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史記選讀》。歷史的長河: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史記》研究論集。《好學深思,心知其意》新發現,楊照: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項羽本紀》《呂后本紀》

歷史的長河:倪豪士《史記》研究論集

作者: (美) 倪豪士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譯者: 鄺彥陶

出版年: 2023-10

頁數: 528

定價: CNY128.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301341087

內容簡介  · · · · · ·

      本書為美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的《史記》研究論集,收錄了倪豪士教授《史記》學術史研究、《史記》《漢書》比較研究、《史記》編纂及《史記》翻譯研究等方面的論文二十餘篇,為倪豪士《史記》研究論文首次結集出版並譯為中文。

      1991年開始,倪豪士著手主持《史記》英譯本專案,三十年的翻譯工作賦予他極其獨到且全面的眼光,為了準確翻譯每一個字,疏通每件歷史事件之原委,倪豪士教授及其翻譯小組不得不通觀《史記》全書、諸早期文獻中的平行及相關記載、後世注疏研究、諸版本以及早期引用的異文等,故而其研究不但擁有堅實的文獻考證基礎,而且其結合西方新批評、形式主義批評以及細讀精研的方法,常常能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細微之處發現重要問題,顯示了獨特的研究視角與研究路徑

目錄  · · · · · ·

發表時間索引

中文版序

走進歷史長河——我與《史記》翻譯

《史記》學術史研究

顧頡剛與中華本《史記》

附一:賀次君、宋雲彬與中華本《史記》

附二:中華書局修訂版《史記》

附三:張文虎對《史記》之研究

中國的《史記》研究

西方《史記》研究一百年(1895—1995)

關於沙畹未出版《史記》譯稿的一些問題

《史記》與《漢書》關係研究

《史記》與《漢書》——以《高祖本紀》和《高帝紀》為例

《史記》和《漢書》中的漢代史

《史記》編纂研究

重審《史記·循吏列傳》

司馬遷和《史記》的體例

《史記》的“上下文不連貫句子”和司馬遷的編撰方法

《高祖本紀》:司馬遷眼中的劉邦與傳記

丞相列傳:太史公的未竟之作

一個《史記》文本問題的討論和一些關於《世家》編寫的推測

有關任安的一點思考:居所、獵事和《史記》的文本史

宰夫之手:《晉世家》和司馬遷的《春秋》

《史記》中的李牧:司馬兩公取材與列傳的概念

讀《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的感想

《史記》翻譯研究

目標讀者與翻譯

《史記》其他研究

史公和時勢——論《史記》對武帝時政的委曲批評

希羅多德與司馬遷:對兩位歷史學家早期卷目風格及史料之初探

附 錄

聚沙成塔,砥礪前行:記倪豪士領導的《史記》全譯本專案


****
我不希望大家讀歷史,總想在歷史上看到我們熟悉的東西,總想從歷史裡映照到我們自己。
最糟糕的一件事情,莫過於從自己的時代出發、自我中心去讀古人的作品。那樣不只是在曲解古人,而且會錯過古人本來有機會告訴你、給你啟發的內容。
當年在台大歷史系,阮芝生老師教我們讀《史記》,每年都會選讀不一樣的篇章,但是有兩篇他每年都教,一篇是《太史公自序》,另外一篇是《報任安書》。
讀這兩篇的時候,有特殊的內容真的觸動我,那就是司馬遷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一九八0年代,我20歲,在臺灣生活。我們不講「天人之際」,也沒有人知道「天人之際」是什麼。至於司馬遷到底寫了一本什麼樣的書,他寫這本書要做什麼,我們那時候的理解更是錯得一塌糊塗。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寫得非常感人。兩年前,任安給他寫信,說自己得罪了皇帝,皇帝要殺他,求司馬遷替他美言幾句。可是過了兩年,司馬遷才回信。
信裡說,「涉旬月,迫季冬」,任安被判了死刑,因為罪很重,依照當時的陰陽五行觀念,冬天才能行刑。司馬遷回信的時候距離他行刑的時間已經很短了。都已經過了兩年,他為什麼才回信?
因為老朋友要死了,司馬遷不能夠忍受他懷抱著對自己的誤解走到生命的終點。
司馬遷是一個有義氣的人,當年李陵投降匈奴,皇帝要把他的家人都抓來殺了,整個朝中沒有一個人敢替李陵講話。只有一個人講話──司馬遷。
這就是他做人的原則:遇到這種事,是對的,是他應該做的,他就會做。他有一種個人英雄主義,在這樣一種情境下他就是沒辦法悶聲。
要知道,司馬遷和李陵的交情甚至不如他和任安的交情。他要在這封信裡解釋清楚自己為什麼不能救任安。當年他想救李陵,結果非但沒能救,反而惹怒了皇帝。皇帝要殺他,他不得已選擇了宮刑而免去一死。
對於做人的原則和活下去的信念,司馬遷想得清清楚楚,對他來講,選擇苟活的目的,就是賭上自遠古以來身為史官的尊嚴──必須盡到史官的責任,寫完《史記》才能死。
「究天人之際」,在史家司馬遷的價值觀裡面,多麼重視「天」!
「天」是什麼?是個人無法移轉或者個人無法改變的部分。
最典型的就是《項羽本紀》中的項羽,因無顏見江東父老,不願回江東,死於最後的戰役。臨死前他哀歎:「天亡我也,非戰之罪。」後來人們喜歡把項羽塑造成一個悲劇英雄,這的確很感人。但我們忽略了司馬遷做出的價值判斷。
在司馬遷所寫的「太史公曰」裡面,他說,這和天有什麼關係?項羽一開始不想學劍,因為學劍只能敵一人,他想學「萬人敵」。這是不切實際。叔叔讓他學兵法,他學兩天就失去了耐心。之後幾乎所有的關鍵場合他都犯了錯,從和楚懷王的關係,到進關中和劉邦的關係,都沒能處置得當。
司馬遷最後評斷說,這怎麼會是「天」呢?個人的意志、個人的聰明、個人的能力無法扭轉的東西,才叫做天。而項羽之敗,是人,非天也。這就是「究天人之際」。
為什麼「天人之際」對史家這麼重要?這就涉及史家的公平原則。
如果不能把一個人放進他所處的時代條件下去判斷:在那樣一個環境裡面他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他可以改變什麼、不能改變什麼,史家怎麼可能公平呢?
司馬遷告訴我們,不懂得「天人之際」,不能把「人」和「非人」的因素分別開來,就沒有資格做一個史家,換句話說,也就失掉了身為史家的重要職分。讀歷史,我真正看重的是,在描述事實的時候,史學家會用什麼樣的方法跟其他事實聯繫在一起。
比如講漢代歷史,呂后很重要。一個皇太后把持朝政,讓自家兄弟在朝中掌權,奪走了劉家天下。如果從王朝中心的觀念來看,這件事當然很嚴重。
然而,就在《呂后本紀》末尾的「太史公曰」,司馬遷卻將「文景之治」的根源往前推到了呂后的時代。
他提醒我們,除了王朝中心的觀念,另外一個視角是人民的角度、人民的觀點:正因為呂后的權力鬥爭只在宮中、朝中,反而相對沒有影響到朝廷以外的天下。宮中、朝中還在亂,但並未擾動人民,於是人民已經開始休息了(「與民休息」)。
同樣的事實,換個角度,就會擁有不一樣的眼光。

***
《史記》新發現 作者: 辛德勇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23-11 頁數: 354 定價: CNY69.0 裝幀: 精裝 ISBN: 9787108076403 內容簡介 · · · · · · 作者對《史記》的文字及記載的史事,都有深入研究。本書以個案的形式,圍繞具體問題進行分析,論述得當,結論頗有啟發。是一部可以與《史記》原文對讀的研究著作。 本書是作者從政治史、文獻學、天文曆法、歷史地理等角度圍繞《史記》的記載而展開的系列研究。所收文章秉持作者一貫的風格,有強烈的問題意識,犀利的語言風格,材料徵引豐富,邏輯論證嚴密,有些問題採用適當推論。這組文章中,作者對於既有成說,如:焚書坑儒、西楚霸王等,都做出了與前人不同的解說,但亦能言之成理,成一家之言。 目錄 · · · · · · 自 序 《太史公書》算是誰寫的書? 太史公筆下的新年都是怎樣的年? 天老爺的“五官”長得是什麼樣? 秦以十月為歲首的開始時間 多餘的周國之君 商鞅“相秦”多少年? 商鞅的封地在哪裡? 趙正的父親到底是不是呂不韋? 說秦始皇母諡為帝太后事 坑儒穀裡活埋的是否都是儒生? 世間本無“西楚霸王” 張騫“鑿空”鑿出了什麼來? “文章爾雅”與箋經釋義的《薾雅》






沈從文感慨評斷:「《史記》列傳中寫人,著筆不多,二千年來還如一幅幅肖像畫,個性鮮明,神情逼真。重要處且常是三言兩語即交代清楚毫不黏滯,而得到準確生動效果,所謂大手筆是也。」




史記選讀
主編:李偉泰等 選注
定價:400元
學術叢書系列
出版日期:2008年9月
ISBN:978-986-01-5291-3
出版單位:臺大出版中心
本書介紹  
  本書由台大中文系教師群共同選注。全書包括〈司馬遷和史記概說〉一篇、注釋二十五篇及附錄二篇(〈報任安書〉、《漢書‧司馬遷傳贊》)。
選材精當妥切,《史記》一書之精華名篇殆皆收錄,尤著重於表揭特出的人物性情和歷史情境。體例周詳完整,注釋簡明扼要,適合作為各大專院校教材及自修者入門之指引。
本書介紹  
例言
引用書名簡稱全稱對照表
司馬遷和《史記》概說
一、項羽本紀
二、六國年表序
三、秦楚之際月表序
四、蕭相國世家
五、留侯世家
六、陳丞相世家
七、伯夷列傳
八、管晏列傳
九、伍子胥列傳
一十、商君列傳
一一、魏公子列傳
一二、樂毅列傳
一三、田單列傳
一四、屈原賈生列傳
一五、刺客列傳
一六、李斯列傳
一七、淮陰侯列傳
一八、季布欒布列傳
一九、張釋之馮唐列傳
二十、魏其武安侯列傳
二一、李將軍列傳
二二、游俠列傳
二三、滑稽列傳
二四、貨殖列傳
二五、太史公自序
附錄一、報任安書
附錄二、漢書司馬遷傳贊
附圖一、太史公游歷圖
附圖二、淮陰侯列傳綜圖


****


【典故出處】: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世間的大道理,就算自己好學深思,而有領悟,也很難對「淺見寡聞的人」說明白。
看起來是一本蠻有抱負的書。


目次
前言《史記》的文本解釋
第一講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報任少卿書》的解讀
第二講 “千秋萬代名,寂寞身后事”
——《太史公自序》的解讀
第三講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項羽本紀》的解讀
第四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孔子世家》的解讀
第五講 “人能弘道,無如命何”
——《外戚世家》的解讀
第六講 “位冠群臣,聲施后世”
——《蕭相國世家》的解讀
第七講 “隱約幽微,低回要眇”
——《伯夷列傳》的解讀
第八講 “老子猶龍,莊子猶鳳”
——《老子韓非列傳》的解讀
第九講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孟子茍卿列傳》的解讀
第十講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屈原賈生列傳》的解讀
第十一講 “大直若詘,道固委蛇”
——《劉敬叔孫通列傳》的解讀
第十二講 “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
——《季布欒布列傳》的解讀
第十三講 “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
——《平津侯主父列傳》的解讀
第十四講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
——《司馬相如列傳》的解讀
第十五講 “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
——《游俠列傳》的解讀
第十六講 “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
——《十二諸侯年表序》等篇的解讀
第十七講 論司馬遷的死亡之思
第十八講 論司馬遷對法家人物悲劇命運的表現和評價
第十九講 論司馬遷價值評價的片面性
第二十講 論司馬遷之“天命”、“命”的思想
後記“未忍無聲委地,將低重又飛還”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