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精彩的台灣版明年初推出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从伦敦大学毕业后,他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 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 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目前,埃克哈特•托利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他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地的人。自1996年以来,他居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
目前,埃克哈特•托利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他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地的人。自1996年以来,他居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
目录
导读 活在当下
序言
前言
本书的由来
真理在你的体内
第一章 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开悟的最大障碍
从你的大脑中解放出来
开悟:超越你的思维
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第二章 意识:摆脱痛苦的途径
别在当下制造更多的痛苦
过去的痛苦:瓦解你的痛苦之身
小我对痛苦之身的认同
恐惧的起源
小我对圆满的追寻
第三章 深深地进入当下
别在思维中寻找你自己
结束时间的幻象
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
进入灵性殿堂的关键
汲取当下的力量
摆脱心理时间
消极心态和痛苦植根于时间之中
在生活情境之中寻找你的生命
所有的问题都是思维的幻象
意识演化过程中的重在跃进
存在的喜悦
第四章 思维逃避当下的策略
丧失当下时刻:幻象的核心
一般的无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
他们在寻找什么
瓦解一般的无意识状态
从不快乐中解脱
无论身处何地,全然地处于当下
你生命旅程的内在目的
过去无法在你的临在里生存
第五章 临在的状态
第六章 内在身体
第七章 进入未显化状态的大门
第八章 开悟的爱情关系
第九章 超越幸福和不幸之处——存在和平
第十章 臣服的意义
序言
前言
本书的由来
真理在你的体内
第一章 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开悟的最大障碍
从你的大脑中解放出来
开悟:超越你的思维
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第二章 意识:摆脱痛苦的途径
别在当下制造更多的痛苦
过去的痛苦:瓦解你的痛苦之身
小我对痛苦之身的认同
恐惧的起源
小我对圆满的追寻
第三章 深深地进入当下
别在思维中寻找你自己
结束时间的幻象
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
进入灵性殿堂的关键
汲取当下的力量
摆脱心理时间
消极心态和痛苦植根于时间之中
在生活情境之中寻找你的生命
所有的问题都是思维的幻象
意识演化过程中的重在跃进
存在的喜悦
第四章 思维逃避当下的策略
丧失当下时刻:幻象的核心
一般的无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
他们在寻找什么
瓦解一般的无意识状态
从不快乐中解脱
无论身处何地,全然地处于当下
你生命旅程的内在目的
过去无法在你的临在里生存
第五章 临在的状态
第六章 内在身体
第七章 进入未显化状态的大门
第八章 开悟的爱情关系
第九章 超越幸福和不幸之处——存在和平
第十章 臣服的意义
书摘插图
导读 活在当下
张德芬
这 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每一次读它,我都有新的收获。我在台湾出版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当中,一再地提到、引申这本书里 的内容。这本书被形容为“灵性开悟的指引”,可对我而言,《当下的力量》是教导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我们受的苦减到最低。每 个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得更好, 过得更开心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首先,作者指出,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见第一章)。 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 在是半夜三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的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地用它旧有 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多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停止不住的大脑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 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 碴,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 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 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 转”!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在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 都来自与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 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本书中, 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离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 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 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 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我们的小我, 我们愈感到空虚和孤离。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being)。
作 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 body)(见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地表达和适当地释放, 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 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 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 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 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的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么办 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于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 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 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 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了,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产生压力、焦虑、恐 慌。
活在当下, 活在每一刻中, 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的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 思想之流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观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 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 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连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作者一直强调 “无意识”(unconsiousness)和“意识”(consiousness)的差别(第四章)。他认为, 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于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 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个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所以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 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有一个“未显化状态”(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于作者本身很喜欢《老子》 一书,所以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 很像存在、本体)。在它之中, 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 “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看起来很神秘,但是,如果我们越多地接触它,我们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显世界”中过得更好。书中详述了接 触未显化状态的一些方法, 请读者好好去体会、实践。
本书第十章,谈到了“臣服”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其实臣服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涵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个人最喜欢读第十章,因为不但把臣服这个观念讲得淋漓尽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回顾。
这 本书,就像我先头说的,不能用大脑来读。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从你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似的感觉,去体会那个“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在 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震撼你心灵深处的能量。它在国外刚出版的时候,曾经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轴精神所撰写的灵性小 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上市不到三个月就有十几刷、两万多本的销售成绩。可见得真理是可以被认得出来的。
张德芬
这 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每一次读它,我都有新的收获。我在台湾出版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当中,一再地提到、引申这本书里 的内容。这本书被形容为“灵性开悟的指引”,可对我而言,《当下的力量》是教导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我们受的苦减到最低。每 个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得更好, 过得更开心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首先,作者指出,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见第一章)。 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 在是半夜三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的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地用它旧有 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多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停止不住的大脑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 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 碴,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 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 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 转”!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在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 都来自与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 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本书中, 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离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 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 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 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我们的小我, 我们愈感到空虚和孤离。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being)。
作 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 body)(见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地表达和适当地释放, 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 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 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 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 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的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么办 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于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 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 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 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了,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产生压力、焦虑、恐 慌。
活在当下, 活在每一刻中, 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的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 思想之流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观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 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 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连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作者一直强调 “无意识”(unconsiousness)和“意识”(consiousness)的差别(第四章)。他认为, 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于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 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个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所以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 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有一个“未显化状态”(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于作者本身很喜欢《老子》 一书,所以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 很像存在、本体)。在它之中, 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 “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看起来很神秘,但是,如果我们越多地接触它,我们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显世界”中过得更好。书中详述了接 触未显化状态的一些方法, 请读者好好去体会、实践。
本书第十章,谈到了“臣服”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其实臣服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涵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个人最喜欢读第十章,因为不但把臣服这个观念讲得淋漓尽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回顾。
这 本书,就像我先头说的,不能用大脑来读。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从你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似的感觉,去体会那个“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在 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震撼你心灵深处的能量。它在国外刚出版的时候,曾经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轴精神所撰写的灵性小 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上市不到三个月就有十几刷、两万多本的销售成绩。可见得真理是可以被认得出来的。
顾客评论 共38条(查看所有评论)
http://www.amazon.com/Power-Now-Guide-Spiritual-Enlightenment/dp/1577311523
http://scentalworldduke.blogspot.com/
Saturday, May 12, 2007
The Power of Now
Eckhart Tolle's non-fiction bestseller, The Power of Now, describes his experience of enlightenment at the age of 29 after suffering long periods of depression, dissolving his old identity and radically changing the course of his life. This book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ware of the present moment as a way of not being lost in thought. In Tolle's view, the present is the gateway to a heightened sense of peace and aliveness. "Being in the now" also brings about an awareness that is beyond the mind. This awareness helps in transcending "the pain-body" that is created by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mind and ego with the body. His later book, A New Earth further explores the structure of the human ego and how this acts to distract people from their present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His other works include Stillness Speaks, a book that modernises the ancient sutra form.The aim of Tolle's teachings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human consciousness--a global spiritual awakening.
Core teachings that appear to arise from his works are:
1. You are not your thoughts. You are the awareness behind the thoughts. Thoughts are often negative and painful, yearning for or fearing something in the future, complaining about something in the present or fearing a matter from the past. However, the thoughts are not you; they are a construct of the ego. Awareness of your thoughts without being caught up in them is the first step to freedom.
2. Only the present moment exists. That is where life is (indeed it is the only place life can truly be found). Becoming aware of the 'now' has the added benefit that it will draw your attention away from your (negative) thoughts. Use mindfulness techniques to fully appreciate your surroundings and everything you are experiencing. Look and listen intently. Give full attention to the smallest details.
3. Accept the present moment. It is resistance to the present moment that creates most of the difficulties in your life. However, acceptance does not mean that you cannot take action to rectify the situation you are in. What is important is to drop resistance so that you let the moment be, and that any action arises from deeper awareness rather than from resistance. The vast majority of pain in a person's life comes from resistance to what is.
4. Observe the pain-body. Years of conditioned thought patterns,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have resulted in habitual emotional reactions with an apparent personality of their own. During 'pain-body attacks' we become completely identified with this 'pain identity' and respond from its agenda--which is to create more pain for ourselves and others. Observing the pain-body is awareness itself arising--as it allows humans to separate from this unconscious identification with pain.
Eckhart Tolle is not aligned with any particular religion or tradition.
Influences which are alluded to in The Power of Now are the writings of Meister Eckhart, Advaita Vedanta, A Course in Miracles and Zen Buddhism's Lin-chi (Rinzai) school. The book also interprets sayings of Jesus from the Bib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