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witness To Power:
The Essence of Leadership Nixon to Clinton
- Leadership starts from within. "The inner soul of a President flows into every aspect of his leadership.... His passions in life usually form the basis for his central mission in office." Integr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al attribute, along with courage, and "Presidential intelligence" - itself a "blend of knowledge, judgment, temperament, and faith in the future."
- Central, compelling purpose. "He must tell the country where he is heading so he can rally people behind him.... Amongst recent executives, only Reagan was clear about his central goals.... A President's central purpose must also be rooted in the nation's core values."
- Capacity to persuade. "Television changed everything." Those who mastered it, such as Kennedy and Reagan, were able to appeal to the public at large.
- Ability to work within the system. Surrounding the President "are six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forces with whom he must form successful working relationships." They are the public, Congress, the press, foreign powers, domestic interest groups, and domestic elites. Balancing their competing interests calls for special skills and attention.
- Sure, quick start. Presidents need to "hit the ground running." Focusing the campaign itself on governing and developing a seasoned transition team are vital in using a new President's "honeymoon" with the public and with Congress.
- Strong, prudent advisors. "The best Presidents are ones who surround themselves with the best advisors."
- Inspiring other to carry on the mission. "The most effective Presidents create a living legacy, inspiring legions of followers to carry on their mission long after they are gone."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Title | Eyewitness To Power: The Essence of Leadership Nixon to Clinton | ||||
Author | David Gergen | ||||
Publisher | Simon and Schuster, 2001 | ||||
ISBN | 074321949X, 9780743219495 |
美國總統的七門課(BC0148)
Eyewitness to Power: The Essence of Leadership, Nixon to Clinton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評論Eyewitness to Power: The Essence of Leadership, Nixon to Clinton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大衛.葛根
David Gergen
譯者:張明敏、韓文正、藍美貞、奚修君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
▼ 結語
領導能力的七門課
新總統一旦就任,通常會聽到耳畔有人竊竊私語:「拉什莫爾山(譯註)上還擠得下頭像,你知道嗎?至少可以放個小小的側影。」其實呢,已經沒有空位了,山上六十呎面積都被佔光了。但每一任美國總統無不盡全力,要在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譯註:拉什莫爾山(Mount Rushmore)位在美國南達科他州西部,山上雕有華盛頓、傑弗遜、林肯和老羅斯福四位總統之巨大頭像。
在史家的眼中,美國近來的總統中沒一個夠格。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歷史學家小史列辛格沿襲父親立下的傳統,請三十二名史家為歷任美國總統排名。華盛頓、林
肯、小羅斯福再度睥睨群倫,傑弗遜、傑克遜、波克(Polk)、老羅斯福、威爾遜、杜魯門被評為「近乎偉大」。讓人驚訝的是,杜魯門之後的總統,排名每下
愈況。杜魯門之後的三任總統:艾森豪、甘迺迪、詹森勉強擠進排中,成績是「及格」。再下來的六位總統:福特、卡特、雷根、布希與柯林頓,成績「不及格」。
墊底的尼克森被評為「死當」。
譯註:小史列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曾任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紐約市立大學「史懷哲人文學科講座」教授。著有多本美國史著作,二度獲得普立茲獎。亦曾擔任甘迺迪及詹森總統的特別顧問。
照此來看,我們何必從近來的總統身上學習領導力?或許初學者可引以為鑑,但應該不必花太多時間。史列辛格曾寫道,總統的聲譽時起時落。杜魯門和艾森豪
步出白宮後,聲望顯著回升。雷根肯定也將如此(尤其是愈來愈多保守主義者執筆寫史),而一波波的懷舊風潮也襲向福特和布希。就連柯林頓的歷史評價也可能被
重估。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正視現實:如今,不論是誰來領導美國,都比二十世紀前半葉要困難得多。人民對於總統的期望與日俱增,而總統的行動能力卻跟不上期 望。當今的白宮必須隨時監控全球各地六個問題地區,還要從旁駕馭國際經濟局勢,同時要為國內學校暴力問題負責,也必須密切注意人類基因的研究。事情一定會 在哪裡出紕漏,一有了問題,媒體便如餓虎撲羊般緊追不捨,而國會的黨派份子也會把內閣部長請到國會山莊質詢一番。「我們必須了解,」馬基維利 (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義大利政治思想家,著有《君主論》等)寫道:「沒有什麼事比建立一個政府的新秩序更加困難、更不確定能成功、更難管理。」也難怪拉什 莫爾山上已無法再容卡位。
透過分析近來幾位美國總統的經驗,我們可以分析哪些方法奏效、哪些失敗、哪些經驗值得未來的總統學習。了解過去是掌控未來的基礎,而未來的二十年是形 塑二十一世紀的關鍵。正當民主資本主義的風潮席捲世界、科技提供新的希望,我們可能站在一個新黃金時代的門檻上。決定未來何去何從,端視領導能力的品質, 而總統的領導能力尤為重要。白宮領導人必須認清如何鼓動美國的士氣,白宮領導人必須善用智慧。雖然沒有唾手可得的總統工作手冊,但是過去的經驗卻充滿豐富 的訓示。
在此,我並不是為服務過的四任總統妄下結論。他們都各有秘密檔案,可能幾年後才會完全公開;在此之前,我們都不算全盤了解他們。甘迺迪總統曾接到一封 邀請函,請他與一些歷史學家一起評估歷任總統的表現。甘迺迪大發脾氣:「歷史學家懂什麼?他們不曾坐鎮白宮,不曾讀取所有電報,不曾整天聆聽人們討論問 題。」甘迺迪的確有理。
我們雖然不了解詳情,仍可由近來幾任總統的經驗粹取關於領導能力的一些概論。本書的觀點就是由此出發。根據我的判斷,有七把成功之鑰,能讓白宮有效領導。 它們不但適用於各黨各派,也適用於其他大多數組織的領導人--企業執行長、大學校長、軍隊統帥,以及非營利組織負責人。
一、人品貴重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正視現實:如今,不論是誰來領導美國,都比二十世紀前半葉要困難得多。人民對於總統的期望與日俱增,而總統的行動能力卻跟不上期 望。當今的白宮必須隨時監控全球各地六個問題地區,還要從旁駕馭國際經濟局勢,同時要為國內學校暴力問題負責,也必須密切注意人類基因的研究。事情一定會 在哪裡出紕漏,一有了問題,媒體便如餓虎撲羊般緊追不捨,而國會的黨派份子也會把內閣部長請到國會山莊質詢一番。「我們必須了解,」馬基維利 (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義大利政治思想家,著有《君主論》等)寫道:「沒有什麼事比建立一個政府的新秩序更加困難、更不確定能成功、更難管理。」也難怪拉什 莫爾山上已無法再容卡位。
透過分析近來幾位美國總統的經驗,我們可以分析哪些方法奏效、哪些失敗、哪些經驗值得未來的總統學習。了解過去是掌控未來的基礎,而未來的二十年是形 塑二十一世紀的關鍵。正當民主資本主義的風潮席捲世界、科技提供新的希望,我們可能站在一個新黃金時代的門檻上。決定未來何去何從,端視領導能力的品質, 而總統的領導能力尤為重要。白宮領導人必須認清如何鼓動美國的士氣,白宮領導人必須善用智慧。雖然沒有唾手可得的總統工作手冊,但是過去的經驗卻充滿豐富 的訓示。
在此,我並不是為服務過的四任總統妄下結論。他們都各有秘密檔案,可能幾年後才會完全公開;在此之前,我們都不算全盤了解他們。甘迺迪總統曾接到一封 邀請函,請他與一些歷史學家一起評估歷任總統的表現。甘迺迪大發脾氣:「歷史學家懂什麼?他們不曾坐鎮白宮,不曾讀取所有電報,不曾整天聆聽人們討論問 題。」甘迺迪的確有理。
我們雖然不了解詳情,仍可由近來幾任總統的經驗粹取關於領導能力的一些概論。本書的觀點就是由此出發。根據我的判斷,有七把成功之鑰,能讓白宮有效領導。 它們不但適用於各黨各派,也適用於其他大多數組織的領導人--企業執行長、大學校長、軍隊統帥,以及非營利組織負責人。
一、人品貴重
尼克森和柯林頓這兩位總統是過去三十年來最有天分的總統。他們都絕頂聰明、博覽群書,而且很有政治感,兩人也都醉心權勢。自從艾森豪甚或威爾遜以來,
尼克森是白宮中最優秀的謀略家(strategist)。而柯林頓則是繼詹森、小羅斯福之後,最好的戰術家(tactician)。但他們兩人都自毀前
程。尼克森任由心魔操控,柯林頓則無法克制缺點。領導人在掌控世界之前,必須控制自己。尼克森和柯林頓是活生生的教訓。赫拉克利特
(Heracleitus, 540?-470? B.C.,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說得好:「性格即命運。」
總統的內心滲透到他領導能力各層面的程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他生命中某些強烈情感,通常會形成總統辦公室的中心任務。尼克森追求「永續的和平機 構」,是源於成為世界級政治家的夢想。正如詹森困苦的童年,是促使他追求「大社會」的動力。我們也知道,一位領袖的人格對他在做決策時有深遠的影響,不論 是如何做決策、做出什麼決策。福特赦免尼克森,是出於他寬容的人格。雷根則讓我們見識到人格如何形塑言詞,乃至於人格決定了總統與國會、媒體共同合作的程 度。從尼克森和柯林頓的經驗來看,總統的人格也塑造白宮政府的個性,因為總統周遭的人都接收了這位中心領袖的指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總統的人格決 定他公眾生活的整個面貌。
總統的內心滲透到他領導能力各層面的程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他生命中某些強烈情感,通常會形成總統辦公室的中心任務。尼克森追求「永續的和平機 構」,是源於成為世界級政治家的夢想。正如詹森困苦的童年,是促使他追求「大社會」的動力。我們也知道,一位領袖的人格對他在做決策時有深遠的影響,不論 是如何做決策、做出什麼決策。福特赦免尼克森,是出於他寬容的人格。雷根則讓我們見識到人格如何形塑言詞,乃至於人格決定了總統與國會、媒體共同合作的程 度。從尼克森和柯林頓的經驗來看,總統的人格也塑造白宮政府的個性,因為總統周遭的人都接收了這位中心領袖的指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總統的人格決 定他公眾生活的整個面貌。
譯註:大社會(Great Society)詹森總統於一九六四年提出,以社會福利為主要內容的施政綱領。
加德納(John W. Gardner)在他那本經典小書《論領導能力》(On
Leadership)中,列出十四項對領導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人格屬性。加德納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再綜合史達迪爾(Ralph
Stogdill)、貝斯(Bernard Bass)、荷連德(Edwin P.
Hollander)等學者的研究得到的結論。一位總統當然要高度符合加德納列舉的人格特質:體力充沛、聰慧有決斷力、勇於擔當、能勝任任務、體恤民心及
其需求、交際手腕、達成使命的趨力、策動別人的能力、勇氣與穩定性、上進及信賴感、管理能力及辨別事態輕重、自信、果斷力、調適力。
然而,正直誠懇對總統來說是最重要的。正如前參議員辛普森(Alan Simpson)在哈佛大學提及前總統福特時所說:「如果你為人正直,其他都不重要。如果你人格不正,其他也不重要。」
公眾領袖的私生活是否也應品性端正,是廣受爭論的問題。有些人認為如果政治人物犯了錯,例如與人通姦,他就沒有資格居上位。「如果連妻子都無法信任 他,我們也不能。」但從過去經驗看來,這項標準其實不準。拿小羅斯福來說,他死後二十年,美國人才發現小羅斯福夫婦婚姻並不美滿。小羅斯福和麥瑟 (Lucy Mercer)的婚外情正難分難捨時,他的孩子已經五歲,這外遇差點毀了小羅斯福的婚姻。後來他結束這段婚外情,然而當小羅斯福被中風奪走生命那天,陪著 他的是麥瑟,而不是妻子艾蓮娜。作家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指出,艾蓮娜忍受這段婚外情長達四十餘年。儘管有過這筆風流債,也或許還有其他地下情,但小羅斯福還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美國總統。
我們如何能解決公私德難兩全的局面?這是沒有簡單答案的。在新的感情用事主義世紀來臨之前,我認為記者們使用的原則應是最好的衡量標準。也就是說,如 果一個政治人物的私生活干擾了他在公眾前的表現,我們就必須釐清界線。如果他酗酒成性、放蕩淫亂、嗑藥、賭博負債,這就太過份了。否則,我們應該寬容對待 人性的弱點。而柯林頓超過了這條界線,不是因為他曾有婚外情,而是因為他在橢圓形辦公室和實習生亂來,而且還公然謊稱沒這回事。
對於政治人物的私生活雖仍有爭議的空間,但說到公眾生活,就沒什麼異議了。要治理一個國家,總統必須獲取大眾及體制內相關人士的信任。這股信任感不再 是伴隨總統這個職位而來,應該由總統爭取而來。因此,總統必須言行一致,並堅持他的幕僚也要遵行同樣的標準,這點非常重要。政府有權對敏感問題保持沈默, 但沒有權利說謊──除非關係到國家存亡,也沒有權利捏造事實誤導人民。
除了品性端正外,還有一項是不可忽視的。最高領導人應該在政治科學家卡爾(Everett Carll)的「PQ」(presidential intelligence,總統商數)標準中獲得高分。它綜合了知識、判斷力、個人氣質,以及相信未來並以此做出智慧的決策、展現負責的領導能力。當然, 如果總統對國際社會和歷史很無知,是相當危險的。然而,如果頭腦是評斷總統的唯一標準,那麼尼克森、卡特和柯林頓會是近來美國最優秀的總統。但恰恰相反的 是,以雷根的例子來看,PQ與EQ(情緒商數)的結合,才能確保政府的績效。
勇氣,在總統的領導能力中也非常重要。如果總統隨時準備繳械投降,在現今政壇絕不可能成功。若沒膽量,尼克森不會對中國敞開大門;雷根不會在遭暗殺後 重生、加緊結束冷戰的腳步;柯林頓不會削減赤字、促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進程。當然,總統不能有勇無謀,柯林頓的健保方案就是犯了大忌。不過,領導能力不 可或缺的條件,就是內在勇氣。
二、目標清楚
然而,正直誠懇對總統來說是最重要的。正如前參議員辛普森(Alan Simpson)在哈佛大學提及前總統福特時所說:「如果你為人正直,其他都不重要。如果你人格不正,其他也不重要。」
公眾領袖的私生活是否也應品性端正,是廣受爭論的問題。有些人認為如果政治人物犯了錯,例如與人通姦,他就沒有資格居上位。「如果連妻子都無法信任 他,我們也不能。」但從過去經驗看來,這項標準其實不準。拿小羅斯福來說,他死後二十年,美國人才發現小羅斯福夫婦婚姻並不美滿。小羅斯福和麥瑟 (Lucy Mercer)的婚外情正難分難捨時,他的孩子已經五歲,這外遇差點毀了小羅斯福的婚姻。後來他結束這段婚外情,然而當小羅斯福被中風奪走生命那天,陪著 他的是麥瑟,而不是妻子艾蓮娜。作家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指出,艾蓮娜忍受這段婚外情長達四十餘年。儘管有過這筆風流債,也或許還有其他地下情,但小羅斯福還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美國總統。
我們如何能解決公私德難兩全的局面?這是沒有簡單答案的。在新的感情用事主義世紀來臨之前,我認為記者們使用的原則應是最好的衡量標準。也就是說,如 果一個政治人物的私生活干擾了他在公眾前的表現,我們就必須釐清界線。如果他酗酒成性、放蕩淫亂、嗑藥、賭博負債,這就太過份了。否則,我們應該寬容對待 人性的弱點。而柯林頓超過了這條界線,不是因為他曾有婚外情,而是因為他在橢圓形辦公室和實習生亂來,而且還公然謊稱沒這回事。
對於政治人物的私生活雖仍有爭議的空間,但說到公眾生活,就沒什麼異議了。要治理一個國家,總統必須獲取大眾及體制內相關人士的信任。這股信任感不再 是伴隨總統這個職位而來,應該由總統爭取而來。因此,總統必須言行一致,並堅持他的幕僚也要遵行同樣的標準,這點非常重要。政府有權對敏感問題保持沈默, 但沒有權利說謊──除非關係到國家存亡,也沒有權利捏造事實誤導人民。
除了品性端正外,還有一項是不可忽視的。最高領導人應該在政治科學家卡爾(Everett Carll)的「PQ」(presidential intelligence,總統商數)標準中獲得高分。它綜合了知識、判斷力、個人氣質,以及相信未來並以此做出智慧的決策、展現負責的領導能力。當然, 如果總統對國際社會和歷史很無知,是相當危險的。然而,如果頭腦是評斷總統的唯一標準,那麼尼克森、卡特和柯林頓會是近來美國最優秀的總統。但恰恰相反的 是,以雷根的例子來看,PQ與EQ(情緒商數)的結合,才能確保政府的績效。
勇氣,在總統的領導能力中也非常重要。如果總統隨時準備繳械投降,在現今政壇絕不可能成功。若沒膽量,尼克森不會對中國敞開大門;雷根不會在遭暗殺後 重生、加緊結束冷戰的腳步;柯林頓不會削減赤字、促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進程。當然,總統不能有勇無謀,柯林頓的健保方案就是犯了大忌。不過,領導能力不 可或缺的條件,就是內在勇氣。
二、目標清楚
一位總統必須具備堅強的人格,此外也要擁有清楚的目標。總統應該要對全國表明他的方向,如此才能讓民眾團結一氣。林肯的目標在拯救聯邦
(Union),小羅斯福的目標在於終結經濟蕭條、贏得戰爭。只要一句話,就可以描述總統的施政重點。但近來的總統,只有雷根的中心目標可以一語道盡:減
稅、削減支出、減少法規、削減赤字、增加國防預算。經由宣傳造勢,雷根不但讓它們通過立法,這些目標也獲得了實際的進展(削減預算赤字顯然是個例外)。反
之,讓我們看看福特、卡特、布希和柯林頓。他們也都有很長遠的理想,但在總統任內從來提不出一個有重點、具有吸引力的目標,他們都因而嚐到苦果。
美國總統的中心目標必須以美國的核心價值為基礎,這些目標可以在美國《獨立宣言》上找到。正如切斯特頓(譯註) 所說:「美國是全世界唯一基於綱領建國的國家,這教條化、神學化的綱領就在《獨立宣言》中。」美國最偉大的總統,都是以《獨立宣言》為精神支柱。林肯說他 的政治理念全部源自《獨立宣言》。它的目的並不在於宣告我們是誰,而是宣告我們的夢想,並讓美國人民理解,這是一段永不止息的旅程。這是美國人民全體的願 景。這就是美國總統在入主白宮時不需重塑國家觀點的原因。美國總統能做的,就是賦予我們新的生活,讓它符合時代脈動,領導美國達成更偉大的成就。金恩博士 宣告「我有個夢」時如此扣人心弦,是因為他站在林肯紀念碑前鼓吹美國人民去實踐《獨立宣言》中的願景。
美國總統的中心目標必須以美國的核心價值為基礎,這些目標可以在美國《獨立宣言》上找到。正如切斯特頓(譯註) 所說:「美國是全世界唯一基於綱領建國的國家,這教條化、神學化的綱領就在《獨立宣言》中。」美國最偉大的總統,都是以《獨立宣言》為精神支柱。林肯說他 的政治理念全部源自《獨立宣言》。它的目的並不在於宣告我們是誰,而是宣告我們的夢想,並讓美國人民理解,這是一段永不止息的旅程。這是美國人民全體的願 景。這就是美國總統在入主白宮時不需重塑國家觀點的原因。美國總統能做的,就是賦予我們新的生活,讓它符合時代脈動,領導美國達成更偉大的成就。金恩博士 宣告「我有個夢」時如此扣人心弦,是因為他站在林肯紀念碑前鼓吹美國人民去實踐《獨立宣言》中的願景。
譯註:切斯特頓(G. K. Chesterton, 1874-1936),英國作家、新聞工作者,以布朗神父為主角的偵探小說系列聞名。
總統如果遠離國家的核心價值,就得自負風險。柯林頓健保方案的失敗,主要是因為它違反人民的意願。相形之下,儘管小羅斯福知道他的社會安全計劃偏離了
傳統,但在他巧妙安排下,政府不必由一般歲收中支付這項計劃。他讓民眾覺得是為自己的未來「儲蓄」。制定計劃時結合了核心價值,就是小羅斯福的社會安全計
劃成功通過立法的秘訣。
三、說服力強
三、說服力強
綜觀歷史,美國總統是否能鼓動民眾似乎無關緊要。從傑弗遜到威爾遜,每年的國情諮文是呈交給國會的書面報告。甚至到了杜魯門、艾森豪時代,當個利益的
仲介人都比做個好的演說家來得重要。但是,電視改變了一切。在民眾心目中,甘迺迪和雷根是二十世紀後半葉最令人難忘的演說家,這是因為他們善於利用這個媒
體。他們兩人都擅長透過電視說服廣大觀眾。以雷根為例,他把電視當做推動立法提案通過的利器。
而如今,總統在電視上喋喋不休,導致觀眾把電視關掉。布希每年的公眾演說還多過雷根,而柯林頓的公眾演說次數比雷根和布希的總和還多。一九九七年,柯 林頓的公眾演說次數多達五百四十五次。柯林頓很擅長深入淺出地對民眾解釋複雜的公共政策,所以效果相當不錯。然而過度曝光的結果,減弱了柯林頓的影響力。
四、在體制內運作的能力
而如今,總統在電視上喋喋不休,導致觀眾把電視關掉。布希每年的公眾演說還多過雷根,而柯林頓的公眾演說次數比雷根和布希的總和還多。一九九七年,柯 林頓的公眾演說次數多達五百四十五次。柯林頓很擅長深入淺出地對民眾解釋複雜的公共政策,所以效果相當不錯。然而過度曝光的結果,減弱了柯林頓的影響力。
四、在體制內運作的能力
當今政治顧問的通病,就是認為統治國家唯一算數的因素,是說服群眾的能力。電視,成為領導者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由雷根成功的經驗來看,總統與其團隊必須和民主系統的其他組織合作。國會仍是與政府等量齊觀的機構,而新聞媒體表現得有如他們也是政府的一份子。
總統必須自視為民主網絡系統的中心。圍繞總統身邊的,有六種不同的群體,總統必須與它們建立良好的關係,不管是透過合作、個人魅力,還是遊說的方式。 一般大眾、國會和新聞媒體顯然是最具批判力的。此外,外國勢力、國內利益團體與國內菁英份子,他們也是民主系統中的一份子,必須運用政治智慧與他們打好關 係。這些政壇圈外人,都希望能在總統的圓桌上佔有一席之地、參與決策,他們大多數都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考量。在二十世紀中,沒有人像小羅斯福能搞定這些 團體。正如伯恩斯(James M. Burns)寫道,小羅斯福集獅子與狐狸的特性於一身,而這是讓他成就非凡的主要因素。
令人意外的是,近來的總統常常忘記這個經驗。尼克森、卡特和柯林頓似乎都對國會、媒體以及華府的政治菁英不屑一顧。在當今局勢中,要治理國家已是十分困難,但他們卻自尋短路,導致讓他們議程通過的阻力倍增。未來的總統一定要汲取這些成功的經驗:小羅斯福的新政(譯註)、杜魯門的馬歇爾計劃(譯註)、詹森在一九六四、六五年通過的民權法案,以及雷根經濟計劃通過立法。
譯註:新政(New Deal),一九三三年小羅斯福為挽救當時嚴重經濟危機而採行的施政綱領。
譯註: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第二次大戰後美國所宣布的援助歐洲復興計劃,一九四七年,由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演講中提出,又稱「歐洲復興計劃」。
總統必須自視為民主網絡系統的中心。圍繞總統身邊的,有六種不同的群體,總統必須與它們建立良好的關係,不管是透過合作、個人魅力,還是遊說的方式。 一般大眾、國會和新聞媒體顯然是最具批判力的。此外,外國勢力、國內利益團體與國內菁英份子,他們也是民主系統中的一份子,必須運用政治智慧與他們打好關 係。這些政壇圈外人,都希望能在總統的圓桌上佔有一席之地、參與決策,他們大多數都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考量。在二十世紀中,沒有人像小羅斯福能搞定這些 團體。正如伯恩斯(James M. Burns)寫道,小羅斯福集獅子與狐狸的特性於一身,而這是讓他成就非凡的主要因素。
令人意外的是,近來的總統常常忘記這個經驗。尼克森、卡特和柯林頓似乎都對國會、媒體以及華府的政治菁英不屑一顧。在當今局勢中,要治理國家已是十分困難,但他們卻自尋短路,導致讓他們議程通過的阻力倍增。未來的總統一定要汲取這些成功的經驗:小羅斯福的新政(譯註)、杜魯門的馬歇爾計劃(譯註)、詹森在一九六四、六五年通過的民權法案,以及雷根經濟計劃通過立法。
譯註:新政(New Deal),一九三三年小羅斯福為挽救當時嚴重經濟危機而採行的施政綱領。
譯註: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第二次大戰後美國所宣布的援助歐洲復興計劃,一九四七年,由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演講中提出,又稱「歐洲復興計劃」。
五、就任百日定江山
如果說當代總統的經驗教了我們什麼,那就是總統必須「即時行動」(hit the ground
running)。雷根當機立斷,而柯林頓猶疑不決,結果雷根的立法提案連續獲得通過,柯林頓則走向健保方案大失敗,並失去國會多數黨的地位。若不是柯林
頓在一九九三年和九五至九六年間翻身挽回人氣,他可能不會連任成功。然而,柯林頓從來沒有成為他理想中的改革總統。
在絕大多數的機構之中,領導人的權力是與日俱增的。企業執行長、大學校長或工會領導人,他們的聲望是由長期表現的品質累積的結果。但是總統卻正好相 反:總統的權勢稍縱即逝。這並不代表總統必須超越小羅斯福執政第一個一百天的表現,但他入主白宮的最初幾個月,直到八月國會休會為止,通常是機會的門戶大 開之時。即使總統連任兩屆,情況也是如此。這就是總統必須動作迅速的原因。
要有順利、成功的開始,看來容易做來難。這方面表現很好的總統,顯然都擁有佔盡先機的優勢。小羅斯福、詹森和雷根在入主白宮前,已經知道如何平衡權力 的槓桿。卡特和柯林頓則是從做中學。選戰期間,宣傳的重心也應該集中在治理國事方面。在一九六四、一九八○年的選戰中,詹森和雷根分別讓選民確知他們未來 的施政方向,因此他們大權在握,並在往後數月中更加鞏固。相反的,雷根在一九八四年的連任選戰中並沒有努力爭取議案通過,因此他的第二任期從不能像第一任 般傑出。此外,交接得宜雖然不被重視,卻是同樣重要的成功因素。柯林頓如果能好好安排從當選到就職的十一個星期,他抵達華府時所率領的團隊會比較有經驗、 事先計劃好就職最初幾週的執政方向,並能養好精力上任。但這三項,柯林頓都付諸缺如。
六、堅強的顧問群
在絕大多數的機構之中,領導人的權力是與日俱增的。企業執行長、大學校長或工會領導人,他們的聲望是由長期表現的品質累積的結果。但是總統卻正好相 反:總統的權勢稍縱即逝。這並不代表總統必須超越小羅斯福執政第一個一百天的表現,但他入主白宮的最初幾個月,直到八月國會休會為止,通常是機會的門戶大 開之時。即使總統連任兩屆,情況也是如此。這就是總統必須動作迅速的原因。
要有順利、成功的開始,看來容易做來難。這方面表現很好的總統,顯然都擁有佔盡先機的優勢。小羅斯福、詹森和雷根在入主白宮前,已經知道如何平衡權力 的槓桿。卡特和柯林頓則是從做中學。選戰期間,宣傳的重心也應該集中在治理國事方面。在一九六四、一九八○年的選戰中,詹森和雷根分別讓選民確知他們未來 的施政方向,因此他們大權在握,並在往後數月中更加鞏固。相反的,雷根在一九八四年的連任選戰中並沒有努力爭取議案通過,因此他的第二任期從不能像第一任 般傑出。此外,交接得宜雖然不被重視,卻是同樣重要的成功因素。柯林頓如果能好好安排從當選到就職的十一個星期,他抵達華府時所率領的團隊會比較有經驗、 事先計劃好就職最初幾週的執政方向,並能養好精力上任。但這三項,柯林頓都付諸缺如。
六、堅強的顧問群
傳記作家布魯克喜瑟(Richard Brookhiser)指出,華盛頓總統準備向國會提出第三次年度報告時,他先接受麥迪遜和傑弗遜(譯註)的建議,然後請漢米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撰寫初稿,最後再請麥迪遜繕改。
譯註:麥迪遜(James Madison, 1751-1836),美國第四任總統,任期一八○九-一八一七,為美國憲法主要起草人。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美國第三任總統,任期一八○一-一八○九,《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
這個典故突顯出一個歷任總統任內反覆出現的經驗:最傑出的總統,身邊通常有最優秀的顧問。林肯在當選當晚提出一份未來閣員名單,足以媲美華盛頓的顧問 群。老羅斯福、小羅斯福和杜魯門,也都是以擁有頂尖顧問群而聞名。我服務過的總統當中,雷根是運作白宮的好手,而福特卻擁有最好的內閣成員。而這兩位總統 也因此具有不同風格的領導動力。
往後,第一夫人或第一先生對於總統政治見解的影響,可能會愈來愈大。希拉蕊是第一位擁有專業學歷的第一夫人,但她的表現適得其反。總統需要的是一位可 以傾訴最私密想法的朋友,而如果這個對象是善體人意、學養豐富的夥伴,那就再好不過了。唯一要注意的是,總統與夥伴必須清楚劃分兩人的角色。柯林頓的經驗 為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
七、傳承願景
譯註:麥迪遜(James Madison, 1751-1836),美國第四任總統,任期一八○九-一八一七,為美國憲法主要起草人。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美國第三任總統,任期一八○一-一八○九,《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
這個典故突顯出一個歷任總統任內反覆出現的經驗:最傑出的總統,身邊通常有最優秀的顧問。林肯在當選當晚提出一份未來閣員名單,足以媲美華盛頓的顧問 群。老羅斯福、小羅斯福和杜魯門,也都是以擁有頂尖顧問群而聞名。我服務過的總統當中,雷根是運作白宮的好手,而福特卻擁有最好的內閣成員。而這兩位總統 也因此具有不同風格的領導動力。
往後,第一夫人或第一先生對於總統政治見解的影響,可能會愈來愈大。希拉蕊是第一位擁有專業學歷的第一夫人,但她的表現適得其反。總統需要的是一位可 以傾訴最私密想法的朋友,而如果這個對象是善體人意、學養豐富的夥伴,那就再好不過了。唯一要注意的是,總統與夥伴必須清楚劃分兩人的角色。柯林頓的經驗 為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
七、傳承願景
描寫小羅斯福的領導才能最出色的書籍之一,出自歷史學家路克鄧伯(William
Leuchtenburg)筆下,這本書是由小羅斯福之死開場。根據路克鄧伯的觀察,小羅斯福之後的八位總統,都活在他的陰影中。其中三位民主黨總統:杜
魯門、甘迺迪和詹森,他們刻意要達成新政的目標。而艾森豪和尼克森這兩名共和黨總統採納了新政為施政方針,甚至擴充它的內容。從各方面來看,尼克森可以說
是最後一位新政總統。但拒絕了詹森的「大社會」政策的雷根,也不願破壞他的第一個政治偶像--小羅斯福的施政方向,並且多方倣效小羅斯福的領導風格。
我要強調的是,最成功的總統都會創造傳奇,啟發繼任者傳承他的任務,即使那位總統作古多時,但精神長存。當代的總統之中,只有雷根擁有類似的影響力。儘管雷根的政團未能達到小羅斯福的水準,但是雷根為共和黨和美國政治文化留下了印記,目前仍是它們發展的典範。
政治科學家史克洛內克(Stephen Skowronek)曾指出,創造政治新局的美國總統,例如傑弗遜、詹森、林肯、小羅斯福、雷根,他們都有模式可循。他們都因推翻老舊的正統而獲得權力, 借用目前流行的名詞來說,他們從而建立了一個「新典範」。小羅斯福揚棄了放任經濟政策(譯註),而使政府為經濟掌舵。雷根把以政府為中心的民主體系,轉變為企業式的政治文化。他們都引領了政治風潮,吸引許多忠實的擁護者,即使在他們卸任後也為他們搖旗吶喊。因此,他們留下未完成的議程,也有繼任者嘗試為他們完成心願。
我要強調的是,最成功的總統都會創造傳奇,啟發繼任者傳承他的任務,即使那位總統作古多時,但精神長存。當代的總統之中,只有雷根擁有類似的影響力。儘管雷根的政團未能達到小羅斯福的水準,但是雷根為共和黨和美國政治文化留下了印記,目前仍是它們發展的典範。
政治科學家史克洛內克(Stephen Skowronek)曾指出,創造政治新局的美國總統,例如傑弗遜、詹森、林肯、小羅斯福、雷根,他們都有模式可循。他們都因推翻老舊的正統而獲得權力, 借用目前流行的名詞來說,他們從而建立了一個「新典範」。小羅斯福揚棄了放任經濟政策(譯註),而使政府為經濟掌舵。雷根把以政府為中心的民主體系,轉變為企業式的政治文化。他們都引領了政治風潮,吸引許多忠實的擁護者,即使在他們卸任後也為他們搖旗吶喊。因此,他們留下未完成的議程,也有繼任者嘗試為他們完成心願。
譯註:放任經濟政策(laissez-faire),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一九三二年以前)流行的經濟學說,主張政府不應干預市場或不當管理大企業。
當今政局對於總統來說,是創造「新典範」的好時機。或許目前沒有老舊的正統可以推翻,也不是由單一的政治思想大行其道。然而改革之風甚囂塵上,選民渴求的總統,必須能為未來規劃一條明確而穩定之路。將來的總統若能成功達到這個目標,就會成為下一個美國傳奇。
在本書中還有其他許多領導者的經驗值得記取,但以上列舉的七點是基本要項。它們是建立領導權的基礎。正如亞當斯夫人(譯註)所言,時勢造英雄。此外,當今的世界,戰爭與經濟不景氣都不是海市蜃樓的幻影。不過若未來的總統能遵行以上的準則,至少能確保美國能再一次擁有堅強、誠實與有效率的領袖。此亦足矣。這樣一個新的黃金時代,可能即將來臨。
在本書中還有其他許多領導者的經驗值得記取,但以上列舉的七點是基本要項。它們是建立領導權的基礎。正如亞當斯夫人(譯註)所言,時勢造英雄。此外,當今的世界,戰爭與經濟不景氣都不是海市蜃樓的幻影。不過若未來的總統能遵行以上的準則,至少能確保美國能再一次擁有堅強、誠實與有效率的領袖。此亦足矣。這樣一個新的黃金時代,可能即將來臨。
譯註:亞當斯夫人(Abigail S. Adams, 1744-1818),美國第二任總統夫人,書信作家,反對奴隸制,呼籲保障女權。
▼ 自序
我們極有可能正處於一個新黃金時代的開端。
自由與資本主義,這兩種美國核心思想正在世界各地延燒。我們仍屬學步期階段的資訊科技和生命科學,也掀起了一波波革命。美國本身有潛力可以登峰造極,因為 美國在經濟、政治、軍事、科學、文化影響力的表現都已有傑出表現,自古羅馬時代以來無人能及。綜合這些因素,可以帶領後代子孫,邁向威爾遜總統(譯註)描 繪的遙遠而陽光普照的高地,美國人民「以喜悅和勝利的狂嘯」慶祝。
自由與資本主義,這兩種美國核心思想正在世界各地延燒。我們仍屬學步期階段的資訊科技和生命科學,也掀起了一波波革命。美國本身有潛力可以登峰造極,因為 美國在經濟、政治、軍事、科學、文化影響力的表現都已有傑出表現,自古羅馬時代以來無人能及。綜合這些因素,可以帶領後代子孫,邁向威爾遜總統(譯註)描 繪的遙遠而陽光普照的高地,美國人民「以喜悅和勝利的狂嘯」慶祝。
譯註:威爾遜總統(Woodrow Wilson, 1856-1924),總統任期一九一三-二一年。威爾遜是唯一獲得博士學位的美國總統,任職總統前,曾擔任大學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長、新澤西州州長。
然而進步並不是確定的、不請自來的。國家要進步,絕大部份的原因,端視我們領導者的品質而定,而領導者中的翹楚就是美國總統。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世紀是在必勝主義(triumphalism)的氛圍中展開。專家們望向未來,看見人類向前進(advancement)的一個無與倫 比的契機。然而過去五十年間,新的黑暗時代降臨,人類投身血腥的歷史戰役,並遭受經濟蕭條的痛襲。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全球有二十九個民主國家;及至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只剩十二個。各國之間貿易萎縮,直到七○年代才恢復和二十世紀初期一樣繁榮的水準。
世界發生了什麼問題呢?拙劣的領導方式難辭其咎。英國歷史學家齊根(John Keegan)寫道,二十世紀的政治史可由六個人物的傳記歸納作結,他們是:列寧、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小羅斯福及邱吉爾。其中,有四人是暴君。若不 是小羅斯福和邱吉爾重整西方民主國家,世界文明可能就此終結。幸好,我們僥倖逃過一劫。
只要曾在政府機關、公司、私人團體或非營利機構工作過,都知道領導能力事關緊要。小史列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指出,一九三一年某個晚上,邱吉爾在紐約市要穿越公園大道時,因為錯看來車的方向而發生車禍,差點被撞死。
十 四個月後,小羅斯福在邁阿密遇刺,兇嫌朝小羅斯福的座車開槍,卻使他鄰座的芝加哥市長性命垂危。倘若邱吉爾和羅斯福當時命喪黃泉,歷史是否將會改寫?著實 令人難以想像。小史列辛格嗤之以鼻地表示,很難想像由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或哈利法克斯(Lord Halifax)來領導英國,或是由加納(譯註)指揮聯軍迎向勝利。在危急之際,一國領導人的品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世紀是在必勝主義(triumphalism)的氛圍中展開。專家們望向未來,看見人類向前進(advancement)的一個無與倫 比的契機。然而過去五十年間,新的黑暗時代降臨,人類投身血腥的歷史戰役,並遭受經濟蕭條的痛襲。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全球有二十九個民主國家;及至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只剩十二個。各國之間貿易萎縮,直到七○年代才恢復和二十世紀初期一樣繁榮的水準。
世界發生了什麼問題呢?拙劣的領導方式難辭其咎。英國歷史學家齊根(John Keegan)寫道,二十世紀的政治史可由六個人物的傳記歸納作結,他們是:列寧、史達林、希特勒、毛澤東、小羅斯福及邱吉爾。其中,有四人是暴君。若不 是小羅斯福和邱吉爾重整西方民主國家,世界文明可能就此終結。幸好,我們僥倖逃過一劫。
只要曾在政府機關、公司、私人團體或非營利機構工作過,都知道領導能力事關緊要。小史列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指出,一九三一年某個晚上,邱吉爾在紐約市要穿越公園大道時,因為錯看來車的方向而發生車禍,差點被撞死。
十 四個月後,小羅斯福在邁阿密遇刺,兇嫌朝小羅斯福的座車開槍,卻使他鄰座的芝加哥市長性命垂危。倘若邱吉爾和羅斯福當時命喪黃泉,歷史是否將會改寫?著實 令人難以想像。小史列辛格嗤之以鼻地表示,很難想像由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或哈利法克斯(Lord Halifax)來領導英國,或是由加納(譯註)指揮聯軍迎向勝利。在危急之際,一國領導人的品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譯註:小史列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曾任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紐約市立大學「史懷哲人文學科講座」教授。著有多本美國史著作,二度獲得普立茲獎。亦曾擔任甘迺迪及詹森總統的特別顧問。
譯註:加納(John Nance Garner)小羅斯福任內第一位副總統,曾任眾議院議長。
譯註:加納(John Nance Garner)小羅斯福任內第一位副總統,曾任眾議院議長。
有人認為,隨著冷戰結束、資訊時代到來,美國總統不再舉足輕重。的確,總統辦公室的某些權力已轉移到別的部門,大體上來說,這是正常的現象。
但是總統仍是民主的中心。佔用總統辦公室的那個人。他(她)將是引領民眾追求夢想、鼓動潛藏於國家背後那股龐大而源源不絕動力的唯一一人。我們老百姓度 日,通常並不十分在意華府的動靜。但我們也有同舟共濟的時候。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喜歡將人民全體喻為整裝待發、同乘向西行駛的貨車,同心協力穿越層層山脈。在加州,人們曾各行其道。而美國總統通常是指揮貨車的那 個人。
如果我們要迎向一個新的黃金時代,我們未來的總統能否發揮智慧,攸關我們是否能穩定向前。即使還要對抗國內的孤立主義以及國外高漲的反美情緒,未來的美國 總統必須維護全世界朝向穩定發展的進程。他們必須以高明的手腕,處理變動的經濟情勢,同時顧及生活於社會底層的民眾也能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未來的美國總 統不僅是美國人民的公僕,也是全世界的公僕。漸漸地,他們也必須對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科技與科學做出困難的決策。
我們的總統必須具備領導能力來處理上述問題。他們必須具備個性、理想、政治手腕、組織能力,為他們的政府賦予能力。有人相信領導人材是天生的,而不是培育 而來的。顯然,百年來誕生了許多傑出的天才領袖,例如邱吉爾、兩位羅斯福、甘地、曼德拉、梅爾夫人(譯註)、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等。但他們也都經由學習、汲 取他人的經驗而獲益良多。訓練及瞭解過去,是多數領導人不可或缺的準備工作。
但是總統仍是民主的中心。佔用總統辦公室的那個人。他(她)將是引領民眾追求夢想、鼓動潛藏於國家背後那股龐大而源源不絕動力的唯一一人。我們老百姓度 日,通常並不十分在意華府的動靜。但我們也有同舟共濟的時候。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喜歡將人民全體喻為整裝待發、同乘向西行駛的貨車,同心協力穿越層層山脈。在加州,人們曾各行其道。而美國總統通常是指揮貨車的那 個人。
如果我們要迎向一個新的黃金時代,我們未來的總統能否發揮智慧,攸關我們是否能穩定向前。即使還要對抗國內的孤立主義以及國外高漲的反美情緒,未來的美國 總統必須維護全世界朝向穩定發展的進程。他們必須以高明的手腕,處理變動的經濟情勢,同時顧及生活於社會底層的民眾也能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未來的美國總 統不僅是美國人民的公僕,也是全世界的公僕。漸漸地,他們也必須對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科技與科學做出困難的決策。
我們的總統必須具備領導能力來處理上述問題。他們必須具備個性、理想、政治手腕、組織能力,為他們的政府賦予能力。有人相信領導人材是天生的,而不是培育 而來的。顯然,百年來誕生了許多傑出的天才領袖,例如邱吉爾、兩位羅斯福、甘地、曼德拉、梅爾夫人(譯註)、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等。但他們也都經由學習、汲 取他人的經驗而獲益良多。訓練及瞭解過去,是多數領導人不可或缺的準備工作。
譯註:梅爾夫人(Golda Meir, 1898-1978),以色列總理(一九六九-七四),生於俄國,移居美國,後移居巴勒斯坦,致力於猶太復國事業,一九四八年參加簽署以色列獨立宣言。
本書旨在提供協助。對美國人而言,能在白宮服務是莫大的光榮。而我個人有幸能為四任總統效勞,其中三位是共和黨人:尼克森、福特及雷根,另一位則是民主黨人柯林頓。此外,前總統喬治布希第一次參選總統時,我也有機會與他合作。前總統吉米卡特卸任後我也曾為他工作。
我並不想把一本個人回憶錄硬塞給讀者,而是嘗試將我所知道的總統領導術整理出來,呈現給讀者。這一落厚書將回顧我為幾位白宮主人工作而得的經驗。
在本書最後一章,我將摘要整理各主題的重點,並選出七項最基本的課題及教訓。雖然本書主要在探討總統的領導能力,但我相信這些結論也適用於其他職場。
在這些省思中也穿插我個人些許故事,好讓讀者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在白宮工作始於尼克森總統任內,便開始以管窺天。當時的幕僚之中,沒有人比我更資淺。 但我非常榮幸,一開始就能直接為總統服務,也能和他的繼任者關係密切。這其間經歷許多起伏,我有幸能為幾位總統效勞,並能觀察他們在行使權力時的種種掙 扎。
我的聲明
我並不想把一本個人回憶錄硬塞給讀者,而是嘗試將我所知道的總統領導術整理出來,呈現給讀者。這一落厚書將回顧我為幾位白宮主人工作而得的經驗。
在本書最後一章,我將摘要整理各主題的重點,並選出七項最基本的課題及教訓。雖然本書主要在探討總統的領導能力,但我相信這些結論也適用於其他職場。
在這些省思中也穿插我個人些許故事,好讓讀者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在白宮工作始於尼克森總統任內,便開始以管窺天。當時的幕僚之中,沒有人比我更資淺。 但我非常榮幸,一開始就能直接為總統服務,也能和他的繼任者關係密切。這其間經歷許多起伏,我有幸能為幾位總統效勞,並能觀察他們在行使權力時的種種掙 扎。
我的聲明
我不能保證本書的見解是原創的。它們大多得自與他人分享的經驗之談,或是由我的良師益友們慨然傳承下來的。長久下來,我們共同累積了書中記載的智慧。我也
不是要藉機炒作新聞。我只希望,藉由閱讀書中所述四任總統的政績,我們可以洞悉在橢圓形辦公室(或其他辦公室)的人們如何發揮有效的領導能力。
想在本書中讀到白宮八卦或是人身攻擊的讀者,將會大失所望。本書不是言情小說,不揭露白宮內部的甜言蜜語,它也不為白宮主人打分數。或許為求公平,我試著將全書導向另一個方向。
讀者將注意到,本書中總統的代名詞都是「他」。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總統一職還是掌握在男性手中。但我希望我們很快能選出第一任女性總統,就這一點來說,我們是落後國家。成功的女性白宮主人更能提昇我們大眾生活的品質,達到我們難以想像的境界。
關於書中對話,並非一字不漏的記錄。過去我並沒有記白宮日記,但我根據記憶、檔案及已出版的文件資料,盡我所能重現當時的對話。若我誤錄某人談話而導致不良結果,我致上深深歉意。至於我不太確定之處,則省略了引號。
我寫作本書的心態,對於我相識總統的並無惡意。因為這本書旨在幫助別人,我有時不得不說政府哪裡出了問題,或指出總統領導能力中的個人缺陷,但都是出於誠意。另一方面,我也一樣著重每位總統在任期內表現的真正實力。
由於我們的文化慣例,一旦總統入主白宮,我們太快就要拆他們的台。我所認識的六位白宮主人,從尼克森到柯林頓,他們都深愛國家,深刻關切美國的前途。他們 其中有人犯下愚蠢的錯誤,但他們都致力於創造更美好的世界。要不是他們兢兢業業,我們現在或許無法過著和平的日子,坐享可能擁有燦爛未來的機會。
像我一樣有幸成為白宮幕僚的人,都曾記得我們服務過的總統的最佳表現。參議員莫尼漢博士(Daniel Patrick Moynihan)在一九七○年離開尼克森幕僚時曾發表告別講話,可供所有在白宮服務的人做為參考:
我是如此相信:美國是世界的希望,而美國總統是美國的希望。努力為他服務,祈求總統能成功。要了解,你身負重任。試著去了解總統付出了什麼。這或許是我們在白宮與總統共事的人,唯有透過經驗才能習得之道。想在本書中讀到白宮八卦或是人身攻擊的讀者,將會大失所望。本書不是言情小說,不揭露白宮內部的甜言蜜語,它也不為白宮主人打分數。或許為求公平,我試著將全書導向另一個方向。
讀者將注意到,本書中總統的代名詞都是「他」。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總統一職還是掌握在男性手中。但我希望我們很快能選出第一任女性總統,就這一點來說,我們是落後國家。成功的女性白宮主人更能提昇我們大眾生活的品質,達到我們難以想像的境界。
關於書中對話,並非一字不漏的記錄。過去我並沒有記白宮日記,但我根據記憶、檔案及已出版的文件資料,盡我所能重現當時的對話。若我誤錄某人談話而導致不良結果,我致上深深歉意。至於我不太確定之處,則省略了引號。
我寫作本書的心態,對於我相識總統的並無惡意。因為這本書旨在幫助別人,我有時不得不說政府哪裡出了問題,或指出總統領導能力中的個人缺陷,但都是出於誠意。另一方面,我也一樣著重每位總統在任期內表現的真正實力。
由於我們的文化慣例,一旦總統入主白宮,我們太快就要拆他們的台。我所認識的六位白宮主人,從尼克森到柯林頓,他們都深愛國家,深刻關切美國的前途。他們 其中有人犯下愚蠢的錯誤,但他們都致力於創造更美好的世界。要不是他們兢兢業業,我們現在或許無法過著和平的日子,坐享可能擁有燦爛未來的機會。
像我一樣有幸成為白宮幕僚的人,都曾記得我們服務過的總統的最佳表現。參議員莫尼漢博士(Daniel Patrick Moynihan)在一九七○年離開尼克森幕僚時曾發表告別講話,可供所有在白宮服務的人做為參考:
第一章 莎翁的素材
一本談論領導風格的書以尼克森作為開頭,似乎有點不倫不類。沒有一位當代總統在職時受到政敵如此猛烈的圍剿,去職之後還要遭受歷史學家的無情貶抑;小史勒
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曾於一九九六年邀請了三十六位歷史學家依據總體表現將歷任之美國總統加以排名,尼克森的名次殿後,與格蘭特(譯註)和哈定(Warren G.
Harding)兩位惡名昭彰的總統並列。尼克森在水門案中犯下的罪孽,並在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被迫辭職下台 ──
這份屈辱可謂史無前例,而尼克森在下台之前所引發的政治動盪,使他永遠不會被人遺忘 ── 或許也永遠不會被徹底原諒。
譯註:格蘭特(Ulysees S. Grant)是南北戰爭中領導北方的著名將領,連任兩屆總統(一八六九─一八七七)的主政時期被許多史家評為美國歷史上最腐敗的年代。
即使到了八○年代, 杜爾(Bob
Dole)參議員在一場華府的露天晚宴上瞥見同桌圍座的三位前任總統:福特、卡特和尼克森。「你們看!」他板起臉孔說道:「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淨……
君子勿近!」事實上,杜爾算是尼克森長期的忠實盟友,甚至還在尼氏的葬禮上發表過感人肺腑的悼詞,但只要逮到機會,他也照樣撂下兩句落井下石的言辭;杜爾
非常明白,他的姿態切合了大多數美國人對於這位第三十七任總統的印象;多年來的抨擊、纏訟、諷刺漫畫,加上他本身的罪行,已經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
國家檔案局近年公佈了尼克森在一九七一年於私下場合對話的錄音帶,當時他為了五角大廈文件外流而大發雷霆,無論以何種標準來看,他對屬下的評語可謂惡毒尖 酸,無所不用其極;他說參議員艾德華.甘迺迪(Edward M. Kennedy)是個 「沒種滑頭的敗家子」;又說之後擔任民主黨黨鞭的歐尼爾(Tip O’Neill)是個 「徹頭徹尾的鴿派兼無恥小人」;稱最高法院是 「一票混帳」;他大聲咆哮:「黑人全是些老渾球,馬歇爾(Thurgood Marshall,譯註)是又老又黑的笨蛋;那個布萊能(Brennan)!又是個腦袋打鐵的天主教徒」;又說艾森豪提名的司法部長波特.史都華( Potter Steward )「有點遲鈍」,是個 「懦弱的痞子」,「被華府的流水席給沖昏頭了!」
國家檔案局近年公佈了尼克森在一九七一年於私下場合對話的錄音帶,當時他為了五角大廈文件外流而大發雷霆,無論以何種標準來看,他對屬下的評語可謂惡毒尖 酸,無所不用其極;他說參議員艾德華.甘迺迪(Edward M. Kennedy)是個 「沒種滑頭的敗家子」;又說之後擔任民主黨黨鞭的歐尼爾(Tip O’Neill)是個 「徹頭徹尾的鴿派兼無恥小人」;稱最高法院是 「一票混帳」;他大聲咆哮:「黑人全是些老渾球,馬歇爾(Thurgood Marshall,譯註)是又老又黑的笨蛋;那個布萊能(Brennan)!又是個腦袋打鐵的天主教徒」;又說艾森豪提名的司法部長波特.史都華( Potter Steward )「有點遲鈍」,是個 「懦弱的痞子」,「被華府的流水席給沖昏頭了!」
譯註:馬歇爾曾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他反猶太的情緒更是過火。「政府裡面到處都是猶太鬼子!」他對幕僚長哈德曼(Bob
Haldeman)抱怨,「大部分的猶太人都不忠心」;「我要你好好盯著有猶太人插手的敏感單位」,之後他又這麼指示哈德曼,「雖然還是有例外,不過一般
來說呢,這些人都靠不住,他們會背叛你,我沒說錯吧?」談到被疑為造成五角大廈文件外流的艾斯伯格(譯註),尼克森又露出他的本性:「真不巧,他不會又是
猶太人吧?共黨統戰集團中就只有強柏斯和西斯不是猶太人,很多人懷疑西斯也是猶太人,不過就他的宗教信仰來說,他頂多只能算半個猶太,只有這兩個不是猶太
人,剩下的無一倖免,全都是他們害的。」
譯註: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著名的反戰分子,在越戰期間將五角大廈的機密文件洩漏給媒體。
這樣的一個人有什麼領導風格可言?說真的,還多得很。他的教訓固然值得借鏡,其經歷下場更值得世人警醒 ── 一位領導者何以沉淪至此?只要仔細尋覓,不難從中發掘豐富的啟示。
在本人從事公職三十年來所見過的人物,以尼克森最神祕難測。曾在白宮替他服務的手下,都認為此人無法捉摸。替他的講稿捉刀的文膽普萊斯(Ray Price)之後在書中提到這段經歷,他以邱吉爾評論俄國的一段話來描述尼克森:「一個裹了謎團又包上重重機關的秘密」;在多位曾擔任尼克森助理的回憶錄 中,更不乏「詭異」、「神秘兮兮」、「我見過最古怪的人」之類的評語。無論如何,只要是曾經與他共事、曾經聽過他私下談話、以及看過他當機立斷的人都有個 結論:他在某些關頭會展現凜然的領袖風範,這一點我極有同感。
尼克森具有某種水門案或錄音帶中從未顯現出的面向,時至今日,仍讓其同僚為之神馳。尼克森憎惡猶太人的談話一被披露,讓人驚訝的是,首先出面捍衛竟是他前 任的猶太裔顧問群;已逝的史汀(Herbert Stein)就說,他從尼克森那裡只感到至高的尊崇和友誼;在一九六八年加入尼克森的競選陣容並在其總統任期內隨侍在側的華爾街律師賈蒙(Leonard Garment)就指出,尼克森在內閣中任命過不少的猶太人,包括葛林斯潘和薩法耶(Bill Safire,譯註);當然,克勞薩默(Charles Krauthammer)也在書中寫道,尼克森是一只 「醞釀仇恨的滾燙鍋爐」,但他同時也是 「排除猜忌和恐懼,一手推開中國大陸之門、塑造低盪氣氛,以及展開武器管制紀元的人物,若非一位飽受心靈激盪的總統,勢必無法有此作為。」
在本人從事公職三十年來所見過的人物,以尼克森最神祕難測。曾在白宮替他服務的手下,都認為此人無法捉摸。替他的講稿捉刀的文膽普萊斯(Ray Price)之後在書中提到這段經歷,他以邱吉爾評論俄國的一段話來描述尼克森:「一個裹了謎團又包上重重機關的秘密」;在多位曾擔任尼克森助理的回憶錄 中,更不乏「詭異」、「神秘兮兮」、「我見過最古怪的人」之類的評語。無論如何,只要是曾經與他共事、曾經聽過他私下談話、以及看過他當機立斷的人都有個 結論:他在某些關頭會展現凜然的領袖風範,這一點我極有同感。
尼克森具有某種水門案或錄音帶中從未顯現出的面向,時至今日,仍讓其同僚為之神馳。尼克森憎惡猶太人的談話一被披露,讓人驚訝的是,首先出面捍衛竟是他前 任的猶太裔顧問群;已逝的史汀(Herbert Stein)就說,他從尼克森那裡只感到至高的尊崇和友誼;在一九六八年加入尼克森的競選陣容並在其總統任期內隨侍在側的華爾街律師賈蒙(Leonard Garment)就指出,尼克森在內閣中任命過不少的猶太人,包括葛林斯潘和薩法耶(Bill Safire,譯註);當然,克勞薩默(Charles Krauthammer)也在書中寫道,尼克森是一只 「醞釀仇恨的滾燙鍋爐」,但他同時也是 「排除猜忌和恐懼,一手推開中國大陸之門、塑造低盪氣氛,以及展開武器管制紀元的人物,若非一位飽受心靈激盪的總統,勢必無法有此作為。」
譯註:尼克森時代的白宮顧問與演講撰稿人。一九七三年進入紐約時報,於一九七八年獲得普利茲獎。他雖偶而對尼克森提出批評,但遠不如對卡特的批判激烈。
美國人明知尼克森已經被打入冷宮,但還是願意就他的政績加以論斷,就如對待柯林頓的態度一樣;在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政治生涯中,大多數人將尼克森視為強勢
的領導者;在白宮的首任四年之後,他在一九六二年的普選中囊括了六成以上的選票,是史上第二高票;他在連任大選中超越對手有一千八百萬票
之多,除了世紀寵兒小羅斯福總統之外,至今仍無人超越;他被共和黨提名角逐全國大選的次數更創下紀錄──三次被提名競選總統、兩次競選副總統。
一個人能在連番的選舉中糾集這麼多的美國人為他效命,必然掌握了某種值得探究的群眾脈動。《時代》雜誌曾經五十六次將他當作封面人物,但華府永遠不會出現 一座尼克森紀念碑;他黯然下台,在二十年之後的一九九四年去世,同情之聲此起彼落,似乎他已帶著無盡的尊崇怡然入棺;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穿流不息,造訪他 位於加州猶巴.林達(Yorba Linda)的出生地和紀念博物館;替他立傳的作者聲稱,二十世紀的第三部(一九五一─七五)是尼克森的時代,而在二十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政治人物當中, 他的地位直逼雷根和甘迺迪。
一個領導者能攀上巔峰又直落黃泉,其中的故事也值得玩味;尼克森曾經坐擁天下,結果卻痛失江山;他事後曾經發牢騷,說自己只不過是做錯了一件事,真正整垮 他的是他的政敵,「我送給他們一把劍,他們竟拿來捅我,」他曾經對大衛.佛斯特(David Frost)發牢騷,這段話也可能出於後來同病相憐的柯林頓之口;和柯林頓一樣,尼克森的心裡有數,他是被自己害慘的。
尼克森的故事正是莎士比亞的素材。其中有太多值得未來的領導者借鏡之處。我不會裝作無所不知,我不是他身邊的親信,我只是他眾多白宮幕僚中年輕生嫩的一員,但有關領導風格的領會,他的確讓我受益良多。
一個人能在連番的選舉中糾集這麼多的美國人為他效命,必然掌握了某種值得探究的群眾脈動。《時代》雜誌曾經五十六次將他當作封面人物,但華府永遠不會出現 一座尼克森紀念碑;他黯然下台,在二十年之後的一九九四年去世,同情之聲此起彼落,似乎他已帶著無盡的尊崇怡然入棺;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穿流不息,造訪他 位於加州猶巴.林達(Yorba Linda)的出生地和紀念博物館;替他立傳的作者聲稱,二十世紀的第三部(一九五一─七五)是尼克森的時代,而在二十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政治人物當中, 他的地位直逼雷根和甘迺迪。
一個領導者能攀上巔峰又直落黃泉,其中的故事也值得玩味;尼克森曾經坐擁天下,結果卻痛失江山;他事後曾經發牢騷,說自己只不過是做錯了一件事,真正整垮 他的是他的政敵,「我送給他們一把劍,他們竟拿來捅我,」他曾經對大衛.佛斯特(David Frost)發牢騷,這段話也可能出於後來同病相憐的柯林頓之口;和柯林頓一樣,尼克森的心裡有數,他是被自己害慘的。
尼克森的故事正是莎士比亞的素材。其中有太多值得未來的領導者借鏡之處。我不會裝作無所不知,我不是他身邊的親信,我只是他眾多白宮幕僚中年輕生嫩的一員,但有關領導風格的領會,他的確讓我受益良多。
書摘 2
光明的一面
尼克森在一九九三秋季上旬找我,大約半年之後他就與世長辭。他正打算到華府住進華盛頓一號圓環(Washington One
Circle)這間不算豪華的旅館,他一向喜歡住在這裡,想找機會和我吃個早餐。當時我正在柯林頓麾下的白宮服務,我一口答應,但我希望白宮幕僚長麥克拉
提(Mack McLarty)能一起來,雖然尼氏對此人恨之入骨。
才一入座,我們就揣摩到尼克森此行的兩個目的:首先,他想探聽華府內部的風風雨雨,滿足其至死方休的求知慾;更重要的,是請我帶口信給白宮的現任主人。算他厲害!我心裡想,到現在他還想左右世界大局。
他先說到,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經濟夥伴關係必須加以維繫──這已是老生常談了──又暗示柯林頓不該讓他太太為了健保改革的議題拋頭露面,這只會替他招惹政 治風波(「她的作風過於強勢」),接著,尼克森的話鋒轉入重點,「總統在支持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 )的相關發言不夠明確,」他指的是即將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簽訂的貿易協定,之後在國會強大的反對聲浪之下驚險過關。「他的態度一直在猶疑,過度的舉棋不定, 你告訴他,還有比輸了這一局更慘的事情,他必須公開堅守自由貿易的原則。」
然後尼克森以他特有的方式添上一筆:「如果他(指總統)想知道為什麼必須支持 NAFTA,叫他去讀英國玉米法(Corn Laws)被駁回的這段歷史,他就明白了。」
玉米法?只有尼克森想得出來。這項十九世紀的英國農民以不斷激烈抗爭所企圖維護的法律,透過對外國輸入的農產品施以高關稅的手段,以保護本地產品,在遭到 上訴法院駁回的激辯過程中,反對者聲稱,開放進口將對傳統英國的生活方式造成威脅,和NAFTA在美國所面對的情況如出一轍。
歷史證明,英國議會在一八四六年投票決議撤除了這項貿易壁壘,不僅標示了自由貿易紀元的轉捩點,英國自己更是最大的贏家,將大英帝國迅速推向全球經濟的龍頭地位;尼克森的論點恰是鞭辟入裡,這也是此人的特長,他喜歡研究歷史上的大事與偉人,以古論今。
和尼氏最後的這段對話,使我回憶起在白宮為他服務的那段日子裡的點點滴滴。更說明了為什麼長久以來,我們這群手下對他還是心存景仰;在二十世紀除了威爾遜 (Woodrow Wilson)和艾森豪之外,沒有一位總統像尼氏如此精通權力與統馭術;威爾遜是唯一擁有博士學位的總統,在國會與歷任總統的權力運作方面有極為精采的論 述。尼氏雖然缺乏耀眼的學歷,他針對權勢人物的研究精神卻不落人後,且全心信奉威爾遜的理想主義,甚至特別指定要坐威爾遜在白宮的辦公桌。
七○年代,關於艾森豪總統接近半數的官方文件被披露之後,顯示處事風格狡狤圓滑的艾氏早在戎裝時期就極力鑽研統馭術,學者們對此頗不以為然,尤其他當時還 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和馬歇爾(George Marshall)的部下;直到葛林斯坦(Fred Greenstein)的那本《隱形總統》(The Hidden-Hand Presidency)面世之後,艾氏所獲的評價才稍有提升;尼克森有幸在艾氏的麾下學習,當他上任之後,就試圖熔鑄艾森豪的堅決與威爾遜的理想主義,成 為至今仍被奉行不渝的領導風格。即使在去職之後,尼氏仍是勤學不倦,在其最好的著作之一《領導者》(Leaders)一書中,對統馭術提出了不少精闢的見 解。 尼氏的悲劇,在於他達不到自已所設下的標準。他明知道施展魄力與獲得成效的必備條件,偶而也有登峰造極的表現,可惜都為時不長,某些內在的弱點使他向下沉 淪。但無論如何,直到最後的崩潰為止,他的確讓我們這些做下屬的學到不少行使統馭權應有的正面特質。
在白宮的頭兩年,我大部分都坐在會議桌後方的長椅上旁聽學習。一九七二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邁阿密召開的前夕,夏平組了一個籌備小組並邀我參與,「你 負責擬定大會的講稿」,他告訴我,其實這份工作倒沒有聽起來這麼偉大,我只是要整理這堆講稿,確保每一篇發言都在嚴格的時間限制之內,且彼此的論點不要相 互牴觸;其中隱含的挑戰,在於如何給大會觀眾一種簡潔有力且耳目一新的感受。
我這時才發現,在當代政治中,演技扮演了吃重的角色,而尼克森幕僚群賣力苦練的程度更是無人能及。為了製造娛樂效果,有人幫我和鮑伯.霍伯(Bob Hope)編劇的作家搭上線,我也邀請他們一起到邁阿密,這倆人就窩在當地的旅館裡面,一面透過電視看著大會現場,一面構思插科打諢的幽默台詞,趁著下一 位演說者上台之前,趕緊由我或另一個人將剛出爐的笑話交到他手裡。這花的可是你我納稅人的血汗錢!但這次大會的電視實況轉播非常成功。
當這場大選結束之後,尼克森如其所期盼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雷伊卻出我意料之外,打算辭去撰稿與研究部門主管的職位,但他希望我繼續留在白宮,當一位「府內賢能」,而尼克森也同意了;雖然重要的演說仍舊由他本人親自操刀,雷伊卻建議由我來繼任他的職位。
對於他的提議,我受寵若驚。我底下將帶領著一群文筆犀利的精英,而這個團隊也將影響尼克森的連任之路。包括撰稿人員、研究員、行政助理和協調單位的人員加 起來,我們這個部門大約有五十個人,原本我打算在大選之後回到北卡的老家,但我不想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正逢三十的己立之年,我一心想成長茁壯,向上攀 登。
在尼克森剩下的任期中,我負責帶領撰稿和研究部門,這是一群優異的團隊。在他第二任的任內,我也隨著其他的新進同仁晉升到中階職位,負責政策的擬定、施政 排程、預先籌備及相關的活動等等。我們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歷經過水門案的那段煎熬,而且成為終生的摯友,但那都是之後的事情了。以眼前的情況來說,我的工 作將我和總統的距離拉得更近。雖然我沒有成為他的親信,他對我卻是循循善誘,就像他對其他人一樣,讓我對高層的權力遊戲逐漸心領神會。
在那些日子裡,我所見到的尼克森,多半是他光明的一面。在他自毀長城之前,尼克森可說是當代美國總統中的翹楚。箇中原因,我現在瞭然於胸──他如何渡過那 段敗選失意的日子,他那鋼鐵般的意志,他對歷史的了解,他謎樣的性格,他網羅於麾下的菁英,以及他塑造部屬的方式。最主要的,是我親眼看到──他如何靠著 策略性的遠見而獲致成功。
如此先強調他的正面素質,似乎讓我的立場顯得不夠客觀。關於這一點,我俯首認罪,因為我對尼克森個人還是心存感激,是他幫我的公職生涯起了頭,而且我對他 的成就依舊滿懷敬意,同時我也希望外人能夠了解,倒底是哪裡出了岔錯;唯有體會其力量之崇偉,方能皓嘆足下深淵之險峻。且讓我們就他主要的優點一一評析。
才一入座,我們就揣摩到尼克森此行的兩個目的:首先,他想探聽華府內部的風風雨雨,滿足其至死方休的求知慾;更重要的,是請我帶口信給白宮的現任主人。算他厲害!我心裡想,到現在他還想左右世界大局。
他先說到,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經濟夥伴關係必須加以維繫──這已是老生常談了──又暗示柯林頓不該讓他太太為了健保改革的議題拋頭露面,這只會替他招惹政 治風波(「她的作風過於強勢」),接著,尼克森的話鋒轉入重點,「總統在支持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 )的相關發言不夠明確,」他指的是即將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簽訂的貿易協定,之後在國會強大的反對聲浪之下驚險過關。「他的態度一直在猶疑,過度的舉棋不定, 你告訴他,還有比輸了這一局更慘的事情,他必須公開堅守自由貿易的原則。」
然後尼克森以他特有的方式添上一筆:「如果他(指總統)想知道為什麼必須支持 NAFTA,叫他去讀英國玉米法(Corn Laws)被駁回的這段歷史,他就明白了。」
玉米法?只有尼克森想得出來。這項十九世紀的英國農民以不斷激烈抗爭所企圖維護的法律,透過對外國輸入的農產品施以高關稅的手段,以保護本地產品,在遭到 上訴法院駁回的激辯過程中,反對者聲稱,開放進口將對傳統英國的生活方式造成威脅,和NAFTA在美國所面對的情況如出一轍。
歷史證明,英國議會在一八四六年投票決議撤除了這項貿易壁壘,不僅標示了自由貿易紀元的轉捩點,英國自己更是最大的贏家,將大英帝國迅速推向全球經濟的龍頭地位;尼克森的論點恰是鞭辟入裡,這也是此人的特長,他喜歡研究歷史上的大事與偉人,以古論今。
和尼氏最後的這段對話,使我回憶起在白宮為他服務的那段日子裡的點點滴滴。更說明了為什麼長久以來,我們這群手下對他還是心存景仰;在二十世紀除了威爾遜 (Woodrow Wilson)和艾森豪之外,沒有一位總統像尼氏如此精通權力與統馭術;威爾遜是唯一擁有博士學位的總統,在國會與歷任總統的權力運作方面有極為精采的論 述。尼氏雖然缺乏耀眼的學歷,他針對權勢人物的研究精神卻不落人後,且全心信奉威爾遜的理想主義,甚至特別指定要坐威爾遜在白宮的辦公桌。
七○年代,關於艾森豪總統接近半數的官方文件被披露之後,顯示處事風格狡狤圓滑的艾氏早在戎裝時期就極力鑽研統馭術,學者們對此頗不以為然,尤其他當時還 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和馬歇爾(George Marshall)的部下;直到葛林斯坦(Fred Greenstein)的那本《隱形總統》(The Hidden-Hand Presidency)面世之後,艾氏所獲的評價才稍有提升;尼克森有幸在艾氏的麾下學習,當他上任之後,就試圖熔鑄艾森豪的堅決與威爾遜的理想主義,成 為至今仍被奉行不渝的領導風格。即使在去職之後,尼氏仍是勤學不倦,在其最好的著作之一《領導者》(Leaders)一書中,對統馭術提出了不少精闢的見 解。 尼氏的悲劇,在於他達不到自已所設下的標準。他明知道施展魄力與獲得成效的必備條件,偶而也有登峰造極的表現,可惜都為時不長,某些內在的弱點使他向下沉 淪。但無論如何,直到最後的崩潰為止,他的確讓我們這些做下屬的學到不少行使統馭權應有的正面特質。
在白宮的頭兩年,我大部分都坐在會議桌後方的長椅上旁聽學習。一九七二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邁阿密召開的前夕,夏平組了一個籌備小組並邀我參與,「你 負責擬定大會的講稿」,他告訴我,其實這份工作倒沒有聽起來這麼偉大,我只是要整理這堆講稿,確保每一篇發言都在嚴格的時間限制之內,且彼此的論點不要相 互牴觸;其中隱含的挑戰,在於如何給大會觀眾一種簡潔有力且耳目一新的感受。
我這時才發現,在當代政治中,演技扮演了吃重的角色,而尼克森幕僚群賣力苦練的程度更是無人能及。為了製造娛樂效果,有人幫我和鮑伯.霍伯(Bob Hope)編劇的作家搭上線,我也邀請他們一起到邁阿密,這倆人就窩在當地的旅館裡面,一面透過電視看著大會現場,一面構思插科打諢的幽默台詞,趁著下一 位演說者上台之前,趕緊由我或另一個人將剛出爐的笑話交到他手裡。這花的可是你我納稅人的血汗錢!但這次大會的電視實況轉播非常成功。
當這場大選結束之後,尼克森如其所期盼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雷伊卻出我意料之外,打算辭去撰稿與研究部門主管的職位,但他希望我繼續留在白宮,當一位「府內賢能」,而尼克森也同意了;雖然重要的演說仍舊由他本人親自操刀,雷伊卻建議由我來繼任他的職位。
對於他的提議,我受寵若驚。我底下將帶領著一群文筆犀利的精英,而這個團隊也將影響尼克森的連任之路。包括撰稿人員、研究員、行政助理和協調單位的人員加 起來,我們這個部門大約有五十個人,原本我打算在大選之後回到北卡的老家,但我不想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正逢三十的己立之年,我一心想成長茁壯,向上攀 登。
在尼克森剩下的任期中,我負責帶領撰稿和研究部門,這是一群優異的團隊。在他第二任的任內,我也隨著其他的新進同仁晉升到中階職位,負責政策的擬定、施政 排程、預先籌備及相關的活動等等。我們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歷經過水門案的那段煎熬,而且成為終生的摯友,但那都是之後的事情了。以眼前的情況來說,我的工 作將我和總統的距離拉得更近。雖然我沒有成為他的親信,他對我卻是循循善誘,就像他對其他人一樣,讓我對高層的權力遊戲逐漸心領神會。
在那些日子裡,我所見到的尼克森,多半是他光明的一面。在他自毀長城之前,尼克森可說是當代美國總統中的翹楚。箇中原因,我現在瞭然於胸──他如何渡過那 段敗選失意的日子,他那鋼鐵般的意志,他對歷史的了解,他謎樣的性格,他網羅於麾下的菁英,以及他塑造部屬的方式。最主要的,是我親眼看到──他如何靠著 策略性的遠見而獲致成功。
如此先強調他的正面素質,似乎讓我的立場顯得不夠客觀。關於這一點,我俯首認罪,因為我對尼克森個人還是心存感激,是他幫我的公職生涯起了頭,而且我對他 的成就依舊滿懷敬意,同時我也希望外人能夠了解,倒底是哪裡出了岔錯;唯有體會其力量之崇偉,方能皓嘆足下深淵之險峻。且讓我們就他主要的優點一一評析。
書摘 3
第三章 他為何垮台?
尼克森或許研究過憲法,「但即使他讀過,他也沒讀通,」杜魯門(Harry
Truman,美國第三十三任總統)有一回嚴厲指責尼克森時下了這番評語。事實上,尼克森對自己瞭解憲法的程度極為自豪,但杜魯門把他看穿了--他的行為
就像自己完全不懂憲法一樣。尼克森在總統任內表現出智慧與堅毅,他心中也常有許多怒火燃燒,然而這並不太適合我們民主體系對領導的要求。
尼克森被迫下台的原因相當複雜,加上白宮內部的掩飾工作進行得比外面嚴密,即使當時我擔任他的幕僚,在他第二任總統任期內經常見到他,但一開始我還是不清 楚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連我在白宮裡的朋友也不明白,直到事件結束幾年後,我們才逐漸拼湊出故事的原貌,這個事件為未來所有的領袖提供了最重要的教育範本。 我最早的記憶在一九七三年七月十六日這一天。 我開著自己破爛的福斯汽車(Volkswagen)經過白宮警衛室,當停車在舊行政大樓(Old EOB,譯按:緊鄰白宮隔壁,艾森豪時代的行政大樓)停車場時,我不太瞭解為何許多白宮助理來回趕往旁邊的西廂。 「怎麼回事?」我問。「不確定,」我的朋友回答,「待會兒顯然有新聞發生。」上午十點多,我的電話鈴響,「巴特菲爾德(譯註1)今天下午二時要出席水門案 聽證會(譯註2)作證,我們一群人要下樓到克勞森(Ken Clawson,譯註3)的辦公室看,你要不要一起來?」「好,」我說。
譯註1:巴特菲爾德(Alex Butterfield)為總統特別助理海德曼的助手,擔任總統的副助理(Deputy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譯註2:參議院於一九七三年水門案發生八個月後,以七十票對○票,表決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水門案及其他競選期間的不法行為。 譯註3:克勞森於一九七二年加入尼克森的幕僚群,擔任白宮傳播副主任(Deputy Director of Communications)。一九七四年元月水門案調查期間,他升為白宮新聞主任。 克勞森的辦公室在舊行政大樓東北角,那裡相當寬敞、富麗堂皇,與他同一間辦公室的還有白宮傳播主任克蘭(Herb Klein),以及專為總統擺平一切問題的柯爾森(譯註四)。克勞森原為《華盛頓郵報》記者,他願意和媒體報導奮力一搏的態度使他成為尼克森跟前的紅人, 他散發質樸的個性,也讓他廣受同事歡迎。當我下午二時閒晃進去他辦公室時,很驚訝看到一個酒櫃,一些同事已倒起酒來,「怎麼那麼早?」我覺得奇怪。「等著 瞧吧,」有人回答。
譯註四:柯爾森(Chuck Colson)於一九六九至七三年擔任尼克森總統的特別顧問(Special counsel to
President),負責與組織團體作政治聯繫,同時也代表行政部門進行遊說。在他四年顧問任期,外界封他為白宮「打手」(hatchet
man),即使一些極有權力的政治人物也對他畏懼三分。
聽證會沒多久就開始。巴特菲爾德提供證詞後,委員會一位調查委員問他,白宮是否透過任何方式在橢圓形辦公室秘密錄音,他的回答令人大吃一驚--他說有。他 鎮定地描述,那套複雜的錄音系統由他幫忙安裝在橢圓形辦公室與他隱密的辦公室裡,那間辦公室就在我們辦公的行政大樓走廊旁。巴特菲爾德透露此一秘密後,立 即引起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我們震驚不已,原來尼克森至少從一九七一年起就偷偷錄下別人和他的談話內容;大家對於如何解讀其中意涵,意見嚴重分歧。 我相當興奮,我以為總統終於可以證明他的無辜。幾個星期以來,我們試圖證明總統無罪,並證明他對前一年夏天的水門案私闖事件(譯註5),事前完全不知情, 也未曾參與後來的掩飾行動,但除了他個人、海德曼、艾力克曼與其他權力核心成員的否認說辭外,我們根本找不到任何佐證,現在有了錄音帶,至少有確實的證據 證明他的無辜!當時屋子裡一部分人同意我的看法,這些人大都來自菁英學校與生活優渥的郊區,當日下午我們士氣高昂地離開柯爾森的辦公室,對接下來的戰爭充 滿信心。
譯註5:水門案發生於一九七二年六月十七日,共和黨總統連任委員會與白宮幕僚人員雇用五名男子潛入民主黨位於華盛頓特區水門大廈的競選總部,他們除了偷拍
文件,還在電話與房間內安裝竊聽器,結果全數遭警方逮捕,警方也沒收現場的監聽儀器與三十二張連號的百元美鈔,但他們拒絕透露犯案動機與幕後指使者。
|
第四章 正人君子
福特總統從白宮退休後幾個月,他的助理打電話給我,說前總統有個不情之請。他過幾天要在重要的場合發表演說,希望我能先讀過他的講稿。當天下午,福特前總統辦公室便傳真一份草稿給我,並表示福特本人會在晚上和我通電話。
傳真機送出來的那幾頁講稿是罕見的佳作。立論鞭辟入理,文句結構分明,使用的詞彙豐富而有力。兩個音節,甚至三、四個音節的難字躍然紙間。唯一的問題是: 在白宮為他工作了一年,我無法想像福特突然發表這麼一份講稿,因為這一點也不像他擔任總統期間發表過的演說。觀眾會不會以為他想刷新自己的形象呢?這些嚼 舌的字眼會不會讓他吃螺絲呢?他既然打電話給我,顯然是想改稿囉。
「我說……,」福特當天晚上打電話過來,我甚至可以想像他正抽著自己的煙斗,「我很好奇你對這份草稿有什麼看法,戴夫。」
「總統先生,這是篇頂尖的演講稿。看來有人替你寫了一流的文章。」我開始有點結巴,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措辭比較恰當。「不過裡頭有些部分可能不太合你的意。長官,您是不是希望我,把它修改的更符合您的風格?」
一陣靜默……。
我發現自己講話恐怕太大膽了,但是並不清楚有多大膽。我也認為,他知道我的意思是:簡單的講稿比較適合他,最好只用單音節的字,就像他在位期間我和其他人幫他捉刀的那些演講詞。
電話那頭傳來一聲輕笑。「不」他慢條斯理的回答:「我只想知道你喜不喜歡這篇講稿,不必修改。這是這麼多年來我第一次有機會坐下來,好好寫我自己的演講稿,用我自己的方法表達一些事情。我只是想先找你來試讀看看。」
我瞠目結舌,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我胡謅了幾句,兩個人又聊了一會兒才掛掉電話為止。我心裡想,我在白宮期間真是個大白癡,居然鼓勵這樣一位君子貶低自己。 我們為什麼塞給他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然後要他在公眾面前發表?他又為什麼照單全收?在他擔任總統期間,許多替他工作的人,包括我在內,從來沒有關照過他 的興趣所在,以更細緻的方式向人民傳達理念。也許正因為他從未以當上總統為終身職志,福特也低估了自己。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福特的形象越來越傑出。有越來越多人贊同,他身為領導者的操守與品格,比當年各界所認為的還要契合國家的期望。他是全方位的療傷專家。 尤其在柯林頓主政時期,醜聞成了大眾生活的一部份,福特的誠實更提醒了我們,美國人需要的領導人是什麼樣子。「福特是美國近代最被低估的總統。」雷根的傳 記作家莫立斯(Edmund Morris)如是說。
記者李福斯(Richard Reeves)態度的轉變也值得一提。一九七四年秋季,李福斯在國會競選最後幾天,跟隨新任總統的行程進行採訪,同時替《紐約》雜誌寫了一篇刻薄的文章, 雜誌封面是一張合成照片,有個小丑坐在橢圓辦公室裡,標題則是:「各位女士,各位先生,這是美國總統。」李福斯的文章中寫到:「現在的問題不在於說出國王 沒穿衣服──而是國王到底存不存在。」一年後,李福斯把他的論點擴充寫成一本書,再度強調:「福特很魯鈍。他沒有想像力,表達能力也不好。」
對於福特一路晉升至總統寶座,李福斯引述了布里斯爵士(Lord Bryce)的話來做比喻。布里斯在十九世紀末曾經到過美國,發現成為總統的多是中庸之材:「如果要在傑出的人和安全的人當中作一選擇,安全的人往往獲得 青睞。」李福斯知道尼克森總統本來屬意康納利(John Connally)擔任副手,不過後來還是選了福特,只因為福特的任命案能在國會輕易過關。這本雜誌塑造出來的福特形象很快就深植民心。在葛林(John Robert Greene)所寫的福特傳記裡也提到:「所有記者當中,沒有人比理查李福斯更賣力地宣揚福特無能的形象。」
不過此後歷史的演變,卻讓李福斯改變了看法。一九九七年他為《美國遺產》(American Heritage)撰文,標題為〈我很抱歉,總統先生〉。文中他感嘆這幾年來政治與新聞的敗壞,尤其是媒體侮蔑公眾人物的歪風,不過他也很有氣概的承認, 他評論福特總統的文章,助長了媒體謾罵的風氣。雖然是後見之明,不過李福斯表示福特總統「比我預期及想像的都還要出色……,他盡了全力,做了他認為該做的 事。我尊敬您,同時要謝謝您,總統先生。」
福特在位期間,一直都擺脫不了為人魯鈍的形象。就像詹森(Lyndon Johnson)曾經說的,他這種人心地雖好,但就是沒辦法邊嚼口香糖邊走直線。(事實上李福斯指出,原來的說法是:「他沒辦法邊嚼口香糖邊放屁」;強森 的助理後來修飾了他的用詞。)這樣的形容並不公平,但是類似李福斯這樣的記者和許多人卻樂於廣為散播,福特在民主黨陣營的對手就更不用說了。政府內我們這 些在他身邊的人,都知道他比媒體所描寫的還要聰明,儀態也更為英挺(別忘了年輕時候,曾有球隊想聘福特為職業美式足球選手)。我們絞盡腦汁,想讓大眾瞭解 這位每天與我們共事的人。不過回想起來,我們這些人當中,絕大部分都沒有完全認清他的能力。我們應該對他有更高的評價。至少我希望自己當時能夠如此。
第五章 天生好手
關於領導能力,我從雷根身上學到的比誰都多,但總是意外得到。
雷根執政的第三年,由他主持一年一度的工業國經濟高峰會議。他選擇維吉尼亞州威廉斯堡(Williamsburg, Virginia)做為會議地點,參與國領袖下褟於廣場附近的殖民式房舍,非常舒適。
七國高峰會議(G-7)對雷根是一項大考驗。他將第一次扮演一個團體的主席,主導複雜的世界經濟、政治論壇。身為總統,雷根也希望能和各國每一位領袖一對 一會談,即貿易用語中所謂「雙邊」會議,不得有其他領袖加入。世界各國媒體都懷疑雷根能否掌握這些全球性議題,都將深入報導是否他能應付這麼多的對談。
會議中的某一天,對雷根來說特別具有挑戰性,行程中包括幾場全體出席的會議,以及與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科爾(Helmut Kohl),還有其他一兩位領袖的雙邊會談。每一次會談,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都準備了冗長的背景資料,供總統於前一晚閱讀。因為會議實在太多,簡報小冊 厚得像電話簿一樣。
在這裡,有個兩難的狀況。雷根在好萊塢時練就了背劇本的好本領,但因此他閱讀的速度非常慢。就像他擔任加州州長時的幕僚一樣,我們也不讓他在晚上閱讀太多 資料,因為這樣會讓他熬夜,隔天早上雷根會很疲累,更糟的是,南西也會暴跳如雷。然而話說回來,雷根將透過這次高峰會議在全世界露臉,參加每一場會議他都 必須充份掌握細節。我們怎能不準備一本龐然的簡報小冊?
我記得幕僚長貝克(Jim Baker)把簡報小冊交給雷根時有點戰戰兢兢:「總統先生,請很快地瀏覽這些資料。拜託不要讀得太晚了。」
隔天早上七點半的幕僚早餐,雷根遲到了,看來好像剛被卡車撞到,他的眼睛浮腫、走路緩如牛步。我心想:「天啊,他熬了大半夜在讀那本書。南西在哪裡?今天肯定會很慘。」
早餐吃了二十分鐘後,雷根表情羞赧地說:「我必須向大家坦白一件事。昨天晚上我讀了簡報小冊,內容很不錯。但九點左右我打開電視,正在播《真善美》,那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我就一直看下去。它播到很晚,所以很抱歉我沒看完那些資料。」
雷根話一說完,我就不擔心南西了。這次他睡眠不足,她可怪不得我們。
但另一方面,我們很擔心他要如何撐過這些會議?沒讀過我們精心準備的簡報小冊,他該怎麼辦?我們是否會被國際媒體圍剿?
然而,奇蹟出現了。早餐下了肚,再加上幾個笑話,雷根立刻變得和前幾場會議一樣精神奕奕。他沒提到我們準備的那一大疊資料,而專注於他想要追求的大方向。 他雖然很疲倦,但也很放鬆,來賓都覺得如沐春風。雷根的表現大受歡迎,而各國領袖和媒體龍頭都頗表佩服。對我們幕僚來說,這次是個很好的教訓,那就是別把 我們自己或我們的簡報看得太重要。
雷根的個性恬淡自得,非常清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這些都是他身為領導者最大的長處,這些事情不必別人提醒他。我們都儘可能幫助他除去障礙,而不是像操縱傀儡般對他。
雷根執政的第三年,由他主持一年一度的工業國經濟高峰會議。他選擇維吉尼亞州威廉斯堡(Williamsburg, Virginia)做為會議地點,參與國領袖下褟於廣場附近的殖民式房舍,非常舒適。
七國高峰會議(G-7)對雷根是一項大考驗。他將第一次扮演一個團體的主席,主導複雜的世界經濟、政治論壇。身為總統,雷根也希望能和各國每一位領袖一對 一會談,即貿易用語中所謂「雙邊」會議,不得有其他領袖加入。世界各國媒體都懷疑雷根能否掌握這些全球性議題,都將深入報導是否他能應付這麼多的對談。
會議中的某一天,對雷根來說特別具有挑戰性,行程中包括幾場全體出席的會議,以及與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科爾(Helmut Kohl),還有其他一兩位領袖的雙邊會談。每一次會談,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都準備了冗長的背景資料,供總統於前一晚閱讀。因為會議實在太多,簡報小冊 厚得像電話簿一樣。
在這裡,有個兩難的狀況。雷根在好萊塢時練就了背劇本的好本領,但因此他閱讀的速度非常慢。就像他擔任加州州長時的幕僚一樣,我們也不讓他在晚上閱讀太多 資料,因為這樣會讓他熬夜,隔天早上雷根會很疲累,更糟的是,南西也會暴跳如雷。然而話說回來,雷根將透過這次高峰會議在全世界露臉,參加每一場會議他都 必須充份掌握細節。我們怎能不準備一本龐然的簡報小冊?
我記得幕僚長貝克(Jim Baker)把簡報小冊交給雷根時有點戰戰兢兢:「總統先生,請很快地瀏覽這些資料。拜託不要讀得太晚了。」
隔天早上七點半的幕僚早餐,雷根遲到了,看來好像剛被卡車撞到,他的眼睛浮腫、走路緩如牛步。我心想:「天啊,他熬了大半夜在讀那本書。南西在哪裡?今天肯定會很慘。」
早餐吃了二十分鐘後,雷根表情羞赧地說:「我必須向大家坦白一件事。昨天晚上我讀了簡報小冊,內容很不錯。但九點左右我打開電視,正在播《真善美》,那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我就一直看下去。它播到很晚,所以很抱歉我沒看完那些資料。」
雷根話一說完,我就不擔心南西了。這次他睡眠不足,她可怪不得我們。
但另一方面,我們很擔心他要如何撐過這些會議?沒讀過我們精心準備的簡報小冊,他該怎麼辦?我們是否會被國際媒體圍剿?
然而,奇蹟出現了。早餐下了肚,再加上幾個笑話,雷根立刻變得和前幾場會議一樣精神奕奕。他沒提到我們準備的那一大疊資料,而專注於他想要追求的大方向。 他雖然很疲倦,但也很放鬆,來賓都覺得如沐春風。雷根的表現大受歡迎,而各國領袖和媒體龍頭都頗表佩服。對我們幕僚來說,這次是個很好的教訓,那就是別把 我們自己或我們的簡報看得太重要。
雷根的個性恬淡自得,非常清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這些都是他身為領導者最大的長處,這些事情不必別人提醒他。我們都儘可能幫助他除去障礙,而不是像操縱傀儡般對他。
第六章 羅斯福作風
雷根的典範是小羅斯福總統──在作風上,而不是實質上。雷根二十一歲時第一次在大選中投票,他選了小羅斯福(譯註),而非胡佛(Herbert
Hoover, 1874-1964,總統任期一九二九-三三年,當時尋求連任)。那時他在愛荷華州迪摩因市(Des Moines,
Iowa)擔任電台播音員,一九三六年選戰期間,他曾在街上幫小羅斯福拉票助陣。那年雷根投票給小羅斯福,後來兩次選舉也都投給他。小羅斯福對他的領導風
格所產生的影響相當深遠。
譯註:小羅斯福的總統任期為一九三三-四五年,為任期最長的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去世後,杜魯門任內國會才通過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條,明文規定總統任期以兩任為限。
雷根在新政時期曾為民主黨人,幾乎達二十年之久。雷根在自傳中甚至描繪自己是「近乎無可救藥的自由派」。雷根在結束了電影生涯時產生了意識形態的變化,也
展開和奇異電器(General Electric)及南西.戴維斯(Nancy
Davis)的新關係。一九五○年,雷根在加州參議員選舉時反對尼克森;一九六○年,總統大選中時他支持尼克森。雷根開玩笑說:「不是我背叛我的黨,而是
黨背叛了我。」事實上,他不太願意承認自己改變了觀點。
不變的是雷根對小羅斯福的崇拜。他年輕時就會背誦小羅斯福第一次就職演說的佳句,並熱心傾聽小羅斯福的爐邊談話。懷特(Teddy White)曾指出,一九五○年代,雷根開始代表奇異電器公司演講時,雷根表示他的「演講的韻律、遲疑、頭部擺動,都是從小羅斯福那裡得到啟發。」當選總 統後,雷根也會在橢圓形辦公室引述幾句小羅斯福的名言。小羅斯福顯然是雷根的偶像。
小羅斯福和雷根有些相同之處,但以下的故事有助於我們了解雷根。一九三三年,小羅斯福宣誓就職後五天,出奇不意地去探訪九十二歲的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法官(此後不到一年,霍姆斯才從最高法院退休)。根據華德(Geoffrey C. Ward)寫的小羅斯福傳:「沒有任何一位總統像小羅斯福那樣具有歷史感,而霍姆斯法官對他來說,是一段美國歷史活生生地具體重現。」霍姆斯和作家愛默生 (譯註)是朋友,也曾在內戰中受傷三次,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如此長壽,在高等法院(High Court)服務了三十年,跨入二十世紀。那天,小羅斯福和霍姆斯談了一個小時左右。小羅斯福離開後,霍姆斯輕鬆地坐在他最喜歡的一張椅子上。
不變的是雷根對小羅斯福的崇拜。他年輕時就會背誦小羅斯福第一次就職演說的佳句,並熱心傾聽小羅斯福的爐邊談話。懷特(Teddy White)曾指出,一九五○年代,雷根開始代表奇異電器公司演講時,雷根表示他的「演講的韻律、遲疑、頭部擺動,都是從小羅斯福那裡得到啟發。」當選總 統後,雷根也會在橢圓形辦公室引述幾句小羅斯福的名言。小羅斯福顯然是雷根的偶像。
小羅斯福和雷根有些相同之處,但以下的故事有助於我們了解雷根。一九三三年,小羅斯福宣誓就職後五天,出奇不意地去探訪九十二歲的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法官(此後不到一年,霍姆斯才從最高法院退休)。根據華德(Geoffrey C. Ward)寫的小羅斯福傳:「沒有任何一位總統像小羅斯福那樣具有歷史感,而霍姆斯法官對他來說,是一段美國歷史活生生地具體重現。」霍姆斯和作家愛默生 (譯註)是朋友,也曾在內戰中受傷三次,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如此長壽,在高等法院(High Court)服務了三十年,跨入二十世紀。那天,小羅斯福和霍姆斯談了一個小時左右。小羅斯福離開後,霍姆斯輕鬆地坐在他最喜歡的一張椅子上。
譯註: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美國思想家、散文作家、詩人,美國超驗主義運動的主要代表,強調人的價值,提倡個性絕對自由和社會改革,著有《論自然》等。
他對同伴說:「他的堂兄弟泰德(Ted)任命我到法院。」
譯註:指的是「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總統任期一九○一-○九年),與小羅斯福為遠房叔姪關係。
「然後呢,霍姆斯法官?」
霍姆斯想了半晌,給了新進白宮的羅斯福下了斷言:
「頭腦二流,氣質一流。」
華德繼續寫道,霍姆斯「對人或對法律的判斷都很敏銳。美國的公眾人物中,不乏比小羅斯福聰明、知識淵博、更堅毅,而且不那麼狡猾的人,但沒有任何人像他如此令人愛恨交加,沒有人的政治成就和自信能在他之上。」
雷根並非具有上述全部特質。他並不像小羅斯福那樣老奸巨滑,也無法激起民眾強烈的喜惡(雖然他有時會嚇壞別人)。但和小羅斯福一樣,他的頭腦二流、氣質一流,這組合讓他成為非常優秀的總統。
許多人無法理解雷根領導能力的特質。上一章我們討論過他上任後的政治手腕,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檢視他透過演說激勵、煽動民眾的能力。但我們必須剖析他的直覺與價值觀,才能全盤了解他。
事實上,很多觀察家提到雷根時都不禁要問:一個對世界局勢的了解漏洞百出的人,怎麼可能成為世界領袖?在雷根的心靈地圖裡,是不是有個被人忽視的角落?傳 記作家莫里斯(Edmund Morris)一直想不通,他想釐清雷根的心中是否有個特別的地方。結果莫里斯還是束手無策,他無法為雷根定位,只好提出自己的創見來解釋。
莫里斯想分析雷根的頭腦卻了碰釘子,這種挫折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和雷根共事都摸不透他,就連雷根多年的舊識也坦承不了解他。雷根拉下了布幕保護他的內心,和大家保持情感距離,除了南西以外。
我從小相信,領導能力的首要條件就是一流的頭腦。小時候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亞瑟王、羅蘭、林肯都是智者。這不就表示他們聰穎過人嗎?柏拉圖不是教我們要信任哲人之王嗎?富蘭克林和傑弗遜呢?他們不是飽學之士嗎?最博學的人能力最好,他們不是最好的例子嗎?
譯註:羅蘭(Roland),法國史詩《羅蘭之歌》主人公,查理大帝的外甥,以膂力、勇氣及騎士精神出名,曾與其友奧利佛交戰五日不分勝負。霍姆斯想了半晌,給了新進白宮的羅斯福下了斷言:
「頭腦二流,氣質一流。」
華德繼續寫道,霍姆斯「對人或對法律的判斷都很敏銳。美國的公眾人物中,不乏比小羅斯福聰明、知識淵博、更堅毅,而且不那麼狡猾的人,但沒有任何人像他如此令人愛恨交加,沒有人的政治成就和自信能在他之上。」
雷根並非具有上述全部特質。他並不像小羅斯福那樣老奸巨滑,也無法激起民眾強烈的喜惡(雖然他有時會嚇壞別人)。但和小羅斯福一樣,他的頭腦二流、氣質一流,這組合讓他成為非常優秀的總統。
許多人無法理解雷根領導能力的特質。上一章我們討論過他上任後的政治手腕,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檢視他透過演說激勵、煽動民眾的能力。但我們必須剖析他的直覺與價值觀,才能全盤了解他。
事實上,很多觀察家提到雷根時都不禁要問:一個對世界局勢的了解漏洞百出的人,怎麼可能成為世界領袖?在雷根的心靈地圖裡,是不是有個被人忽視的角落?傳 記作家莫里斯(Edmund Morris)一直想不通,他想釐清雷根的心中是否有個特別的地方。結果莫里斯還是束手無策,他無法為雷根定位,只好提出自己的創見來解釋。
莫里斯想分析雷根的頭腦卻了碰釘子,這種挫折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和雷根共事都摸不透他,就連雷根多年的舊識也坦承不了解他。雷根拉下了布幕保護他的內心,和大家保持情感距離,除了南西以外。
我從小相信,領導能力的首要條件就是一流的頭腦。小時候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亞瑟王、羅蘭、林肯都是智者。這不就表示他們聰穎過人嗎?柏拉圖不是教我們要信任哲人之王嗎?富蘭克林和傑弗遜呢?他們不是飽學之士嗎?最博學的人能力最好,他們不是最好的例子嗎?
譯註:哲人之王(philosopher kings),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應由哲學家統治社會。
譯註: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美國政治家和科學家,參加起草獨立宣言、出使法國,發明避雷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