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秦漢史論著系列 | ||
| 邢義田 | ||
| 中華書局 | ||
| 2011 |
秦漢以皇帝為核心的官僚體制如何出現?又如何運作?是我長久關注的主要課題。和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相較,這套體制以及背後的 價值觀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政治和文化經驗中的一大特色。
學者討論秦漢帝制的形成,每每從春秋戰國這“天地間一大變局”的角度出發,強調從周代封建制沒落到秦漢郡縣官僚制出現, 中國在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思想各方面都發生了巨變。這幾百年間確實有極大的變化。然而注意變化,有時不免會忽略了其中的 不變,或變化不是那麼劇烈的部分。這些部分有的反而是中國歷史文化發展中更根本的“底色”。
一、皇帝制度的出現
二、天下為家
三、皇權的運作
四、皇權的繼承與轉移
五、皇帝制度的發展
六、皇帝與中國社會
七、皇帝制度的結束及餘波
秦漢皇帝與“聖人”
一、秦始皇與“聖人”
二、漢代皇帝與“聖人”
三、漢代的“聖人名單”
四、漢世有無“聖人”?
五、餘論
從古代天下觀看秦漢長城的象徵意義
一、古代天下觀的形成
二、秦漢長城的象徵意義
三、結論
漢武帝在馬邑之役中的角色
一、《新序》與《漢書》之關係
二、《史記》、《漢書》書法
三、結論
附錄一至附錄九
母權.外戚。儒生——王莽篡漢的幾點解釋
一、母系社會遺痕?父系社會中的母權?
二、“家天下”政治結構中的皇后和母后
三、外戚與皇帝
四、成帝與王氏的興起
五、外戚政治與王莽篡漢
六、王莽的另一面:理想與野心兼具的儒生
七、禪讓傳賢的時代空氣
東漢光武帝與封禪
一、為人忽略的《封禪儀記》
二、《封禪儀記》中的光武封禪
三、封天石碑裏的“意底牢結”(ideology)
四、後世諸儒眼中的封禪和對光武封禪的評論
五、結論
從比較觀點談談秦漢與羅馬帝國的“皇帝”
允許允武:漢代官史的一種典型
東漢孝廉的身份背景
東漢察舉孝廉的年齡限制
論漢代的以貌舉人——從“行義”舊注說起
從戰國至西漢的族居、族葬、世業論
漢代的父老、聚族裏居
漢侍廷裏父老買田約束石券再議
秦或西漢初和奸案中所見的親屬倫理關係
從尹灣出土簡牘看漢代的“種樹”和“養老”
東漢的方土與求仙風氣——肥致碑讀記
《太平經》對善惡報應的再肯定——承負說
《太平經》裏的九等人和凡民和奴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