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

《亞瑟王之死》(Le Morte d'Arthur) 蘇其康 譯注本




Wikipedia

亞瑟之死》(Le Morte d'Arthur,初版及現代的某些版本均題為Le Morte Darthur,即中世紀法語之la mort d'Arthur),《亞瑟之死》為湯馬斯·馬洛禮集結一些英文及法文版本亞瑟王騎士文學而成的作品。此書包含了部份馬洛禮的原創故事以及一些馬洛禮以自己的觀點重新詮釋的舊故事。最初由威廉·卡斯頓於1485年出版。亞瑟之死可算是以英語寫作的亞瑟王傳奇中,至今最著名的作品。許多近代的亞瑟傳奇作家都把馬洛禮的亞瑟之死當作首要的資料出處。其中著名的作品包括了T·H·懷特的《永恆之王》以及丁尼生的《國王敘事詩》。
為了便於閱讀的原因,卡斯頓將此書分為21卷,由507章組成。但在一開始,馬洛禮將自己的作品分為以下8則故事:
  1. 亞瑟的誕生與興起:「自烏瑟王的婚姻至繼他而起並身經百戰的亞瑟王」
  2. 亞瑟王與羅馬人之間的戰爭:「亞瑟王與羅馬皇帝路希斯之間的崇高傳奇」
  3. 蘭斯洛特之卷:「湖之蘭斯洛特的崇高傳奇」
  4. 蓋瑞斯之卷:「奧克尼之蓋瑞斯爵士的傳奇」
  5. 崔斯坦與伊索德:「崔斯坦爵士之卷一及卷二」
  6. 聖杯的追尋:「聖杯的崇高傳奇」
  7. 蘭斯洛特]與關妮薇的戀情:「蘭斯洛特爵士與關妮薇皇后」
  8. 圓桌騎士的崩毀及亞瑟王之死:「亞瑟之死」

目錄

  [隱藏
  • 1溫徹斯特手稿
  • 2卷一:「自烏瑟王的婚姻至繼他而起並身經百戰的亞瑟王」
  • 3卷二:「亞瑟王與羅馬皇帝路希斯之間的崇高傳奇」
  • 4外部連結


    亞瑟王之死

    Le Morte d’Arthur

    • 定價:1350
    • 優惠價:791067
      我對是非對錯的判斷、對高貴道義的情懷,以及所有為弱勢的人對抗壓迫者的意圖,都來自於《亞瑟王之死》。── 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諾貝爾文學獎、普立茲獎得主)

      馬羅里的《亞瑟王之死》講述了著名的不列顛國王亞瑟及其圓桌騎士的故事。從亞瑟的父親談起,到亞瑟的出生、成長、崛起、婚姻、征戰、組成圓桌騎士團、和藍撒洛在法蘭西的戰鬥、回防和莫得傑的戰役、以及最後雙方的敗亡。這不只是一個英雄人物的一生,更像是不列顛民族的機運和去向,是一部史詩式的傳奇。

      馬羅里大量採用法文本和一些英文本的亞瑟故事,統整和創立了英國的敘事和亞瑟王傳說完整的傳統。

      馬羅里寫的是故事而不是歷史,但他的傳奇和他當代的環境做對話。書中來自北方的侵凌,以及邊疆諸侯的動亂,不顧皇室的治權,對馬羅里年代的讀者而言,具有真實的當代政治現實感。他營造了亞瑟的圓桌騎士團,全部團員都是高貴英勇的騎士,以理想性高的騎士精神來對比現實社會中的背叛、不守規範、蔑視倫理、逞英雄耍威風、敗壞道德的劣行。他所塑造的中古時代理想的國王與騎士,就是要盡心意和秉持正義,一國之君要依靠他的騎士、護衛他的國土。因此《亞瑟王之死》成為歐洲騎士文學的代表作。

      《亞瑟王之死》影響了後世的很多佳作,舉煩桂冠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的《國王的田園牧歌》(Idylls of the King)、韋特(T. H. White)的《永恆之王》(The Once and Future King)、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的《亞瑟王及其高貴騎士大事錄》(The Acts of King Arthur and His Noble Knights)等文學著作,或是歌劇《康窩爾皇后悲劇》(The Famous Tragedy of the Queen of Cornwall at Tintagel in Lyonesse)、好萊塢大片《亞瑟王》或電視影集《梅林》,皆受其啟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湯馬斯‧馬羅里(Thomas Malory, 1416?-1471)


      湯馬斯‧馬羅里出生在一個優渥的英格蘭官宦士紳家庭。弱冠之年即繼承家業的馬羅里於1441年被封為騎士,1445年被選為窩威克郡的國會議員,並任郡縣內國稅免徵委員會的一員。之後他幾度陷入白金漢公爵及約克公爵的政治鬥爭以及玫瑰戰爭內戰,多次的牢獄顛沛、諸侯之間的討伐內戰及劃地稱王,使馬羅里深有所感,並將這些經歷融入《亞瑟王之死》。馬羅里大約於1469年3月到1470年3月間完成了《亞瑟王之死》,隔年3月身故。他的手稿在1485年由當代最負盛名的出版商卡斯頓(William Caxton)出版。馬羅里把亞瑟王光輝的傳說留給了英國,擴散到全歐,成為英倫不朽的文化遺產。

    譯注者簡介

    蘇其康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高雄醫學大學語言與文化中心教授。先後在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任訪問學者,並於倫敦大學沃爾柏格研究所研究。專長為英國中古暨文藝復興文學、文學與宗教、中西比較文學。近著有《西域史地釋名》、《文學、宗教、性別和民族:中古時代的英國、中東、中國》、《歐洲傳奇文學風貌》。
     
     

    目錄

    譯序
    中譯導讀

    亞瑟王的故事
    一、梅林
    二、荒野之巴林,或擁有兩把劍的騎士
    三、亞瑟王之婚禮
    四、梅林之死與五王爺之戰
    五、亞瑟與艾卡倫
    六、高威、伊威和馬豪特

    高貴亞瑟王的故事 他皇帝之身,靠雙手贏得了尊嚴
    湖上之藍撒洛爵士高貴的故事
    奧克尼之高瑞斯爵士的故事 被凱爵士稱作褒曼之人


    黎安尼斯之崔斯坦爵士的故事
    一、美麗之伊索德
    二、威爾斯之藍瑪陸克
    三、爛尾外衣
    四、崔斯坦之失瘋以及放逐
    五、少女堡
    六、圓桌
    七、馬克國王
    八、孤兒亞歷山大
    九、蘇路斯之比武競賽
    十、歡樂衛城
    十一、紅城
    十二、龍尼澤競賽
    十三、帕樂米德爵士
    十四、藍撒洛與伊蓮娜
    十五、結語

    聖爵的故事 從法文本摘取而來,此文本記錄了人世間最真實最神聖的故事。
    一、出發
    二、奇蹟
    三、帕斯瓦爵士
    四、藍撒洛爵士
    五、高威爵士
    六、博爾斯爵士
    七、嘉拿赫德爵士
    八、柯賓城堡
    九、嘉拿赫德的奇蹟

    藍撒洛爵士與關妮薇皇后之書
    一、毒蘋果
    二、阿斯科辣之美少女
    三、大競賽
    四、囚車之騎士
    五、爾里爵士的治療

    亞瑟之死,沒有償報的最悲慘故事
    一、謠言與爭執
    二、高威爵士的復仇
    三、班威克國之圍城
    四、命中註定之日\
    五、藍撒洛爵士和關妮薇皇后悲苦之死以及其離開塵世

    中英專有名詞對照
    引用書目

    中譯導讀

    馬羅里的生平事略

      《亞瑟王之死》一書敘述的不只是亞瑟王的結局和喪亡事件而已,事實上是「亞瑟王和他圓桌高貴騎士事蹟的全書 」。這部體大思精傳奇的作者名叫湯馬斯‧馬羅里(Thomas Malory 1416?-71)。在他這段生卒年月當中,專家學者共搜羅到另外六名具有同樣姓名的個人,然而從手卷和其他資料的勘對中,本書的作者應為曾被關在牢裡的騎士湯馬斯‧馬羅里而不是其他的湯馬斯‧馬羅里。湯馬斯出生在一個優渥的官宦士紳家庭。數世紀以來他的先世都定居在英格蘭中部地域名之為Midlands 郡縣。他的父親名約翰,是一名士紳,在窩威克郡(Warwickshire)、黎斯特郡(Leicestershire)和諾罕頓郡(Northamptonshire)都擁有田地,事實上,他們的祖居便位於這三個郡的交匯點一帶。約翰曾兩度出任威窩克郡的警長,五任國會議員以及多年的太平紳士,資歷完整頗負聲譽。約翰的太太菲莉帕‧切文德(Philippa Chetwynd)也是系出名門、家世豐厚,娘家在窩威克郡和史達福德郡(Staffordshire)都有田地置產。湯馬斯約在1415到1418年之間於窩威克郡之紐堡‧飲樂鎮(Newbold Revel)地方出生 。

      關於湯馬斯的成長過程紀錄和找得到的文書資料不多。在他還是弱冠之年 (1433-34)時,他的父親約翰便棄世,此時他便繼承了祖產。湯馬斯肯定受過不錯的教育,因為他的書裡經常提到法文本的依據,而所敘述的人物角色和地名常常有法文的形容片語,表示他對法語的使用有一定的基礎。到了1439年根據紀錄,這名二十出頭的年青人已成了有聲望的鄉紳地主,而且對政治很有興趣,到1441年他被封為騎士,也為他的政治生涯鋪路,過了幾年他便和黎斯特郡萬曆(Wanlip)鎮的伊利沙白(Elizabeth Walsh)女士結婚。不久後生一子名為羅拔(Robert),是為他的哲嗣。在1441年到1449年之間他承受了姊夫文生(Robert Vincent)先生的產業。但是在他被冊立為騎士不久的1443年卻遭控訴犯有傷害、囚禁和盜竊一名居住在諾罕頓郡的史蔑夫(Thomas Smith)之罪狀。依當時的檔案看,湯馬斯也是定居在諾罕頓郡,因為此地有他的祖產,而且他已成為當地的選民。湯馬斯為何性情如此暴烈,而以他的家財而言,為何需要搶掠盜竊,都是疑問,其中有沒有政治因素或被誤導,這些都是可以再加追尋探討的題材,不過,他的控罪後來都給撤銷了。到1445年他被選為窩威克郡的國會議員,並任郡縣內國稅免徵委員會的一員。顯然為了政治前途,湯馬斯的戶籍是常有變動的。往後幾年的國會議員生涯中有稱他獲得白金漢公爵(Duke of Buckingham)在選舉時的支持,而在國會裡原則上湯馬斯是支持公爵的措施,但到了1449年國內的政治環境丕變,有分裂的前兆。

      雖然湯馬斯是公爵的擁護者,但到了1450年,突然間湯馬斯被指控與其他26名武裝人士在他家鄉紐堡‧飲樂鎮附近一座樹林裡突襲白金漢公爵。這事件的原因不明,後續的一年多、強姦、擄掠、勒索、襲擊婦女、偷盜等一連串的罪狀都落在他頭上,雖然大部分時間他仍然有參加國會議會的運作,但這些案件引起了許多揣測。然而,在1450年九月國會開議時,湯馬斯的身分卻是代表了約克公爵(Duke of York)的封邑出席議會,而約克公爵又是白金漢公爵的政壇敵手,另外湯馬斯被控案件的原告和財產又多與白金漢公爵有關,因此帶來許多政治的聯想。1451年三月湯馬斯和他的隨員被下令拘提,後來他終於落網入獄,但兩天後他卻逃獄成功,返回家鄉。惟在1451年八月間湯馬斯在白金漢公爵勢力範圍內的地區受審,湯馬斯拒絕認罪,並要求重組陪審團重行審判,但卻沒有獲准。到了1452年一月他終於被送往倫敦坐牢,不過沒多久他就被釋放。其後的八年,斷斷續續地他都在監獄中渡過,有幾次獲赦以及被擔保出獄,雖然他所獲的控罪一籮筐,但正式的審判卻從沒有正式執行,對他而言顯然沒有司法正義,另方面他的入獄罰金,在中世紀的英倫算是破了紀錄,譬如1454年十一月十八日湯馬斯被判送到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馬沙海(Marshalsea)監獄,罰金即為一千鎊;1455年六月十五日湯馬斯被提審,被判送到倫敦塔服刑,罰金為二千鎊;1457年五月十二日湯馬斯被移監送到勒得给(Ludgate)監獄,罰金一千鎊 。勒得给為專門收容欠債人的監牢。以這個年代稍早的1436年做衡量標準,一名武裝戰鬥騎士的月支費約三鎊(不含犒賞),即年薪三十六鎊 ;而一名有封邑收入的男爵年收入約在五、六百至一千鎊之譜,湯馬斯罰金之重,於此可見。

      在這段人生黯淡期,當英王亨利六世精神不正常而約克公爵就任攝政(Lord Protector)時,在1455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湯馬斯‧馬羅里獲得赦罪。然後在1457年年底時窩威克伯爵替他保釋出獄兩個月,在1459年時他似乎又享有短暫的自由。不過,英國在1455年開始發動了玫瑰戰爭的內戰,在約克黨人(即白玫瑰黨)於1460年進攻時,湯馬斯被移監到守衛更為緊密的大牢去,到約克黨人驅走蘭卡斯特黨人(Lancastrians即紅玫瑰黨)時,湯馬斯便被釋放且獲赦罪。從1462年到1466年湯馬斯似乎可以過著安寧的日子,事實上1466年下半年他的孫子尼可拉斯(Nicholas)出生,應是值得喜慶的時光。但這些年來的牢獄顛沛,和國內方興未艾的內戰,諸侯之間的討伐,以及他們劃地稱王的做法,使湯馬斯深有所感。在《亞瑟王之死》裡,亞瑟王便不停地要對付土豪和各地的諸侯王爺,在亞瑟王年輕時,中央政府王權的觀念尚未鞏固,區域性的反動暴亂時有所聞而且要忙於應付,因此邊疆的地緣政治以及撥亂反正的看法便反映在地名的構思處理上,這些雖然和湯馬斯深受地方勢力的控訴、困擾和選邊站的政治立場,以及在玫瑰戰爭期間他仍深陷囹圄難有直接關係,但在他的傳奇之作中,來自北方的侵凌,以及邊疆諸侯的動亂,不顧皇室的治權,對湯馬斯年代的讀者而言,具有真實的當代政治現實感 。然而亞瑟的故事和神話還是與馬羅里的年代政壇有若干相似之處,惟這些貌似不外是故事外表裝飾而已,並不符合馬羅里的道德分析準則 。

      政治的動盪一直是湯馬斯‧馬羅里背後的陰影。在1460年約克公爵趁亨利六世精神狀況出問題時篡位,不過幾個月後他便被殺害,但他的兒子卻於1461年即位為愛德華四世,亨利六世遂逃到北方避難,惟四年後他還是被約克黨人擄獲。馬羅里在眼見子裔後繼有人時,政治的風向又改變了。愛德華國王在1466年對本來支持他的窩威克家族開始有嫌隙,而馬羅里似乎也改變他的政治選邊。從1468年到1470年間他被列在蘭卡斯特黨人名單中,並且無法獲得赦免,雖然部分的蘭卡斯特黨人可獲自由。按照當時的實情,湯馬斯大約應被關在牢裡並且撰寫《亞瑟王之死》。根據書中的記載,有多次包括結尾時敘述者說出自己就是作者湯馬斯‧馬羅里爵士,並呼籲上主拯救他的靈魂。這種說法不只表現他的宗教情感,也可能表示他在撰稿時自知被國王赦免釋放無望。

      湯馬斯似乎看出大勢情況對他不利,於是便把自己的土地產物直接和間接地由妻子伊利沙白繼承,反而不是由他兒子羅拔繼承。大概於1469年三月到1470年三月間,馬羅里在獄中完成了《亞瑟王之死》。不過也有學者不認為此時他被關在牢裡 。1470年十月間,蘭卡斯特黨人捲土重來,攻入倫敦,他們首要之務就是釋放倫敦監獄裡自己的黨人。然而在半年後的1471年三月馬羅里便身故,給埋葬在生前監獄附近的紐給(Newgate)的灰衣僧人(Greyfriars)修道院教堂裡,那算是當時倫敦的時尚教堂。有意思的是在湯馬斯棄世之日,愛德華國王在約克郡反攻,兩個月後重返執政。湯馬斯的墓碑刻著他棄世在1470年三月十四日,但愛德華政權的調查委員會卻稱他在三月十二日逝世。所以有兩天的落差,其中一個說法稱這是愛德華四世的陽謀。因其重返進攻英倫是在三月十四日,把湯馬斯去世之日往前挪動,便使他保有對任何國王任內都是暴亂犯的罪名 。此外,調查委員會發現馬羅里名下沒有土地財產(因事先已由他妻子過戶繼承),也沒有債務。馬羅里的妻子伊利沙白在1480年九月底或十月初去世,名下擁有一些土地和財務收入,繼承人是她的孫子尼古拉斯,即羅拔的兒子。

      湯馬斯‧馬羅里的手稿在1485年由當代最負盛名的出版商卡斯頓(William Caxton c.1422-1491)出版,這時已進入歷史上的都鐸王朝,象徵著中古時代即將過去。白雲蒼狗,而湯馬斯躺在墓穴裡直到1547年,不過,手創英國國教的亨利八世在那一年把灰衣僧人教堂所有的墓碑出售,以求套現。馬羅里的墓碑自此不存。他的碑文是靠十六世紀初年一份手卷轉抄而留下 。

      馬羅里一生,是非功過,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當然可以單純地把他視為一名作家,但事實上他在政壇打滾多年,一心懷著抱負,但卻傷痕累累。騎士的頭銜可謂把他搞得七葷八素,他雖然不是英國最後一名中古騎士,卻在作品中把騎士精神鮮活的刻畫和理想化了,更重要的是他把亞瑟王光輝的傳說留給了英國,擴散到全歐,成為英倫不朽的文化遺產。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