺少原罪意識。虔誠的魔術師。病房成為實驗室。尋找化學的啟示。
第四章
虔誠和淡忘卡辛。斯特拉斯堡。興高采烈。當地的精神。大教堂作為勇氣測驗。《論德國的建築藝術》。薩爾茨曼。萊爾澤。與赫爾德的持續相遇。新價值:生命,創造力,個性,表達。與赫爾德玩牌。
第五章
榮格-施蒂林。概覽或者靈機。喚醒和創造的心理學。弗里德麗克和塞森海姆的愛情小說。不去巴黎。莎士比亞演講。減價的博士。斯特拉斯堡的結束。
第六章
律師。律師的法律論爭,作為寫作《葛茨》的練習和前奏。葛茨作為西部英雄。武力自衛權。獨立人反對現代。為了妹妹的緣故堅持工作。作家作為自助者。最初的反應。
第七章
歌德的生活風格:忙碌的懶惰。非專業的創作。約翰•格奧爾格•施洛瑟。兒童謀殺審判和《浮士德》中的格蕾琴悲劇。約翰•海因里希•默爾克。在達姆施塔特與感傷主義者在一起。漫遊者。評論家。歌德的早期美學。在韋茨拉爾的夏日之愛。
第八章
青年歌德的一幅肖像。與凱斯特納一家的通信。耶路撒冷的自殺。《葛茨》出版。秘密指點成為開導。興高采烈。普羅米修斯。詩人,或者先知?穆罕默德。反對偽善先知的譏諷的戰役。
第九章
“自己的生命使用詩。”通向《維特》的道路。哪類狂飆?厭惡生命。維特的愛和想像力的命運。倘若說我們缺少自己,我們實際上缺少什麼?維特的影響。
第十章
科爾內利婭的不幸。《克拉維戈》,不忠誠者。拉法特爾和巴澤多。“右邊先知,左邊先知/中間俗人。”夏日的萊茵河之旅。慶祝友誼。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去魏瑪的邀請。麗莉和奧古絲特,一個情愛的遊戲房。兩種速度。瑞士之旅。魏瑪,幾乎是一次逃亡。
階段觀察:難以忍受的輕率
第十一章
宮廷的錯綜複雜。與維蘭德的醜聞。第一次接近夏洛特•封•施泰因。起初的愚蠢。克洛普施托克的指責和拒絕。赫爾德的召喚。
第十二章
“我的寫作生涯服從生命。”天才無法避免對生命的一知半解。反對文學工匠。與失敗者倫茨的故事。
第十三章
克林格爾,考夫曼。“狂飆突進”的探訪者。受保護者。行為學。珀伽索斯和文牘主義。《威廉•邁斯特的戲劇使命》,口授而非“搜尋”。1777年12月:《冬遊哈爾茨山》以及神的判定。
第十四章
關於崇高的嬉鬧:《感傷主義的勝利》。拉斯貝爾格的自殺。政治的使命。魏瑪的自我維護和貴族聯盟。在柏林。“統治!”混雜和純淨。徵募士兵和《伊菲幾妮》。藝術的神廟區域。
第十五章
純潔的觀念。歌德的“道”。雅各比被釘上十字架。雅各比的侮辱。第二次瑞士之旅。弗里德麗克和麗莉:兩次調整。漂亮的布蘭科尼和迷茫:“群峰一片/沉寂……”歌德和拉法特爾。宗教受到檢驗。
第十六章
安靜和花崗岩。同雅各比和好。閱讀斯賓諾莎。斯賓諾莎、萊辛、雅各比和《普羅米修斯》詩:“一次爆炸的導火索。”自然主義和理想主義:冷酷或者統一。雅各比的信仰哲學和歌德的動植物學。頜間骨。與赫爾德重建友誼。
第十七章
留在魏瑪?雙重生存的困難。《塔索》的誕生。無成果的職務。危機。全集:殘篇的一個墓地?歌德想改變生活。作為自我檢驗,逃亡意大利。冒險。啟程的秘密事件。
第十八章
意大利之旅。匿名和無地址。首次放鬆。帕拉第奧。“我研究的遠比享受的多。”羅馬。《伊菲幾妮》脫稿。在藝術家中間。莫里茨。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無憂無慮者的魔力。第二次在羅馬逗留。《埃格蒙特》脫稿。福斯蒂娜。告別羅馬。
第十九章
返回魏瑪。夏洛特•封•施泰因和克里斯蒂安娜•符爾皮烏斯。情慾。《羅馬哀歌》。與席勒首次相見。與莫里茨一起重新理解藝術的獨立性。藝術和其他生命的力量。回到《塔索》和安東尼奧。獵屋中的家庭幸福。
第二十章
革命——“一切事件中最可怕的事件”。反抗普遍的政治化。歌德讚揚限制。戰爭中。歌德新的現實主義。返回魏瑪。革命作為滑稽插曲:《市民將軍》和《被煽動者》。美因茨的暴行和《列納狐》。
第二十一章
歌德身邊人氣聚集。愛情、友誼、科學和藝術形成生命的形式。費希特在耶拿。歌德接近哲學。與席勒友誼的強力開端,“幸運的事件”。首次“觀念交換”。
第二十二章
為《季節女神》投稿。反對時代野蠻思想的兩個規劃:席勒的審美教育和歌德的社交修養。“半人半馬怪。”反對文學活動的共同的戰役:《克賽尼恩》。席勒助產《戲劇使命》。一部反浪漫主義的著作?平淡無奇的《季節女神》的結束。
第二十三章
《赫爾曼和多羅特婭》。生命抵抗歷史。在尋找根據和基礎的途中。掘寶人。敘事謠曲之夏。在“霧途”上。寫《浮士德》。旅行準備。一次焚書。與荷爾德林的一段插曲。第三次瑞士之旅。面對“經驗的世界範圍”的恐懼和他的克服。
下冊
第二十四章
詩的源泉枯竭。關於類型的思考:戲劇和史詩。《雅典娜神殿入口》——古典主義。“採集者及其同人。”反對一知半解和虛假地接近現實。戲劇改革。魏瑪的舞台藝術。翻譯伏爾泰的《穆罕默德》:一次補償。圍繞費希特的無神論醜聞。返回《浮士德》。
第二十五章
在浪漫主義作家中間。與謝林。重病。“重新進入生命。”對革命時代的一次清算:《自然的女兒》。黨派之爭。與科策布的不快。惱怒和重建與席勒的友誼。席勒之死。
階段觀察:用於公務的白馬和騎馬作詩
第二十六章
席勒死後的哀悼工作。調情。重新開始寫《浮士德》。與海因里希•魯登關於《浮士德》的偉大談話。1806年10月14日的災難。魏瑪被洗劫和占領。恐懼和幸福中的歌德。生命變化。1808年與拿破崙相遇。
第二十七章
《潘多拉》或者歌德的雙重面具:勤奮的普羅米修斯和夢幻的厄庇墨透斯。完成《色彩學》。論光的傳遞和受阻。反對牛頓。讚揚直觀性。自然作為生命感覺和研究對象。與叔本華會面。喜歡當老師的學生。
第二十八章
與卡羅利妮•亞格曼的首次較量。戲劇爭執。寫《親合力》。小說作為“色彩學的第二部分”。人類關係的化學。愛情有多麼自由?“意識並非充分的武器。”內在天性作為命運。與浪漫主義作家的分野。性愛的形而上學和物理學。自然作為深淵。斷念。
第二十九章
告別。安娜•阿瑪麗婭。母親。回顧的理由。開始自傳的寫作。自我反思。多少真理是可能的,又有多少創作是必需的?被敘述的時間和敘述的時間。對往日的王國和新的權力關係的回憶。思考惡魔的人。再次告別:維蘭德之死。關於不朽的思考。
第三十章
偉大的歷史事件投下其陰影。拿破崙的沒落和成問題的解放。保護“神聖的火焰”。對時代精神的獻禮。哈菲斯和家長制的空氣。《西東合集》。歌德和瑪麗安娜。愛情之詩的相互遊戲。
第三十一章
《西東合集》:詩的生命力。伊斯蘭教。完全宗教。詩人或者預言家。何為精神?信仰和經驗。承認神聖。間接者。普羅提諾批評:現實窘境中的精神。《威廉•邁斯特的漫遊時代》作為示範的檢驗。“渴望在行動和活動中消失。”散文和詩互不相讓。究竟為何斷念?
第三十二章
回憶的工作。重複的反射。在紙牆之間。眾人中的老年歌德。為的是永遠同樣地思考?反對時代精神,贊成卡爾斯巴德決議。三次馬林巴德之旅。烏爾麗克和哀歌。告別。
第三十三章
寫《浮士德》,一生之久。《浮士德》終於脫稿。從天堂穿越世界進入地獄,並重新返回。“我將留意讓這部分風姿優雅和輕鬆愉快,並讓人思考些什麼。”什麼在此讓人思考?
第三十四章
歌德的助手。艾克曼和其他人。最後的版本。著作權得到貫徹。最後一次接近席勒。策爾特,長期友誼的小故事。告別:封•施泰因夫人、卡爾•奧古斯特、兒子。最後一次出遊伊爾默瑙。群峰一片/沉寂……對抗“時辰的沙丘、瓦礫”。死亡。
結束語,或者成為自己所是的人
附錄一編年史
附錄二參考文獻
附錄三引文出處
附錄四歌德作品
附錄五人名索引




《歌德》試讀:序言

序言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歌德是德國精神史中的一個事件——尼采說,一個無效果的事件。但歌德並非無效果。德國歷史雖然沒有因為他的緣故而實現更有利的進程,但從另一方面講,他富有成果,而且被當作一種成功的生命的例子,這個生命將精神的富足、創造的力量和生命的智慧集於一身。一個充滿張力的生命,雖然生來擁有某些東西,但依舊不得不為自身奮爭,曾內外遇險,受到攻擊的威脅。總讓人著迷的,是這個生命的個性形象。這並非理所當然。今天,時代並不有利於個性的產生。一切與一切的交聯,是順應時勢主義的偉大時刻。歌德與其時代的社會和文化生活關係至深,但他懂得,保持自身為個體。他為自己樹立的原則是,接受他所能應付的世界。他無法用某種方式進行回答的東西,就與他無關。換言之:他能巧妙地否定。當然,他也不得不參與他寧願免除的許多事務。但只要能取決於他自己,他就會自己決定生活圈的範圍。在此期間,我們僅在某種程度上了解生理學的物質代謝,但人們可自歌德身上,學習一種於世界中的、成功的精神和靈魂的物質代謝。而且,除了肉體的,我們還需要一種精神和靈魂的免疫系統。人們得知道,自己能夠和不能夠收納什麼。歌德知道這一點,而這屬於其生命智慧。由此,歌德不僅以其著作,而且也以其生命而令人振奮。他不僅是個偉大的作家,而且是個生命的大師。兩者合一,讓他對後世來說,成為取之不盡的源泉。他預感到這點,即使他在給策爾特最後的幾封信中也曾寫道,他與一個時代完全相連,而這個時代將不再返回。儘管如此,較之某些人們平時遇到的生者,歌德可能更加生動和活在當下。每個時代的人都有機會,以歌德之鏡,更好地理解自身和自己的時代。此書是這樣一種嘗試,意欲通過描寫一個世紀天才的生平及創作,同時以他為例,探究一種生命藝術的可能性和界限。一個出身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的富裕家庭的年輕人,在萊比錫和斯特拉斯堡學習,沒有真正畢業,最後還是成了律師,不停地戀愛,身邊有一大群年輕姑娘和成熟女子。他以《鐵手騎士葛茨•封•貝利欣根》(以下簡稱《葛茨》)在德國成名,發表《青年維特的痛苦》(以下簡稱《維特》)後,歐洲文學界談論他:據說拿破崙聲稱,這部小說他讀了七遍。訪客擁入法蘭克福,想見這位天才的年輕人,聽他說話。先於洛特•拜倫一代人,他感覺自己是眾神的寵兒,也像這個寵兒那樣,與魔鬼進行詩的交往。還在法蘭克福的時候,他已開始其畢生之作《浮士德》,這是一部近代聖典般的劇作。經過法蘭克福的天才時代後,歌德對文學生涯感到厭倦,冒險進行徹底了斷,並於1775年遷往薩克森—魏瑪小公國,在那裡作為公爵之友,升為大臣。他涉獵自然研究,逃亡意大利,與人未婚同居,還寫下令人無法忘懷的情詩,與朋友及同事——作家席勒進行體面的競爭,寫小說,從事政治,與藝術和科學領域的大人物保持往來。歌德在世時已成為某類名人。他成為自己的歷史,寫下——繼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和讓-雅克•盧梭的《懺悔錄》之後——對古老的歐洲來說也許是最重要的作家自傳,《詩與真》 。不過,儘管他不時表現得拘謹和威嚴,但在其晚年著作中也展示了大膽和譏諷的、破除一切傳統的靡菲斯特。但他始終明白,文學著作是一回事,生命自身是另一回事。他也想將一本著作的特徵賦予生命。什麼是一本著作?它溢出時代進程,有著開端和結尾,中間是一個輪廓清晰的形象。一個意義重大的孤島,處在偶然事件和無形狀者的大洋中。而歌德令人驚異地讓這個大洋變得充溢。對他來講,一切都必須有個形狀。他或者發現它,或者創造它——在與人的日常交往中,在友誼中,在信札和交談中。他是一個作為儀式、象徵和隱喻的人,一個暗指和影射的朋友——但他也總是獲得一種結果、一個形象,即成就一部作品。在處理公事時尤其是這樣。街道該變得更好,農民該被解除徭役,貧窮和勤奮之人該得到報酬和麵包,礦山該帶來利潤,觀眾在劇院中,每天晚上該盡可能地歡笑或哭泣。一方面是生命在其中贏得的形象,另一方面是生命在其中得到注意的作品。注意力是世人能賦予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最美妙的恭維。自然也理應被人親切地感知。歌德通過留意觀察來探究自然。他相信,人們只要足夠仔細地探察,最重要者和真實者最終都會顯現。別無其他,不要故弄玄虛。他喜歡一種不 會讓人失去聽覺和視力的科學。他所發現的大多是他喜歡的東西。他也喜歡自己的成功。倘若成功不讓別人喜歡,就終究對他來說也無所謂。生命之時於他太寶貴,他不願將它浪費在批評者身上。對手不在考慮之內。他有一次說。歌德是收藏家,不僅收藏物件,而且收集印象。如在私人的會見中,他總是自問,這些會見是否或者如何提升了他—— 一如他偏愛的表達方式。歌德喜愛生氣勃勃,願意盡可能地把握它並給予它某種形式。被賦予一種形式的瞬間,由此得到拯救。去世的半年前,他再次登上基克爾漢峰,重讀他以前在獵人小屋的內牆上所刻的詩:群峰一片/沉寂…… 近代史中沒有哪個作家,其生平資料如此豐富,本人又被如此多的觀點、假設及解釋所遮蓋。本書僅僅依靠一手資料和作品、信件、談話以及同時代人的記錄,接近這個也許是最後的廣博天才。歌德因此將變得生動,猶如首次登台亮相。隨同歌德,他的時代也靠近了我們。此人經歷過多次歷史的間歇和斷裂。他成長於輕快的洛可可時代和一種僵化及老派的城市文化中。法國革命及其精神的後果,曾驅趕並挑戰他;他經歷了拿破崙統治下歐洲的新秩序、皇帝被推翻和無法阻擋時代行進的複闢時期;幾乎沒人像他那樣如此敏感,以沉思的方式記錄現代的啟動,其生命的張力波及鐵路時代的冷靜和加速,還有其早期的社會主義夢想。他是這樣一個人,世人以後以其名字,指稱具有這些巨大變革的整個時代:歌德時代。一如他偏愛的表達方式。歌德喜愛生氣勃勃,願意盡可能地把握它並給予它某種形式。被賦予一種形式的瞬間,由此得到拯救。去世的半年前,他再次登上基克爾漢峰,重讀他以前在獵人小屋的內牆上所刻的詩:群峰一片/沉寂…… 近代史中沒有哪個作家,其生平資料如此豐富,本人又被如此多的觀點、假設及解釋所遮蓋。本書僅僅依靠一手資料和作品、信件、談話以及同時代人的記錄,接近這個也許是最後的廣博天才。歌德因此將變得生動,猶如首次登台亮相。隨同歌德,他的時代也靠近了我們。此人經歷過多次歷史的間歇和斷裂。他成長於輕快的洛可可時代和一種僵化及老派的城市文化中。法國革命及其精神的後果,曾驅趕並挑戰他;他經歷了拿破崙統治下歐洲的新秩序、皇帝被推翻和無法阻擋時代行進的複闢時期;幾乎沒人像他那樣如此敏感,以沉思的方式記錄現代的啟動,其生命的張力波及鐵路時代的冷靜和加速,還有其早期的社會主義夢想。他是這樣一個人,世人以後以其名字,指稱具有這些巨大變革的整個時代:歌德時代。一如他偏愛的表達方式。歌德喜愛生氣勃勃,願意盡可能地把握它並給予它某種形式。被賦予一種形式的瞬間,由此得到拯救。去世的半年前,他再次登上基克爾漢峰,重讀他以前在獵人小屋的內牆上所刻的詩:群峰一片/沉寂…… 近代史中沒有哪個作家,其生平資料如此豐富,本人又被如此多的觀點、假設及解釋所遮蓋。本書僅僅依靠一手資料和作品、信件、談話以及同時代人的記錄,接近這個也許是最後的廣博天才。歌德因此將變得生動,猶如首次登台亮相。隨同歌德,他的時代也靠近了我們。此人經歷過多次歷史的間歇和斷裂。他成長於輕快的洛可可時代和一種僵化及老派的城市文化中。法國革命及其精神的後果,曾驅趕並挑戰他;他經歷了拿破崙統治下歐洲的新秩序、皇帝被推翻和無法阻擋時代行進的複闢時期;幾乎沒人像他那樣如此敏感,以沉思的方式記錄現代的啟動,其生命的張力波及鐵路時代的冷靜和加速,還有其早期的社會主義夢想。他是這樣一個人,世人以後以其名字,指稱具有這些巨大變革的整個時代:歌德時代。












Goethe: Life as a Work of Art
by Rüdiger Safranski and David Dollenmayer | 4 Jan 2019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