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人生史與人類學 (王銘銘 三聯書店 2010)

人生史與人類學

這是人類學家王銘銘教授的新著,體現了作者的新想法,即從人類學的眼光來考慮中國歷史中的一些問題。

一般來說,人類學是考察外邦、考察原始社會(野蠻社會)的一門學科,從來不把自己本土社會、自己的歷史當做對象,也就是說︰人類學實際是不把文明社會當做 對象的。但八十年代以來,對于人類學的學科反思相當深入,即強調反思自己的學科偏見,一方面糾正對外邦、對原始社會的偏見,另一方面也拓寬對本土社會、自 己歷史的考察。

本書是用人類學的眼光,來重新考察思索傳統中國歷史體裁──紀傳體,希望從這一角度得出新的看法;同時也是對人類學這一現代社會科學進行學科的再反思。

王銘銘,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特聘教授、《中國人類學評論》創刊主編。近作有︰《中間圈︰“藏彝走廊”與人類 學的再構思》{2008)、《經驗與心態——歷史、世界想象與社會》(2007)、Empire and LocalWorlds、A Chinese M。de!for Long—Term Historical Anthropology(《帝國與地區性的世界》,2008)等等。曾于2000年擔任美國芝加哥大學人類學系訪問教授,講授博士課程“人類學的中國問 題”,1998年6月至今擔任英國皇家人類學會海外會員、英國《國際文化研究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學術編委。

---

人生史與人類學

王銘銘 著

ISBN 978-7-108-03554-7 2010年11月出版 定價:26.00

“人生史”指的是一種不怎麽像社會科學的方法,它不同於“量化研究”,雖則相比更接近“質性研究”,卻與之差異也大。這 個意義上的“人生史”,與古代中國的“人物誌”是有相通之處的。本書是用人類學的眼光,來重新考察思索傳統中國歷史體裁 紀傳體,希望從這一角度得出新的看法。對整體的人生的關註,不同於現代社會對於個體的關註。現代社會之所以“照顧”個體,是因為要文明地在關懷個體中消滅 個體,促成結構對個人的“全權監控”。在這個社會學的視野中,“人生史”若有意義,便是在於它對於“生命政治”的揭露。“人生史”研究者關註個體,不以認 識“全權監控”為最高宗旨,不輕言“生命政治”,而是以更好地把握“生命的意義”為目的。


contents

致谢
绪论
从“当地知识”到“世界思想”——对民族志知识的反思
线条与结构,人物与境界——文明、历史形态与人生史
士、文章与大一统——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人生史
参考文献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