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蘇力著譯《走不出的風景》等



蘇力譯了美國公共知識份子波斯納法官-教授的一系列作品  真是又快又好

《西塞羅全集》: 《國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蘇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

馮象北大講座:“法律萬歲”——誰之法律?

主講人:
馮象清華大學梅汝璈法學講席教授

評議人:
朱蘇力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主持人:
岳林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

時間:2010年06月05日(週六)19:00 ----


 今天看到  蘇力:《走不出的風景》自序
我大約翻過 感覺有隔 所以一年之後再貼此文

2001至2010年間,我擔任了北大法學院院長,也就必須出席否則不會或不願出席的大大小小的會議,常常必鬚髮言、講話,以院長身份。 這也是一份職責。
而職責就是,用我2010年歡送畢業生的話來說,做什麼,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儘管不喜歡;還要干好。 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好,只是在現有條件下務實推進,有所堅持,有所創造,有所改進。 這包括說話。 即使院長身份,也拒絕官話,套話,空話,大話;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拒絕真理的誘惑,拒絕公共知識分子“公共益多、知識益少”( 波斯納語)的通病;面對學生、老師或其他受眾,坦誠交流自己對一些事情的觀察、思考、感受和經驗,既不強求,也不迎合。
決心總是比踐行容易。 這首先要負責任地思考,認真對待自己在每個公眾場合的發言。 即使非常儀式化的場合,即使高度單一甚至重複的話題,也力求通過自己的眼光和創造力來避免或減少無意義的重複。 這是教育者和學人的天職。 沒有自己的理解和發現,只是真誠地重複,哪怕是普遍真理或普世價值,那也只是信徒,而不是學人。
還不能僅僅是學人,院長有教育者和學術教育機構領導者的責任。 不只是表達個人的專業學術觀點,他必須有相對開闊的政治、社會和學術視野;不能局限於專業,他要盡可能從其他角度關註一些看似熟悉的人和事,研究因種種原因未獲得足夠關注的一些比較重大的問題,重新理解那些理解過了似乎已有定論的問題。 所有這些追求最終必須附著於有效的表達,針對特定受眾,讓人聽懂,聽進去,給人哪怕是些許啟發或感觸。 否則,就不是交流,而是自說自話。
這也是履行學術領導責任。 創造學術氛圍,爭取學術尊嚴,這也是其中之一。 反對大學行政化,官僚化,其實不全是甚至主要不是政府或別人的事;最簡單的,就是從自己做起,從日常說話辦事做起,力求把每一天的日常、每一項常規活動都變成思考甚至研究的對象。 否則就是推卸責任,正確的追求就成了口號或姿態,變成另一個用來媚俗的道德高地。 崔永元是通過自己的說話,而不是通過號召,改變了當代中國電視主持人的腔調;王朔和馮小剛在各自行當​​中也是如此。
即使是說話,長期努力,也會超越“解釋世界”,異化為“改造世界”。 副產品就是這本小書

第一編匯集了這些年來我在北大法學院的新生和畢業致辭。 這些致辭本來只是在本校網站張貼的,後來一些網站或博客轉帖,流傳頗廣,甚至有假冒;有些也曾為一些報刊、雜誌轉載。 事後來看,致辭中觸及的一些問題或某些議論,哪怕不對,其意義也越出了致辭的具體時空。
第二編是個選編,挑選了我在其他一些學術和準學術場合,包括在一些兄弟法學院院慶典禮上,的致辭和講話(包括節選);只有少數曾發表或在網絡流傳。 除了多少有點實在內容外,選編時,我還考慮到講話的不同類型,甚至收了一篇介紹詞。 我想以此表明,由近及遠,從小看大,個人的思考和表達空間總是存在的,別總是抱怨“風氣”。
對這些文字,我基本保留了原樣,只做了一些編輯性文字修改。 時過境遷,為方便讀者,我也加了些也許多餘的腳註。
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悟到了另外一些道理,有關修辭學,有關公眾場合的有效交流和表達。 基於這些經驗和感悟,加之時斷時續、不多的閱讀和思考,三年前,我寫了“大學裡的致辭”。 這次修改,圍繞兩個主題,改成兩篇,構成本書的第三編。 我試圖勾連修辭學與法學,也希望能從另一個視角審視之前的致辭,不光是文本,而是實踐。 為了這個目的,還選了三篇我認為比較好、類型不同的致辭文字,作為附錄。
任何雄心或努力,回頭看,都有遺憾。 這是所有人的悲劇,但也因此是正劇。
我將此書獻給北大法學院的畢業生和同學們;因為你們,我有了責任、熱情和堅持。 書名則來自一篇致辭的題目:不僅法學院、北大乃至中國是我們共同的、走不出的風景,而且我們各自也成了對方的風景——儘管,如本書題記,境中人(當時)看不到自己的風景。
蘇力
2011年1月31日於北大法學院科研樓

蘇力
北京大學法學學士
美國麥克喬治法學院法律碩士
亞歷桑納州立大學政治學碩士
科際整合法律研究博士
 

北京大學法學院講師、副教授和教授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院長


苏力:《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苏力先生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10年任期内各种致辞的汇集,主要是迎新和毕业致辞, 因为苏力的致辞一洗官腔套话,贴近年轻学生的心灵与生活,这些致辞在当时就引起了校园轰动,并逐渐成为每年6月(毕业)和9月(迎新),学生以及毕业生们 翘首期待的一道风景。并且从苏力开始,引发了一系列大学院校长们的清新致辞风气,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根叔”。在本书中,苏力还专门写文章讨论了大学 致辞与政治修辞,表示他表里如一的致辞理念,对于教育界的同仁也有很大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有《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法律与文学》、《送法下乡》等,译作有《法官如何思考》、《并非自杀契约》等。
目录
序:Re:致辞与山寨冯象) 自序
想起校园
你我都如流水 迎接挑战 你们不再提问了 珍重自己 发现你的热爱 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 这一刻,你们是主角 走不出的风景 这里是北大法学院 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 第一个梦想成真 你柔软地想起这个校园 选择北大 责任高于热爱 你听见阳光的碰撞 在许多感动之后 重申的祝福 走出校园 更是播种的季节 不可能的告别
废弃的石头
不会忘记的承诺 不是见证历史,我们就是历史 历史不容假设 患难与共,血脉相溶 祝福复旦 务实时代中的理想 萤火虫的光亮 珍惜学术事业 既然当了和尚 废弃的石头 欢迎经济学帝国主义 走过法律援助 凝聚法治共识 渴望多汁的人生 艺术家与知识产权 知识的互惠与征服 热点?如何关注热点 法学发展创造的唯一源泉 法学院与律所 法律人自身的问题 法学教育的两个根本任务 法学院的产品(节选) 法学院的管理(节选) 大学改革和通识教育 想清楚,来北大干什么 奥康纳大法官演说引介 祝福我们的法学院(节选)
致辞与修辞
大学里的致辞——修辞学的或反思社会学的视角 修辞学的政法家门
附录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毛泽东 约翰·马歇尔 霍姆斯 多产的偶像破坏者 莱西格
《走不出的风景》自序
苏 力
2001至2010年间,我担任了北大法学院院长,也就必须出席否则不会或不愿出席的大大小小的会议,常常必须发言、讲话,以院长身份。这也是一份职责。
而职责就是,用我2010年欢送毕业 生的话来说,做什么,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尽管不喜欢;还要干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好,只是在现有条件下务实推进,有所坚持,有所创造,有所改进。这包括说 话。即使院长身份,也拒绝官话,套话,空话,大话;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拒绝真理的诱惑,拒绝公共知识分子“公共益多、知识益少”(波斯纳语)的通 病;面对学生、老师或其他受众,坦诚交流自己对一些事情的观察、思考、感受和经验,既不强求,也不迎合。
决心总是比践行容易。这首先要负责任 地思考,认真对待自己在每个公众场合的发言。即使非常仪式化的场合,即使高度单一甚至重复的话题,也力求通过自己的眼光和创造力来避免或减少无意义的重 复。这是教育者和学人的天职。没有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只是真诚地重复,哪怕是普遍真理或普世价值,那也只是信徒,而不是学人。
还不能仅仅是学人,院长有教育者和学 术教育机构领导者的责任。不只是表达个人的专业学术观点,他必须有相对开阔的政治、社会和学术视野;不能局限于专业,他要尽可能从其他角度关注一些看似熟 悉的人和事,研究因种种原因未获得足够关注的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重新理解那些理解过了似乎已有定论的问题。所有这些追求最终必须附着于有效的表达,针对 特定受众,让人听懂,听进去,给人哪怕是些许启发或感触。否则,就不是交流,而是自说自话。
这也是履行学术领导责任。创造学术氛 围,争取学术尊严,这也是其中之一。反对大学行政化,官僚化,其实不全是甚至主要不是政府或别人的事;最简单的,就是从自己做起,从日常说话办事做起,力 求把每一天的日常、每一项常规活动都变成思考甚至研究的对象。否则就是推卸责任,正确的追求就成了口号或姿态,变成另一个用来媚俗的道德高地。崔永元是通 过自己的说话,而不是通过号召,改变了当代中国电视主持人的腔调;王朔和冯小刚在各自行当中也是如此。
即使是说话,长期努力,也会超越“解释世界”,异化为“改造世界”。副产品就是这本小书。
第一编汇集了这些年来我在北大法学院的新生和毕业致辞。这些致辞本来只是在本校网站张贴的,后来一些网站或博客转帖,流传颇广,甚至有假冒;有些也曾为一些报刊、杂志转载。事后来看,致辞中触及的一些问题或某些议论,哪怕不对,其意义也越出了致辞的具体时空。
第二编是个选编,挑选了我在其他一些 学术和准学术场合,包括在一些兄弟法学院院庆典礼上,的致辞和讲话(包括节选);只有少数曾发表或在网络流传。除了多少有点实在内容外,选编时,我还考虑 到讲话的不同类型,甚至收了一篇介绍词。我想以此表明,由近及远,从小看大,个人的思考和表达空间总是存在的,别总是抱怨“风气”。
对这些文字,我基本保留了原样,只做了一些编辑性文字修改。时过境迁,为方便读者,我也加了些也许多余的脚注。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悟到了另外一些 道理,有关修辞学,有关公众场合的有效交流和表达。基于这些经验和感悟,加之时断时续、不多的阅读和思考,三年前,我写了“大学里的致辞”。这次修改,围 绕两个主题,改成两篇,构成本书的第三编。我试图勾连修辞学与法学,也希望能从另一个视角审视之前的致辞,不光是文本,而是实践。为了这个目的,还选了三 篇我认为比较好、类型不同的致辞文字,作为附录。
任何雄心或努力,回头看,都有遗憾。这是所有人的悲剧,但也因此是正剧。
我将此书献给北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和同学们;因为你们,我有了责任、热情和坚持。书名则来自一篇致辞的题目:不仅法学院、北大乃至中国是我们共同的、走不出的风景,而且我们各自也成了对方的风景——尽管,如本书题记,境中人(当时)看不到自己的风景。
苏力
2011年1月31日于北大法学院科研楼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