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黨史委員會曾在 葉楚傖百歲冥誕出三冊《葉楚傖先生文集》(1987) 並附數人的口述歷史
---
葉楚傖先生文集 台北: 國民黨黨史委員會 1983
葉楚傖(1887年10月14日-1946年2月15日)原名宗源,字卓書,別字小鳳,江蘇省吳縣周庄鎮人。辛亥革命人物、國民黨元老、報人、作家,教育家。曾擔任上海《民國日報》主編,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常委兼秘書長。位於周庄鎮的葉楚傖故居是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這座四進清式建築,包括牆門、轎廳、正廳和堂樓,還有一個幽靜小巧的後天井。除了堂樓基本保持原狀外,前面三進在半個世紀的動亂歲月中,幾乎被夷為平地。近年來,周莊鎮人民政府延請能工巧匠,按照原有風格,對葉楚傖故居作了修復。廳堂內,佈置了葉楚傖的畫像、著作、墨跡,以及書畫家們為紀念這位國民黨元老所繪製的作品。居室內的家具陳設,多為清代和民國時期民居的風格,十分樸素,毫無奢華之氣。後天井中,花木扶疏,綠樹掩映,環境十分幽靜。天井中原來還有一株日本桅子花,據說是日本友人贈送的禮物,為葉楚傖當年手植其間。可惜在故居修復工程施工時,移栽不慎而枯萎了。
葉楚傖生於1887年,卒於1946年,名宗源,號卓書,楚傖是早年所用的筆名,後專以為名。他是著名的南社詩人和政治活動家。
葉楚傖自幼在周莊長大,身體魁梧,一張桔皮臉,渾身透出幽燕豪爽之氣,恰如他的名字。他早年喜歡寫作,筆名“小鳳”、“葉葉”、“湘君”等,小說風格接近鴛鴦蝴蝶派,文筆秀麗輕逸,彷彿出自女子之手,所以在當時文壇有“以貌求之不愧楚傖,以文求之不愧小鳳”的美稱。
少年進,葉楚傖便好學不倦,最初從本鎮秀才諸福坤學文,後來從本鎮舉人陶惟坻學詩。興新學以後,考入了蘇州高等學堂。某年寒假,葉楚傖從蘇州回到周莊,適逢舊曆新年。按照鎮上的舊俗,新年中開放賭禁,男女老少都以賭博為樂,有些人甚至連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此外,還盛行迎神、賽會等迷信活動。還有一些青年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惡習,不務正業,偷盜拐騙。接受了新思想的葉楚傖,對這種現象非常不滿。他帶領一批有志青年,組織“文明度年會”.向廣大鎮民宣傳賭、迷信、吸鴉片的危害性,抵制不良的社會風氣。參加“文明度年會”的青年,於農曆正月初一舉行團拜會,團拜會上大家將“恭喜發財”改為“恭喜進步”,以此破舊俗,開創良好的社會風氣。
葉楚傖從小就憂憤國事。長大成人時,正值清末,政治腐敗,外患日亟。他為了謀求中國的出路,積極響應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張,參加了同盟會,從事革命活動。辛亥革命一聲炮響,葉楚傖即投筆從戎,加人了姚雨林率領的粵軍,並在軍中擔任參謀長,隨軍北上。光復南京後,葉楚傖便離開軍隊,致力於宣傳工作。他來到上海,和於右任、戴季陶、邵力子等人創辦了《民報》。隨著革命形勢的變化,《民報》改名為《民呼報》,又改名為《民籲報》,這張報紙後來成為《民國日報》。
葉楚傖童年喪母,家境貧寒,常常寄居在本鎮親戚沈仲眉家。他後來當了江蘇省政府秘書長,身居要職,可仍然不忘當年的清寒生活。有一次,他回故鄉周莊,居住在沈氏家裡,沈氏請他吃飯,他說:“不必客氣,菜餚簡單些,家常便飯就可以了!”沈氏問他喜歡吃什麼菜,葉楚傖說:“我只要一隻糟燒螺螄頭肉。”飯後,沈家的女傭王媽給他絞上一把毛巾,他說:“不敢當,不敢當!你老人家替我絞毛巾,真是過意不去,應當讓我們年輕人給你絞毛巾。”王媽很受感動。
葉楚傖辦事很有原則,不徇私情。周莊有個姓唐的人,文才不錯,寫得一手好字,可偏偏抽上鴉片,弄得潦倒不堪,只能幫人寫寫狀紙和契約謀生。得知葉楚傖在南京做了大官,頓生攀附之意,心想自己先前與他有點交往,又是鄉親,想必總會有碗飯吃。於是興沖衝跑到南京,誰知會見了三次都未能奏效。臨了,葉楚傖推諉道:“我是負責宣傳的,你去找民政部吧!”
葉楚傖有酒癖,每餐必飲。在《民國日報》當主筆時,他在辦公桌上放一杯白蘭地和一包花生米,邊飲灑邊寫文章。如有佳賓來訪,則酒逢知己,常常喝醉。但他醉後能自克酒性,並以詩句自詡:“酒中人是性中人,豪放恬祥各有真。”
葉楚傖離開故鄉周莊,去參加辛亥革命時,每次收到家裡的來信,都原封不動放在箱子裡。他說,看了家信,怕要分心影響工作。直到辛亥革命勝利以後,他才取出一大疊家信,一封又一封地閱讀起來,濃濃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於是,他以自己的俸金三千元,捐給家鄉的小學校,作為清寒助學基金。這筆錢款存入周莊殷實商號,以每年的利息發給清寒學生作學費,解決了不少貧困學生的困難。
葉楚傖著有《世徽樓詩稿》、《楚傖文存》以及章回體長篇小說《古戍寒笳記》、《如此京華》等。他的小說溫情婉約、纏綿悱惻,詩歌卻歸豪放派。有人這樣評論他的詩文:“星斗羅於胸中,風雷動於腕底,文則雄健,詩則高古。”1946年2月15日葉楚傖在上海病逝終年六十歲。 1948年葉楚傖被安葬於蘇州木瀆靈巖山。 “文革”後遷葬東山華僑公墓。
葉楚傖(1887-1946) 著名的南社詩人,國民黨官僚,政治活動家。原名單葉、宗源,以字行,別字(筆名)小鳳。江蘇吳縣人。妹妹葉宗淵,嫁於離周莊不遠的蘆墟鎮,現在她女兒還健在。已有70幾歲了。
編輯本段生平經歷
早年生活
葉楚傖原名宗源,字卓收,楚傖是他從事新聞工作時所用的筆名,葉楚傖1887年10月4日出生於江蘇吳縣周莊一個書香門弟之家。其父葉鳳巢是晚清秀才,為人甚是慷慨,又愛廣交朋友,因不事生產,致使家道逐漸中落。葉楚傖11歲時,母親去世,遂由姨母撫養長大。葉楚傖自幼聰慧,一開始受業於同鄉的唐鄂,不久便離開周莊,先後寄讀於任氏、葉氏家塾。後來又回到家鄉師從邑中石宿陶小址,博覽群書,並在學業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02年,葉楚傖參加了縣試和府試,均名列前茅。參加院試時則落榜了。那時正值清末新政,清政府為興辦教育而開辦學堂。葉楚傖16歲那年考入了上海徐家匯南洋公學(後改名為南洋大學,是交通大學的前身)。同年暑假,葉楚傖轉入龐青臣在浙西南潯鎮主辦的潯溪公學,在高級班繼續學習。入學後不久,浙江發生學潮,潯溪公學解散。於是,葉楚傖便召集了潯溪公學的幾位同學,在桐鄉縣的濮院鎮一起“研討學問”,互相切磋所學知識。恰逢鄒容的《革命軍》一書出版並對青年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葉楚傖和他的同學也得到一本,這本書便開始在他們手中爭相傳閱。每逢星期日,他們還在濮院鎮公開演講,宣傳革命。這段經歷也就成了葉楚傖接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開始。 1904年,葉楚傖考入了蘇州高等學堂,在那裡學習了3年,在即將畢業時,發生了一件事。那時,有學生在不經意間發現學校的監督人員私自更改考卷名次,這一舞弊案引起了學生們極大的憤怒,葉楚傖等學生痛打學校監督人員。學生的行為引起了當局極大的不滿,江蘇巡撫端方下令緝拿,並打算以革命同黨的罪名關押他們。葉楚傖得到消息後離開學校,避居於友人柳亞子家中,免去了牢獄之災,但還是被蘇州高等學堂除名了。這時,同盟會員,葉楚傖的同鄉陳去病在汕頭主辦《中華新報》,因病辭職,便推薦葉楚傖來擔任筆政,這樣,葉楚傖經上海趕往廣東汕頭。在汕頭參加《中華新報》是葉楚傖從事新聞工作的開始。到職後,他寫了很多文章,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宣傳革命思想。其文筆雄渾潑辣,針砭時政,文章很受歡迎,《中華新報》銷量大增。 1909年春,在《中華時報》創始人謝逸橋的介紹下,由謝良牧主盟,葉楚傖正式加入同盟會。 1910年,葉楚傖參加了陳去病、柳亞子等人組織的“南社”。南社以“文字革命”為宗旨,借詩文來提倡民族氣節,推動革命思想的傳播。之所以取名南社,是因為“南者,對北而言,就是反對北廷的標誌”。葉楚傖在《夢吳江行》中寫道:“君王不向鼎湖去,五革何處非疆場。朝以太廟負矢出,暮挾胡俘北門入。”以表達自己對反清和參加資產階級革命的雄心壯志。葉楚傖廣泛地接觸汕頭、潮州、梅縣等地的革命黨人,經過長期交往後,他們決定組織“詩鐘社”。詩鐘社表面上是詩詞唱酬之會,實際上則是聯絡革命黨人從事革命活動的組織。在這期間,他寫了很多文章和詩詞,都收入在《楚傖文存》和《南社集》。
祖籍周莊,自小在周莊長大,身材魁梧,桔皮臉,有幽燕之氣,恰如其名。早年參加同盟會。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先後在上海創辦《太平洋報》、《生活日報》,並一度入《民立報》操筆政。 1916年,與邵力子合辦《民國日報》,任總編輯,抨擊袁世凱稱帝。 1924年1月,被選為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並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常務委員兼青年婦女部長。 1925年參加反對孫中山聯俄聯共政策的西山會議,被選為西山會議派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其所主持的《民國日報》也為西山會議派所控制,1926年國民黨二大停止其《民國日報》總編輯職務。北伐戰爭開始後,任職於蔣介石總司令部。 1927年參加清共的“四一二”事變。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任國民政府委員、國民黨二屆中央特別委員會候補委員。 1929年後,曾被選為國民黨第三、四、五屆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委員,並先後任江蘇省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黨部宣傳部長、秘書長、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 1935年任國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長。公餘兼職文教,創辦大型《文藝月刊》,編印《文藝叢書》、《讀書雜誌》等。抗戰勝利後,奉派為江蘇宣撫使。葉楚傖著有《世徽堂詩稿》、《楚傖文存》以及小說《古戌寒笳記》、《金閶之三月記》等作品。 1946年葉楚傖在上海病逝,終年60歲,公葬於蘇州木瀆靈巖山。
叶楚伧(1887-1946) 著名的南社诗人,国民党官僚,政治活动家。原名单叶、宗源,以字行,别字(笔名)小凤。江苏吴县人。妹妹叶宗渊,嫁于离周庄不远的芦墟镇,现在她女儿还健在。已有70几岁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