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廣藝舟雙楫 ;書道全集 清;張錯;現代美術 | 182 期; 《詩經 》

廣藝舟雙楫

廣藝舟雙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昂然回首前塵。


等一下,這不是陳淑樺的一首老歌嗎?三年級是不是該聽她唱〈滾滾紅塵〉…
HTTP://UDN.COM/NEWS/STORY/7048/2083458|作者:UDN.COM 聯合新聞網

賈植芳先生入獄無數,國民黨時期坐過牢,共產黨時期又被打成胡風集團長期坐牢。他曾經說過:「我覺得既然生而為人,又是個知書達禮的知識分子,畢生的責任和追求,就是把『人』這個字寫得端正些。」……



張錯(右)與林懷民於政大,1965年。 張錯/圖片提供
張錯(右)與林懷民於政大,1965年。 張錯/圖片提供

等一下,這不是陳淑樺的一首老歌嗎?三年級是不是該聽她唱〈滾滾紅塵〉,或是和李宗盛合唱〈你走你的路〉?和林憶蓮同台演出前或後?怎麼?你說更愛聽他近年的〈山丘〉,喋喋不休?什麼?你還喜歡宋冬野的〈董小姐〉?會哼開首那兩句「董小姐,妳從沒忘記妳的微笑,就算妳和我一樣渴望著衰老。」(跟我走吧!躁起來吧,董小姐),哪哪,老師你喜歡的經典是什麼嘛?美黛唱的〈意難忘〉––「藍色的街燈,明滅在街頭,獨自對窗,凝望月色,星星在閃耀」?不,是蘇打綠〈無與倫比的美麗〉?不是因他們是你政大校友吧?即使是,當年四維堂演的是樂蒂、凌波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蘇打綠在四維堂唱的是〈後悔莫及〉。什麼?你也追看《中國新歌聲》,喜歡李佩玲淡定優雅慢慢演繹的〈我知道你很難過〉,〈心有獨鍾〉;英文歌〈Fight Song〉拿捏得很好,只是到了〈我只有一根火柴〉最後explosion一字稍弱?唔,老師,你一定對馬來西亞有特別感情。
可是我不只會唱〈意難忘〉,還認識慎芝姊,1984年白先勇的《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演完舞台劇又拍電影,蔡琴唱紅了〈最後一夜〉。慎芝來洛杉磯,白先勇找我和水晶陪她吃飯,也是唯一的一次見到王國祥,後來他生病,先勇上下求索,曾詢及我有關氣功治病,我回答曾和胡金銓去蕭逸家夜訪某氣功大師,耗了整個晚上,一無所獲。大師談到某處,忽地起身上樓,好一會才回,云與北京某重點大學約好,他在美國發功,看北京的實驗室如何收獲訊息。據說當年黑龍江森林大火還是他運功撲滅的。金銓和我離開後,一路搖頭。慎芝那時有意移居洛杉磯,因有一些廣播界老朋友也在此地,她的日語很好,數年後卻遽逝台北,令人扼腕。
1980年代不只是台北文壇黃金時代,洛杉磯也熱鬧非常。文革過後,資深老作家紛紛訪美,其路線多是先去西岸舊金山,那兒有許芥昱和葛浩文接待,繼續前往中西部愛荷華,那兒有聶華苓和安格爾先生,有一部分作家繼受美國國務院邀請前往東岸美國開國歷史路徑走訪,就自紐約或華府開始,然後回到南加州洛杉磯啟程回國。洛杉磯的接待大多由我負責,其中也有匆匆來去,譬如吳組緗,我因每年在南加大都教他的短篇〈官官的補品〉,十分熟悉他的學問,所以即使過境洛杉磯三個鐘頭回北京,也開車到國內航空站帶他到國際機場暢談一個多小時。1983年茹志鵑王安憶母女和吳祖光先生訪洛杉磯,也來我家,那天好像高麗棒子許世旭在我家喝酒吃飯,她們只逗留一段短時間。我對茹志鵑極尊敬,因博士後在愛荷華大學,除做國際寫作計畫駐校作家,還替聶華苓編譯一本百花文學集,提到傷痕文學。後來在南加大東亞研究所也教過茹志鵑一篇〈剪輯錯了的故事〉,這是一部率先追索文革動亂根源的短篇作品,將小說時空置入大躍進的浮誇年代,打破「靠左」的迷思。多年後我和安憶相逢在馬來西亞花蹤活動,她還問我記不記得母女曾夜訪我家!世界也小,英譯她《長恨歌》的白睿文(小白Michael Berry)今年竟也轉來加州大學洛杉磯(UCLA)分校任教。公元2000年他還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王德威門下博士生,我替文建會英譯五本詩集,除自己外,還有席慕蓉、陳義芝、焦桐和許悔之。書出版後,文建會安排我們在美國東西兩岸做巡迴之旅,並由當年文建會三處的游淑靜率領。慕蓉有事未能同行,就由我們四個大男生巡迴演講朗誦。紐約的誦讀會即由中英語皆優的白睿文主持,會後並與夏志清先生、王鼎鈞先生、老友李渝、郭松棻及施叔青等人重聚。當天朗誦會還有一個驚喜,就是張菱舲的驀然現身,與我重聚於現場,如夢如幻,知夢幻者,大概今天僅林懷民及王鼎鈞先生而已,淑靜現駐紐文中心,想仍記得當年紐約事。
轉頭再說洛杉磯,1970年代台灣召開國建會之後,與會海外學者紛紛在各地成立學會,洛杉磯就有美西華人學會,有許多年我擔任人文組的召集人,記得第一次活動就找來《聯合文學》發行人張寶琴,丘彥明,白先勇,李瑞騰、楊錦郁夫婦等人,盍興乎來,歡聚一堂。後來希代的朱寶龍兄更率領旗下一批女作家與會,侯文詠也有來。此外有一年邀請余光中先生,還找來卜大中、蔣震及曾慶瑜,陣容鼎盛。曾慶瑜?對,曾慶瑜,香港人,曾在西雅圖念過書,實力歌手,金鐘歌后,〈今夕是何夕〉。蔣震是蔣芸哥哥,那些年蔣芸也在洛杉磯。
說起卜大中,不由得想起高信疆及《中國時報》當年辦美洲版一批青年才俊,劉克襄在台編副刊版,美國就有蔣震、趙怡、杜念中、金恆煒、葉言都,詹宏志也來過一陣子。那時是北美洲中文報業的戰國時期,前後有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美洲《中國時報》、傅朝樞轉戰美洲的《中報》,還有香港胡仙釋出美洲版權的《星島日報》、後來停刊的《自由時報》,及航空版的《中央日報》。那時〈聯合副刊〉與〈人間副刊〉分別由瘂弦、高信疆主編,瘂弦姓王,信封左上角就橫寫「副刊王」,信疆也不示弱,照樣寫「副刊高」,雙雄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副刊及文學獎活動數不勝數。梅新在《中央副刊》前後十年也不示弱,曾召開三天的「中國百年來學術研究研討會」,我和高齡前輩詩人紀弦一起回來,並有機會重見吳祖光先生及一直想謀面的賈植芳先生。兩位先生都是我平生仰慕之人,賈先生入獄無數,國民黨時期坐過牢,共產黨時期又被打成胡風集團長期坐牢。他曾經說過:「我覺得既然生而為人,又是個知書達禮的知識分子,畢生的責任和追求,就是把『人』這個字寫得端正些。」我終於在台北見到賈先生,我知道他是誰,他不知道我是誰,又患有重聽,談話困難,相處時間短促,我本想告訴他多麼佩服他的傲骨,及與夫人任敏多年分隔兩地的堅貞愛情,但想很多人也會這麼向他說過,也就不用說了。同樣,吳祖光先生和夫人新鳳霞在文革所受的折磨,也不用我多說。吳先生給我寫了兩幅字,第一幅四個字「生正逢時」,據說下句是「死不介意」,我不敢掛,倒像說他自己而不是說我,一臉不服氣的樣子。
說回美洲報業副刊時代,曹又方主編《中報》副刊,李藍主編《星島日報》副刊,都能大量採用海外作家的高品質稿子,曹又方喜歡木心散文、顧肇森小說,他們作品恆常發表,甚至把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每日連載,那時候其他中譯本尚未出版。又方用稿及版面安排,氣象宏大,儼然台灣副刊的格局。
台灣上世紀80年代《聯合文學》帶頭的文學月刊的確替文學副刊加碼,歷任社長或總編輯如瘂弦、馬森、鄭樹森等人都能獨當一面,帶動文學風潮,自然而然成為一種文化話語,我不多不少也參與其中。



學者鄭樹森(左)1984年與卞之琳(中)、張錯合影於洛杉磯。 張錯/圖片提供
學者鄭樹森(左)1984年與卞之琳(中)、張錯合影於洛杉磯。 張錯/圖片提供

再寫下去就變成回憶錄了!其實我對「年級」的觀念頗覺混淆,那是以十年為一的劃分標準嗎?十年的前段與十年的後段能否就與前十年或後十年這般清晰分割?年級的意思大概是誕生年代吧?我在台灣文壇的成長期非常漫長,人雖在國外念完研究所且留在美國大學授業,然而飄泊心情,卻一直沒有離開過台灣。最憤懣不能接受的是當年大雁出版詩集《檳榔花》後,被莊裕安嘲弄我為「站在迎風的高處詠讚婆娑之島,對近年台灣落入貪婪惡名毫無著墨……」,我視為奇恥大辱,十年磨一劍,鋒刃未曾試,真想一日持問莊君,還我一個公道。88、89年正是台灣解嚴解禁時期,我詩中的中國,多是指中華民國台灣,又有什麼好挑剔誤會的?



90年代,許悔之(左起)、陳義芝、張錯、焦桐於舊金山城市之光書店。 張錯/圖片提...
90年代,許悔之(左起)、陳義芝、張錯、焦桐於舊金山城市之光書店。 張錯/圖片提供

2016年8月底,宇文正、施叔青和我在洛杉磯的北美作家大會介紹台灣副刊及當代文壇,我開出一張書單談到李永平、黃錦樹、張貴興、駱以軍、陳雪、吳明益、甘耀明、董啟章、廖偉棠、馬家輝、蔡珠兒、陳冠中,賴香吟、焦桐、巴代……還有連八刷的《假牙詩集》。《邦查女孩》四十二萬字,我一頁一頁的看下去,就是想知道阿美族古阿霞的學校夢想到底怎麼啦?也欣賞吳明益的單車素描,就像喜歡《新歌聲》那英團隊另一名廣州歌手汪晨蕊唱的雙聲帶〈愛情轉移+富士山下〉,因為我是廣東客家,聽懂粵語。
那麼,讓我再哼兩句陳淑樺收場好嗎?
你知道這一生 我只為你執著
不管它喜還是悲 苦還是甜 對還是錯

你知道這一生 我只為你守候
我對你情那麼深 意那麼濃 愛那麼多
你又一定會問,那個「你」是誰呀?憨大獃,當然是台灣啦。



2011年何政廣(左起)與王庭玫、李渝、張錯合影。 張錯/圖片提供
2011年何政廣(左起)與王庭玫、李渝、張錯合影。 張錯/圖片提供



Dominic Cheung 猶記當年我們隨余公率領眾畢業生赴墾丁旅行,我夜舞雙劍。



2016.11.6 《書道全集 清》
「劍氣非關月,書香不是花」
沒有下面的胡說八道:

 「劍氣非關月,書香不是花」是宋朝岳飛所題的字,元朝鄒元標遊四川雲陽張飛廟時,引用這兩句而題在廟中。他為何用岳飛的句子呢?原因有二,一為張飛與岳飛的名字相同(飛)且都是名將,其次,岳飛在張飛廟中亦曾手書三國時蜀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代人杰也 ....』 

《詩經 小雅》:「『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毛傳注:『土治曰平水治曰清。』」.

請再從《詩經》毛傳找一上聯。

現代美術 | 182 期 現代美術季刊|雙月刊 

  • 出版日
    2016/09/01  
  • 書號
    977101802200109  
  • 頁數
    122  
  • 定價
    150元  
      目錄
      專題
      檔案演藝‧藝術姿態
      006 - 殘餘與蹤跡:檔案藝術的歷史分身術│關秀惠
      014 - 薛西佛斯的力量─「不服從物件」的另類記憶│陳慧盈
      020 - 「朗誦/文件:台北雙年展1996-2014」策展紀│余思盈
      027 - 向上扎根:關於活化檔案的一些筆記│哈瑪德‧納
      034 - 檔案何以成史? ─ OCAT與「中國當代藝術」│董冰峰
      特別企劃
      馬灣,馬來西亞與台灣美術發展之關係
      044 - 50-60年代留台畫家對馬來西亞藝術和美術教育的影響及貢獻─以鍾金鉤、陳昌孔及林鵬飛為例│林愛偉
      058 - 人者仁也─廖修平與鍾金鉤織創作生平對照│許文智
      060 - 淺析陳昌孔的繪畫世界│方傑
      展覽觀點
      情境‧擴延
      079 - 倒敘空間中的鏡像複訪與自我觀照─「鏡:李小鏡回顧展」中的視覺語藝│邱誌勇
      088 - 藍天之下:「生活帶來的種種愉快與不安之間」│蕭淑文
      典藏研究室
      典藏展
      096 - 策典藏展─一段片面的藝術發展史│鄭元智
      107 - 淺井忠與《湯島聖堂大成殿》│林皎碧
      藝術家特寫
      陳曉朋
      111 - 特洛伊之馬的肚子:陳曉朋的抽象畫如何說話│林宏璋
      118 - 書中美術館:藝術家尋找自己的禮物│陳曉朋
      121 - 美術館短波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