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5日 星期五

德國海德堡大學幾位教授終止與斯普林格·自然出版社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的合作:專訪:中國官方要掌握解讀歷史的話語權


專訪:中國官方要掌握解讀歷史的話語權

以德國海德堡大學幾位教授為主的一套學術叢書編輯部宣布,終止與斯普林格·自然出版社的合作。原因是該出版社主動刪除在華網站上涉及敏感內容的文章,而且事先並未通知作者。
    
DW Sendung Check-in - Heidelberg (DW)
海德堡大學圖書館
(德國之聲中文網)2017年11月,斯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宣布,為適應當地法規,已禁止少量學術文章在中國得到訪問。集團承認,涉及的文章有上千篇,但強調在中國被禁訪問的學術文章不到其出版文章總數的1%,這樣做是避免更多內容在中國被封閉的不得已之舉。
消息公佈後,引起了輿論和學術界的強烈批評,認為出版社這樣作是充當中國當局言論和出版審查的助手。主編的"跨文化研究"(Transcultural Research)叢書的海德堡大學幾位教授日前宣布,終止與斯普林格·自然集團的出版合作。叢書的資深編輯、海德堡大學漢學系教授瓦格納(Rodolf Wagner)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的專訪。
德國之聲:瓦格納教授,斯普林格·自然在近一年前,就公佈了將部分出版物在中國下架的消息。你們為什麼現在做出決定,終止與該出版社的合作?
瓦格納:原因之一是,我們出版的是一套叢書,這是一項時間跨度很長的工作。即便我們說現在終止合同,並不是說一切就結束了,因為還有很多未完成的東西有待收尾,目前我們還有兩本書沒有出。我們今年1月開始同斯普林格交涉,先是同我們叢書的出版社負責人談,告訴他這是完全不能接受到做法,他表示理解但無法做主,要同他的上級主管談。另外我們幾個叢書編輯也是經常在世界各地跑,比方說現在,(五個人裡)一個在希臘、一個在尼泊爾參加考古挖掘,令一個剛從非洲回到巴黎。所以召集到一起討論、做決定需要一些時間。我們聯名給出版社寫了兩封信後,斯普林格的出版總監才給我們回了信。您說的對,這個過程走得很慢,但這也是由一些特殊的因素決定的。
德國之聲:出版社方面解釋了他們為什麼必須這樣做的理由,您對此並不滿意,哪些論據不能說服您?
瓦格納:最主要的是--這並不只針對中國--認為一個國家可以決定,在本國哪些學術信息是可以獲取的、哪些不行。這是完全違反學術自由的。中國在控制互聯網、信息的傳播和討論方面已經有嚴格的措施,如果斯普林格也開始這樣做,無異於把這種控制擴展到國際範圍。比如被刪除的文章裡有一篇是我寫的,其實就是一篇書評,關於一本文革的書,就因為文革是一個宣傳審查部門不願看到的題目。
出版社並不是看到了法律的明文規定說什麼內容不能出,這樣的法律並不存在,有的只是中宣部對網絡管理的內部規定,禁止一些話題出現,比如六四、文革等等。斯普林格的中方合作發行單位現在告訴他們,我估計這些內容過不了關,不能發。就是說,斯普林格並沒有接到哪個官方機構的正式通知,告訴他們按照哪條法律哪些內容必須刪掉,而是聽從了中國發行商的話。
德國之聲:您認為這種過分小心是沒有必要的?
瓦格納:斯普林格不是一個無名的小出版社,而是一個科學出版領域的國際大玩家,出版很多重要的學術刊物,它是有由經濟實力的。如果它(對中國方面)說,要不就照單全收,要不就什麼也別要了。中國方面肯定會考慮,如果是這樣,清華北大也上不了斯普林格·自然,是不是值得。對中國學術界來說,在國際知名刊物發表論文是極為重要的目標,是學術聲譽和地位的象徵。
出版社要對出版物的作者負責,也要對中國的讀者負責,他們讀到的不是斯普林格·自然完整的出版產品,而是經過按照中國標準篩選的作品,但他們並不知道這一點,沒有人會告訴他們。所以這不僅是對作者的欺騙,也是對中國讀者的欺騙,他們看到的並不是國際學術研究的全面現狀。
接受審查的這扇門一旦打開,不管人家有什麼要求都一概滿足,也就喪失的底線,中國或其它國家要求封禁的名單會越來越長。有人或許說,(被禁的)只是1%而已,並不多。可實際上從總數看已經相當可觀。中國現在的問題是,政府說,解讀中國歷史的話語權在我們手裡,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可以說、什麼不能說,都是我們說了算。我不能阻止他們在中國這樣做,但我可以阻止這成為一條國際規則。
德國之聲:對學術界的同行您有什麼具體的建議?
瓦格納:我們是些普通的學者,不是有大影響力的人物。我認為最明智的方法是,每位學者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出版社,說明兩件事:一是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審查;二是,為了把損失減少到最低,你們(出版商們)應該聯合起來。大的出版社是有共同利益的,斯普林格也不願意審查,他們為什麼不和劍橋大學等其它大的出版社一起協商,看應該怎樣應對這種情況,能不能達成一致的立場,告訴對方我們不能接受。我認為這是正確的做法。我確信,中國領導層是很務實的,他們會說,沒有的事,這都是誤會。這事就過去了。不要忘記,大部分出版物都是英文的,絕大部分中國人是不會去讀的,讀者圈是很小的。
在2017年斯普林格裁撤作品事情被《金融時報》曝光後,一些學者就決定,終止與該出版社作為論文同行評審(peer review)專家的合作。當時大概有1800名學者參與了聯署。目前的一個問題是,自然科學家採取了完全超然度外的立場,這對斯普林格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如果《自然》(Nature)雜誌的作者們也突然表示,我們也絕對不接受這樣的做法,那就太好了。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施普林格科學+商業媒體
Ssbm logo white.png
創始於1842年
創始人朱利葉斯·施普林格
創始地德國
總部柏林海德堡
非小說類主題科學、技術、醫學、商業、交通運輸和建築
持有人施普林格·自然
官方網站www.springer.com
施普林格科學+商業媒體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或施普林格Springer,寬式IPA/ˈʃpʁɪŋɐ/),在柏林成立,是一個總部位於德國的世界性出版公司,它出版教科書、學術參考書以及同行評論性雜誌,專注於科學、技術、數學以及醫學領域。在科學、技術與醫學領域中,施普林格是最大的書籍出版者,以及第二大世界性雜誌出版者(最大的是愛思唯爾)。施普林格擁有超過60個出版社,每年出版1,900種雜誌,5,500種新書,營業額為9.24億歐元(2006年),雇有超過5,000名員工[1] 。施普林格在柏林海德堡多德雷赫特(位於荷蘭)與紐約設有主辦事處。施普林格亞洲總部設在香港。2005年8月,施普林格在北京成立代表處。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