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一些舊書店《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李志銘】/木下諄一《隨筆台灣日子》,。


李志銘《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台北:聯經 2013
這本書第129頁有路思義教堂 (今年50周年慶) 的相關信息 寫有點神秘和莫測高深 文筆形容詞用的多

........每逢周日禮拜儀式都會固定鳴鐘39響,銅鐘上有英國銘刻: Lord Him That Heareth Say, Come.,彷彿和煦地召喚人們投向宗教懷抱
.....追問顧盼昔日路思義教堂到底是貝聿銘還是陳其寬設計之爭?僅以外觀視覺造形來看都是殘缺不足的,你必須還得要領略那奇妙的鐘聲。

【愛讀書】 《單聲道》

《單聲道》
李志銘著,聯經出版
《單 聲道——城巿的聲音與記憶》雖以聲音做為詮釋城巿的面貌,其實是鉅細靡遺地為我們翻弄城巿的身世和點點滴滴人文風景,宛如深掘泥土探勘,挖出了一座繁複多 華的城磻,而此城磻仍流水嘩嘩,鳥鳴啁啁,歌舞流洩,過去的歷史與現代的姿影交織成一幅繁麗多姿的生活圖像。從城巿的聲音,聲音的速度,到聲音的季節與風 景,中西歷史與社會對照,旁徵博引追溯聲音的身世,作者善用歷史資料和社會學的研究角度,將讀者帶入不同時代的時空,而回歸於凝視當代。我們所經之地所在 之處,遍歷各種聲音,從這些聲音組構時代的流行文化和生活內容,雖是時代影像的配樂,卻是個人與社會的命運交響曲。以聲音引入繁複的歷史縱橫和社會肌理, 溫馨的微聲出發,航向的是大氣魄的領域。 (魯雅)
****
0514 2013
今天七點到九點半參加"李志銘《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新書分享會"盛會. 我因為之前就在舊香居買了志銘的簽名書了. 所以多少知道他的淵博......這也是我第一次和畢老師認識並聊聊天. 謝謝這對朋友.
(我兩三周前與志銘在facebook談聲音 很可以參考).....

*****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20幾年前,因緣際會文字工作者木下諄一來到台灣,以翻譯維生,他雖然是日本人,但他從小到大最怕吃又臭又黏的納豆,但超愛台灣的臭豆腐;喜歡台灣萬里無雲的夏日早晨、活力滿滿的市場、水煮花生,也習慣台灣的生活,新作《隨筆台灣日子》正是他在台灣快樂生活的寫照。
2011 年,木下諄一首次嘗試以中文寫「蒲公英之絮」小說,獲得第11屆台灣文學獎,開啟了他的中文創作道路,現在一家三口定居台灣,持續展開他的中文寫作生涯。 在木下諄一的細心觀察之下,台灣有許多跟日本想像大不同的地方,比如說「新年快樂」在日本後面應該要接「來年請多照顧」,但在台灣,後面接的卻是「恭喜發 財!」木下諄一說,這真是完全在日本人的想像之外,等於是「天外飛來的意外感,聽了之後心情挺好的。」
木下諄一說,一般在日本,迎接新年必 備的不是年糕配橘子就是和服跟壓歲錢,但絕對不會想到「老婆」這個答案,「但在台灣,就是有錢沒錢討個老婆好過年,順著這個意外去想像,要是家裏有個新媳 婦的話,一定有很多新意。」木下諄一認為台灣人真的很有趣,「比如說,台灣人好愛搶著付錢,感覺好帥氣;提辭職的目的,不是真的要走,而是為了希望加薪, 這些都跟日本很不一樣。」從木下諄一的生活隨筆,可以窺見一個外國人對於台灣土地的長期觀察。


隨筆台灣日子

隨筆台灣日子


  《自由副刊》專欄連載;知名插畫家吳怡欣繪圖
  台北文學獎創辦至今唯一日籍得主木下諄一散文集
  比「奇怪ㄋㄟ」更深入的台灣觀察情報
  看國台語攏嘛通的外國人,如何從日常生活用語分析台日文化大不同
「新年快樂」後面應該是「來年請多照顧」吧,怎麼會是「恭喜發財」!

  「你的房租多少錢?」「你一個月賺多少錢?」這麼直接真令人害羞

  「這次給你請」台灣人好愛搶著付錢好帥氣,但「提辭職其實是為了要加薪」,對日本人來說,這這又是哪招……

  原來「阿搭阿搭嘛控古力」「小確幸」這些「日本話」只有台灣會這樣用!
  
   這不是一本翻譯書,這是一位居台二十年的日本人,用中文寫成的台灣觀察筆記,在國外生活的人,心中都有「這裡」與「那裡」兩個世界。住在台北的日本人也 不例外。誠如旅日導演郭亮吟對本書所讚:日本人木下諄一的台灣生活隨筆,除了可以看見一位外國人對台灣土地的長期凝視,並不時反身對自己/母國的提問,字 裡行間中,並可窺見其出身背景、文化素養和語言能力。
  人們讀旅行文學或是異國體驗書寫,如生活中的我們總是在盯著別人的臉看,而讀到外國人筆下所寫的台灣面貌,才難得有機會從別人的眼裡看見對方瞳孔映照著自己的臉。有趣的是,和我們面對面相看的那個人,還懂得我們的語言。
  《隨筆台灣日子》收錄的四十餘篇文章,並不是初初來台時,對大小事物都感到新鮮、對衝突感受強烈,那麼多「奇怪ㄋㄟ」的獵奇,反而是更多「原來如此」的釋懷。不是台灣人、也不是剛到台灣的外國人,而是在這片土地歷經長時間的粹釀,才能描繪出的世界。
作者簡介
木下 諄一
  我沒有夜夜在林森北路流連酒家。 
  我對日劇、「野球」比賽沒啥興趣。
  我從小到大,最怕吃又臭又黏的納豆;但臭豆腐我超愛的。
  別懷疑,我是個道道地地的日本人。
  二十幾年前,一陣風把我從名古屋吹來台灣。
   在台灣定居後,主要是靠寫稿與翻譯為生,也曾做過觀光雜誌總編、空中機上雜誌文字記者、國際會議口譯、大學教育推廣中心日語教師、電視連續劇臨時演員、 電影配音、公司老闆等等五花八門的工作。2011年首次嘗試以中文寫「蒲公英之絮」小說,獲得第11屆台灣文學獎,開啟了我的中文創作道路。喜歡的台灣作 家是鄭清文和白先勇。曾經以鄭清文的短篇小說「春雨」參加「第二屆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獲得譯文類(小說翻譯)中譯日組第一名。
  我喜歡台灣生活中的:萬里無雲的夏日早晨、活力滿滿的市場、水煮花生、每逢節日必定播放的老掉牙電視特別節目、大安森林公園……。
  不喜歡台灣生活裡的:溼冷刺骨的寒冬、事先毫無通知的裝潢施工、把馬路當成越野賽車場的摩托車、不砍價心裡不痛快的顧客。
  左擁日本老婆、右抱小狗TOTO,我們一家三口快樂地在台北生活。
繪者簡介
吳怡欣
  自由插畫家,歐洲知名《廣告檔案》雜誌票選的「全球插畫師200佳」,作品曾入選 2005年 國際出版社塔森Taschen出版的”Illustration Now” 150位插畫家之一。畢業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插畫系紐約及普瑞特藝術學院研究所藝術系專攻版畫。

摘要 大刪過

舊香居師大店 嶄新登場 2 」中的 4 張相片

一頁台北.書店之城

  • 2010-10-21
  • 中國時報
  • 【李志銘】
 ▲台北龍泉街「舊香居」古書店。(攝影/林佳瑩)
 ▲台北龍泉街「舊香居」古書店。(攝影/林佳瑩)

 

 ....當一處城市空間充滿了喜新厭舊,那便是「誰也不記得誰」。偶然翻閱六年前(2004)晨星出版社彙編《台灣書店地圖》所刊載全台書店名 錄,訝然驚覺其中就有不少特色書店如今已是不存在了。我幾乎可以扳著手指數出許多名字:桂冠書局、FNAC法雅客書店、東海書苑、木心書屋、草葉集概念書 店,多少年來這些書店隱身在台灣城鎮大街小巷默默地守候著寂寞散播著書香,直到有一天它們突然宣告消失,只來得及在幾個熟悉的讀者心頭留下一個悵然的背 影。
 

 三年前(2007),我從重新橋跳蚤書市友人Booker口中得知北投地區將要新開一家舊書店,位在鄰近陽明大學、地處天母北投兩地往來 捷徑的立農街上,名曰「蘭臺藝廊」。女主人May自云從事稅務及地政工作多年,卻因始終忘情不了童年時在父親引領下遨遊書海的甜蜜舊夢,所以才開設了這家 夢想中的書店,除以鬻書生活為樂之外還不時兼作藝文展覽。室內約莫只十來坪的書店雖小,卻有著難得一見整面明亮精緻的大片臨街櫥窗。後來我陸續幾度造訪了 「蘭臺」,也確實在這兒淘到了不少寶,記得包括蔡琴的絕版黑膠唱片《火舞》、廖未林設計封面的舊版小說《多色的雲》,以及台北縣文化中心未曾對外發行的 《江文也紀念音樂會》全套錄音專輯等幾乎都是從「蘭臺」得來的收獲。

 及至去年(2009)秋天,嗔愛戀書之人在台北開書店的「美事」又再增添一樁,城南青田街巷弄裡靠近「蠹行古書店」不遠處從此多了一間 「青康藏書房」。每當提起開店的初衷因緣,書房主人何新興大抵也是為了將來從媒體工作退休之後準備好好「賺它一筆美好的生活」,並以盡情實踐年輕時未能完 成的文化理想,因而選擇在人生後半階段與書為伍,品茗話書、其樂悠悠,至於「開書店究竟賠不賠錢」這等掃興問題,我想最終也就只得交由香港抗世詩人吾友陳 智德最新出版發表的一部詩集名稱來回應了:
 《市場去死吧》!讓我們從此理直氣壯地宣稱。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