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 星期四

房龍的《人類的故事》《聖經的故事》《人類的藝術》。《聖經與古蘭經》



✦一本書帶你掌握今日世界宗教衝突的根本脈絡✦
《希伯來聖經》《聖經》《古蘭經》都擁有相同的起源。
這些聖典如何形塑了風格迥異的世界三大一神教?
宗教帶給人類安慰與力量,也能使人為信仰而犧牲。因宗教衝突而帶來的對立,在數千年的人類歷史中也是最難消弭的。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上最主流的一神教,它們同樣講求對獨一神無條件的信仰,但各自擁有《#希伯來聖經》、《#聖經》、《#古蘭經》這三部不同的聖典,對教義的解釋有根本上的歧異。這三種宗教的信徒如何理解自己的信仰?在他們心中宗教的神聖性如何產生?本書試圖回答這些存續已久卻重要的問題。
✝帶你從頭看見世界三大一神教的思想架構與差異
作者指出,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都是「書」的宗教,經典著作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寫就與編纂的歷史脈絡也至關重要。本書從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這三本原典,追溯三教起源與歷史流變,並解說《聖經》與《古蘭經》的比較,和三大教不同的解讀。最後收錄「重新詮釋《古蘭經》」的討論,以面對今日世界的變局。
☪第一本並列三大一神教經典的著作,認識人類精神文明的必修課
由此,我們得以對今日文明的重要思想基礎有根本的了解:《希伯來聖經》、《聖經》、《古蘭經》從何而來?作者是誰?目的為何?流傳至今產生哪些變化?這些經典在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中扮演何種角色?彼此之間有何共通點,差異又為何?
目前從未有一本書籍,是透過這三大一神信仰的經典與歷史,將其並列討論。距天主教攻打伊斯蘭教徒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已近千年,但《聖經》與《古蘭經》背後的各大宗教,仍舊衝突不斷。就讓我們回歸經典本身,重新認識這三大一神信仰。


《人類的藝術》房龍◎著

本書以390幅世界名畫,95尊不朽雕刻品,103座世界經典建築,給10─100歲的西方藝術概念書,讓你輕鬆讀懂繪畫建築與音樂三大藝術演變史。

→本書內容
◎章節前言─綜觀章節大要
◎本書原文─房龍以流暢有趣的文筆暢述人類二萬多年來的藝術之美
◎世界名畫圖釋─古今藝術大師於各時期所繪製的畫作,讓你一探藝術演變過程的進化之美
◎簡捷精闢的藝術賞析─畫作名稱、年代、畫家,綜述藝術家生平及風格,畫作與本書內容的關係
◎精美出土古物─以珍貴文物及重大的考古發現佐證藝術史
哪裡購書↓

→作者序文

        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必須要向各位聲明一下,這並不是一本關於歷史方面的書。而且,即使書內提及到相關的歷史,也大都是為人孰知的常識,並沒有什麼新意。人們完全可以從無數前人的美術、音樂、建築著作中了解到那些歷史。而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向讀者展示人類藝術的普遍精神與意義,所以書中不可避免地收集了許多相關的史料。但我保證,這將是一次純客觀的展示,我會儘量避免加入太多的個人情緒。
        其實,我也曾一度對這本書的存在意義產生過懷疑,這種對自我的懷疑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但我必須面對,因為我首先要弄明白一點:我為什麼而寫作?這個問題一直跟隨著我收集資料,走訪各地、流覽文獻等等,甚至於這本書的準備工作全部做完成以後,它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之中。
        我常想,人們做的每一件事如果都有明確的目標,那會有多好。我也需要這樣一個目標,否則即使我面對如山的資料,也沒有勇氣動筆。但人生的歷程並不是火車的軌道,方向明確,義無反顧。
        坦率地說,我的書不打算寫給那些家庭闊綽、紅粉香巾的可愛女士們,還有她們可敬的先生們。儘管這些人天天在舞會裡把「藝術」一詞掛在嘴邊,但他們並不知藝術為何物。好在,他們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因此他們不必細讀我的作品,因為書中的字句也許只能給他們一點消遣或常識,卻無助於他們靈魂的安寧和精神的愉悅。
        還有一點,我也不打算把這本書寫成一本藝術的教科書,那樣會讓讀者沉浸在學術專著中,未必是一個好事。而且我認為學生們已經有讀不完的論文和學術專題著作了,現在再塞一本教材在他們的手裡,多少會引起他們的不快。
        真正讓我提起筆來寫作的動力,來自於孩子。
        我曾在火車上看到過兩個農村的孩子,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女孩。他們大約十二、三歲,都戴著紅色的帽子,纏著長長的圍巾,看起來很滑稽,一點也不時尚,甚至有一點奇怪。這兩個孩子在泥濘的地裡跑著,跑到火車前停下來,好奇地盯著這個龐然大物,也許在他們的眼中,這太神奇了。遠處的簡陋的房屋也許就是他們的家,和我在很久以前看過的農村房舍一樣,好像幾十年中從來沒有變化似的。
據我觀察,這些孩子好像從沒有親眼看過高大壯觀的東西,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光芒,好像奇跡就在他們的面前發生了一樣。想到這裡,我不禁感到有一點難過,他們如此的清苦,又是如此的無知。但與此同時,我突然發現那個女孩子手中緊緊抓著一個藍色的畫夾,而那個男孩子手中則提著一個很有光澤的小提琴盒子。我的目光被吸引住了,久久地停在他們的身上。
        那兩個身影很快被火車甩在後面,越來越遠,漸漸融入在這一片荒涼、孤寂的大地上,然而我的心卻不再平靜。也許這兩個孩子給了我提示,藝術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無處不在。
        也許有一天,這兩個孩子會離開他們的家鄉,走進花綠綠的世界尋找他們的夢想,也許會在繁雜的工作中,塵封幼時的畫筆和提琴,但無論如何,藝術的火花曾經激發過他們的靈魂。
        於是我感到,應該寫一本關於藝術的書,為那些懷有夢想,崇尚藝術的孩子們,以及那些將要忘記童年夢想的長大後的孩子們。
        我忽然心中豁然一亮,終於找到了心中「明確的思想」。我清楚了自己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書的原因了,同時也知道了這本書應該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我下決心為兩個孩子寫作,為那兩個身著紅衣紅帽的孩子寫作。
        那麼,我的這本書,有什麼地方可以吸引到我的讀者呢?
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賣點。只不過我想領導大家來認識一群有趣的人群。這一群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但他們卻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音樂、繪畫的執著與熱愛。他們可以不吃不睡,卻不能失去藝術。
        請各位不要誤會,我並沒有打算打擾諸位的生活,也不是想把諸位從優越舒適的生活中請出來去過貧寒難耐的艱辛生活。我只是想在你們的面前打開一扇大門,一扇可以通向人類藝術發展歷程的快樂之門,從這裡可以走進一個也許你從未涉足過的藝術花園,也許你還可以看到花園中繆斯女神正朝你微笑。
        也許多數人的生活,總是顯得平淡而乏味。所以為了逃避這些壓抑的時光,我們總是或多或少地培養一些諸如畫畫、唱歌、彈琴或戲劇表演等等諸如此類的個人愛好,當我們沉浸在這些愛好之中時,樂趣也就隨之而來。我們沒有理由拒絕這些愛好。
        我們註定生活在一個競爭的社會中,這是我們的不幸。我認識許多打網球與高爾夫球的高手,與如此有趣的運動相伴本該獲得無限快樂的,但他們卻一生鬱鬱寡歡,不得其志,只是因為他們無法戰勝比爾‧帖登和瓦爾特‧哈根那樣的明星而已。
        然而藝術卻可以讓你遠離這種無奈。即使你在一個藝術領域上達不到很高的造詣,一樣會有許多人喜歡你的作品,稱你是藝術家。就好像你儘管不是一個拉力賽車手,但並不妨礙你用你的那輛老爺車去參加賽車一樣。而且,也許在藝術活動中,你很快就可以感受到那些用於繪畫、攝影、表演、烹飪的閒暇時光,是多麼的精彩紛呈,引人入勝。
        當然,你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個愛好,除了需要靈感之外,還需要毅力。
        在閱讀這本書時,你會得到這樣一個啟示:人類的一切藝術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服務於人們的生活。所以,一切藝術都具有相關性,它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就像一個大家庭裡的每一個成員一樣。你對交響樂的結構十分了解,可能會幫助你成為一個成功的畫家。現在,我已經是五十五歲的人了,但我卻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在一個交響樂團裡演奏那些美妙的樂曲。儘管這佔用了我許多的時間,但卻進一步增加了我對音樂的理解,使我的繪畫有了新的突破。
        我常常製作一些版畫作品,當然,這純屬個人愛好,並不出售。儘管利用我自己的那個很小的版畫印刷機製作版畫相對輕鬆簡單,但我依然從中深切地體會到了版畫創作的艱辛。
        雖然我不鼓勵單純地模仿前人的美術作品,但是我們的確有必要研究一下古代繪畫大師的經典之作。尤其臨摹杜勒和格裡克這類繪畫名家的作品,你會從這些複雜深厚的著作中領悟到太多的東西,你將受益匪淺。
        音樂也是如此。改掉隨意花錢的習慣,去購買並收集那些動聽的音樂唱片吧,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作為一個有閱歷的人,應該對古代作曲家的優秀作品了然於胸。這就像練習下棋,要想下得一手好棋,就一定需要對前人的棋譜深入地鑽研,比如馬歇爾和卡帕布蘭卡這些名手留傳下來的棋譜,就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多的啟示,即使你不能達到他們的程度,也足以把自己的棋力提高一個檔次。
        我還要提醒你一點,如果你真的要培養一種藝術愛好,那麼就要與它形影相隨,就像你每天散步時都要牽著你心愛的小狗一樣。
        我在這裡具體說明一下。
        假如你喜愛上了繪畫,那就最好把繪畫的工具經常帶在身邊。每當你有了畫畫的興致,身邊又沒有其他人干擾,你就可以馬上畫下你所看到的事物。即使你的這些作品不能與林布蘭的作品一起被收入博物館,或是得不到太多的讚賞,但這樣的練習必定讓你的繪畫技巧進一步成熟,也可以幫助你提高對事物的觀察能力。
        如果你想嘗試其他材質的繪畫,不妨試試練習油畫、水粉和水彩畫,我保證你可以體會到出國旅行般的快樂。不用擔心這會花掉你很多錢,你完全可以用送給你孩子的那盒顏料和畫筆進行繪畫。
        對音樂愛好的培養也是這樣,必須養成每天練習的習慣,即使開始時一天只花15分鐘,長此堅持下去,你就會在不經意間增加到一天幾個小時的練習了。
        也許大多數人認為鋼琴是音樂領域裡不可替代的樂器,這麼認為是沒錯的,但是請不要被這種說法誤導。我要提醒的是,鋼琴雖然重要卻不是唯一的樂器。我想你們一定可以明白我要表達的意思。至於下面你們應該如何去做,我就不必多費口舌了。天下之大,眾生芸芸,願意從事什麼活動完全是自己的事。要知道眾口難調,你無需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無論你想作曲也好,繪畫也好,或是製作航模也好,搞園林設計也好,都應該向那些在其領域內有出色表現的藝術家們請教。他們在繆斯女神前是卑微的奴僕,而在我們面前卻是偉大的豐碑。如果有機會與他們交流,那絕對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他們會引領你進入他們的私人花園裡散步,使你在美妙的花園裡大開眼界,流連忘返。也許,你會從他們那裡領會到更深刻的思想,或是意外地獲得你尋找已久的人生真諦。你將會為你努力付出後所得到的回報而感到欣慰與滿足。
這就是藝術帶來的幸福!

  

 
→本書目錄

開卷語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史前藝術
第三章    埃及文明
第四章    美索不達米亞藝術
第五章    海因里希•謝里曼
第六章    希臘的輝煌
第七章    伯里克利時代
第八章    希臘人的手工藝
第九章    伊特魯里亞與羅馬
第十章    猶太人藝術
第十一章    早期基督教藝術
第十二章    科普特人
第十三章    拜占廷藝術
第十四章    俄羅斯的藝術
第十五章    伊斯蘭教
第十六章    中世紀的波斯帝國
第十七章    羅馬式風格時期
第十八章    普羅旺斯
第十九章    哥德式藝術
第二十章    哥德式時代的末期
第二十一章    文藝復興
第二十二章    佛羅倫斯的回憶
第二十三章    喬瓦尼•安琪里珂
第二十四章    尼古拉•馬基雅弗利
第二十五章    佛羅倫斯成為世界藝術的中心
第二十六章    有生命的雕塑
第二十七章    油畫傳奇
第二十八章    義大利的繪畫藝術
第二十九章    新大陸
第三十章    新音樂的誕生
第三十一章    歐洲中心的繁榮
第三十二章    上帝與我們同在
第三十三章    巴洛克藝術
第三十四章    荷蘭畫派
第三十五章    偉大的時代
第三十六章    莫里哀葬在聖地
第三十七章    演員重新現身於舞台
第三十八章    歌劇藝術
第三十九章    克雷莫納的樂器
第四十章    新式娛樂
第四十一章    洛可可藝術
第四十二章    洛可可藝術的影響
第四十三章    東亞文化
第四十四章    哥雅
第四十五章    樂譜取代了畫板
第四十六章    音樂大師們
第四十七章    龐貝、溫克爾曼和萊辛
第四十八章    革命與帝國
第四十九章    大混亂
第五十章    浪漫主義
第五十一章    畫室裡的造反運動
第五十二章    藝術的庇護所
第五十三章    十九世紀的音樂成就
第五十四章    藝術歌曲的創作
第五十五章    帕格尼尼和李斯特
第五十六章    白遼士
第五十七章    照相機的發明
第五十八章    約翰•史特勞斯和他的圓舞曲
第五十九章    蕭邦
第六十章    怪人華格納
第六十一章    布拉姆斯的思索
第六十二章    德布西與印象主義
第六十三章    結尾的忠告
附錄

年前看到《聖經的故事》出版時,尤其又是找「信了大半輩子耶穌,讀基督教大學,在神學院上過幾年聖經課」的《魔戒》譯者鄧小姐翻譯的,毫不猶豫就買了(括號裡的文字取自譯後記)。
覺得譯後記寫得很好,照片出自譯後記。


聖經的故事(暢銷百年紀念版)

The Story of the Bible


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年,亨德里克.威廉.房龍出生於荷蘭鹿特丹,1902年隻身前往美國,是一位享譽世界的人類通俗學家。房龍曾先後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就讀,並獲得博士學位。在人類歷史、地理、文化、藝術、科學等方面的精深學識,賦予了他開闊、溫文儒雅、自由飄逸的文字風格。另作《聖經的故事》、《寬容》、《房龍地理》等書,亦充滿幽默、迷人的特殊風格。

譯者簡介

鄧嘉宛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社會語言學碩士。專職譯者,從事翻譯逾二十年,譯作四十餘種。代表作品有《魔戒》、《哈比人漫畫本》、《精靈寶鑽》、《饑餓遊戲》、《提靈女王》、《胡林的子女》。
 
 

目錄

一座橋梁——《聖經的故事》導讀

作者序

第一章 文學遺產
第二章  創世之說
第三章 拓荒先驅
第四章  繼續西行
第五章  安家埃及
第六章 逃離奴役
第七章 曠野漂流
第八章 找尋新牧場
第九章  征服迦南
第十章  路得的故事
第十一章  猶太王國
第十二章 內戰
第十三章 先知的警告
第十四章 亡國和流亡
第十五章 歸回家園
第十六章  其他各類書卷
第十七章  希臘人的到來
第十八章  希臘的行省:猶大
第十九章 革命與獨立
第二十章 耶穌的降生
第二十一章 施洗約翰
第二十二章  耶穌的童年
第二十三章  門徒
第二十四章 新導師
第二十五章  宿敵
第二十六章 耶穌之死
第二十七章 信念的力量
第二十八章 信念的勝利
第二十九章 教會的建立
多走一里路--《聖經的故事》譯後記
 

 

導讀

一座橋樑

  
  一九二八年,房龍出版《聖經的故事》,這是房龍對基督宗教(包括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的核心經典《聖經》一書的理解和詮釋,與《聖經》文本本身有相當距離。房龍說他為年輕人寫這本書,是因為:「你們人生中總會有一段迫切需要智慧的時候,而那些智慧就隱藏在這些古老的編年史裡。並且數百個世代以來,《聖經》一直是人最忠心的伴侶。我僅僅是要告訴你們,我認為你們該知道這本書,因為你們的人生會因此充滿更多的理解、寬容和愛,這會使人生變得美善,並且進而變得聖潔。」
  
  好特別的一本書,竟能讓人讀了之後變得理解、寬容、有愛,並使人生變得美善,變得聖潔。這書到底說了什麼?
  
  從歷史長河看《聖經》
  
  《聖經》的成書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從最早的口傳到後來有文字記載(《舊約》以希伯來文和阿拉米文寫成,《新約》以希臘文寫成),前後經歷約三千年時光(從公元前二八○○年一直到公元二世紀)。經過這麼漫長的記載、編輯、翻譯、流傳,關於《聖經》的詮釋,已經形成了專門的「釋經學」。與《聖經》研究相關的著作,已非車載斗量可以形容,而歷代以來受《聖經》影響並靠《聖經》養活的人(神學家、教授、神父、牧師、信徒),更是多到無法計數。今日西方整個先進文明背後最重要的基礎,也非《聖經》莫屬。
  
  在此我們不談專家學者的研究,也不談信仰,只談房龍這本書如何幫助不認識此書的讀者循序漸進走過這漫長時光,看人類古老文明發源地之一西亞兩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的早期歷史,看猶太人如何從一支沙漠中的游牧小部族,一路走到建立王國,經歷滅國、流亡到全世界,最後誕生出基督教的故事。
  
  房龍在一九四四年去世,他若再多活四年,說不定會給自己這部作品寫出第三十章。一九四五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全世界知道了歐洲的猶太人在二戰時的悲慘經歷。一九四八年,猶太人在他們聲稱上帝賜給亞伯拉罕後裔、名為巴勒斯坦的狹長土地上,宣布獨立建國。
  
  亡國近兩千年,散居世界各地,二戰時慘遭屠殺六百萬的猶太人,是什麼讓他們可以走過漫長時光,歷經磨難,卻依舊凝聚起來,堅持復國?是他們的信仰。他們始終相信上帝賜給亞伯拉罕子孫的應許,他們始終守著祖先的傳統以及《塔納赫》(也就是《舊約》)。
  
  至於猶太人所不接受的《新約》,也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來到世上拯救世人的故事,卻已成為當今世上第一大宗教的根基。耶穌的追隨者所建立起來的基督宗教,其信徒已經遍及世界各個角落,上至達官顯貴(比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下至販夫走卒(比如我家巷口麵攤的老闆),都有基督的信徒。
  
  化繁為簡的歷史知識書
  
  相對於《聖經》審慎又龐大的記述,房龍用一種閒話家常的說故事口吻,夾雜著他五花八門的評述與舉例,把這本超強的經典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講了一遍。房龍的敘述,是順著《聖經》編年史的順序走的。
  
  本書從創世故事和大洪水與挪亞方舟說起,講到亞伯拉罕離鄉,冒險西遷,隨後猶太人遷居埃及,在埃及安家過了數百年,最後淪為奴隸,然後在摩西的帶領下脫離奴役走向自由。
  
  猶太人離開埃及時,已經不是當年亞伯拉罕離鄉時所率領的一個家族,甚至不是約瑟帶到埃及的一個部族。此時的猶太人已經超過了兩百萬。摩西是古往今來空前絕後的領導人,想想,兩百多萬人每天在沙漠中的吃喝拉撒、摩擦糾紛,處理起來豈是易事。摩西與這群超難搞的同胞在光禿禿的曠野中熬了四十年,最後交棒給約書亞。《聖經》說:「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難怪他被稱為「神人摩西」。
  
  約書亞率領百姓渡過約旦河,進入迦南,打下了一片安身立命之地。在一個接一個的士師領導更迭之後,大衛建立了以色列王國,並在所羅門統治時期達到顛峰。不幸的是,所羅門沒有處理好王位繼承人的事,他死後王國南北分裂,除了兄弟鬩牆打內戰,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都各自出了一些荒腔走板的國王,無論先知如何警告建言,國王和百姓依舊故我。最後,北國以色列於公元前七二二年亡於亞述帝國,南國猶大於公元前五八六年亡於巴比倫帝國。
  
  當巴比倫亡於波斯,波斯王古列於公元前五三八年允許猶太人第一次歸回,隨後亞達薛西王在公元前四五八年第二次允許猶太人歸回,這些歸回的猶太人重建了耶路撒冷的城牆和聖殿。時移世易,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橫掃了西亞,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區,隨後由敘利亞的塞琉古王朝(Seleucid Empire)接管,建立了猶大行省。面對異族統治,不堪信仰迫害的猶太人忍無可忍發動了革命,由馬加比家族建立了哈斯摩尼王朝。
  
  隨著羅馬人登場,哈斯摩尼王朝覆滅,猶大地區成為羅馬的行省。接著,耶穌降生。
  
  《新約》一開場的四卷福音書講述了耶穌的生平,尤其著重他在世最後三年,一邊傳講上帝之道,一邊行神蹟奇事,一邊打破各種僵化的傳統,一邊濟弱扶貧的言行蹤跡。耶穌因為得罪當時的權貴,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他的門徒記載他在三日後復活。從此,信他的人絡繹不絕,基督宗教成了世界第一大宗教。
  
  除了四卷福音書,《新約》其餘的部分,是使徒保羅、彼得、約翰等人所寫的書信及傳教行蹤的記載。房龍在本書中除了講述《新約》的人物事蹟,還一直說到羅馬帝國的衰亡和基督教的興起。他化繁為簡的本事的確了得。
  
  不過,從他的敘述,我判斷他是屬於近代基督教神學中所謂的「新派」。馬丁.路德改教後的基督新教,隨著歷史發展衍生出許多派別,一般較為耳熟的有「新派」(或稱自由派)、「基要派」、「福音派」等,這些派別各有主張和淵源,在此不予討論。關於「新派」,是將《聖經》與理性並列,更多時候將理性架高到《聖經》之上,以理性檢驗《聖經》,批判《聖經》。所有《聖經》的啓示,必須接受理性科學的批判,凡經不起理性批判的,一概拒絕。因此,房龍在這本《聖經的故事》中,略去了所有《聖經》正典內有關神蹟奇事的記載。
  
  儘管如此,我仍認為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籍。翻譯過程中,除了碰到神學問題時請教我的新舊約老師之外,我也在網路上(特別是維基百科)搜索了不少資料,寫成譯注,幫助讀者簡單認識龐雜的歷史人物與事件。
  
  這本書是一座橋樑,幫助讀者從簡易的《聖經的故事》通往厚重的《聖經》。讀者有興趣的話,可進一步從歷史的知識走向信仰的認識。人除了物質需求,還有心靈需求,而《聖經》說:「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我深盼房龍寫此書的初衷,得以在讀者身上實現。

~~~~~

在台灣,1960~1970年代,許多人被房龍的《人類的故事》之懷舊故鄉教堂頂樓極目遠眺回憶所感動。其實房龍的書在30~40年代就有翻譯 (台灣商務印書館翻印《發明的故事》等)。
十幾年前 (約2000?),中國興起房龍 的著作集的出版,有些書可能是湊出來的,譬如說,《名人的故事》北京:東方,2006; 《房龍音樂的故事》成都:時代,2003。
在美國,房龍被看作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和記者,其影響主要來自於他的著作。但在學術界房龍的影響則不大。儘管中國公眾可能對房龍缺乏了解,但在中國的知識界,房龍卻擁有相當的認知度。早在1927年,其著作《古人類》就已由中國作家林微音(非林徽因)翻譯出版(書名《古代的人》[2])。《人類的故事》在1930年代出現中文版。中國當代作家郁達夫曾評價說:「范龍(即房龍)的這一種方法,實在巧妙不過,乾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那麼一寫,無論大人小孩,讀他的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范龍的筆,有這一種魔力。但這也不是他的特創,這不過是將文學家的手法,拿來用以講述科學而已。」[3]1950年代以後,房龍的著作在中國大陸長期遭禁。1980年代中後期起,中國大陸的大學生開始重新傳看房龍的著作。到2000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實際上掀起了房龍著作的出版熱潮,市面上同時存在著同一部著作的多種翻譯版本。部分中國知識分子把閱讀房龍著作作為了解西方歷史、接受人文主義啟蒙教育的捷徑。房龍作品的通俗性、趣味性和傾向於自由主義的思想也相當程度上滿足了中國讀書界的需求,有人認為他是「人文主義大師」[來源請求]。房龍在歐洲幾乎不享有知名度,即使在他的故鄉荷蘭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房龍或者不認為他是知名人士。



 My School Books was a chapter from the unpublished autobiography of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made by the DuPont chemical company to demonstrate their new 'PX Cloth' on school books, and distributed free at the New York Worlds Fair in 1939



人類的故事  (The Story of Mankind)亨德里克.房龍 著 / 1921


吳奚貞 譯 協志工業叢書出版公司 2006年?
志文出版社,譯者:劉緣子等,出版日期:1993好讀出版  ; 日期:2002
聯經出版公司:2016
當代歷史家亨德里克.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以他一貫淺顯的語言,輕鬆流暢的筆法,為我們敘述人類五十萬年歷史的演變和大事,全書洋溢著作者的智慧,人情味和幽默感,配上作者親自繪製的精 美插圖,讓讀者讀來趣味盎然,印象深刻而對歷史有初步的認識。這是一部信史,是學習歷史的入門書;但讀起來卻像一部迷人的小說。


~~~~~



房龍的『人類的故事』,我不知讀過說少次?也拿它當過在大學開歷史通識課的指定學生閱讀教材.可是,台灣出版的中譯本,沒有原書的最美妙序文.我直到剛剛才讀到大陸的中譯本,才讀到這篇陌生的序文,但我立刻肯定,這是全書中,寫得最優美最有啓發性的一章.但,為何我會這樣慢才會讀到它呢?為何?

Tony Liu 江教授:聯經新版與米娜貝爾版的《人類的故事》都有房龍的原序。志文岀版社的則無。

HC:Tony Liu 關於志文出版社版本的說法有誤,"原書序"見其頁11-15。 房龍的《人類的故事》插圖本,新潮文庫 351 (新版1993,有翻譯版權:2000.12 新版7刷。) 


~~~~~
關於此書的中文版本及其出版史,曹永洋先生有一篇短文說明,我有空再打出。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