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

工藤貴正 《廚川白村現象在中國與臺灣》2016;〈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金溟若編譯( 1967) vs 魯迅譯(1925);西洋近代文藝思潮 (1975)。其它3本書〉


 工藤貴正   《廚川白村現象在中國與臺灣》2016,似乎是日文書《中文語境中的廚川白村現象──隆盛・衰退・回歸與連續》(思文閣出版,2010.2)的翻譯 (億者3人,在第311頁有簡介)。
這是本有趣的學術作品,牽涉到中華民國時期到台灣1980/1990年代之前的人生思想/文化/社會/翻譯、受容等複雜而有趣的問題。




Dec 26, 2016 - 臺灣新文學運動時期、戰後臺灣與代表日本大正主義的廚川白村著作關聯 ... 由於魯迅的關係,厨川白村在漢語思想界裡,從來就不是異鄉他邦的「 ...

廚川白村現象在中國與臺灣

內容簡介

  在臺灣與中國大陸進行文學研究,
  有誰的名字比夏目漱石、森鷗外、芥川龍之介和川端康成等日本代表性作家更具知名度!?
  他的作品被系統地譯成中文,堪稱與當今的村上春樹匹敵!?

  這個作家超越時代在各個地域生根並保留下來,
  他就是廚川白村!
  這就是「廚川白村現象」!

  廚川白村著作在日本獲得什麼評價?
  為何臺灣和中國大陸兩個民國文壇會接受廚川白村的著作與思維?
  翻譯後的廚川文體又具有如何的特徵?

本書特色

  ★特別針對1980年後在中國大陸再次掀起的接受廚川著作熱潮的現狀探析!
  ★臺灣新文學運動時期、戰後臺灣與代表日本大正主義的廚川白村著作關聯徹底解透!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胡適紀念館主任 潘光哲
  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講師、跨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洪韶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工藤貴正


  日本愛知縣立大學外國語學院兼國際文化研究院碩士・博士班教授,文學博士(名古屋大學)。專業為中國近現代文化文學與日・中・台比較文化文學。撰著有《魯迅與西洋近代文藝思潮》(汲古書院,2008.9)、《通往現代中國之指南Ⅱ》(白帝社,2009.9)、《中文語境中的廚川白村現象──隆盛・衰退・回歸與連續》(思文閣出版,2010.2)等。
 

目錄

推薦序:其實,還是因為「愛」!/何思慎、洪韶翎  
前言/潘光哲

序章 何謂中國語境中的「廚川白村現象」  
第一章 廚川白村著作的普及與評價──以日本同時代人的評價為中心  
第二章 民國文壇知識分子對廚川白村著作的反應  
第三章 圍繞三位譯者接受《近代的戀愛觀》的差異  
第四章 魯迅譯・豐子愷譯《苦悶的象徵》的誕生及其周邊情況  
第五章 翻譯作品中的廚川白村──以魯迅譯・豐子愷譯《苦悶的象徵》為中心  
第六章 一個中學教師的《文學概論》──本間久雄《新文學概論》和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的普及  
第七章 《近代的戀愛觀》中描寫的戀愛論對文藝界的波及與展開──以比昂松和施尼茨勒的翻譯狀況為例  
第八章 臺灣新文學運動與廚川白村──來自北京的「大正生命主義」  
第九章 廚川白村在戰後臺灣──持續性普及的背景、要因以及方法  
終章 廚川白村著作的回歸與其研究意義  

附錄 廚川白村生平及寫作年表(1880-1923)  
【參考資料1】    民國時期廚川白村著作單行本的出版狀況(以出版年代篇為順)  
【參考資料2】    任白濤翻譯《戀愛論》兩種  
【參考資料3】    夏丏尊譯《近代的戀愛觀》目錄
廚川白村著『近代の戀愛觀』目錄  
【參考資料4】    在報刊雜誌和選集上廚川白村的譯作以及聯以評論(民國時期)  
【參考資料5】    魯迅譯《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的出版狀況  

作者及編譯簡介








厨川白村(1920年頃)
我在2019:2月草此篇〈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金溟若編譯( 1967) vs 魯迅譯(1925);西洋近代文藝思潮 (1975)。其它3本書〉。當時知道工藤貴正   《廚川白村現象在中國與臺灣》2016,現在看到此書,認為很難得,希望有興趣的朋友注意此書。





厨川 白村(くりやがわ はくそん、1880年11月19日 - 1923年9月2日)は、日本の英文学者文芸評論家。本名・辰夫。『近代の恋愛観』がベストセラーとなり、大正時代の恋愛論ブームを起こした。夏目漱石虞美人草』の小野のモデルとも言われる[1]

生涯・人物[編集]

京都市生まれ。父親の厨川磊三(らいぞう)は元津山藩士で蘭学を修め、維新後は京都府勧業課、大阪造幣局などに勤めた人物。北野中学から京都府立第一中学校に転校後[2]第三高等学校を経て東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卒業、大学院で夏目漱石の指導で研究を始めたが、家の事情で断念し、第五高等学校第三高等学校教授ののち、京都帝国大学講師となるが、足に黴菌が入り左足を切断。アメリカ留学を経て、1917年、病没した上田敏の後を受けて京都帝国大学英文科助教授となり、1919年、教授となる。上田同様、日本における最初のかつ中心的なイェイツ紹介者であり、アイルランド文学の研究者を輩出するなど[3]、海外文学の紹介に努めた。1923年の関東大震災に際し、鎌倉の別荘にあって逃げ遅れ、妻の蝶子とともに津波に呑まれ、救助されたが泥水が気管に入っていたため罹災の翌日死去した(厨川蝶子「悲しき追懐」)。別荘は地震の前月に竣工したばかりで家族で避暑に訪れ、子供たちを帰したあとも夫婦で滞在していた。
『象牙の塔を出でて』のほか、朝日新聞に連載した『近代の恋愛観』は、いわゆる恋愛至上主義を鼓吹し、ベストセラーとなって、当時の知識層の青年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のち中国語訳され、第一次大戦後の中国青年にも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ている。『近代の恋愛観』などは、1960年頃までは読まれていたが、現在ではほとんど読まれていない。
なお白村自身は、親に縁談を勧められて断ったが惜しくなり、その女性宛の原稿をいくつも発表して結婚にこぎつけたとされている(『朝日新聞記事にみる恋愛と結婚』)が、真偽のほどは定かではない。
慶應義塾大学教授をつとめた英文学者、厨川文夫は長男。文夫が白村の思い出を語った「父の書斎ー厨川白村のことー」(昭和18年4月15日発行、三省堂)は『回想の厨川文夫』284-289所収。

著書

  • 近代文学十講 大日本図書, 1912
  • 文芸思潮論 大日本図書,1914
  • 印象記 積善館, 1918
  • 小泉先生そのほか 積善館, 1919
  • 象牙の塔を出て 福永書店, 1920国立国会図書館
    英詩選釈 第1巻 アルス, 1922
    近代の恋愛観 改造社, 1922
  • 十字街頭を往く 福永書店, 1923
  • 英詩選釈 第2巻 アルス,1924
  • 苦悶の象徴 改造社,1924
  • 厨川白村全集 第1-6巻 改造社, 1929

翻訳[編集]

  • 新モンロオ主義 チヤアルズ・ヒッチコック・シエリル 警醒社書店,1917


---
 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金溟若譯 (博客來網站缺),台北:志文,1967/1981/1987,新潮文庫 8


目次
作者原序

出了象牙之塔
一 自我表現
二 Essay
三 Essay與新聞雜誌
四 缺陷的美
五 詩人布朗寧
六 近代的文藝
七 聰明人
八 傻子
九  微溫的人生 (魯迅:現今的日本 )
十  缺  (魯迅:俄羅斯 ) 十一鄉下人 (魯迅:村紳的日本呀 )   十二 生命力
十三 思想生活
十四 改造與國民性
十五 詩三篇
十六 尚早論 
觀感享樂的生活
一 報紙的三版記事  (魯迅:社會新聞  )
二 觀感也者 (魯迅:觀照云者 )
三 享樂主義
四 人生的享樂
五 藝術的生活
 (魯迅:附︰譯者附記 )
 缺 (移後)
(魯迅:從靈向肉和從肉向靈
附︰譯者附記 )
藝術的表現 

 (魯迅:游戲論
描寫勞動問題的文學
一 問題文藝
二 英吉利文學
三 近代文學,特是小說
四 描寫同盟罷工的戲曲  )
漫畫在藝術上 (魯迅:為藝術的漫畫  )
一 對藝術的沒理解
二 漫畫式的表現
三 漫畫在藝術史上的
四 現代的漫畫
五 漫畫的鑒賞 
 魯威落的漫畫  (魯迅: )
瓦洛吞的漫畫 (魯迅: )
現代文學的主流 (魯迅多:附︰譯者附記 )
文學家與為政者 (魯迅: )
從藝術到社會(魯迅多:改造兩字 )
一、未出象牙之塔以前
二、社會觀與藝術觀 
 (魯迅:
一 摩理思之在日本
二 迄于離了象牙之塔
三 社會觀與藝術觀
四 為詩人的摩理思
五 研究書目 )
英國思想界的今昔  (魯迅: )
歐洲戰火與海外文學  (魯迅: )
遊戲論  (魯迅: )
自靈而肉‧自肉而靈 (魯迅:從靈向肉和從肉向靈)
小泉八雲先生  (魯迅: )
一、拉夫卡迭歐‧赫恩
二、講義的上梓
三、它的特色
四、回憶
五、在教室裏
六、教師與文筆
七、專家
阿納托‧法朗士  (魯迅: )
 缺 (魯迅:論英語之研究(英文) 
譯者的話  (魯迅:後記(譯者) )


------


出了象牙之塔


作者: [日]廚川白村
譯者: 魯迅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語言:簡體中文





本書是日本文藝批評家廚川白村(1880--1923)的文藝評論集,1924年( 大正十三年)日本東京福永書店出版。魯迅在翻譯時,刪去原書的《文學者和政治者》一文。其中《出了象牙之塔》、《觀照享樂的生活》、《從靈向肉和從肉向靈》,發表于北京《京報副刊》,《描寫勞動問題的文學》、《現代文學之主潮》發表于北京《民眾文藝》周刊。全書1925年12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31年8月起由北新書局出版,譯者生前共印行九版次。 1938年6月收入《魯迅全集》第十三卷。

目錄
題卷端
出了象牙之塔
一 自己表現
二 Essay
三 Essay與新聞雜志
四 缺陷之美
五 詩人勃朗寧
六 近代的文藝
七 聰明人
八 呆子
九 現今的日本
十 俄羅斯
十一 村紳的日本呀
十二 生命力
十三 思想生活
十四 改造與國民性
十五 詩三篇
十六 尚早論
觀照享樂的生活
一 社會新聞
二 觀照雲者
三 享樂主義
四 人生的享樂
五 藝術生活
附︰譯者附記
從靈向肉和從肉向靈
附︰譯者附記
藝術的表現
游戲論
描寫勞動問題的文學
一 問題文藝
二 英吉利文學
三 近代文學,特是小說
四 描寫同盟罷工的戲曲
為藝術的漫畫
一 對于藝術的蒙昧
二 漫畫式的表現
三 藝術史上的漫畫
四 現代的漫畫
五 漫畫的鑒賞
現代文學之主潮
附︰譯者附記
從藝術到社會改造
一 摩理思之在日本
二 迄于離了象牙之塔
三 社會觀與藝術觀
四 為詩人的摩理思
五 研究書目
論英語之研究(英文)
後記(譯者)




**** 未過目

苦悶的象徵


優秀出色的文藝評論家廚川白村,在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美文藝思潮所作的有系統介紹,已留下不可磨滅的功績。「苦悶的象徵」是他膾炙人口,一本具有獨創性和永恆性的傑作,如今已成為許多青年的文藝指針,變成青年學子的口頭禪。書中包括:創作論、鑑賞論、關於文藝根本問題的考察、文學的起源等。他先就作家的立場,詳述創作的過程,或譬喻,或舉例,並引用精神分析學的例子,闡述文藝即是人類苦悶的象徵。再從讀者的客觀方面,說明讀者與作家的關係,確認鑑賞的成立。此外又以莫泊桑作品為例,探討親身體驗對創作的重要等問題。最後則就宗教觀點,評論文學的起源。對文學和藝術的發生做了很重要的解說。深入淺出的文字,平易近人的筆調,適度的文學感傷性,使這本書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歷久不衰。





內容簡介

  愈是苦難的環境,愈能創造出文學的最佳價值,廚川白村著作,魯迅譯,一同品味「苦悶的象徵」所帶來的豐富文學之寶。

  「文學是苦悶的象徵」這句話可說總結了所有文學產生的原因。文學史上能被留名的多是文學鉅著,無論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四大喜劇,還是但丁的《神曲》,都是作家們嘔心瀝血的最佳傑作。但這些作品是在作家何種心境下被創造出來的呢?作品底下的角色是否多少也投射了作家當時的心境故事?廚川白村認為文學乃是生命受了壓抑驅使作家創造出文藝作品。本書是魯迅在1925年出版的譯文,正是「五四」之後,文字表現即是民初的白話文。在當時一版再版,是文藝青年的入門讀物。有一說:《苦悶的象徵》譯文所表現的熱情即是魯迅在傳播自己的美學思想,此譯文也成了魯迅美學思想變化的重要線索。
-----


苦悶的象徵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廚川白村

  本名廚川辰夫,日本學者,文學評論家,《苦悶的象徵》為著名的文學評論,在當時對日本文藝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廚川白村於1923年過世於關東大地震,享年四十四歲。

譯者簡介

魯迅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新文化運動領導人,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開創者,魯迅的主要作品多為雜文、小說、評論、現代詩及翻譯作品,對五四運動及之後的中國社會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西方國家也享有盛譽,被稱為是「二十世界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目錄

引言

第一 創作論
一 兩種力
二 創造生活的欲求
三 強制壓抑之力
四 精神分析學
五 人間苦與文藝
六 苦悶的象徵

第二 鑒賞論
一 生命的共感
二 自己發現的歡喜
三 悲劇的淨化作用
四 有限中的無限
五 文藝鑒實的四階段
六 共鳴底創作

第三 關於文藝的根本問題的考察
一 為豫言者的詩人
二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
三 短篇「項鏈」
四 白日的夢
五 文藝與道德
六 酒與女人與歌

第四 文學的起源
一 祈禱與勞動
二 原人的夢

後記

附錄
項鏈



***志文還有2本(缺翻譯者姓名)

走向十字街頭





西洋近代文藝思潮



文學
Lit.jpg
廚川白村(日語:厨川 白村くりやがわ はくそん Kuriyagawa Hakuson,1880年11月19日-1923年9月2日),本名廚川辰夫日本英國文學學者文藝評論家

生平[編輯]

生於京都市東京帝國大學(今 東京大學英文系畢業後,於母校擔任助教,1915年留學美國,191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回國任京都帝國大學(今 京都大學)教授。1923年關東大地震,於神奈川縣鎌倉與妻子遭遇海嘯而橫死,享年42歲。
廚川白村師承上田敏,博覽日本及歐美各國著作,廣泛地將各國文學知識有系統地介紹給日本群眾,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及文藝界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著名文藝評論《苦悶的象徵》(苦悶の象徴),「文學是苦悶的象徵」的論點廣為讀者所知悉。除了文藝,《出了象牙之塔》(象牙の塔を出て)更進一步地針對日本社會提出全面性的批判;而《近代戀愛觀》(近代の恋愛観)的戀愛至上主義則影響了當時許多的日本青年男女。
其長子廚川文夫厨川 文夫)與媳婦廚川圭子也都為英國文學學者,曾合譯《亞瑟之死》。

參考書目[編輯]

  • 廚川白村著,林文瑞譯《苦悶的象徵》(台北:志文,1979)
  • 工藤貴正著《廚川白村現象在中國與臺灣》(台北:秀威經典,2017)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