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與台灣首次政黨輪替
作者 / 謝秩祿
出版社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13/09/25
內容簡介
‧依據李遠哲2000年筆記,並多次親身訪談撰寫而成,關於促成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的經過與心路歷程,有最直接的真實記錄。‧剖析李遠哲的人格特質,為何他會在擁有頂尖的科學成就之後,更積極地投入公共事務,即使遭受負面評價攻擊,也依然為所當為。
‧對於教育改革的推動與民進黨政府兩岸政策小組的組成,也有當時經過的完整還原。
2000年政黨輪替的關鍵經過首度公開,
為台灣當代民主政治的里程碑留下真實記錄。
一個社會一旦政治開始出現政黨輪替,就會進步得比較快;台灣從而必須及早建立政黨輪替、公共監督、做不好就換人的民主政治機制,使社會不斷邁向改革與進步。——李遠哲
2000年,台灣的總統選舉首次出現政黨輪替,長期執政超過半世紀的國民黨交出執政權,而在這台灣當代民主政治劃時代的里程碑中,李遠哲發揮了相當重要的影響,參與國政顧問團、兩岸政策小組等,在選前選後為新政府提供諮詢,希望為台灣注入向上提升的能量。
作者長期從事新聞工作,接觸過不少知名人物,他形容李遠哲:熱情、誠懇、有話直說、充滿正義感。雖然在學術上已有相當高的成就,卻關心並且熱心參與公共事務,即使因政治惡鬥而受到傷害,也不改其志。
本書是作者根據李遠哲的2000年筆記,以及多次親身訪談後所撰寫,對於2000~2008年李遠哲在新政府中擔任的角色,有最直接的描述,為這段台灣民主政治史的重要階段,留下珍貴的記錄。
李遠哲新書的「政黨輪替」啟示 |
發表者 蔡漢勳 | |
2013/10/01, Tuesday | |
素有「台灣狀元」美
譽的李遠哲博士,首本由他親自受訪口述的《李遠哲與台灣首次政黨輪替》一書,將於十月三日舉辦新書發表會,此書因為在書名上刻意取了敏感的「政黨輪替」字
眼,以致尚未付梓便被報端提前轉載部分內容而備受注目,其中,政壇傳言已久的有關泛藍陣營十人小組,這些別有居心者散布要他為教改負責之論調,企圖循此降
低李遠哲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達到防止往後大選會再發揮關鍵性影響力是昭然若揭;期間,甚至還利用社會對教改普遍不滿意情緒,大量釋出「教改是失敗的,李遠
哲要負責」謬論,還藉由政媒勢力「毀滅性」污衊抹黑李遠哲,想使其失去公信力;但就如他針此一言以敝之所指陳的:「為什麼把教改責任怪在我身上? 我當過教育部長嗎? 我是行政院長嗎?」點出負責教改執行工作的主體是教育部,不是「在體制外主導教改」之李遠哲,對那些積非成是的抹黑,迎頭棒喝得予以釐清,畢竟事實是勝於雄辯的。
其中,他也透露本身根本不想成為政治人物,但因挺扁而引發對方製造「要李遠哲負責教改失敗」的陰謀,想藉此打擊他,結果真的就在二○○三年夏季時,隨著隔年總統大選逼近而升溫,一連串批判教改責任的攻勢便排山倒海掀起,李遠哲則直率指出: 當
時政媒是有一個十人小組提出「毀滅李遠哲計劃」,他們以「教改失敗」的莫須有罪名發動攻勢,斷章取義展開污衊攻擊得逞;四年後十人小組如法再炮製一次,當
謝長廷在綠營出線代表角逐總統後,「毀滅謝長廷計劃」便依樣畫葫蘆,在大選期間適時浮現,國民黨方面爆料並成立高雄小組以執行「滅謝」計劃,期間民進黨立
委雖事先接獲密報,發現馬團隊聯合調查員、和外勞仲介商啟動一連串計劃,使得謝長廷陣營被迫見招拆招;卻未克全面澄清而使選情大受影響!
如今,十人小組最近重出江湖又研擬了「滅王計劃」, 準備清算異己的立法院長王金平,指控涉入司法關說案以消滅其政治生命,由特偵組先行出手,再由馬英九出面啟動黨紀開鍘,企圖一舉讓他失去不分區立委而拱手交出院長職務;孰料,十人小組的如意算盤卻在法院踢到鐵板! 而因藍營內鬨引發狗咬狗失控場面,導致「毀滅王金平計劃」似乎功虧一簣? 卒使民進黨藉機順勢反撲,由主席蘇貞昌召開「違憲亂政、民主倒退」記者會,公開要求馬英九引咎辭職、並要他下台負責,否則將發動彈劾、或罷免等維護憲政行動,連羅淑蕾等國民黨立委也發難,希望馬要專心拚經濟,反對「馬毀王」荒腔走板計劃!
國民黨內之所以形成如許自亂陣腳局面,可能是十人小組之成員,在過去只是不願見到扁式「政黨輪替」的黨國體制擁護者心態作祟! 因此,當年執行「毀李計劃」或「毀謝計劃」時,都會毫不留情出手抹黑;如今,國民黨黨內各派系在後馬英九時代,由於想角逐總統大位或擔任副手者各懷鬼胎,部分藍營政治世家甚且私下串連反馬,早就呈現山雨欲來風滿樓氛圍,以致國民黨竟連十九全都開不成的破天荒狀況! 儼然露出百餘年老店的國民黨政權已然窮途末路、而馬英九本人的領導統御亦已黔驢技窮矣。
因
此,《李遠哲與台灣首次政黨輪替》一書的出版,堪稱正是時候,因為這書在披露敏感的「政黨輪替」真實面之餘,也首度描述了外界所不知的十人小組陰暗面,這
可促使台灣人在目睹國民黨派系與馬英九之間暗潮洶湧惡鬥時,觸類旁通出另類的省思與頓悟,從而正視存在已久的「特務治國」猙獰原形,面對它、並且彈劾、罷
免它。
※週三8點整、13點整、17點整於電台播出。
|
2008.7.4
為什麼有人說,不可能有所謂的長詩傑作,我想因為莫札特 Mozart, Wolfgang Amadeus立下無以超越的典範。
看到牛津大學,想起它的校友Naipaul 說它是間二流的鄉村大學。
不過讀一下後來當上首相的Edward Heath (中文 愛德華 希思)著的《音樂—我終生的樂趣 1976》(鄧俊秉譯,北京:國際文化,1999/ 音楽―人生の喜び (1980 年エドワード・ヒース (著), 別宮 貞徳 (翻訳) ) )中的牛津歲月和之後的英國樂壇,或許應另有一番了解。「主要取決於藝術家本身應保證他們的創作激情和演出的熱忱不受這個物質世界的各種煩瑣事物所干擾。」幾年之後才注意到他大學修的: PPE--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這門很有意思 2012.6.19 翁山蘇姬回英國領獎 牠也是修此門的)
Edward Heath
He wrote three non-political books, Sailing, Music, and Travels, and an autobiography, The Course of My Life (1998). The latter took 14 years to produce; Heath's obituary in the Daily Telegraph alleged that he never paid many of the ghost-writers.
中文
許多音樂家都有這題材的作品。
柏德:聖體頌(William Byrd : Ave verum Corpus) 英國文藝復興末期最主要的作曲家便是柏德(1543-1623),他的作品包含有英文複音歌曲、鍵盤樂器曲、英國國教歌曲(Anthem)等,
Ave verum corpus Op.2 No.1. Edward Elgar (1857-1934).
* 音樂……越是單純質樸,越擁有純粹之美,…也最能引起人心中最深刻的感動。這首曲子,當之無愧。在我心中,它當然是音樂藝術作品的頂級之作。它只有短短的 46小節,全曲是一首混聲四部的合唱曲,配上弦樂合奏以及管風琴的伴奏(連伴奏的編制都是這麼的高純度的音樂回響,我覺得管樂器向來不夠 purify),全曲以緩緩的行板進行,整個曲子充滿一片祥和寧靜。By Sophie / 1999
http://www.geocities.com/Vienna/Opera/5409/classic.lorenzo.htm
Ave verum corpus, K 618 (尊き聖体を賛美する歌);漢文翻譯為「聖體頌:一種教徒 祝福耶穌遺體的經文歌 」.似乎認為「尊」與「聖」同義?(同樣,《音樂之聲》**我們也會認為重複?)*
New College Choir Oxford C: Higginbottom
**Agathe von Trapp《音樂之聲的故事》(Memor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Sound of Music 2003) 上海譯文,2004 【台港對於電影 (The Sound of Music ) 翻譯成《真善美》或《仙樂飄飄處處聞》】
這《音樂之聲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故事,她90幾歲了(1913-),直到十幾年前她才與好萊塢編制的20世紀最美的神話妥協(《音樂之聲》 保持她家族故事的「精神」…….)
這本《音樂之聲的故事》的錯字不少。不過真正的故事總會讓人喜出望外,尤其作者繪圖很不錯。
翻譯無法準確一直困惑我,譬如說《給孩子的歌》( Sang und Klang)(p. 77)
***
郎靜山+蘇雪林+黃`龜理+楊三郎+王夢鷗+吳大猷+黃友棣+顧正秋+余英時+李遠哲等.10人
對於余先生的短文,訪談,學生談他等資料,讀者或可參考: 《智慧的薪傳:大師篇》,台北: 文建會/新聞局,1995 ,頁328-73
近年來中國出版余英時先生的選集 ,並多方想邀余英時回國的作為,實在沒弄清楚他再訪中國的前題條件是"共產黨必須下台"之後才可能....
雖然余英時(1930年1月22日-)沒見過胡適,而他的老師是楊聯陞和錢穆都了解胡適 余英時先生又是勸學生埋頭讀書的人,他又聰明,當然可以是胡適學的專家......
黃友棣音樂數位博物館/樂風泱泱
mim.khcc.gov.tw/hyl/ - 頁庫存檔
1994年,新聞局委託公共電視小組錄製「智慧的薪傳-大師篇」節目,是第一季訪問的音樂家之一,此系列並於1994年10月12 日起至1995年1月11日在華視播出,1994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