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回去東莞輔導某家台商。逛某小書店時間約10分鐘,買本書紀念我過去當某家著名鞋業。我想台商應扮演一主要的協助角色(正如日本對於台灣製鞋業的啟蒙。)
杜少勳編著 《運動鞋及其設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柳劍能《“西班牙燒鞋事件”不是主流———訪國務院參事、北京理工大學郎志正教授》(《南方週末》,2004-10-28)
--
新華出版社也出版 de Bono的《六雙行動鞋》 2003
香港機場書店W. H. Smith則擺他的新書,類似如何開發自己具備beautiful mind…
--
鍾逸傑《石點頭 -- 鍾逸傑回憶錄》(Feeling the Stones: Reminiscences by David Akers-Jones, Chinese Edition)陶傑譯,香港大學出版社,2004
詳情可看香港大學出版社的網頁:http://www.hkupress.org。http://www.hkupress.org/asp/bookinfo.asp?PD_NUM=9622096646
【本書翻譯和印刷精美,可惜無索引,應記一小過】
《石點頭》翻譯者據說是位香江才子。翻譯者行文的本事多少可以從「譯後記」感覺。他的翻譯策略有雄才大略之志,希望使用的中文能讓所有華人讀起來都沒「地區俚語」等。
「我認識鍾逸傑爵士已經三十年了,他在港英政府時期擔任要職,包括新界政務司、布政司,在尤德爵士突然去世後,David 還出任代港督,我與他亦曾為行政局議員。David 將他生命當中的最年青有為的時間放在香港,為香港服務,他對香港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與太太在香港社會中是很受歡迎的人物。這本個人的年鑑記錄亦表述了 David 對香港的熱愛與關心,他是香港的一份子,而這份愛護直到現在,還是不斷在他投身的服務中清楚看到。」— 李鵬飛
陶傑 譯後記摘述
鍾先生對香港的熱愛,流露在筆情墨意的字行之間,對於中國和香港的自然景物,文鋒毫端,依戀如一匹閃亮的精絲,眷念如一朵不熄的藍燄。香港人可以在鍾先生幻開大宇的色彩文字之中,重新尋回自己往昔掙扎走過的小路,再認路旁草花低迷的光景,這豈止是鍾逸傑先生一人的心影錄,也是六百萬人共同的追憶。
「……我故意略曲譯為《石點頭》,帶有中國的古雅之意。」陶傑說,千百年來,傳教士、商旅到中國,叩這古國大門,見宅前石獅,「誰沒有一番叫頑石點頭的壯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