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人生》雜誌/ 《人籟》論辨月刊

 

苦撐十年不敵銷售量考驗 《人籟》雜誌宣布明年停刊



▲《人籟》雜誌2004年創刊號。(圖/取自人籟雜誌官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當你讀到這封信時,正是我們要說再見的時候。」受到銷售量不佳、讀者反映不熱烈等因素影響,人文雜誌《人籟》在苦撐近10年、考慮現實經營狀況後,最後仍於月初宣布於2014年停刊,從110期後,紙本雜誌將完全停止運作。網友在雜誌FB粉絲團上留下「珍重再見」等話語,也盼望它能以電子版本姿態重現。

創刊於2004年1月的《人籟》人文雜誌出版時,外界曾預言它撐不過兩三年,但編輯群乾脆以「大膽談失敗」為創刊號主題,以示不怕失敗的決心。這本 刊物從創刊至今不斷翻新議題,企圖創造更多對話,當中談論美與醜、大學教育、城市建築、詩與歌、紀實攝影、南島文化、青年問題、中國農民工處境等……。在 資源極有限的前提下,從企畫邀稿採訪編輯到貼名條包裝寄送,就這樣一期一期地編,直到現在的109期。

這十年來,我們確實也獲得各方讀者的溫暖鼓勵與真切迴響;然而,囤積於倉庫中的大量雜誌、始終難以提升的銷售數字,卻也清楚地提醒著:這本雜誌與多數讀者 之間仍存在不小距離。

近年來紙本雜誌面臨殘酷的生存危機,人籟編輯部在停刊聲明中無奈地揭露這赤裸裸的事實。

該編輯部也不捨表示:「看著第一期到最新出刊的雜誌,親愛的讀者,我們不敢說 《人籟》曾創下什麼輝煌,或是占有什麼獨特位置,但這裡頭的每一字、每一頁,都記錄著我們一起努力的痕跡,也終將成為難以磨滅的回憶。」

《人籟論辨月刊》的班底為出版《利氏漢法辭典》的台北利氏學社,是1966年由甘易逢(Yves Raguin, 1912-1998)、雷煥章等耶穌會士所創立,以紀念400多年前赴中國傳教的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初期,學社致力於探索中國文化、宗教與社會,在國際漢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並從中發展出辭典編纂的使命,出版過全世界規模最大的 《利氏漢法辭典》(Le Grand Ricci)及其他多種雙語及專門辭典。

 

 

2011.7.3 人籟論辨月刊


雜誌


http://www.facebook.com/eRenlai?sk=wall&filter=2


  2011.5.14

從人籟到e人籟

erenlai_logo
e人籟雜誌是《人籟論辨月刊》的延伸網站,《人籟論辨月刊》的班底為出版《利氏漢法辭典》的利氏學社。e人籟雜誌是一個多媒體平台,提煉《人籟論辨月刊》的內容與菁華,並加入照片、影音與flash動畫等各種媒介。e人籟雜誌工作團隊設在台北,與全世界的朋友互動往來! 在這裡你可以見到e人籟團隊成員的專長與愛好,若想進一步認識他們,請不要忘記瀏覽串連地球單元中的簡介與文章!

閱讀全文: 從人籟到e人籟

人籟成員

tete_a_tete
人籟論辨月刊》與e人籟組織:

閱讀全文: 人籟成員

e人籟提供的服務

erenlai_services
e人籟與台北利氏學社可提供您以下服務:
- 採訪 (專題研究、攝影、報導/影片編輯---包括中、英、法與西班牙文版本)
- 舉辦各類國際研討會與各項專案
- 書籍出版與編輯(中、英、法與西班牙文版本)
- 翻譯與影片字幕(中、英、法與西班牙文版本)
- 廣告服務


閱讀全文: e人籟提供的服務

****

本期目錄
http://www.humanity.com.tw/1.asp

Humanity Magazine
《人生》雜誌創刊於1949年,是台灣第一份本土佛教期刊,是近代高僧東初老人,集合數位佛教青年,於北投法藏寺創辦。這是一份教內通力合作,推動「人生 佛教」的一份刊物,也是相當具有歷史意義的一份刊物。
Starting publication in 1949. Humanity was Taiwan’s first Buddhist magazine, founded by Ven. Master Dongchu in Fazun Monastery, Beitou, Taipei. Mainly focuses on applicability in daily life, showing pioneering thinking in the area of Buddhist cultural work.

當年物質極度缺乏,《人生》雜誌仍克服萬難,艱辛耕耘,秉持佛陀聖教,作大獅子吼,在神佛不分、缺乏正信佛法的時代,堪稱一股清流。
It is a bellwether publication of deep and lasting influence in Buddhist circles, whereas resources were exiguous in many ways during first several years. Its mission to straighten out the indefinable conceptions between Buddhahood and divinity earns reputations what it deserves.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