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9日 星期六

Jean Cocteau 讓‧科克托的一些資料; A Life of Jean Cocteau

Modigliani’s portrait of the poet, designer, and filmmaker Jean Cocteau captures the young man’s dandified vanity. ✨🎨
Cocteau paid for the painting but, claiming that it would not fit in a taxi, he left it behind and never came back to get it—his pride apparently wounded.
Years later, Cocteau acknowledged: “The way he drew us at the tables of the Rotonde, ceaselessly. . . was the way he judged us, sensed us, liked us, or argued with us. His drawing was a silent conversation. A dialogue between his line and ours.”
Through October, the Kimbell’s “Head” by Modigliani will be joined by three additional works by the artist from the Henry and Rose Pearlman Foundation. You can see these Guests of Honor for free in the Kahn Galleries.
___
Amedeo Modigliani, “Jean Cocteau,” 1916. The Henry and Rose Pearlman Foundation, on loan since 1976 to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可能是 1 人的插圖




Jean Cocteau 一些資料  A Life of Jean Cocteau
2016
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LARB)


"In every medium, Cocteau maintained to the end the manners of a Belle Époque host: he never fails to entertain. During his life this rendered his high modernist credentials suspect — but none of that matters now. As Arnaud shows, the amiability, as well as the manic productivity, stem from a kind of despair: the world is a misunderstanding; the poet is a weak point in its lie."




The Dunce Gets a Doorstop: A Life of Jean Cocteau
Kevin McMahon takes the measure of “Jean Cocteau: A Life” by Claude Arnaud.
LAREVIEWOFBOOKS.ORG







Jean Cocteau 一些資料

科克托的日記寫著:我先要做的是填製一張適合靈魂而非身體休憩的座椅。


FULCRUM: an annual of poetry and aesthetics



"Orpheus," by Jean Cocteau. 1960.

在十幾年前,我在NHK 看到日本的Jean Cocteau粉絲,以料理他的菜單來慶祝他的生日 (百歲?)
***
科克托,J. 
Jean Cocteau (1889~1963)法國詩人。少年時期就發表詩作,聞名於巴黎上層社會。他的創作追求奇巧,被稱為"耍弄文字的魔術師"。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幻想與現實相結合,神話人物以現代人形像出現。他在藝術技巧上的創新,對歐美現代派文藝有一定的影響。他寫過各種體裁的作品,但本質上仍是詩人。他在各種體裁的作品中所追求的是"詩"。寫抒情詩外,其他樣式的作品他都稱之為詩。如詩的小說、詩的戲劇。人的悲劇、人對自由的追求等是他的創作中經常出現的主題。他自稱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主要作品有詩集《阿拉丁之燈》(1909)、《引吭高歌》(1923)、《釘在十字架上》(1945~​​1946)、《挽歌》(1962),戲劇《奧爾甫斯》(1927)、《酒神巴克科斯》(1952),小說《騙子手托馬斯》(1923)、《調皮搗蛋的孩子們》(1929)、《波托馬克的結局》(1940),電影劇本《詩人的血》(1930)、《永恆的輪轉》(1943)、《奧爾甫斯的遺囑》(1959)。此外還有評論集和自傳體散文《詩的批評》(1945)、《生存的困難》(1947)、《無名氏的日記》(1953)等。在《鴉片煙》中,詩人自述吸毒和戒毒的經過。科克托除寫作詩歌、小說、戲劇、電影劇本、評論和散文等作品外,還擅長繪畫,素描尤為出色。他有許多作品都用自己的素描作插圖。他是馬拉梅、蘭波等象徵主義大師的追隨者,有一段時期又與超現實主義詩人接近,深受超現實主義的影響。他作為業餘畫家與著名畫家畢加索友善。多才多藝的科克托被譽為"巴黎才子"。1955年入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  參考書目Roger Lannes,Jean Cocteau, Paris,1946. Pierre Dubourg,Dramaturgie de Jean Cocteau,Paris,1954.(王道乾)


----
此書我重複買了 真是笑話

讓‧科克托

《讓‧ 科克托》是英語界四十年來第一次對讓‧科克托——毀譽參半的越界奇才的全面考察。作者將科克托的生活與藝術置于充分發掘的歷史背景和藝術語境中,集中思考 科克托敏感多情的性格、毫不留情的自我追問如何推動了形式實驗的動力過程,特別是科克托與男性同伴、情人藝術家的廣泛合作與互動。

  讓‧科克托(1889—1963),20世紀多才多藝的先鋒派藝術家︰詩人、小說家、電影導演、畫家,戲劇家,音樂評論家……起草了現代派綱領並廣泛地實施子藝術創作領域,被譽為“巴黎才子”,1955年入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


  詹姆斯‧S‧威廉姆斯 (James S‧Williams)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20世紀法國文學與電影。編著有《同性戀書寫在法國︰理論、小說與電影,1945 —1995)),《重寫杜拉斯︰電影、種族與性別》與《讓-呂克‧戈達爾》等。

詳細資料

  • 規格:平裝 / 279頁 / 14.5cmX21cm / 普級 / 單色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目錄

導 言 不朽的藝術家,傳世的藝術晶
第一章 失落的天堂
第二章 天才的傳奇
第三章 被放逐的王子
第四章 俄羅斯的經驗
第五章 科克托的“一戰”
第六章 最偉大的戰役
第七章 歡樂的家庭
第八章 法蘭西的精靈
第九章 拄拐杖的少年
第十章 奇跡之年/悲傷之年
第十一章 迷失在荒野
第十二章 馱著主子的蠢驢
第十三章 奇跡,還是假象?
第十四章 身體與詩人之血
第十五章 周游世界
第十六章 走進阿波羅
第十七章 卷土重來的世界大戰
第十八章 無人的土地
第十九章 桑托‧索斯比俱樂部
第二十章 長途跋涉
第二十一章 科克托死了,科克托不朽!
原注
著作提要
原著致謝
圖片致謝
----

2011年4月17日星期日

可能是 3 個人的圖像
Pablo Picasso, Son Claude and Jean Cocteau at a Bullfight, Vallauris, France, 1955-1960s

Jean Cocteau by James S. Williams/《存在之難》、《美女與野獸 電影日記》《陌生人日記》《科克托訪談錄》

Jean Cocteau - Google 圖書結果

James S. Williams - 2008 - Biography & Autobiography - 253 頁
From Cocteau’s work in fashion and photography to his formal experimentation to his extensive collaborations with male friends and lovers, the book charts the ...

让·科克托

原作名: Jean Cocteau
作者: [英] 詹姆斯·S. 威廉姆斯
译者: 刘宇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
   詹姆斯·S. 威廉姆斯(James S. Williams),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法国文学与电影。编著有《同性恋书写在法国:理论、小说与电影,1945— 1995》(Gay Signatures: Gay and Lesbian Theory, Fiction and Film in France,1945-1995,1998)、《重写杜拉斯:电影、种族与性别》(Revisioning Duras: Film, Race, Sex,2000)与《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2006)等。

目录 · · · · · ·

导 言 不朽的艺术家,传世的艺术品
第一章 失落的天堂
第二章 天才的传奇
第三章 被放逐的王子
第四章 俄罗斯的经验
第五章 科克托的“一战”
第六章 最伟大的战役
第七章 欢乐的家庭
第八章 法兰西的精灵
第九章 拄拐杖的少年
第十章 奇迹之年/悲伤之年
第十一章 迷失在荒野
第十二章 驮着主子的蠢驴
第十三章 奇迹,还是假象?
第十四章 身体与诗人之血
第十五章 周游世界
第十六章 走进阿波罗
第十七章 卷土重来的世界大战
第十八章 无人的土地
第十九章 桑托-索斯比俱乐部
第二十章 长途跋涉
第二十一章 科克托死了,科克托不朽!
原注
著作提要
原著致谢
图片致谢

-----

科克托Jean Cocteau 之譯本:《存在之難》、《美女與野獸 電影日記》《陌生人日記》《科克托訪談錄》( COCTEAU PAR COCTEAU - 28 AUTOPORTRAITS ECRITS ET DESSINES ,相當精彩,這是編制的,原文…… )等五本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05 【版權頁的中國打成china…….
我談過- 提過兩本。
看它們,我覺得應該有人介紹、介紹 「中法文化年傅雷計畫( 2004-2005 )」 ---這計劃是法國外交部獎勵翻譯法國書,大陸可能已出版數百本。


最早知道這盛會應是約 30年的藝術書:
In 1917, Picasso did the set and costume design for Serge Diaghilev's ballet "Parade."
現在資訊發達,在 wikipedia的第一段說明,似乎還漏了法國詩人G. Apollinaire program note.
Parade is a ballet with music by Erik Satie and a one-act scenario by Jean Cocteau. 【注意這篇文末一直強調他急著要想和『春之祭』般轟動: succes de scandale :與(最血腥之戰)凡爾登戰役同時……..後方出色表現則是一條精神戰線 --『薩蒂』(人民音樂出版社), pp.104-113 The ballet was composed 1916 - 1917 for Serge Diaghilev 's Ballets Russes. The ballet was premiered on May 18 1917 at the Theatre du Chatelet in Paris, with costumes and sets designed by Pablo Picasso, a choreography by Léonide Massine (who was also dancing), and the orchestra conducted by Ernest Ansermet.
這些人物介紹頗費功夫,請利用聯結 ……
了解其一景之外,還可以從中文版『薩蒂畫傳』( BIOGRAPHIE ILLUSTREE DE SATIE—中國人民大學)了解些( pp.77-89),其中還收入 David Hockney T & H World of ART叢書所沒有的 1980年之作品。可惜它們都為黑白 …..
全曲: http://www.dlib.indiana.edu/variations/scores/bgz3235/index.html 可惜我看不懂

Jean Cocteau 之譯本:《存在之難》、《美女與野獸 電影日記》《陌生人日記》《訪談錄》( COCTEAU PAR COCTEAU - 28 AUTOPORTRAITS ECRITS ET DESSINES ,相當精彩,這是編制的,原文…… 2011買了2010的換封面書)等五本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05 【版權頁的中國打成china…….
我談過- 提過兩本。
看它們,我覺得應該有人介紹、介紹 「中法文化年傅雷計畫( 2004-2005 )」 ---這計劃是法國外交部獎勵翻譯法國書,大陸可能已出版數百本。



[Collection] Poète, dramaturge, cinéaste, (re)découvrez l'artiste protéiforme JEAN COCTEAU dans nos collections moderneshttps://www.centrepompidou.fr/id/cMbpMyo/rRLpana/fr
Gisèle FREUD, Jean Cocteau, Paris, 1939
Donation de l’artiste en 1992, Collection Centre Pompidou,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 Estate Gisèle Freund/ RMN gestion droit d’auteur/Fonds MCC/IMEC - Photo : Philippe Migeat, Centre Pompidou, MNAM-CCI, Dist. RMN-Grand Palais / Gisèle Freund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