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

Elegies of Chu楚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蕭雲從繪離騷圖經

楚辭,有時也被稱為騷體楚辭體,是以屈原為代表的戰國楚國詩人所創作的一種文體。西漢時劉向將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集並命名為《楚辭》,楚辭又成為一部詩歌總集的名稱。[1]楚辭還包括這部詩集以外的其他的地作品,在西漢初期曾是對有楚地特色的作品的泛稱。[2][3]

影響[編輯]

楚辭為漢賦駢文之先河、辭賦之祖、南方文學代表,也屬於貴族文學。

楚辭是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之一。騷體之「騷」,因屈原的作品《離騷》而得名,故「後人或謂之騷」[4],與因十五《國風》而稱為「風」的《詩經》相對,分別為中國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鼻祖,是南方文學的代表。後人也常以「風騷」代指詩歌,或以「騷人」稱呼詩人。[5][3]

作者及篇章[編輯]

楚辭的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人,其他如唐勒景差的作品大多未能流傳下來。楚辭的主要作者屈原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篇章。劉向編成《楚辭》後,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17篇,並為全書作注,成書《楚辭章句》。今存王逸《楚辭章句》中,保存了賈誼淮南小山淮南王劉安門客的筆名)、東方朔莊忌王褒、劉向等人的作品。

四庫全書·總目》說:「初,劉向裒集屈原《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宋玉《九辯》、《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賈誼《惜誓》,淮南小山《招隱士》,東方朔《七諫》,嚴忌《哀時命》,王褒《九懷》及劉向所作《九嘆》,共為《楚辭》16卷,是為總集之祖。逸又益以己作《九思》與班固二『敘』,為17卷,而各為之註。」晉代郭璞有《楚辭注》3卷。在四庫全書之中為集部之首。

在其各篇著作中以屈原宋玉的作品最受注目。而部分篇章作者未明,如《招魂》在《藝文類聚》卷79載梁沈炯《歸魂賦》認為是「屈原著」,而朱熹在《楚辭集註》中卻同意王逸的説法,歸諸宋玉的作品。

形式特點[編輯]

楚辭篇幅較長,句子長短不一,五、六、七言句較多。和《詩經》比起來,章句較少重複,多直陳。許多楚地的方言:如虛字句首發語詞「羌」、「蹇」,句中或句末用語氣詞「兮」,並常以「亂」(亂辭)來作全文總結、收結。

風格[編輯]

楚辭風格華美浪漫、感情激越奔放,內容多寫神話、個人情志與想像;具有民歌的風格,運用楚國音調,採用楚國方言,描寫楚國的特殊名物。楚地盛行巫術迷信,楚辭也吸收大量神話故事。

楚辭受南方民族性的影響表達方式熱情而浪漫,內容充滿宗教色彩。藉由對神話和傳說的描寫表達豐富的思想情感,更能呈現精彩細膩的藝術技巧,諸如比喻、象徵、聯想等表達手法,在此得到更大的發展與運用。


Cover for 

Elegies of Chu

Elegies of Chu

Nicholas Morrow Williams

Oxford World's Classics

  • Elegies of Chu (in Chinese, Chuci), is one of the two surviving collec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nd a key source for the whole tradition of Chinese poetry
  • The translation is based on the original anthology compiled in the Han dynasty by Wang Yi (fl. 2nd century CE), and containing poems compiled roughly between the 3rd century BCE through the Han dynasty
  • Employs literary English devices in order to emphasise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these Chinese poems
  • Examines the vivid diction of the source text through close analysis of the onomatopoeia, ornate descriptions, exotic flowers, dramatic landscapes, metaphors and startling similes found in the selected elegies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