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宇宙:我們身在何處?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The Living Universe: Where Are We? Who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Duane Elgin)
偉 | 30 April, 2014 | 宗教命理 | (5 Reads)
內容簡介
登群山,攬佳氣。自然的祥和流入,一如陽光之流入群樹。有風拂來,清新襲人,而暴風鼓其能量,則煩憂落盡,有如秋葉。──約翰.繆爾(John Muir),探險家.博物學家
回程的路上,遙隔二十四萬哩,凝視我所自來的恆星與行星,突然領會到,宇宙自有智慧、情義與圓融。──艾德加.米切爾(Edgar Mitchell),太空人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身為漫步月球的最後一人,站在墨藍的暗影中,心懷敬畏,我從月球表面凝視地球,目之所及,美至無可言喻。這中間一定有其道理,有其目的──因為,實在太美,其美不可能出於偶然。──尤金.塞爾南(Gene Gernan),太空人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他能問上帝一個問題,他會問:「宇宙是友善的,還是不友善的?」本書所問更為深入:宇宙是活的嗎?問題簡單,所答卻有深意:活著,對於生命,你是覺得疏離還是歸屬,是無所期待還是有所指望,是玩忽還是尊重。
本書文筆優雅平易,卻指出了人類最重要的生存困境。我們身在何處?我們生而為誰?我們此行何往?對於我們自己與人類的前程,杜安.艾爾金曾其著作《自求簡樸》(Voluntary Simplicity)一書率先提倡永續生活之道;在此書中,他更進一步提出人類為共同的生活與成長的方向,建立在這樣的理解上:我們每一個人都代表一個活生生的宇宙。宇宙是有意識的、會自我調整、會自我創造、會隨時更新,生生不息,不斷提升自身的複雜性與創造性。
如果說,死宇宙觀將導致疏離與絕望,那麼,活宇宙觀所產生的,便會是一種激勵人心、充滿活力的願景。艾爾金研究活宇宙長達二十七年,並受到世界各種智慧傳統的啟發,特別是佛教、基督教的教友派、諾斯替派、印度教與道家思想,他同時從事冥想與內在省察,廣泛研究通靈,本書是艾爾金首次將多年來對活宇宙之探索合集呈現,極具啟發。
作者簡介
杜安.艾爾金Duane Elgin
畢業於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業管理學院,獲MBA學位,長期研究地球環境及人類未來前途之發展議題。他是一位作家、演說家、研究人員、媒體工作者,曾任美國史丹佛大學社會科學高級研究員。
其重要論述著作《自求簡樸》(Voluntary Simplicity,中文版由立緒文化出版,書名為《簡樸》)率先提倡永續生活之道;及《覺醒的地球》(Awakening Earth),並與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等人合著《改變中的人類形象》(Changing Image of Man)。
譯者簡介
鄧伯宸
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翻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獲中國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譯作包括《影子大地》、《孤獨的聆賞者》、《族群》、《綠色全球宣言》、《邱吉爾的黑狗》、《換一種角度看美》、《舊歐洲、新歐洲、核心歐洲》、《生活之道》、《男子氣概》、《德蕾莎修女教我的事》、《哭泣的橄欖樹》、《塔利班與女裁縫》、《印度 美麗與詛咒》、《普魯斯特的個人書房》、《真正的家:365天每日智慧》、《梭羅:綠色先知》、《遙遠的目擊者:阿拉伯之春紀事》《好公民:打造覺悟的社會》等(以上皆立緒文化出版)。
目錄
序╱狄巴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
作者序
導言 大覺醒The Great Awakening
個人的觀點
生活在一個死宇宙中
親宇宙性:造化之愛
生命之有無會造成差別嗎?
第一部 我們身在何處?Where Are We?
第一章 第一個奇蹟
The First Miracle
我們都是巨人
宇宙近乎無形
我們才剛開始而已
我們與造化有直覺的聯繫
想像一個宇宙的建立
死宇宙與活宇宙的對比
第二章 活宇宙的科學
The Science of a Living Universe
一個統一的宇宙
背景能量之洋
一個不斷再生的宇宙
每一層次的知覺
根本的自由
能夠複製自身
科學觀點的整合
第二部 我們是誰?Who Are We?
第三章 靈性者,親近活宇宙
Spirituality as Intimacy with a Living Universe
猶太教─基督教觀點
伊斯蘭教觀點
印度教觀點
佛教觀點
道家與儒家觀點
原住民觀點
西方觀點
總結人類經驗的智慧
第四章 母親宇宙
The Mother Universe
科學中的超宇宙
智慧傳統中的母親宇宙
綜合觀點
成長於母親宇宙的懷抱
第五章 靈體與我們的造化特質
The Soul’s Body and Our Cosmic Identity
靈魂的尺寸
靈魂本體的特性
光明體
音樂體
愛之體
認知體
臨終之前,認識自己
第三部 我們往哪裡去?Where Are We Going?
第六章 宇宙將往何處去?
Where Is the Universe Going?
生命中生命的生命
培養自我組織體系
人類的核心計畫
培育生命的花園
第七章 人類的回家之旅已至半途
Humanity Is Halfway Home
人類的英雄之旅
人類的分離之旅
最大的考驗與啟蒙的時代
人類的反璞歸真之旅
第二軸心年代
覺醒進入活宇宙
階段一:反思意識
階段二:海洋意識
階段三:流動意識
第四部 為前面的旅程做好準備Actions for the Journey Ahead
第八章 返家之旅的六大要務
Six Vital Tasks for the Journey Home
攜手合作,共創人類覺醒的劇本
培養反省與和解
簡樸生活與永續生活
打造新的社區
做一個媒體自覺的公民
為世界帶來新的本事
對人類的前程許下承諾
第九章 活在一個活宇宙中
Living in a Living Universe
冥想
對談
序
身為醫師,我所關心的是療癒。依我的觀點,我們來自於宇宙,與宇宙的接觸愈頻繁,我們療癒自己同時也療癒這個星球的能力便愈強大。這是一個有生命、有智慧的宇宙,我們是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宇宙不僅有生命,而且賦有意識。宇宙透過你我而存活而呼吸。若要確認此一事實,就必須把宇宙視為一個生命體來理解,若非如此,又如何認識它呢?就從今日起,開始養成下列習慣吧:
跟宇宙對話。
聆聽它的回應。
與自然維持密切的關係。
觀萬物皆有生命。
視自己有如宇宙之子裔。
關於我們這個活宇宙,杜安.艾爾金(Duane Elgin)在這方面的論述堪稱是開路先鋒。四十餘年來,獻身科學知識與靈性理解的探討,並在一個展望人類長遠未來的總統委員會中任職;其著作《自由簡樸》(Voluntary Simplicity)率先提倡永續生活之道;在《覺醒的地球》(Awakening Earth)中,為人類的旅程開展了一幅壯麗的景緻;又與他人合作成立三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媒體責任與公民權利的建立,另外還及於其他。本書的獨特與廣度充分反映了杜安人生閱歷的淵博。
本書文筆優雅平易,卻指出了人類最重要的生存困境。我們身在何處?我們生而為誰?我們此行何往?對於我們自己與人類的前程,一步一步地,他提供了新的洞見,而其根本則是建立在這樣的理解上:我們每一個人都代表一個活生生的宇宙。宇宙是有意識的、會自我調整、會自我創造、會隨時更新,生生不息,不斷提升自身的複雜性與創造性。
透過我們(人類的神經系統),宇宙逐漸覺知其本身。我們是光、愛、音樂與快樂的化身。我們是朝著統一意識(unity consciousness)在進化,一旦達到那個境界,便能體認到,自己的存有是宇宙的因子,參與了宇宙的演化。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參與此一進化過程,便能夠癒合集體的心靈裂口,為貧窮、社會不公、戰爭、恐怖主義與生態浩劫帶來創造性的解決。如果無視於集體覺醒的呼籲,那就是在把此一珍貴星球上的人類文明帶向危險的未來。
我希望人類家族能夠覺醒,體認一個切確不移的事實:我們所生活的宇宙是一個活宇宙。人的身體是宇宙身體的一部分。人的心靈是宇宙心靈的一部分。覺醒並認知我們自己所賦有的宇宙向度,其所具有的復元效果無比強大。有了這樣的體認與理解,我們將為這個受傷的星球帶來療癒,為人類的探險旅程帶來新的意義。
杜安這本書極為重要,因為,在人類四分五裂的這個關鍵時代,找出我們本屬同一物種的共通點是極端重要的。我們全都生活在同一個活宇宙之中,此一共識可以提供一個平台,正面展望未來,點燃希望的燈塔,照亮世界正在匯集的風暴所帶來的黑暗。
狄巴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
活宇宙:我們身在何處?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The Living Universe: Where Are We? Who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作者: 杜安.艾爾金
原文作者:Duane Elgin
譯者:鄧伯宸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2014/04/10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20 (HKD107)
ISBN:9789866513985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Some Blogs of Hanching Chung
網誌存檔
-
▼
2016
(611)
-
▼
1月
(34)
- Mahatma Gandhi
- Curious investigations: 19th-century American and ...
- “御宅族”的精神史: 1980年代論
- Guardian to cut £54m of costs and introduce paid-f...
- History of rape
- 放送の50年
- What’s great about Goethe? BY ADAM KIRSCH
- TANG POEMS;陳弱水 著《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增訂本)》
- Marvin Minsky (1927–2016),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Robert Burns (1759-1796) "Auld Lang Syne", The Mus...
- Stephen Hawking 史蒂芬.霍金, Jane Wilde
- Robert Wright 神的演化 The Evolution of God《下一個基督王國》
- Michel Tournie 1924-2016; Volker Schlöndorff;書人: ...
- Phrases and Philosophies for the Use of the Young ...
- THE UGLY RENAISSANCE:
- 溫肇東{十年百城‧千卷萬里:城市觀察的創新筆記}、{創河:美學與創新的交匯}
-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1876)《湯姆歷險記》
- Emile Zola 左拉
- 張文伯: 我看各國司法等
- "Annals" by Tacitus
- David Bowie’s Top 100 Books; 陳為廷的:All-TIME 100 Nov...
- Jack London, The Call of the Wild, White Fang
- 《台灣兒歌與民謠之旅》
- Au revoir là-haut By Pierre Lemaitre《天上再見》繆詠華譯
- A short story by P G Wodehouse
- Edgar Morin To understand the Other /作品:《方法:天然之天性...
- the rise and fall of a great nation:“Belindia”, Br...
- The Remains of the Day; An Artist of the Floating ...
- Duane Elgin 【活宇宙:我們身在何處?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鄧伯宸譯
- Ikiru (生きる, "To Live") 黑澤明 1952
- 楊牧:《瓶中稿》、"學院之樹"的故事
- Gustav Janouch 《卡夫卡談話錄》
- Emily Dickinson: "We Grow Accustomed to the Dark,...
- "Nineteen Eighty-Four" By George Orwell
-
▼
1月
(3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