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出版 時瑋
變的美學:個顛覆傳統的治療視野 Aesthetics of Change
- 作者:布 萊福德.齊尼
- 原文作者:Bradford Keeney,Ph.D
- 譯者:丘 羽先
- 出版社:心靈工坊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7日
「改變」是心理治療的終極關切,更是一種美學,是需要傾注心力和智慧的過程。然 而,有些「有成就的」治療師或醫生始終抱持要根除人類所有問題與病症的想法,如此一來,最後將與生態運作背道而馳。本書作者齊尼博士透過引介認識控制論, 顛覆性的指出,若不先調整治療師對於「變」的基本概念,即便用上最新的治療策略與技巧,終將徒勞無功。
齊尼博士認為,認識控制論就像進 入日式庭園一般,重點在於呈現出來的模式,而非物質本身。當我們聚焦於模式時,物體便消融在背景之中。而當治療師與案主共同建構的故事與經驗中體現出種種 心結時,控制論思維提供了一個機會,以幫助治療師解開這些心結。
作者的敘述風格活潑,以「心存懷疑的治療師」與「認識論者」的想像對 話,詳述認識控制論,並穿插故事、案例討論,引導讀者更貼近心理治療的核心思想,為當代治療實務建構出一套奠基於哲學與生態學的理論架構,讓陷入膠著的諮 商過程,得以露出清晰明亮的曙光,進而徹底改變我們對人類經驗的既定想法。
本書是家族治療的經典之作,更是心理、教育、社會、社工與企 管等人文社會科學的必要讀本。
作者簡介
布萊福德.齊尼 (Bradford Keeney, Ph.D.)
自1976年開始,齊尼博士致力於家庭治療的工作,迄今已逾三十 年,他不僅是享譽國際的心理治療師,更是許多人所仰賴的心靈導師。有人稱他為「美國薩滿(巫師)」、「心理學界的馬可?波羅」、「精神界的人類學家」,這 些形容正說明了齊尼博士在心理學界勇於冒險、創新,甚至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傳統心理治療的既定偏見。
齊尼博士現任加州舊金山整合學院的教 授,是即興心理治療(improvisational therapy)與資源取向治療(resource focused therapy)的創始者之一,並曾在阿克曼家族治療機構、梅寧哲中心以及賓州大學附設的費城兒童診所等知名心理治療機構服務,目前定居路易斯安那州門羅 市,並在該地的兒童與家庭中心進行臨床工作。此外,他仍持續在密西西比、喀拉哈里沙漠、南部非洲、加勒比海等地進行田野研究,希望促進古老療癒文化與當代 心理治療理論的對話與發展。 他另有多本家族治療經典著作,如《心,治療中》(Mind in Therapy)、《即興心理治療》(Improvisational Therapy),以及與Betty Alice Erickson合編的催眠大師艾瑞克森傳記《艾瑞克森醫師︰美國的療癒者》(Milton H. Erickson, M.D.: An American Healer)。
譯者簡介
丘羽先
英國華威大學英語教學暨英國文化研究碩士、輔大翻譯學研究所中英文口譯組。現專職口筆譯工作。
名人推薦
top宋文里∥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
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夏林清∥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鄭 玉英∥天主教懷仁全人發展中心主任
序
top治療師應迎接的挑戰
夏林清(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七○與八○年代,是心理 學領域中「改變」的理論與方法大放異彩的年代。1974年「變」(P.Watzlawick等人著),爾後「變的美學」出版,1983與1984年 Donald A.Sch?n與Chris Argyris的反映實踐者與行動科學相繼出現。貝特森對經驗邏輯層次的描述使得建構學習系統的溝通模式得以被後續學者闡明,行動科學與組織學習的論述就 是建立在這之上的。在這一系列的知識果實中,「變的美學」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作用。
接續《變》一書的努力,《變的美學》將「現實建 構」(本書第二章)的道理清晰的揭示了。《變的美學》在台灣,應該成為心理、教育、社會、社工與企管等人文社會科學的必要讀本,因為布萊福德.齊尼 (Bradford Keeney)對改變系統的討論是來回於個體、群體、社會制度與生態系統之間,挑戰我們看待自身行動的狹窄與侷限,也對專業介入社會的效應明白的提示:
「治療師必須自問的是,提供解決之道與療法的治療社會系統是否反而會助長問題」(p.99)
齊尼接續貝特森,將「探詢生命過程的連接 模式」的生態系統美學(p.89)視為專業工作者應迎接的挑戰,為人類社會創造連結共存新方式,指出了變化自身與檢視系統效應的新起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