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詩歌(1999/12)
今年德國大肆慶祝紀念歌德。威瑪很熱鬧。
我們大多數人無緣湊〞熱鬧〞,不過倒是可以在〞書齋〞中看看門道的。
我們以弗洛姆(Eric Fromm, 1976)的《佔有與存在》 To have or to be?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台北:遠流 孟祥森譯) 的區別一以詩為例開始吧。
Fromn舉了哥德的一首詩財產>為例:
我知道,沒有什麼是屬於我的,
除了那想從我靈魂中
暢流出來的思想,
以及由親親的命運
叫我充分享受的
每一寸大好時光。
Fromn又舉了些松尾芭蕉的俳句來對比,本文從略。
我們可以更深入一點,讀點海德格爾的「…人詩意地獨居…」等等......
或者:讀點維特根斯坦在1916年6月11日的筆記中所寫下的:
上帝與生活的目的?
我知道這個世界存在著。
我在世界之中,正如我的眼睛在它的視域之中。
問題在於,有某種我們稱為世界的意義的東西在世上。
這意義不在世界之中,而在它之外。
生活即世界。
我的意志有善惡。
善與惡與世界的意義以某種方式關聯。
生活的意義,亦即世界的意義,我們可以稱之為上帝。
作為一位父的上帝的符號與此意義相關。
祈禱就是冥思生活的意義。
相信上帝即意味著看到,對世界的事實還不能漠然置之,
相信上帝即意味著,生活有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