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學東漸與中國事情 :「雜書」札記》由其民 周啟乾翻譯 江蘇人民等 1993/2010
本書為作者根據多年精心搜集和珍藏的有關書籍,加以考訂、比較、研究而寫成。十九世紀以來,處于封建社會晚期的中、日兩國,都面臨著“西力東漸”即西方資 本主義勢力的挑戰。西方列強的對華侵略活動,震驚了只有一水之隔的日本朝野,中英鴉片戰爭的消息為其敲響了警鐘。眾多漢譯西方著作和中國有識之士睜眼看世 界的作品傳入日本,成為其了解世界大勢的精神食糧,幕末志士從中汲取營養,為明治維新作了思想上的準備,構成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燦爛篇章。
增田涉(1903~1977) 日本關西大學教授。1930年來上海,從魯迅先生學習中國小說史及現代文學。參與日本“中國文學研究會”的建立和《大魯迅全集》日文版的籌劃與翻譯出版。先後在多所大學執教,講授中國文學和魯迅著作。
譯者的話
1993年版中譯本前言
第一部 日中文化關系史的一面
1.《萬國公法》與醫學書
2.科學書
3.《智環啟蒙》等書
4.地理書
5.《海國圖志》、《聖武記》等書
6.松陰與魏源
7.鴉片戰爭與《道光洋艘征撫記》
8.《鴉片傳聞書》
9.鴉片戰爭對日本的影響
10.《夷匪犯境錄》與《鴉片始末》
11.齋藤竹堂的《蕃史》及其他
12.佐藤信淵《海陸戰防錄》、《存華挫狄論》
13.鴉片戰爭異聞
14.嶺田楓江《海外新話》及其他
15.《清英戰記》問題以及《聖武記》的翻刻與荷風《下谷叢活》
16.《雲南新活》與“太平天國”讀物
17.“小刀會”和小說《滿清紀事》
18.《滿清紀事》與《粵匪大略》
19.《外邦太平記》與《新說明清交戰記》
20.“太平天國”傳說與大鹽平八郎
21.對洪秀全的各種描述
22.《盾鼻隨聞錄》的問題及有關太平天國的雜記
23.《寬永小說》與《日本乞師紀》
24.乞師顛末
25.薩摩、倭寇與中國(明)
26.朝鮮戰役中的薩摩和中國(明)
27.鄭成功與“國姓爺”
28.《明清斗記》與鄭成功傳
第二部 日本開國與鴉片戰爭
《滿清紀事》及其著者——關于我國所傳的“太平天國”
山本憲(梅崖)
編者後記
1993年版中譯本前言
第一部 日中文化關系史的一面
1.《萬國公法》與醫學書
2.科學書
3.《智環啟蒙》等書
4.地理書
5.《海國圖志》、《聖武記》等書
6.松陰與魏源
7.鴉片戰爭與《道光洋艘征撫記》
8.《鴉片傳聞書》
9.鴉片戰爭對日本的影響
10.《夷匪犯境錄》與《鴉片始末》
11.齋藤竹堂的《蕃史》及其他
12.佐藤信淵《海陸戰防錄》、《存華挫狄論》
13.鴉片戰爭異聞
14.嶺田楓江《海外新話》及其他
15.《清英戰記》問題以及《聖武記》的翻刻與荷風《下谷叢活》
16.《雲南新活》與“太平天國”讀物
17.“小刀會”和小說《滿清紀事》
18.《滿清紀事》與《粵匪大略》
19.《外邦太平記》與《新說明清交戰記》
20.“太平天國”傳說與大鹽平八郎
21.對洪秀全的各種描述
22.《盾鼻隨聞錄》的問題及有關太平天國的雜記
23.《寬永小說》與《日本乞師紀》
24.乞師顛末
25.薩摩、倭寇與中國(明)
26.朝鮮戰役中的薩摩和中國(明)
27.鄭成功與“國姓爺”
28.《明清斗記》與鄭成功傳
第二部 日本開國與鴉片戰爭
《滿清紀事》及其著者——關于我國所傳的“太平天國”
山本憲(梅崖)
編者後記
中國曾經遺忘過世界,但世界卻並未因此而遺忘中國。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後,就在中國越來越閉鎖的同時,世界各國的中國研究卻得到了越來越富于成果的 發展。而到了中國門戶重開的今天,這種發展就把國內學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們不僅必須放眼海外去認識世界,還必須放眼海外來重新認識中國;不僅必須向國 內讀者移譯海外的西學,還必須向他們系統地介紹海外的中學。
這套書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我們150年以來一直懷有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因為單是它的學術水準也足以提醒我們,中國文明在現時代所面對的決不再是某個粗蠻不文 的、很快就將被自己同化的、馬背上的戰勝者,而是一個高度發展了的、必將對自己的根本價值取向大大觸動的文明。可正因為這樣,借別人的眼光去獲得自知之 明,又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歷史使命,因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中華文明就找不到進入其現代形態的入口。
當然,既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就不能只從各家學說中篩選那些我們可以或者樂于接受的東西,否則我們的“篩子”本身就可能使讀者失去選擇、挑剔和批判的廣 闊天地。我們的譯介畢竟還只是初步的嘗試,而我們所努力去做的,畢竟也只是和讀者一起去反復思索這些奉獻給大家的東西。
這套書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我們150年以來一直懷有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因為單是它的學術水準也足以提醒我們,中國文明在現時代所面對的決不再是某個粗蠻不文 的、很快就將被自己同化的、馬背上的戰勝者,而是一個高度發展了的、必將對自己的根本價值取向大大觸動的文明。可正因為這樣,借別人的眼光去獲得自知之 明,又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歷史使命,因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中華文明就找不到進入其現代形態的入口。
當然,既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就不能只從各家學說中篩選那些我們可以或者樂于接受的東西,否則我們的“篩子”本身就可能使讀者失去選擇、挑剔和批判的廣 闊天地。我們的譯介畢竟還只是初步的嘗試,而我們所努力去做的,畢竟也只是和讀者一起去反復思索這些奉獻給大家的東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增田 涉(音ますだ わたる1903年10月12日-1977年3月10日),日本中國文學研究者,魯迅學生,《中國小說史略》日本語譯者。
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在芥川龍之介、佐藤春夫的影響下對中國文學傾倒。
經佐藤春夫先生(先生是老師的意思)和內山完造介紹拜魯迅門下學習。
1931年到上海,跟魯迅先生學習中國小說史,在先生指導和幫助下將《中國小說史略》譯成日本語,同時寫了日文《魯迅傳》初稿,經魯迅先生親自改閱。
1931年12月2日,魯迅創作〈送增田涉君歸國〉詩:「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卻折垂楊送歸客,心隨東棹憶華年。」 送給要回日本的他。
他和魯迅先生討論學問的書信已編成《魯迅增田涉師弟答問集》(師弟的意思是師父和徒弟)在日本和中國出版。
魯迅身後,他參加了日本改造社版《大魯迅全集》的翻譯工作。
藏書交給關西大學。
在竹內好的葬儀致弔辭時倒下,數日後逝去。
張良澤是他在關西大學指導的碩士研究生。
[編輯] 著書
[編輯] 翻譯
- 魯迅,《魯迅選集》 ,與佐藤春夫共編譯,岩波文庫,岩波書店,1935年
- 魯迅,《支那小說史》,サイレン社,1935年
- 魯迅,《大魯迅全集》 ,與井上紅梅、鹿地亙、佐藤春夫、胡風、許廣平等共編譯,改造社,1937年
- 魯迅,《魯迅作品集》(第1卷),東西出版社,1946年
- 蒲松齡,《聊齋志異》(選譯),新流社,1948年
- 魯迅,《魯迅語錄》,創元社,1955年
- 司馬遷,《史記物語》,講談社,1956年
- 《新·十八史略物語》 (全12卷,別卷2),與奧野信太郎、佐藤春夫共編譯,河出書房, 1956年-1957年
- 魯迅,《魯迅選集》(全12卷)與松枝茂夫、竹內好共編譯,岩波書店,1956年
著書 [編集]
- 魯迅の印象 大日本雄弁会講談社, 1948、角川選書, 1970
- 中国文学史研究 「文学革命」と前夜の人々 岩波書店, 1967、復刊1977ほか
- 西学東漸と中国事情 「雑書」札記 岩波書店, 1979
- 雑書雑談 汲古書院, 1983-旧版(の一部)は、「中国古典文学への招待」(共著)平凡社, 1975
- 魯迅 増田渉 師弟答問集 (伊藤漱平・中島利郎編) 汲古書院, 1986
翻訳 [編集]
- 魯迅選集 佐藤春夫共編訳 岩波文庫、1935
- 支那小説史 魯迅 サイレン社, 1935、天正堂, 1938、岩波文庫上・下, 1941.42 (現在は『中国小説史略』という書名で知られているもの)
- 魯迅作品集 第1巻 東西出版社, 1946(第2巻は朝花夕拾 松枝茂夫訳)
- 聊斎志異 中国千夜一夜物語 蒲松齢 新流社, 1948、
松枝茂夫・常石茂と全訳、平凡社「中国古典文学大系」上下, 1969、のち平凡社ライブラリー全6巻 - 魯迅の言葉 創元社, 1955
- 魯迅選集 全12巻別巻1 松枝茂夫・竹内好共編訳 岩波書店, 1956、改訂版全13巻, 1964
- 史記物語 司馬遷 講談社, 1956
- 新・十八史略物語 全12巻別巻2 奥野信太郎・佐藤春夫共編訳 河出書房, 1956-57
- 阿Q正伝他八篇 角川文庫, 1961、改版1983ほか
- 中国の革命と文学.1~3 増田渉編訳 平凡社, 1963
***
大阪一心寺小西翁之碑(明治三十九年,高崎親章篆額,山本憲譔文,玉木享書)
Panoramio - Photo of 大阪一心寺小西翁之碑(明治三十九年,高崎親章 ...
吾邦織莫大小之盛,大阪為最,實小西翁之功也。朝廷嘉其功,賜綠綬褒章以旌表之。翁名藤兵衛,相模人,徙大阪業賈。會西人來輸莫大小襯衣,廣狹不適邦人。 翁於是有志於織莫大小。時織莫大小業始開,世之欲博奇利者相爭從事。迨丁丑役後,市場蕭然,廢業者相踵。獨翁堅忍營業,以待世需。初,織機有二種,人皆未 達運用之法。翁苦辛講明,之後又創作機器,最利便者,又織稱裏毛製者,栽氐際爾草以供刷起裏毛用,又發明灑曝法。及莫大小商工組合起見推為組長,於是其業 益盛,出鬻東亞諸國者逐歲加多。遂從海參崴、新嘉坡,至歐米諸國,皆仰之給。今則一歲產額七八百萬圓,為大阪一大產物。其有綠綬旌表之典,不亦宜乎?翁家 于平野町,年六十五而歿。歿之翌年,與翁同業者相議立石于一心寺,以傳翁之功,征予文勒之。 明治三十九年五月,正四位勲二等高崎親章篆額。 牛門,梅崖山本憲譔文。 玉木享書,太甲正治刻。
譔文者紹介:山本憲(1852—1928),号梅崖。1879年于“大阪新闻社”担任记者,1881年受邀成为《稚儿新闻》主干人物,翌年《稚儿新闻》停 刊后,任《中国日日新闻》主笔,不久因该报停办而失去工作。1883年在大阪开设汉学塾,后曾因故被捕入狱,出狱后在继续经营私塾的同时,为多家报社撰过 稿。1895年,受聘成为关西法律大学(现关西大学前身)讲师,次年因眼疾而辞。1897年秋冬季,游览了中国的天津、北京、上海、苏州、汉口、南京等 地,并著游记《燕山楚水纪游》。1898年慈禧政变后,写有《北京政変ニ関スル進言書》。
山本憲(1852—1928),號梅崖,自幼好讀史書,為生計當過技工。 1879年進“大阪新聞社”擔任記者,1881年受邀成為《稚兒新聞》主干人物,翌年《稚兒新聞》停刊後,任《中國日日新聞》主筆,不久因該報停辦而失去工作。 1883年在大阪開設漢學塾,後曾因故被捕入獄,出獄後在繼續經營私塾的同時,為多家報社撰過稿。 1895年,受聘成為關西法律大學(現關西大學前身)講師,次年因眼疾而辭。 1897年秋冬季,遊覽了中國的天津、北京、上海、蘇州、漢口、南京等地,並著遊記《燕山楚水記遊》。在上海期間,經古城貞吉、藤田豐八的介紹,結識了汪康年、羅振玉、梁啟超等人。以後,與汪康年、羅振玉交往甚多,汪康年常將《時務報》寄與他,而山本也不時摘譯一些如《朝日新聞》等日本報紙上的文章寄給汪康年,刊於《時務報》,同時也為羅振玉翻譯書報寄送到上海。
梅崖山本憲、行草書十六字(近代、AD1872~1928) | |
紙本肉筆・・縦86cm、横32cm 「山本憲」の下に、陰刻「憲之印」と陽刻「梅崖」の落 款が押されている。山本梅崖は土佐の人で、江戸末 の儒者山本澹齋の孫で、名は憲、字は永弼、号を 梅崖と称し、初め家学の徂徠学を修め、十四歳で藩 校致道館に入って福岡清馬や大橋真三らに学び、 維新後は洋学を学んで独・英語を修めて政府に仕 えるも、家学の儒学で身を立てるべく職を辞し、一 時新聞記者として時勢を論じたりするが、明治22年 に家塾梅清処塾を開いて講説を事とした漢学者で あ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