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哈耶克的挑戰”Hayek's Challenge: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of F. A. Hayek

[]布魯斯‧考德威爾.{哈耶克評傳}馮克利譯,商務印書館.2007


Bruce Caldwell, Hayek’s Challenge: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of F.A. Hayek,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4. (xi+489pp.)
『ハイエクの挑戦:ハイエクの学問的な伝記』




哈耶克是一個謎。距今20多年以前,他在我眼裏就是這樣。

   那是1982年的夏天,我在紐約大學一個學年的博士後就要結束。幾年以前,我作為一名助教,以一項經濟思想史的專業研究穫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我的論文有 個一本正經的學究式題目:“從科學哲學的觀點看經濟學方法論”。我去紐約大學的部分原因是,我想把它改寫成一本人們確實願意讀的書,此外,我還想在那兒研 究一下奧地利人的經濟學,或者更確切地說,進一步了解奧地利人獨特的方法論觀點。它們與主流經濟學家的實證主義話語大不相同,實際上是跟這種話語針鋒相對 的。我尤其想進一步了解米瑟斯所提倡的那種怪怪的。先驗主義方法論,至於哈耶克,我對他幾乎還一無所知。

  如果您想了解奧地利人的運動,紐約大 學是個好去處。那兒有(至今仍有)為研究奧地利經濟學而設的正式課程。除了課程之外,還有每周的討論課、教職基金、博士後和研究生。我在那兒的一年裏,教 師有伊斯萊爾‧基爾澤納爾、馬裏奧‧裏佐、傑裏‧奧德里斯考和路德維希‧拉曼(春季學期)。拉裏‧懷特任客座教授,理查‧朗格盧瓦是博士後,還有十幾名學 生,其中包括唐‧波德魯、馬克‧布萊迪、桑迪‧伊科達、羅傑‧科普爾、庫特‧舒勒和喬治‧塞爾金。這裡人才薈萃,對我而言是一段非常豐富的經歷。

   那年春天,傑裏‧奧德里斯考遞給我一本特倫斯‧哈奇森的書,然後問我:“哈奇森認為哈耶克有過一次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你怎麼看?”哈奇森曾說,哈耶克 在20世紀30年代經歷了一次“方法論上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更確切地說,他認為哈耶克在1937年發表的“經濟學與知識”一文,標志著哈耶克已脫離了 米瑟斯的先驗主義立場,轉向哲學家卡爾‧波普提出的證偽主義方法論(Hutchison 1981,chap﹒7;另見Hayek [1937]1948a)。

  我對這種說法頗為不解。我在做博士論文時深入研究過波普的思想,當時對米瑟斯的觀點也有較多的了解。坦率地說,難 以想像還有比他們兩人更加南轅北轍的兩種觀點了。一個人怎麼可能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從一種觀點轉向另一種觀點呢?然而同樣千真萬確的是,哈耶克是他們兩人 的好友。哈奇森是數一數二的思想史專家,而且是那個時代的過來人,他提供了詳盡的文本證據來支援自己的看法。因此,哈奇森的說法帶來了一個謎。正是為了解 開這個謎,我開始專攻哈耶克。從此以後便潛心於此,儘管有些關心我的朋友也曾好言相勸,別把自己那麼多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我希望在這篇導言裏解釋一下 自己矢志於此的若幹原因。

  經濟學家哈耶克在其學術生涯的最初八九年裏是用德語寫作。後來,至少直到1962年去德國以前,他主要是用英語寫 作。也許是採用新的語言表達思想的新鮮感和挑戰,他在選擇標題上十分用心,有時用它們來暗示另一些著作。譬如他在倫敦經濟學院的演說“經濟思想的趨勢”便 暗示著《經濟學的趨勢》,一本由雷克斯福德‧圖格維爾編輯、十年前在美國出版的著作(見Hayek[1933]1991c;Tugwell[1924] 1930)。他的知名度最高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1944]1976b),標題是取自托克維爾的一句話“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vitude)”(見Hayek 1983b,76)。另外,我估計,他在芬萊講座上的講稿“個人主義:真與假”[1946]1948c),也是在暗指奧斯卡‧王爾德的“社會主義制度下人 的靈魂”這篇文章中一段有關個人主義的話。

  有時標題還包含著多層含義。使哈奇森認為哈耶克有個“方法論上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那篇文章,即 “經濟學與知識”,便是其中之一。它的主題是經濟學理論做出的有關實踐者的知識的假說,但也涉及經濟學家本人能夠知道什麼。對哈耶克的諾貝爾獎演說“知識 的僭妄”([1975]1978a)也可以做如是觀。我本人的標題“哈耶克的挑戰”便是遵循著哈耶克的引導,這個標題是指圍繞他的著作出現的多種挑戰。

……

導言

第一卷 奧地利學派及其對手:歷史主義者、
    社會主義者和實證主義者

第1章 門格爾的《經濟學原理》
第2章 德國歷史學派
第3章 方法之爭
第4章 馬克斯‧韋伯和歷史學派的衰落
第5章 實證主義和社會主義

第二卷 哈耶克的旅程

第6章 哈耶克在維也納
第7章 貨幣理論和方法論
第8章 哈耶克在倫敦經濟學院
第9章 20世紀30年代的幾次方法論論戰
第10章 “經濟學與知識”和哈耶克的轉變
第11章 理性濫用的研究計劃
第12章 個人主義和感覺的秩序
第13章 規則、秩序和進化

第三卷 哈耶克的挑戰

第14章 旅程的結束:哈耶克的多重遺產
第15章 結束語:對20世紀經濟學的反思

附錄
文獻目錄
索引

譯者(sic )簡介:
  布魯斯‧考德維爾(Bruce Caldwell):北卡羅來納大學經濟系教授,著有《超越實證主義:二十世紀的經濟學方法》和《經濟思想史》等書;曾任美國經濟史學會會長和《哈耶克全集》的主編。

譯者簡介:
  馮克利: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教授,出版有《學術與政治》(韋伯)、《利學的反革命》(哈耶克)、《致命的自負》(哈耶克)、《尤利西斯的自縛》等多種譯著。



Hayek's Challenge: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of F.A. Hayek.

橋本努 書評

Bruce Caldwell, Hayek’s Challenge: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of F.A. Hayek,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4. (xi+489pp.)

経済学史研究』(旧「経済学史年報」)47-1, 2005.6. 115-117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