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楊牧:《瓶中稿》、"學院之樹"的故事


楊牧:學院之樹|同情與智慧(1983.11);  A Soft Goodbye 

2015年12月31日向晚,到臺大校園散步。
走到社科院,似乎開幕近一年,而我沒細看過它。
一開始,可細讀寫在玻璃上的現代詩,立讀之,竟然有點感動。
不知道:為什麼臺大院方有這種氣魄和勇氣,將楊牧之詩書於此21億(?)建物長之廊頭......

(8小時之後,2016年元旦清晨2點,我想找出這首詩,連帶找出童先生的故事: 
童子賢捐8千萬協助台大社科院大樓完成內部裝修,只要求院方把楊牧的〈學院之樹〉刻印在院館長廊盡頭,提醒每天經過的學生在追求知識之餘,別忘了「同情」和「智慧」。)


(接下來,我去該館辜振甫紀念圖書室借一本盼望近十年的書:Models of a Man: Essays in Memory of Herbert A. Simon, 2004
【尾聲】(Epilogue)是編輯之一的才子James G. March 教授的英文詩: A Soft Goodbye,   pp. 533 -35,讀之令人感動。)



學院之樹|楊牧(1983.11)  

 
在一道長廊的盡頭,冬陽傾斜   
溫暖,寧靜,許多半開的窗   
擁進一片曲綣兇猛的綠   
我探身端詳那樹,形狀   
介乎暴力和同情之間   
一組持續生長的隱喻   
劇痛的葉蔭以英雄起霸的姿勢   
穩重地覆蓋在牧歌和小令的草地上   
屏息安定,乃有千萬隻金鳳之眼   
仰望天上慢慢飄流的魚狀雲,又   
如大航海時代錯落兀立甲板上的水手   
在長久節制的尋覓過程裡   
凝視平靜澳熱的海面,北回歸線之南   
南回歸線之北,不其然   
發現一群季候性的水族   
正沉默地向西泅游     
「彩色蝴蝶,」一個小女孩輕聲     
驚呼道。我回頭看見她     
戀慕地(肯定是教授的女兒)     
瞪著身邊一扇半開的窗說:     
「我想要這隻彩色的蝴蝶-」     
我們趨近那憩息的三色堇     
兩翅疊合在夢裡:「我想     
把它捉到,我想然後我想     
輕輕將它夾在書裡。不疼的」   
不疼,可是它會死   
留下失去靈魂的一襲乾燥的彩衣   
在書頁的擁抱裡,緊靠著文字   
不見得就活在我們追求的   
同情和智慧裡。我低頭看那小女孩   
淡淡的黑髮淺淺的眉,有一天   
她將成長在書裡,並且倚窗   
注意到一棵奮起拔高的樹,驚奇   
以無數垂落的手勢訴說同情和   
智慧,鳳眼仍然仰望天上的雲-   
因歲月而帶著慈藹的神色   
-像旗幟一樣招展著,又像   
成群的彩蝶在春天的風裡飛   
「那時我是老人了,」我說:  
「然而我會永遠認得你」 
    
她開心地笑:你喜歡看     
一串一串的肥皂泡麼?」    
 對著半開的窗子   

在一道長廊的盡頭,冬陽傾斜   
溫暖,寧靜。那小女孩   
勾起一串斑斕的泡沫   
吹向虛無。薄薄的幻影逸入   
罩滿猛綠的庭院,如剎那的美目   
瞬息眨過交錯的日光   
消逝在風裡   
我兩手扶著欄杆外望   
一串又一串的泡影從眼前閃過   
那棵樹正悲壯地脫落高舉的葉子   
這時我們都是老人了-   
失去了乾燥的彩衣,只有甦醒的靈魂   
在書頁裡擁抱,緊靠著文字並且   
活在我們所追求的同情和智慧裡


《楊牧詩集II》




開闢一個蘋果園 ◎‪#‎楊牧‬
  
想到你最喜悅的時候
一種淺淺的流水的笑,且又有些
埋藏於絲絨和燈暈的悲淒
一種晨花佈置寢房的
水瓶面向陽臺的──一種寂寞
想到這些,或許這樣也好
開闢一個蘋果園
 
記憶着你最起先,也有
飛散的爐烟。並不需要
捕捉,也有許多許多跌落的榆錢
這樣奔馳的思想
滿地的水影。這樣多的愛
在午夜以前思索着,或許便為你
開闢一個蘋果園
 
(一九七二.四)
 
--
  
◎作者簡介
 
楊牧


  臺灣花蓮人,一九四○年生,東海大學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Iowa)碩士,柏克萊(Berkeley)加州大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講座教授。著有散文、詩集、戲劇、評論、翻譯、編纂等中英文五十餘種。
 
--
 
美術設計:沛容
攝影提供: 
 
--
  
◎小編賞析
 
本詩選自楊牧《瓶中稿》裡,是首細緻描寫感情樣貌的情詩。蘋果在西方基督教傳統有禁忌的意味,詩題「開闢一個蘋果園」彷彿就讓人聯想到一個感情的居所與樂園。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