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 美学 实践哲学 伽达默尔与杜特对谈录
作者: 伽达默尔 / 杜特译者: 金惠敏ISBN: 9787100042505
页数: 87
定价: 6.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5
简介 · · · · · ·
本书提供的是一部经过加工和添加了引文出处的谈访集。这一谈访工作是我与伽达默尔教授于今年年初进行的。书的标题就是我所提问的几个领域。
第一篇谈访的中心是伽达默尔对于精神科学中理解问题的研讨。其关于效果史之制约性与解释学过程之应用结构的学说洞开了我们精神科学事业的一个反思性 维度。对人类传统的保存和发扬不能被描述为只是纯粹的考古性研究和以方法为主导的专业探讨。其出发点和有关视点应当是对于我们自身的质询。伽达默尔讲到与 传统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传统的阐述者总是被引向一个新的、被扩展了的自我理解。
与传统的对话应当被置放在一个对话的世界、一个解释学 的天地,在对话中每个人都只是作为他人的他人而生活着,而且也只有与他人相协调他才能够过上一个成功的生活,——这些在第一篇的结尾部分被清楚地表达了出 来。那里所谈论的是一个内容博大的、从语言之核心所生发出来的解释学... (展开全部) 本书提供的是一部经过加工和添加了引文出处的谈访集。这一谈访工作是我与伽达默尔教授于今年年初进行的。书的标题就是我所提问的几个领域。
第一篇谈访的中心是伽达默尔对于精神科学中理解问题的研讨。其关于效果史之制约性与解释学过程之应用结构的学说洞开了我们精神科学事业的一个反思性 维度。对人类传统的保存和发扬不能被描述为只是纯粹的考古性研究和以方法为主导的专业探讨。其出发点和有关视点应当是对于我们自身的质询。伽达默尔讲到与 传统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传统的阐述者总是被引向一个新的、被扩展了的自我理解。
与传统的对话应当被置放在一个对话的世界、一个解释学 的天地,在对话中每个人都只是作为他人的他人而生活着,而且也只有与他人相协调他才能够过上一个成功的生活,——这些在第一篇的结尾部分被清楚地表达了出 来。那里所谈论的是一个内容博大的、从语言之核心所生发出来的解释学哲学的话题,还有就是我们生活形式的交往状态。
第二篇访谈讲的是解释 学美学的几个问题。与第一篇有所不同,这里所论及的文本不是伽达默尔的主著《真理与方法》,而是其后的一篇论文。关于这篇文章的讨论指明,对于意义指向以 及审美经验的理解性特征的揭示,不应就是将审美的理解与非审美的理解等而视之。研究与艺术作品欣赏相联系的理解过程的特点,占据了通过解释学美学而开辟出 来的工作场域的中心。与实用语境中意义获取的结构相区别,在此实用语境中每一意义承担者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终究都会在一个成功的意义建构中浮现出来,对 艺术的理解、对一幅画或者一件文字名作的阅读却看不到这样一个终结:“理解在作品的此在中体验到其意义的高深与无穷。”
第三篇访谈曾为庆 贺伽达默尔93华诞而以略有删节的形式发表于2月11日的《莱茵-内卡报》上,所论为实践哲学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观点在伽达默尔是通过一体性 (Solidarität)这样的概念而表达出来的,所谓一体性乃一固有之存在。实践哲学作为问善的伦理学,只能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个具体道德的自我显现 来做:“我们的目的不是去发明一体性,而是使我们意识到它的存在。”
伽达默尔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他对哲学任务的原则性理解的,即如他所反 复解释的:“哲学活动……就是将被从其原始言说意义所异化了的哲学语言恢复到我们言说所具有的基本的共同点上来。”这一意图也同样贯彻于本书。无论伽达默 尔是否讲述过经验的本质,讲述过对话,在对话中的相互理解,讲述过阅读,或者“古典”一语的现实意义,我们总是能够获得一些出自于生活世界之解释学资源的 概念,也总是能够弄清一些出自于我们理解之一体性而非什么专业性讨论的概念。 目录 · · · · · ·
前 言
1 解释学:他者、传统与语言
2 美学:解释学与解构论的相遇
3 实践哲学:一体性与社会理性
译后记
----
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
解释学和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
真理与方法》、《柏拉图与诗人》、《短论集》三卷、《我是谁、你是谁》等。伽达默尔与其师
海德格尔共同将传统解释学放到现象学本体论基础上研究,他的出发点是反对古典解释学的客观主义。
美学思想
伽达默尔将美学看作哲学解释学的一部分,认为艺术揭示我们的存在,艺术和美是一种基本的存在 方式;艺术经验超越自然科学方法,又接近于哲学经验和历史经验,因而成为解释学的出发点,同时,每一件艺术品都应被理解,理解是全部世界的本体论存在;审 美经验和艺术经验的理解特征,表明了某种解释学现象。总之,伽达默尔将审美经验抬高到了哲学的高度,美学成为解释学的一个有机部分。 伽达默尔详细分析了审美理解的完成过程,总结出审美理解的鲜明历史性的特点,通过“对意义的预期”手段,他解决了
解释学循环问题。“解释学循环”主要包括整体与部分的循环、历史的循环和本文的循环,是矛盾对立双方在审美理解中的反映。 伽达默尔还强调审美理解的语言性,审美理解的基本模式是对话和问答,审美主体与艺术本文间的对话创造了共同的语言。 伽达默尔对于艺术本质的探讨是从本体论角度出发的,艺术作品的本质具有时间性、随机性,是该作 品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审美主体生成的特定意义。他认为艺术是与人的存在和自我理解相结合的;艺术作为一种游戏,为我们敞亮了一个自由的天地;艺术的不断开 放性使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更为突出,艺术高于现实而不脱离现实,这一观点是合理的。 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直接启迪了接受美学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1] 作 者:(美)沃恩克 著,洪汉鼎 译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9-9-1 开 本: 大32开
ISBN : 9787100066181 定价:¥18.00
内容简介
自从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1960年出版以来,伽达默尔的
诠释学已 成为许多哲学注意的焦点。他关于理解和解释的观点已经被应用于一系列相当广泛的讨论:如艺术与文学研究中的解释问题,社会科学中的知识和客观性争论;神学 与法学诸学科中的有关争论,以及哲学本身设计的重新评价诸问题。不过,伽达默尔的工作却很少成为重要解释或评价的主题,本书试图加以纠正的,正是这一缺 失。我的关注首先是在重构能把伽达默尔对艺术、历史与哲学的分别讨论联系起来的论证线索,其次是把它的优点与难点统一起来。我希望这样做能对他的工作的今 后的占用和讨论提供一种可靠的指导。
目录
序言与致谢 导论 第一章 诠释学与历史 对浪漫主义诠释学的批判 施莱尔马赫的诠释学 关于历史的诠释学说明 诠释学与精神科学 现象学转向 第二章 诠释学与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