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14 注意到今年的"聖嚴法師思想國際會議"已第5屆了。
開始看第1屆的印象還在,一下子就5年了。不贊成類似的會,而應該有人寫"聖嚴法師"小書,類似Fontana Modern Masters 叢書.......
"當他讀了胡適之的中國白話文學史 ,大受啟發, 開始把創作的筆鋒一轉,嘗試佛教與文學的結合。" ----施叔青 枯木開花──聖嚴法師傳 台北:時報文化 出版社2000 頁71
聖嚴法師總是在無路中找出路來
「我沒有做什麼,只是很努力的去做該做的事。」
聖嚴法師振興佛法的方式, 不光是大聲疾呼,要求大家來響應,他是以自己的行動來實踐理想,從親自深入三藏,勤讀群書,到赴日留學、辦佛學研究所,弘揚人間佛教,四海傳揚禪法,指導 禪修,篳路藍縷一路走來,終於影響了一代的佛教徒們,為社會大眾重塑佛教的形象,提高佛學研究的素質,在提倡人間淨土,淨化人心的心靈環保運動,尤其功不 可沒。
縱觀聖嚴法師半個世紀以來的行腳,早年閉關閱讀《大藏經》,深入探索宗教學,受到太虛大師、印順長老的影響,留學日本,有鑑於當 時歐美及日本學者,以研究古代中國佛學為主,法師另闢蹊徑,專題研究明末佛教,在他以蕅益智旭為主的博士論文問世之前,學術界對明末佛教所知有限,法師開 風氣之先,為佛學研究開闢另一個窗口,影響之深遠,自不待言。
學術上成就卓越的聖嚴法師,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停駐在佛學哲理的象牙塔,自願回到眾生之中,為弘化利生推動佛教的人間化、普及化。
法師信心堅固,智慧無量,如果不是為了度化眾生,他也可以只顧修行,在此生中成就。然而,慈悲的聖嚴法師選擇以凡夫身來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使人人得以親近他所弘揚的佛法。
法師弘揚的禪學,屬如來藏系統的思想,回歸到緣起性空的原點。他傳授的方法和觀念,近深則深、近淺則淺,既可讓初心修行者得到入門的方法,也可以使持久修行者深入堂奧。
聖嚴法師對中國禪宗最偉大的貢獻,是在於他令曹洞宗宏智正覺的默照禪起死回生,給予這失傳久矣的禪法新的生命,隨著法師的世界行腳,將默照禪傳揚到地球的十幾個國家,令異國彼邦無以計數的禪眾受用無窮,讚譽聖嚴法師為國際間最德高望重的中國禪師。
在台灣,聖嚴法師除了度化一般念佛的信眾,他更將佛教的層次提高,以禪法修心來接引文教、政商、科學界的菁英,成效卓著。
近代佛教四位大師,印光的淨土、弘一的戒律、虛雲的禪定、太虛的教理備受有識者尊崇,聖嚴法師對淨土、戒律、禪學無一不精通,他不屬於任何宗派與學派,他回歸佛陀的根本思想,把自己跟全體佛教融合在一起。
聖嚴法師說他走的是第五條路。 聖嚴法師的一生,總是在無路中找出路來,在無可如何之際,在艱辛中堅毅的勇往直前,把逆境當做增上緣,結果總是絕處逢生,柳暗花明。聖嚴法師在艱辛中見其悲願,在堅毅中見其禪慧,對他而言,生命即是一趟實踐佛法的旅程。
---
歸程(聖嚴法師自傳) 聖嚴法師著 台北:法鼓文化 1997/2004
可線上閱讀:歸程(聖嚴法師自傳) 聖嚴法師著
雪中足跡 聖嚴法師自傳 Foot Prints in the Snow-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Buddhist Monk 作者:聖嚴法師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09年第十章 棒下出孝子
東初老人主持了一場佛七,邀請了數位外地來的法師主掌法器。他在法會結束的前一天對我說:「明天我會給你剃度。」
我回答:「明天?我連僧袍也沒有。」
「什麼僧袍?當我們成為僧眾時,我們就是撿他人的破舊衣服穿。」
他詢問其他的法師,有沒有任何舊僧袍可以給我,這些法師都知道「醒世將軍」就是我,其中有些人是我在大陸時的同學。他們說:「我們會想盡辦法給他找衣服。」
他們當天晚上回去,隔天帶來了各式各樣的衣服,其中有僧袍和內衣褲,大部分都太大或太短。
我對師父說:「這些衣服都不合身。」
他說:「以往出家人都穿別人的舊衣服。如果可以修改,他們就修改。如果沒法修改,拿到什麼就穿什麼。在釋迦牟尼佛時代,出家人是到墳場撿拾那些包裹屍體用的布料,沖洗清潔後就穿上身,給你的這些衣服已經是不錯的了。」
我知道後便拿了這些衣服。有些很短,但我依然穿上身。
參加法會的信徒們都走了,只剩下兩位法師。
東初老人說:「我現在給你剃度。」
我疑惑地說:「要有人在場見證,我們應該要讓一些信眾留下來見證剃度儀式。」
東初老人嚴厲地瞪著我說:「我就知道你沒什麼好!你這麼自負!這是你第二度出家為僧,而且你已經三十歲了!當我三十歲時,我已經是方丈了。」
我實在無話可說。就在一九六○年一月六日,東初老人為我剃度,賜給我「慧空聖嚴」的法名。剃度儀式只有少數人參加,來賓就只有蓮航法師一人。
從此,我的訓練也就展開了。在剃度儀式之前,東初老人從來沒有責罵過我。當他接受我再度出家時,責罵我就是合宜的,而且往後的責罵還會更多。
我搬進文化館三個房間中最小的一間。幾天後,當我安頓好,東初老人叫我搬進大的房間。他說:「你是一位作家,又喜歡閱讀,你應該要有大的空間來閱讀和寫作。」
我高興地把我所有的東西都搬進大房間去。第二天他對我說:「你的業障很重。我恐怕你沒有足夠的福德待在大房間裡。我想你還是搬回小房間比較好。」
我有點氣惱,我才剛搬進來,但因為是他的意思,我就順從了。幾天後他來看我,說:「你知道嗎?你應該搬回大房間。你是對的,你實在需要地方來放你的書,以及足夠的空間來寫作。」
我說:「師父,不用煩心。我可以住在這個小房間,不用搬了。」
他那張方正的臉以嚴肅的態度看著我說:「這是我的命令,你該搬去大房間。」然後提起腳跟,邁著將軍般威風的步伐離開了。
我還是搬了。在我搬過去還不到半天的時間內,東初老人又出現在房門口說:「你是對的,你還是住小房間比較好。你不必把你的行李搬過去,只要人過去睡就好。」
又過了幾天,他告訴我把所有東西都搬去小房間。要搬的東西很多,花費了很長的時間。
幾天後,我們來了一位客人,那天夜已深了,東初老人來敲我的房門說:「讓我們的客人住小房間較為適宜,你何不今晚就去睡大房間呢?」
稍後他告訴我,把小房間空下來做客房比較好。所以,我應該搬去大房間。那時我生氣了,說:「為什麼你一直要我搬過來、搬過去?」我抗議著:「我已經搬了五次,我不再搬了!」
這位身形如山,曾是大陸最著名的方丈咆哮著說:「這是我的命令,我要你搬,你就得搬!」
我怯怯地走開,又開始再一次艱巨的搬遷過程。我沒有選擇,這就是師徒間的倫理,弟子對師父必須唯命是從。
東初老人依舊要我搬來搬去,我愚蠢的腦袋最後終於明白了,這就是他訓練我的一部分,所以我不再抗議了,就是照搬。當我變得只是遵行,不躊躇、不抗議和不厭惡時,東初老人就讓我住定不動了。
很 快地,我投入了文化館的日常生活節奏。每天早晚都有禪坐,早課以後、晚飯以前,我們都要在菜園中作活,包括東初老人在內,鑑心師和錠心師二位尼師也住在文 化館內。我們用菜根、果皮、老葉和戶外茅坑內的排泄物混合在一起做肥料,以今天的標準來說是不合衛生的,但是園中種植出肥美的蔬菜,供給我們食用。多年 後,當我在農禪寺開墾廣大的菜園和果園時,東初老人的菜園還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中。
我們的物質生活很簡單,豆腐、花生米是我們最好的佳餚,早餐我們有豆腐乳配稀飯。每星期我們會買兩塊豆腐,切成薄片,東初老人讓我們每人吃一立方吋大小的豆腐,他自己也一樣。他吃炒花生米,每餐只吃七粒。我曾問他為什麼,他說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數字。
當 我的老同學辭去《人生》雜誌的編輯後,我便接替下來,寫評論、散文,處理讀者來信,收發手稿、校正、設計和編排版面。我從零開始學起,當時我連運用各種不 同字型和大小的字體都不懂,而印刷公司的工人也幫不了什麼忙。他們不做校正,其中有一些還是文盲。每次排好一頁,我就必須校對三次,但依然有錯誤發生。
更難處理的是政治方面的問題,我們不被容許刊登任何批評政府或其政策的言論,我們必須很小心地使用共產黨的「共」字,但有時工人會誤放上去。凡是觸及政治的文章,我們都要特別小心。
當雜誌印好後,我還要負責寄給訂閱者。雖然我們索取訂費,但我們常常免費寄給各佛教團體。我的單銀是台幣二百元,大約是美金五元。要支付交通費、旅費、膳食、郵寄及其他費用。
熟 人勸告我:「不要再替你師父主編這份雜誌了,他付給你做主編的單銀(薪餉)相當於一個木工或水泥匠一天的工錢。」也常有人勸我去幫亡者誦經,一天就可以賺 二百元。然而從過去的經驗中我知道,當你沒有時間修行卻有錢揮霍時,人很容易沉溺在壞習性中。我的努力受到嘲笑,大家說:「你是受過教育的人,但是沒有 錢。你編雜誌每月才二百元,而且這錢還不是花在你自己身上。」
我告訴東初老人這些嘲諷,他說:「如果一個出家人只想著錢,那他就不應該做出家人,出家人是為了奉獻而來的。」我明白了。
東初老人鼓勵我多看經書、寫文章和進入社區民眾裡。他說:「你該去弘揚你所懂的佛法,如果你只留在寺院裡,那就太消極了。」
那 時來道場的人不多,在台灣幾乎沒有人講授佛法。東初老人要我帶著佛經,去向那些等公車的民眾講解佛經內容,他要我在街上和那些陌生人分享《人生》雜誌,並 做公開演講。基本上,他要我採取基督教傳播福音的方式弘法,因為他們做得非常成功,他們甚至會來寺廟裡傳播基督教的福音!
東初老人繼續不停地以種種的方式考驗我,那都是日後我才明白的。當我被派去買米和油時,他給我的錢只夠買東西,不夠坐車。一包米對我來說太重了,我扛不回來,只好求那些卡車司機載我一程。當我的師父知道這件事情後,他對我說:「很好,你給那些幫助你的人有機會做功德。」
我想,他們能做出什麼樣的功德?他們只幫過我這一次,之後他們不會再出現。但是我已學會了不要違逆東初老人,所以我什麼也沒說。
當我被派去遠地辦事,像是去台中時,東初老人只給我一半的車資。
我對他說:「錢不夠。」
他責罵說:「你真笨!這些錢夠你買半程的車票,當你上了公車或火車後,你只要假裝入睡,這樣就可以一路抵達目的地。」
東初老人要省錢,並且也想看我如何去處理這種情況。有一次,車資不足,我被趕下車來,真是個丟臉的經驗。從那次以後,我懇求車上的其他乘客幫我付不足的車資,其實也沒有多少錢。這種方式被東初老人認可,他說:「你讓那些人修行彿法。」
東 初老人沒有很多錢,只靠信徒微薄的供養和印行經書的少許利潤過活。我終於明白,當他派遣我出去而不給我足夠的錢,是他訓練我的一種方法,就像是在養蜜蜂而 不是養鳥。當鳥是寵物,需要人飼養時,牠們會忘記如何獨立生存;而蜜蜂不須飼養,只要蜂巢在花叢附近,牠們就會去採花粉造蜜。這樣蜜蜂不但可以獲得自己的 食物,而且人們還可以拿蜂蜜去賣錢。
有一天,我的師父指示我去佛前禮拜。拜了幾天佛後,他對我說:「這是一間佛教學院,你卻什麼貢獻也沒有,去寫些文章吧!」
他要我寫的文章都是在罵人。我說:「如果我老是在罵人,那每個人都要討厭我了。」
「你可以用筆名,反正你是一位剛出家的人。你應該發聲,主持正義。」
於是我寫罵人的文章。他看了以後說:「你寫得太差,罵人罵得太過分了。」
他一篇也沒登。他說:「罵了這麼多人,你造了很大的口業,應該去禮佛懺悔。」
我又回去禮佛了。一天,他對我吼著:「你在浪費時間,向一尊木雕像頂禮,一點用都沒有。你應該去好好看一些經書。」...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
台北:正中 1993/(新訂版) 作者:聖嚴法師 /著出版社:法鼓出版日期:2004年
自序
我是一個極平凡的佛教僧侶,出生於民國十九年(西元一九三○年)的冬天,那是江蘇省南通縣的農村,第二年的長江大水災,使我家被沖洗得一乾二淨,成為赤貧,隨著家族播遷到了長江的南岸。
我自幼瘦弱多病,九歲始入學,十三歲便失學,十四歲上山出家做和尚。我的基礎教育僅受完初小四年級,一般青少年的中學、大學時,我正在忙著做小沙彌,應 赴經懺,從軍報國,但我從小便知道知識可貴,學問崇高,我會利用任何機會自修,讀到了許多書。並且以同等學歷及著作成果,考進日本東京立正大學,以六年時 間,攻畢文學碩士和文學博士的學位。
從知道佛經本是用來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知識及方法開始,即慨嘆著說:「佛教的道理是那麼好,可惜知道的人是那麼少;誤解的人又那麼多。」一般人,不是把佛教世俗化,便是把佛教神鬼化,最好的,也僅把佛教學術化,其實,佛教是淨化人間的一種以智慧與慈悲為內容的宗教。
因此,我便發願,要用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介紹被大家遺忘了的佛教真義,讓我們重溫釋迦牟尼遊化人間時代的濟世本懷。就這樣,我便勤讀世間群書,尤其專攻佛典,不斷地讀書,也不斷地寫作。
我從少年時代開始作文投稿,從文藝性的到理論性的,從宗教的神學的,從一般知識的通俗文章到專題研究的學術論文。寫了將近五十年,已出版的單行本包括中 文、日文、英文的,達到四十種以上。分別在臺灣、東京、紐約、倫敦等地的書局發行,同時也有數種被譯成了義大利文、捷克文、越南文,分別在其當地印行。佛 教是一種重視身體力行的宗教,由協助個人心志的堅定與安定,做到身心平衡,提昇自我,消融自我,以關懷他人,淨化社會。所以我個人讀書寫作的宗旨,是在理 論觀念及實踐方法的疏通及指導。因此重視戒行的提倡、禪修的教學、知解的釐清,我的一般性的著作,大致都在這個原則下進行。我本人也被推著走向戒、定、慧 三學並重的道路,故也不被侷限於一般人所以為的「律師」、「禪師」、「法師」的範圍,而我自己,則恆以「法師」的身分自處,因為以佛法為師的意思最好。
由於佛教的內涵,既高明,又廣大,不論從任何一種學問的角度,來對佛教加以研究探討,都可發現佛教乃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寶藏。為了提高佛教徒的教育水 準及學術地位,所以我自己必須從事佛教教育事業及佛教的學術研究。先後擔任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東吳大學的教授,並應邀為國立政治大學等博士班為論文指導。 也創立了由教育部立案的「中華佛學研究所」,成就專門研究佛教的學術及教育人才。同時於一九九○年起,每隔二至三年主辦一次「中華國際佛學會議」,以「傳 統佛教與現代社會」為永久主題,集合世界佛教學者之菁英,就各種專門領域的論文,探討問題,以期達成古為今用的目的。
也正因召開 國際佛學會議的機緣,使我認識了執教於美國天普大學的名教授傅偉勳博士,他和他的美籍女友華珊嘉教授,不僅出席了我們的兩次國際會議,同時也給了我許多的 建議,尤其兩次會議之後,均由他們兩位協助,分別將會中全部論稿,編輯成中、英兩種版本,向臺北的東大及綠林兩大出版公司推薦出版,廣受世界學術界的重 視。
如今,傅公偉勳博士,因受臺北正中書局主編鍾惠民女士之託,主持本叢書《當代學人學思歷程》的邀稿,我也何其有幸,被傅公選 中,代表佛教界,也代表宗教界的學人身分,參與供稿,實在是我生平中的一項殊榮。由於工作繁忙,寄稿時未及寫序,今將清校出版,應編者之囑,故於訪問中國 大陸之後,途經香港,轉往美國之際,謹補一序。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六日聖嚴自序於香港麗奧飯店
【書籍目錄】 | |
第1頁:自序 | 第2頁:童年和少年 |
第3頁:軍中的歲月 | 第4頁:出家與回家 |
第5頁:戒律與阿含 | 第6頁:宗教與歷史 |
第7頁:留學生涯 | 第8頁:日本佛教的面面觀 |
第9頁:我的博士論文 | 第10頁:東方和西方 |
第11頁:遊歷和寫作 |
聖嚴
這本書可能兩岸同時出版
中國版對 "陳水扁先生"等可能竄改過
我採翻頁讀 注意 其事業之龐大 所以有的還採用 "願景共識營"等方式運作 (雖然聖嚴法師說 這試過 沒用 "董事長"還是堅持己見 聖嚴法師從之)
領導要有願力 行力 等3方面
集體領導
美好的晚年
- 作者:聖 嚴法師/口述、胡麗桂/整理
- 出版社:法鼓
-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01日
在晚年裡,我所遇到的人,我所經歷的事,都是那麼可愛,我的晚年是非常美好的。
「夕陽無限好,不是近黃昏;
前程美似錦,旭 日又東昇。」
前程美似錦,旭 日又東昇。」
聖嚴法師常以本詩,勉勵老人要把握老年的豐收季,將人生的耕耘結果與人分享。
那他如何看待自己的晚年?又有哪 些豐收呢?
那他如何看待自己的晚年?又有哪 些豐收呢?
本書由聖嚴法師親自口述,
記載從二○○五年到二○○九年圓寂前的生活點滴。
從書中我們看到了聖嚴法 師
即使幾度面臨生死邊沿,飽受病痛摧折,
卻不放棄生命意志,實踐他所發「盡形壽,獻生命」的願;
即使抱病,每日活動 行程依舊密集。
記載從二○○五年到二○○九年圓寂前的生活點滴。
從書中我們看到了聖嚴法 師
即使幾度面臨生死邊沿,飽受病痛摧折,
卻不放棄生命意志,實踐他所發「盡形壽,獻生命」的願;
即使抱病,每日活動 行程依舊密集。
在這幾年中,聖嚴法師抱病以願力超越體力,
完成了種種不可能的重任。
不論他所經歷的人事如何、 所承受的病苦如何,
都感覺可愛,
也因此為本書取名《美好的晚年》。
完成了種種不可能的重任。
不論他所經歷的人事如何、 所承受的病苦如何,
都感覺可愛,
也因此為本書取名《美好的晚年》。
作者簡介
聖 嚴法師 (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 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 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台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 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 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佛教學院、僧伽大學、法 鼓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近年來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參與 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於世界的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 叢書系列:寰 遊自傳系列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7*23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top
編者序
代序 告誡眾弟子書 ■聖嚴法師
楔子
一 我的病 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口述於中正精舍
二 法鼓山落成開山 二○○五年十月記事
三 漢傳佛教的未來 二○○五年十一至十二月記事
四 晚年的貢獻 二○○六年一至三月 記事
附錄病中手書
五 珍惜生命 二○○六年四至六月記事
六 承先啟後,繼起有人 二○○六年七至九月記事
七 最後一次美國行 二○○六年十至十二月記事
八 遊心禪悅 二○○七年一至三月記事
九 我最開心的一天 二○○七年四至六月記事
十 不一樣的法鼓大學 二○○七年七至九月記事
十一 病情危急 二○○七年十至十二月記事
十二 傳承與創新 二○○八年一至三月記 事
十三 啟動心六倫 二○○八年四月至七月六日記事
十四 最後的口述 二○○九年一月十三日記事
附錄 隨師記行
一 宗教家的願心 二○○八年七月八日至九月記事
二 本來面目 二○○八年十月至十二月記事
三 法華鐘響,七如來迎 二○○九 年一月至二月三日記事
後記 但盼沒有辜負這份福報 ■胡麗桂
----
錦坤兄
這篇聖嚴法師:憂心的四件事情
應該給個更清楚的界定
他老人家在各方面有其四憂心
此文似以 台灣學佛學者為聽眾
我希望不要把聖嚴的心框在此"小世界"
代序 告誡眾弟子書 ■聖嚴法師
楔子
一 我的病 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口述於中正精舍
二 法鼓山落成開山 二○○五年十月記事
三 漢傳佛教的未來 二○○五年十一至十二月記事
四 晚年的貢獻 二○○六年一至三月 記事
附錄病中手書
五 珍惜生命 二○○六年四至六月記事
六 承先啟後,繼起有人 二○○六年七至九月記事
七 最後一次美國行 二○○六年十至十二月記事
八 遊心禪悅 二○○七年一至三月記事
九 我最開心的一天 二○○七年四至六月記事
十 不一樣的法鼓大學 二○○七年七至九月記事
十一 病情危急 二○○七年十至十二月記事
十二 傳承與創新 二○○八年一至三月記 事
十三 啟動心六倫 二○○八年四月至七月六日記事
十四 最後的口述 二○○九年一月十三日記事
附錄 隨師記行
一 宗教家的願心 二○○八年七月八日至九月記事
二 本來面目 二○○八年十月至十二月記事
三 法華鐘響,七如來迎 二○○九 年一月至二月三日記事
後記 但盼沒有辜負這份福報 ■胡麗桂
----
錦坤兄
這篇聖嚴法師:憂心的四件事情
應該給個更清楚的界定
他老人家在各方面有其四憂心
此文似以 台灣學佛學者為聽眾
我希望不要把聖嚴的心框在此"小世界"
楔子
我的晚年是非常美好的
我的晚年生 活,多半是在台灣度過的,唯一的一次遠行,是在二○○六年深秋去了一趟美國。
在台灣,我的責任都交付出去了,我的任務沒有了,而要做的 事好像也沒有了。可是還是有一些事要做,這些事我多半是被動的,主動的很少。我主動要做的,是發起一些社會運動,這是我很高興、很歡喜做的事,所以做起來 很輕鬆;而被動的事,我只是應對而已,不需要花太多心血。主動的事是興趣,被動的事是任務,興趣和任務都不是負擔,所以我把這段期間的生活,稱為「美好的 晚年」。
在這個晚年,不再有任何事逼得我非做不可,我可以做的就做,不必做或者沒有想到要做的事,也就不去管它了。
在晚年裡,我所遇到的人,我所經歷的事,都是那麼可愛,如果有些不甚可愛的人、不甚可愛的事讓我遇上了,還是覺得可愛。因此,我的晚年是非常美好的。
二 ○○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口述於中正精舍
---
曾獲選為「400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50位人士」之一的聖嚴法師,一直致力於將佛法融入生活,淨化心靈。聖嚴法師為讀者,分享如何在躁動的紅塵裡,尋回心靈制高點。
Q:台灣人對未來疑惑時,常常尋求算命解答,您對算命風潮的看法?您又是如何看待命運?人可以改變命運嗎?
當一個人遇到挫折、困擾,而自己缺乏宗教信仰,或者以自己的智慧無法解決,也找不到人生的老師、有智慧的人來協助解決的時候,可能就會順應民間的風潮,跑去算命、問神、求籤、卜卦了,這些都是漢人社會特有的風俗,甚至於我在西方社會,也看過西方人去算命、看相,他們也相信的。
如果要說算命是一種偶然的判斷,倒也不一定,比如說星相、八卦,都是人類幾千年來經驗的傳承,也確實為一些徬徨無奈的人們,帶來某種程度精神上的寄託。
但是從佛教的角度來講,算命的推論,最多只能掌握過去已發生的事,對於未來不一定準確。因為因緣經常在變化之中,除了外在環境不斷的改變,個人的毅力和努力,也是一股改變的力量。因此就算是頂尖的算命先生,也許可以指出一個人未來的可能性,但不是絕對的。
有人自我吹噓說可以「鐵口直斷」,還能幫人家改命修運。其實,這可不一定,無論是職業或業餘算命的人,如果他們本身沒有大福報,連他們自己的命運都改不了,怎麼還能論斷別人,更遑論為他人改變命運了。
我的建議,算命只能當做參考,不要迷信,如果樣樣事情都要算個命,反而會造成生活的困擾。自己的命運,要靠自己的毅力、努力來主宰,未來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Q:當大環境渾沌不明,個人如何安身立命?
有許多人憂心台灣當前的政治環境,以及台灣在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處境,包括在國際之間我們的經濟、文化、社會、安全防衛。
大環境不是我們自己能夠掌控的,既然身處這個時空,也只能接受了。但是可能改變嗎?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可以透過選舉的方式來改變現況,選出多數人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要一時之間讓整個大環境完全改變,是不大容易的,因為大趨勢使得台灣環境如此,就是多數的人希望大環境轉變,還是要漸漸得來。
相對於渾沌不明的大環境,個人內心的安穩、平定,則顯得非常重要。我經常說:「心安才有平安。」如果內心不平安,無論外在的環境多麼舒適,仍會覺得痛苦。如果內心是平靜的,心不隨外境波動,雖然身處惡劣的環境之中,還是非常的平安。我常抱持「逆向思考」及「正面解讀」的心態來面對各種現況,凡事往求生存、求生路的光明面努力,便可順勢而為,趁勢而起。
法鼓山主張的「心靈環保」,主要著力點是「心」五四運動,包括「四安」、「四它」、「四要」、「四感」和「四福」等五個項目的20種安心方法。
●四安 提升人品的主張
安心:在於少欲
安身:在於勤儉
安家:在於敬愛
安業:在於奉獻
安心:在於少欲
安身:在於勤儉
安家:在於敬愛
安業:在於奉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