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 書比人長壽 》趙家壁

趙家壁 《 書比人長壽 》香港: 三聯 1988

台北《 徐志摩全集》收有趙的文章 是學生之吊老師


怀念赵家壁——书比人长寿





怀念赵家壁鈥斺斒楸热顺な



“書比人長壽。”昨天,在趙家璧先生誕辰100週年紀念座談會暨學術研討會上,幾乎每一個發言的專家、學者、出版人、趙家璧先生的故交都一再提及這句先生奉行了一生的名言。

  
上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學者費正清在給趙家璧的回信中寫下“書比人長壽”這句話,趙家璧非常喜愛,引為至言。放眼當今出版界,雖然出書數量和速度均可算繁榮昌盛,但書市中有不少是“沒有靈魂的書”。把書僅僅當作商品,而不賦予它相應的文化內涵,可能會風行一時,卻不會在書架上立得久,製造這些書的出版人,最終也不會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


原三聯書店總經理、《讀書》雜誌前主編沈昌文說:“趙家璧是新文化運動後,真正有創造性的第一代編輯。”遙想趙家璧在不滿30歲時,就已向魯迅、胡適等名家約稿,邀請他們為良友圖書公司編輯十卷本的《中國新文學大系》,蔡元培、胡適、魯迅、茅盾、鄭伯奇、鬱達夫、周作人、朱自清、洪深、鄭振鐸和阿英,新文學初期最重要的作家幾乎全都在列,趙家璧當年所做的幾乎可以說是知識分子對“五四”新文學傳統的第一次有意識的集體整合……

聽與會人士高度評價趙家璧先生,趙家璧的兒子趙修義幾度哽咽,涕淚縱橫。 “今天這個感人至深的紀念,不僅僅是紀念我的老父親,也是紀念幾代出版人,巴金、老舍、鄭振鐸……那些誠以相伴的朋友,沒有他們的精誠合作,一個時期的文化出版決不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趙修義說,“我一直假想,如果我的老父親今天在場,他會怎麼想?他一定會說,"我只是一個編輯"、"我度過的是為了書的一生"。”

  一段鮮為人知的秘密

趙家璧晚年留下60萬字的回憶文字,主要收錄在幾部書稿中:1984年由三聯書店出版的《編輯憶舊》、1986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顧與展望》、1991年由三聯書店出版的《文壇故舊錄:編輯憶舊續集》中,另外結集的有《編輯生涯憶魯迅》(人民文學1981年版、河北教育2006年版)、《書比人長壽》(香港三聯1988年版);中華書局今年重新錄排、校訂了《編輯憶舊》和《文壇故舊錄》,三聯書店也重印了《編輯憶舊》。

趙修義昨天披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秘密。趙家璧生前與老舍的關係最為密切,曾自稱老舍為唯一的“恩友”。但從趙家璧寫作時間看,《老舍和我》寫於1985年,是最遲寫下的回憶錄,這與老舍對趙家璧一生的影響極不相稱,趙家璧也因此面對了許多人的質疑。謎底究竟是什麼呢?趙修義昨天作出回應:“當年《良友》解散,我父親失業,拿什麼辦"晨光社"成了問題。正在家父進退兩難時,老舍告訴他一個好消息:《駱駝祥子》在美的英譯本成了暢銷書,可得一筆可觀的稿酬。之後,老舍將美元寄回以解燃眉之急,晨光出版公司因此應運而生。因為擔心"老舍拿美元辦出版的事情"會成為日後挨鬥時最致命的把柄,父親不僅告訴所有親友不得將此事傳出去,還一直沒寫回憶錄。”

在學術研討會上,著名文史研究者陳子善披露說,趙家璧生前曾寫信給他,提到自己保留了700餘封與前輩作家的通信,在“文革”時這些信不幸散落,這成為了老人生前念念不忘的一件憾事。陳子善呼籲,希望那些仁人誌士能將其貢獻出來,讓這批寶貴的書信重見天日。

  本報記者 陳熙涵 (來源:文匯報)


---

 趙家壁(1908.10.27—) 筆名小延。江蘇松江人。 192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附中編校刊《晨曦》時,在《小說月報》發表第一篇文章《評介“陶杜格萊之肖像畫”》。1928年參加良友圖書公司工作,曾主編《中國學生》月刊3年餘。1932年畢業於光華大學外文系,任良友圖書公司文藝出版部主任。1933年起編《良友文學叢書》(40種)及《中國新文學大系》10大卷。《 書比人長壽 》記載日本的翻譯情形.....又編《良友文庫可》(16種)等許多文集畫集。

這些叢書由於編輯認真,印刷精良,在當時有很高聲譽
,魯迅稱之為“良友式”。抗戰爆發後,因良友公司宣布破產失業,任光實中學副校長兼教英語,後任美商英文《大美晚報》的《大美畫報》編輯。1939年改組成立了良友復興圖書公司,任經理兼總編輯。繼續出版《良友畫報》及重印大量文藝叢書並出版鄭振?編印的《中國版畫史圖錄》5函20卷。日軍侵入“孤島”後,“良友”因宣傳抗日被查封。後錢往桂林、重慶。抗戰勝利後回上海,脫離“良友”。先任《前線日報》經理,1946年11月,在老舍資助下,合辦上海晨光出版公司,任經理兼總編輯。主編《晨光文學叢書》40餘種。此外又出版了《美國文學叢書》(18種),作為《晨光世界文學叢書》(24種)的最先部分。

解放後主持晨光出版公司,兼任光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1954年“晨光”結束,調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兼攝影畫冊編輯室主任。 1960年調任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分社(後改稱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幾十年為來我國文學出版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1972年5月,自上海新聞出版五七幹校退休。現任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作協上海分會顧問、上海編輯學會顧問等。

著作書目
新傳統(現代美國文學評論集)1936,良友
編輯生涯憶魯迅(回憶錄)1981,人文

編輯憶舊(回憶錄)1984,三聯
回顧與展望(回憶錄)1986,山西人民
書比人長壽(回憶錄)1988,香港三聯

翻譯書目
室內旅行記(童話)蘇聯伊林著,1934,良友
今日歐美小說之動向(文論)英國華爾波兒等著,1935,良友
月亮下去了(中篇小說)美國斯坦貝克著,1942,桂林良友
沒有祖國的兒子(短篇小說集)澳大利亞裘德·華登著,1960,上海文藝
漫長的革命(報告文學)美國哀德加·斯諾著,1975,上海人民
  赫魯曉夫回憶錄1976,三聯
  艾奇遜回憶錄1978,譯文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