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孫康宜著《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詞與文類研究》


孫康宜著,《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語詞人風格》李奭學譯,聯經出版社,1994年/2001年
2020.10.26,過聯經書店,看到孫康宜著《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第3刷/精裝本,定價600元。外國通常出版是精裝,再出平
裝本。聯經反其道而行。
此次重讀附錄三,北美的詞學會議。孫康宜幾乎寫出北美的中國文學學者。
我的書中夾有某大學的讀書會摘要,可以供參考。














****

http://cicdatabank.library.ohiou.edu/opac/americanscholar_view.php?bibid%5B%5D=71&num=1&pagenum=10
作品單等


 2007-2008貼文

孫康宜著,《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語詞人風格》李奭學譯,聯經出版社,1994年/2001年



■作者簡介: 孫康宜教授係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古典文學博士,嘗負責該校葛斯德東方圖書館,目前擔任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主任。  


■內容簡介: 詞 興起於李唐一代,大盛於趙宋之際。本書論述其間五十大名家,一窺詞體演變與詞人風格堂奧,發現兩者實為表裡,正是詞史推移的動因,而詞體又是新美學與新文 化的產物,其意義恆存在於其變動不居的演化過程,至於文人詞與通俗詞的分合,換頭與詞長等形式問題,本書更是多方推敲,闌幽發微。所謂風格批評,典範薈萃 於茲。


在文辭上,領字或用在一字之首,領起下文;或處於兩韻之間的詞意轉折處,承上啟下, 使上下句語結合,起過渡或聯繫的作用。」


以資訊科技作為宋詞領字研究方法探討
第六屆詞彙語意學會議,廈門大學主辦,2005年4月21-22日 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羅鳳珠 gefjulo@saturn.yzu.edu.tw
關鍵字:領字、宋詞、詞譜
摘要: 領字又名虛字、襯字、一字豆、一字領、領格字等等,



孫康宜更詳細的論述曰:「柳永首開『領字』風氣,在慢詞裡大量使用,往後的詞人又加以沿用,使之蔚為慢詞的傳統技巧。」(同註十九,頁150)孫康宜並舉韋莊〈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李煜〈浪淘沙〉:「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為例,認為韋莊及李煜的小令偏好使用思緒動詞,已具備慢詞理領字的一般功能。(同註十九,頁157)




孫康宜《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語詞人風格》:「我相信「領字」最關緊要的功能,在其巧妙結合了不同的因素,……包括:(一)俚俗與文學語言;(二)層次繁複的「詩之動作」(poetic act);(三)達意與意象上的對應體(the expressive and imagistic counterparts)」(同註十九,頁156) 在「表出詩之動作」部分,孫康宜以柳永詞為例,進一步論述:「乍看之下,柳永的『領字』表出『詩之動作』的各個層面。細看起來,他還創造了另一類型的領字(例如「對」、「漸」等)可以關涉自然意象造成的感性意象。柳永最重要的藝術成就之一,就是把抒情和意象語謹慎的冶為一爐。即使像〈八聲甘州〉這一首小詞,我們也可以看到詞人兼用到二種『領字』:一種是直言情感的,另一種則利用意象語描述感性經驗。」(同註十九,頁158)



孫康宜更詳細的論述曰:「柳永首開『領字』風氣,在慢詞裡大量使用,往後的詞人又加以沿用,使之蔚為慢詞的傳統技巧。」(同註十九,頁150)孫康宜並舉韋莊〈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李煜〈浪淘沙〉:「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為例,認為韋莊及李煜的小令偏好使用思緒動詞,已具備慢詞理領字的一般功能。(同註十九,頁157)
*****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z'u Poetry: From Late T'ang to Northern Sung.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0.

孫康宜著,《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語詞人風格》李奭學譯,聯經出版社,1994年

詞與文類研究

《词与文类研究》孙康宣著,李奭学译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z’u Poetry

Author (Faculty Member): 
Kang-i Sun Cha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 Date: 2004

《词与文类研究》作者:(美)孙康宣著,李奭学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2004-9-1出版
丛书:文学史研究丛书

本書的觀念架構系以詩體的發展為主,所標舉的文體研究系建立在兩個基設之上︰其一,詩體的演進乃時代新美學與文化觀的反應;第二,詩體的根本意義植基于其恆動的演化史上。本書重點在處理詞史早期大約二百五十年的時間範疇希望能借此彰顯詞獨特的結構原則。

本書的骨幹圍繞詞的兩個層面撐起。首先,就詞的整體性而言,我們必須從其獨特的形式(如平仄與分片的原則),從其結構(亦即構詞方式),或從其功能(如 主、客體的關系)來分析。其次,追蹤分析文類發展的歷時性面向,從“史”的觀點追索歷代大詞家之間的聯系。“詞”是通俗文學直接瀹啟下的產物,在發展成 “體”之前,乃為通俗曲詞或娛眾佳音。而詞人不斷把通俗曲詞化為文人詞的努力,在詞體的發展史上亦轍跡分明。本書第一章主要論點在此。接下來研究了五位大 詞家,都是詞史早期的代表人物︰溫庭筠、韋莊、李煜、柳永與蘇軾,從中窺見詞的發展過程。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词源新谭;第二章,温庭筠与韦庄;第三章,李煜与小令的全盛期;第四章,柳永与慢词的形成;第五章,苏轼与词体地位的提升。

北大版自序
中文版序
謝辭
常引書目簡稱
前言
第一章 詞源新譚
一 詞人及其文化環境
二 文人詞與通俗詞的風格異同
三 一種新詩體的建立
第二章 溫庭筠與韋莊
——朝向詞藝傳統的建立
一 詞的修辭學:弦外之音與直言無隱
二 從詩到詞:模仿與創作
三 通俗曲詞的影響
第三章 李煜與小令的全盛期
一 抒情感性探本
二 李煜的風格演變
三 “詞之距離”的藝術
第四章 柳永與慢詞的形成
一 慢詞:一種新興的詞體
二 柳永與通俗傳統
三 柳永的慢詞詩學
四 柳詞論衡:一個新的觀點
第五章 蘇軾與詞體地位的提升
一 從宏觀角度看柳永迄蘇軾的詞史
二 詩詞之辨
三 抒情心靈及其想象世界
結語
附錄一 敦煌慢詞二例
附錄二 北美二十年來詞學研究
——兼記緬因州國際詞學會議
附錄二 柳是徐燦的比較: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
一 柳是青樓伎師傳傳統
二 徐燦與名門淑媛傳統
三 結語
譯後記
參考書目


本書的簡體字版能在北京大學出版社順利出版,首先要感謝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林載爵先生的幫忙和北大陳平原教授的推薦。同時,本書譯者李爽學博士自從多年 前與我合作以來,一直繼續支持我在古典文學方面的研究,其熱情始終不渝,令人感動。現在趁著這次出簡體字增訂版的機會,我願意再一次向他表示由衷的謝意。 此外,近年來我開始研究女性詞人的各種抒情的聲音和風格,所以我一向感到興趣的文類(genre)問題也自然就和性別(gender)的層面結合起來了。 因此,我特別就在本書的“附錄”里加上一篇與這個主題有關的近作:《柳是和徐燦的比較: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原作是一篇英文論文,由台灣的謝樹寬女士 譯成中文)。在此我要特別感謝《中外文學》的主編授權予以轉載這篇譯文。

應當說明的是,本書的英文版早已于二十二年前(即1980年)就在美國出版了。過了這麼多年,還有人願意出版它的中譯本,完全不嫌它過時,我自然深受感 動。但另一方面,我也感到有些顧慮。從目前的詞學觀點觀之,這本書里的有些思想無疑是不夠成熟的。例如,有關《花間集》的一些討論,今日看來,似乎還有商 榷的余地。尤其是90年代以來,台灣大學的著名訓詁學家張以仁教授出版了不少有關《花間集》和該序的研究,並指出了許多過去詞學者的錯誤,其論點尤見功 力。可惜70年代當我開始在美國從事詞體研究時,還沒有這些參考資料,無法受益于這些寶貴的研究成果。當時有關這一方面的閱讀材料實在有限,令我時時有一 種捉襟見肘的感覺。雖然如此,我還是希望能保留舊作的原貌——那畢竟代表了那個時代美國漢學研究和“文體研究”(genre study)的新方向。

最後,我要感謝上海的施蟄存先生,他是本書原著的第一位大陸讀者。還記得二十多年前,本書剛從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發行後不久,我就收到了從錢歌川先生處轉 來的施先生的一封來信,信中說他多年來一直努力于詞學研究,所以希望我能送給他一本那剛出版的英文書。我一向是施老的忠實讀者,他的來信因而令我喜出望 外。從此我與施老就成了中美兩地的忘年之交,而我也開始從他那兒得到了許多有關詞學方面的寶貴材料和靈感。

在本書北大版發行的前夕,我忽然很想念上海的施蟄存先生……,還有許多近的、遠的、更遠的、遠在天邊的讀者朋友們。

孫康宜
寫于美國耶魯大學
2002年3月11日

hc簡評

本書缺索引 或對照 (同頁中多近似語....)
來源說法不當
hypotactic, parataxis
翻譯造詞甚用力 ,太勉強。



內容文章編排缺點也多。

我要查第138頁的"我覺得這是矯枉過正,混淆了"客觀" ( objectification )的詞興。"的翻譯有點問題。作者原意是否為:不應把蘇詞中的"人(情)"看成是物化。In social philosophy, objectification means treating a person as a thing, without regard to their dignity.
 ****

Yale East Asian Languages & Literatures & Faculty--

Kang-i Sun Chang July 2005 --詳細的英文 "學歷"-- "幾" 可成自傳 .....

悠遊於中西文學之間-訪孫康宜田新彬/ 訪談 pdf


The Late Ming Poet Ch'en Tzu-lung: Crisis of Love and Loyalism, by Kang-i Sun Chang.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1. Pp. xx + 183. $25.00. 133 .孫康宜著,{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李奭學譯 ,台北:允晨文化, 1992

我對她冠夫姓的做法感到好奇。查Google等如何處理:
The late-Ming poet Ch'en Tzu-lung: crises of love and loyalism
KS Chang - 1991 - Yale University Press
參考 loyalist

這本翻譯書名和英文顯然有別 。
("中文版較之英文版來得完美"--p.7 其實這多少是溢美,  最大缺點是沒有索引,
我想中文發行者並沒克服許多處"注與內文不同頁"之問題 不過我發現該書沒機會再版 感到台灣書市-學界之蕭條 就不想多談翻譯上的優點和缺失.. )




以下是網路還可找到的資訊
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1992-02-01



在陳子龍 (字臥子,西元一六○八~四七年) 的詩詞中,「情」為何物?「忠」又代表什麼?構成了本書的題旨。
陳氏生當動亂頻仍之際,對時代變革也有過人的反應。他的作品乃以想像在記錄日常經驗,同時 也是十七世紀中國文化史的重要見證。其人詩詞乃是重要瑰寶,惜乎學者讀者多充耳不聞。

「艷 情」又為其詞作重點,所寫尤其關乎詩人歌伎柳如是,他們之間過從 甚密,史有信徵。然而,傳統傳記家或為護持陳氏「儒門英烈」的名望,大多擱筆不談他和柳如是之間的情緣。以明、清學者常常徵引的《牧齋遺事》為例,對此便 多所扭曲。不過,陳寅恪的《別傳》一出,我們對陳氏的感情生活頓然有較深入的認識。
在陳子龍及其交遊眼裡,晚明嬋娟大可謂「情」與「忠」的仲介;心中佳人乃艷情的激勵,也是愛國的憑藉。胸中無畏,「露才揚已」,又是晚明人士理想的女性形象,也深合時代氛圍。晚明諸子絕少以為情忠不兩立。
上 述課題,陳子龍的詩詞多所關注。首先,他和柳如是情緣革新了情詞的方向,是「詞」在晚明雄風再現的主因。其次,陳子龍晚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愛國詩 ----掀露了中國人的悲劇觀:天地不全,人必需沉著面對命運悲歌,義無反顧。在「愛情」與「忠國」之間,詩人尤其要能夠掌握分寸。這種辯論性的「日後抉 擇」往往摧心瀝血。第三,陳子龍早年的情詞不但不是絆腳石,反而在晚年為他激發過力撼山河的憂國詞作,十分有趣。
從十七世紀以迄本世紀 初, 中國文學史更經歷了一場古典詩詞的文藝復興。筆者敢說詞體重振,陳子龍厥功至偉。陳子龍乃不世出之才,也是時代的代表,筆者想呈現在讀者眼前的就是這麼一 個人。陳子龍的詩詞大業是否成功,這得由讀者揣想評定。但是不容否認,他把「情」與「忠」這兩個不同的主題交織成為一體,也把前人傳下的風格與體式融通重 鑄,以便涵容新的內蘊。至於他的詩體革新的成效,仍然有賴讀者把脈評估。



出版社:Jing xiao zhe Xin hua shu dian
出版日:2004-09-01
商品條碼:9787301076347
ISBN:7301076347
分類標籤:文學 » 古典文學 » 詩詞曲賦 » 文藝評論
本 書的觀念架構系以詩體的發展為主,所標舉的文體研究系建立在兩個基設之上︰其一,詩體的演進乃時代新美學與文化觀的反應;第二,詩體的根本意義植基于其 恆動的演化史上。本書重點在處理詞史早期大約二百五十年的時間範疇希望能借此彰顯詞獨特的結構原則。本書的骨干圍繞詞的兩個層面撐起。首先,就詞的整體性 而言,我們必須從其獨特的形式(如平仄與分片的原則),從其結構(亦即構詞方式),或從其功能(如主、客體的關系)來分析。其次,追蹤分析文類發展的歷時 性面向,從“史”的觀點追索歷代大詞家之間的聯系。“詞”是通俗文學直接瀹啟下的產物,在發展成“體”之前,乃為通俗曲詞或娛眾佳音。而詞人不斷把通俗曲 詞化為文人詞的努力,在詞體的發展史上亦轍跡分明。本書第一章主要論點在此。接下來研究了五位大詞家,都是詞史早期的代表人物︰溫庭筠、韋莊、李煜、柳永 與蘇軾,從中窺見詞的發展過程。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