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文學台灣 106 (2018夏)》鄭炯明《死亡思考》 《永遠的愛》;236 思念咱最後的紳士:鄭清文先生






前幾天,鄭炯明先生贈季刊《文學台灣 106 (2018夏)》。這期很難得:最讓我感動的是『鄭清文先生追思專輯』(頁44~93),鄭太太 (鄭陳淑惠)的台文〈阿文的書房〉真是好,讀起來,幾次喜悅的含淚......



32:18

236 思念咱最後的紳士:鄭清文先生



這期的內容豐富:詩、訪談等,都相對強。〈三好達治詩抄〉 (陳明台譯,頁126~32

)的選詩,我不太滿意,因為可能都不是其代表作 (我有岩波的選本:可能很難翻譯......):嬰兒車、少年、回聲、草之上、祖母、烏鴉、信號、鬱金香、白日之舟、貝殼、雪 等11首。換句話說,引介外國作品很難的,要有"專家"......


現在,我就抄錄一首〈秋夜〉,希望他能度過難關。
〈秋夜〉 鄭烱明
在肅殺的秋天裡
適合談論死亡
染血的楓葉令人興奮
令人難以入眠
如果時間是死亡的黑洞
何時你我將被吸入
在浩瀚無邊的宇宙
無止境地漂浮
生或死已微不足道
一切變得豁然而明亮
所有的痛苦不是痛苦
所有的快樂不是快樂
今夜,也許可朗讀一首喜愛的詩
在銀色月光的沐浴下
單純、真摯的語言和隱喻
悄悄伴你入夢
─選自《死亡的思考》,2018



還牽涉到花名的翻譯:在日本被稱作「梅雨季的風物詩」的紫陽花(あじさい),其實中文就是「繡球花」,繡球花是一種常見的園藝裝飾花(一般我們觀賞的其實是繡球花的花萼片)


【竹子湖不看竹,來賞繡球花海】
臺北市的高山花園 – 竹子湖,由於氣候高冷,土質肥沃,適合種植不同花卉。春天的白色海竽剛結束,緊接著就是初夏的「繡球花」!
繡球花是屬於八仙花科的植物,雖說是漂洋過海來的,但在跟臺灣原生植物「華八仙」是遠方親戚,長得也有幾分神似。
眼尖的朋友一定有發現,為什麼繡球花的顏色這麼多種?
其實繡球花的顏色可是一種天然的「酸鹼試驗器」,當土壤偏酸性時(約PH值5~5.5以下),土壤中的金屬離子會與植物中的色素結合,使花萼呈現藍紫色,而土質偏鹼時,顏色就會偏紫紅或粉色。
看著這一片藍紫色的花海,我們可以推測這裡的土質偏酸的成份居高,而這樣的土質,來自於遠古時代的火山噴發!當時熔岩堵塞溪流所形成了「堰塞湖」,積年累月下來,造就這樣的土質。
竹子湖除了走馬看花外,也可以看看歷史,這裡是臺灣蓬萊米的發源地,日治時期的日人為了想在臺灣一嚐Q彈的米,於是在高冷的竹子湖進行米種改良實驗,一粒米的堅持都可以在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看到,週末早點上山,體驗美感和五感的山林之旅吧~




由於涵蓋面太廣,小說當然更難"成軍"。


 









我 (林莊生)因出國太早,對國內的出版狀況毫無認識,投稿常用try and error(試行錯誤)的方式進行,結果浪費了很多時日。這種狀況後來漸漸改善了。最初是一九九三年接到鄭炯明先生主持的《文學台灣》的贈閱,得知有本土文學的雜誌。其本土性很適合我的口味,但該雜誌是偏重小說和詩文,不是我關心所 在。


鄭炯明《死亡思考》高雄:春暉,2018

《永遠的愛》2014 台語創作歌謠,鄭炯明作詞,陳武雄 作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鄭炯明(1948年-),台南縣人[1],先後就讀省立高雄中學[2]、中山醫學院醫科。曾任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目前自行開業行醫。[3]是台灣文學本土派相當重要的詩人,以及重要的台灣文學運動人士。



目錄 [隱藏]
1文學履歷
2作品及獲獎情況
3作詩的理念
4參見
5參考資料
6出處及註解


文學履歷[編輯]

1968年加入笠詩社。1982年與葉石濤等南部作家創辦《文學界》雜誌,該雜誌是當時台灣文學本土派重要的作品發表空間,任發行人;《文學界》停辦以後,又與一些學者、作家創辦《文學台灣》,成為該刊的發行人。曾任台灣筆會理事長、笠詩社社長、2005年高雄世界詩歌節策畫人、2007年台蒙詩歌節策畫人,現在是文學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作品及獲獎情況[編輯]

著有《歸途》、《悲劇的想像》、《蕃薯之歌》 [4]、《最後的戀歌》、《鄭炯明詩選》、《三稜鏡》 [5]、《三重奏》、《永遠的愛》。其主編的詩集有《台灣精神的崛起》(笠詩社)、《混聲合唱》(春暉出版社)。其獲獎多次,1969年榮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1978與1979年分別榮獲吳濁流新詩佳作獎、1982年獲得第二屆笠詩創作獎、1983年獲得吳濁流新詩獎鳳邑文學獎南瀛文學獎高雄市文藝獎
作詩的理念[編輯]

鄭炯明認為台灣六、七○年代風行的超現實主義詩作,其作者「用時代隔閡的語言寫詩,即是逃避的文學,寫現實中沒有的東西,那是欺騙的文學」,因此主張要「以平易的語言,寫出植根於現實生活的詩」,並強調自己的創作理念,寫道:「我寫詩,因為我關心這個社會,我不要做一個活在時代裂縫的人。」台灣文學評論者彭瑞金認為,詩的時代性與社會性是鄭炯明寫作的兩大支柱,也是其詩「進入本土精神的兩段途徑」(彭瑞金‧語)。[6]
參見[編輯]
笠詩社
文學台灣(雜誌)
文學界(雜誌)
鹽分地帶
鹽分地帶文藝營
參考資料[編輯]
國立台灣文學館/編著,《遇見台灣詩人一百:一百位詩人簡介》,2011年「遇見台灣詩人一百」展覽的小冊子。
彭瑞金/著,《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市:春暉出版社,1997年。
出處及註解[編輯]
移至^ 現在已為台南市的一部份。
移至^ 現在成為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移至^ 國立台灣文學館/編著,《遇見台灣詩人一百:一百位詩人簡介》,2011年「遇見台灣詩人一百」展覽的小冊子,頁30。
移至^ 《歸途》、《悲劇的想像》、《最後的戀歌》由笠詩社出版,《蕃薯之歌》由春暉出版社出版。
移至^ 是鄭炯明、曾貴海江自得的合集。
移至^ 彭瑞金/著,《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市:春暉出版社,1997年。頁199。



****


HCNEW.BLOGSPOT.COM
約3周前, Kawase先生請我吃鍋貼,他說,此次訪台回日本之前,還想與我再聚會一談。 剛剛,他email約我。 我告訴他," 沒問題,我們2日晚一起晚餐。"並告訴他,前幾天與鄭炯明醫師等人聊天,才知道知名 影評人 鄭秉泓是他的...

---
〈死亡的祈禱〉    鄭烱明
度過漫漫長夜,迎著晨曦
我將虔誠地祈禱
祈禱那一天到來
你或能指引我
坦然走向未知的旅程
我不會恐懼
也不會記恨你的殘酷
從我走過的人生足跡
你已經非常瞭解
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我的愛,我的青春之夢
我單純的人生的苦惱
以及現實的抵抗
我都毫無保留地
呈現在我詩的世界裡
活到現在這把年紀
我已經把你視為一個朋友
只有你,毫不留情地
催促我的餘生,多留下一點東西
讓我感到一絲安慰
我應該感謝你
沒有你不斷的鞭策
我不會這麼認真
感覺生命蘊含豐富的意義
我會祈禱,為我們的友誼祈禱
─引自《死亡的思考》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