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ifelong Interest
Conversations on Art and Science with Didier Eribon
- ISBN 9780500015742
- 23.30 x 15.50 cm
- Hardback
- 192pp
- 26 Illustrations, 0 in colour
- First published 1993
In a series of conversations with the French writer Didier Eribon, Gombrich discusses his upbringing in Vienna and the genesis of his ideas on art, science and the mind that he developed after his emigration to England. As well as being a prolific writer, Gombrich was also Director of the Warburg Institute, where he was able to explore furth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istory, art,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Brilliant, wide-ranging and stimulating, this is not only an overview of his life's work, but also a fascinating glimpse of a great mind at work.
譯人故事(二十六):范景中等譯 Gombrichn 文集
由於與友人討論Warburg Institute【瓦爾堡學院:參考留言版之資料*】,得知范景中先生寫的<貢布里希:中國文化令我深愛>。這是篇「貢布里希作品集漢譯」的重要資料,范景中先生是翻譯團隊的重要人物,所以我覺得應該寫寫他。
(http://www.lumei.edu.cn/hyishu/ywcf/gblx.htm)(按:本篇取自INTERNET者用「」表示;()內為HC的補充)
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據說很美。不過其出版社的Gombrich和范景中主編的,更是中國高水準。其實大陸應該給他翻譯獎勵。我不說翻譯的完美,不過這領域牽涉歐洲主要語言的文獻和文化之整體和細節,對於外國人頗為困難,所以要窮數代的團隊學習才能有小成。
「范景中 天津人,1951年出生。1981年浙江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1988年到德國海德堡大學任客座教授一年。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有《圖像與觀念》等專著,發表論文近20篇。」
(HC:典型的近20年大陸培養出的美術學界的歷程。他的年紀與我差不多,我因而多少能了解他的能力和限制。)
「在我國(大陸),我們對於美術學的瞭解得益于1984—1989年間范景中主編的《美術譯叢》所做的大量工作。該刊84•3 期的“編後記”中說:“關於美術史論方面,我們重點介紹了圖像志和圖像學。二十世紀西方在美術史論方面影響最大的學派有:以沃爾弗林為代表立足于美術形式自律論的學派,以德沃夏克為代表立足于藝術意志論的維也納學派,以帕諾夫斯基、貢布里希為代表立足于美術作品詮釋論的瓦爾堡學派”。這是我國對外開放後最早展示西方美術學研究全景圖的一篇文章。」(《美術譯叢》似乎為季刊,多為學術論文、雜誌翻譯,是他們磨鍊的刊物。那時沒有版權困擾。現在不知怎樣。)
「貢布里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 1909 -2001),英國美學家、藝術史家。1909年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後移居英國併入英國籍。1936年起就職于倫敦大學瓦爾堡學院,並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任客座教授。他曾榮獲史密斯文學獎、奧地利科學與藝術十字勳章、黑格爾大獎、法蘭西學院勳章,並獲得了牛津、劍橋、哈佛、倫敦等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其主要著作有:《藝術的故事》、《藝術與錯覺》、《理想與偶像》、《秩序感》、《藝術與科學》等。」
「……中文譯本至少有10種(《藝術的故事》(藝術發展史, 貢布裡希; 范景中,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8.;《藝術的故事》(英)貢布裡希著,三聯書店,1999年)、《藝術與錯覺》、《秩序感》、《圖像與眼睛》、《藝術與人文科學》、《象徵的圖像》、《文藝復興:西方藝術的偉大時代》、《木馬沉思錄》、《藝術與科學》、《理想與偶像》)已經問世,還有五種(《圖像與語詞》、《藝術與進步》、《保衛古典傳統的價值》、《藝術史與文學研究》、《瓦爾堡傳》)也在準備之中。」
這些東西幾乎都是范景中先生(主持)和他朋友翻譯的。他自己的文集則交廣東某家出版,文集參見范景中著《圖像與觀念》(嶺南美術出版社),多少可以了解其明志。
E. H. Gombrich《理想與偶像 ─ 價值在歷史和藝術中的地位》(IDEALS AND IDOLS-Essays on Values in History and in Art)(范景中/曹意強/周書田譯,上海:人民美術,1991)
《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Gombrich, EH Art and Illus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林夕等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貢布里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 1909 -2001)訪談錄: (《藝術與科學—貢布里希談話錄和回憶錄》,(杭州: 浙江攝影出版社,1998)為進入貢布里希的世界的入門書。
頁235
".....圖像的生態龕位......"為 硬譯/亂譯 誤譯: niche
頁171-76「認識我們的世界」說明Pissarro
「研究並掌握了從天空反射而來的光線如何微妙地改變並統一我們的視覺環境。而且畢沙羅理解得非常正確,以至於他的最好的作品觸發了我所談到的整體認知的體驗……。」
重讀這本書,當然處處有收獲。在《前言》中他說重視自然先於藝術,他曾寫篇《自然與藝術都是心靈所不可或缺的》(Nature and Art as Need of the Mind) 。度假地首選是去看牛,譬如說阿爾卑斯山草地上的牛群等等。
自然是很奇妙的,昨天在臺大實驗農場看到田雉,真讓人驚豔。
卡爾•波普爾《通過知識獲得解放》(EMANCIPATION THROUGH KNOWLEDGE)
範景中李本正譯.
范景中編選
E. H. Gombrich《象征的圖像 ─ 貢布里希圖像學文集》(楊思梁/范景中編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90)
《藝術與人文科學─貢布里希文選》浙江攝影出版社,1989
.《貢布里希論設計》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美術史與觀念史Ⅰ, II》(范景中、曹意強主編,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這是選編、文章中英文夾雜;短篇序言以文言夾英文引言
----
*HC
我們喧賓奪主了。
沒錯,Warburg傳。不過這共同體高手如雲,贡布里希先生只是一主要份子(他對於中華人物也頗慷慨,所以一些次要稿子也給范先生等人在中國發表。)此書(書名Warburg)之書評,認為平平(這是十幾年前的印象)。
我想你上網應該可以找出許多資料。如果要知道真正重要的思想,或許可以參考
Warburg’s Concept of Kulturwissenschaft and its Meaning for Aesthetics by Edgar Wind 收入THE ELOQUENCE OF SYMBOLS: STDIES IN HUMANIST ART
--
我陷入兩難。我非真專家,當然,十來年前稍涉此領域。我的資料多在老家,手頭缺。不過這圖書館了不起的地方是:它藏書遠比專門領域之館少,不過精,更重要的是,主人及後來學者懂得images背後牽涉的種種學問,所以即使是marginal領域者,亦能綜合研究(這些學問都博大精深,然而他們有深厚的素養能進出之)。該圖書館又能與他人對話….。
我最近沒打算多花時間在上邊,「幾周之後」如果你還有興趣,可以到pc home的 Simon University 個人新聞台或這兒同我談談。
--
或許你方便讀這雜誌:
Journal of the Warburg and Courtauld Institutes Warburg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London
) Gertrud Bing, The Warburg Institute, 1934 5) Saxl, "The History of Warburg's
Library", p.327. 6) 'Millenium-feuilles from Half-eaten Wafers', Warburg Institute
Newsletter 8(1998),
--
Fritz Saxl, "The History of Warburg's Library", in E.H. Gombrich, Aby Warburg: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2nd edn (Oxford: Phaidon, 1986), .
--
http://www.sas.ac.uk/warburg/
University of London
SCHOOL OF ADVANCED STUDY
THE WARBURG INSTITUTE
Description & History ?RAE 2001 Results ?Dan David Prize
*****
這本書是悼念文集. 很精彩
Tributes : interpreters of our cultural tradition / E.H. Gombrich
Tributes | Art | Phaidon Store
Tributes by EH Gombrich. Ernst Gombrich pays tribute to a varied selection of scholars and critics. . Order online from the Phaidon Store.這本中國也有譯本 不過我忘記了.....
Tributes. By E. H. Gombrich. (Pp. 270; illustrated; £17.50.) Phaidon Press: Oxford. 1984.
Tributes : interpreters of our cultural tradition / E.H. Gombrich
Bib ID | 1171179 | ||
---|---|---|---|
Format | Book | ||
Author |
| ||
Description | Oxford : Phaidon, 1984. 270 p. : ill., facsims., ports. ; 25 cm. | ||
ISBN | 0714823384 : | ||
Notes |
Culture (BNB/PRECIS)
"First published in volume form 1984." -- Verso t.p.
Also published: Ithaca, N.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4.
"Seventh volume of his collected essays." -- Front dust jacket.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
|
晚年E. H. Gombrich自己翻譯成英文
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
2005
從原文翻譯就一定比較好嗎?以「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為例
此標題,乃是針對所謂二手翻譯。答案是當然,如果你的翻譯是適任的—這就是一相當嚴格的要求,譬如說,我們SU談過北京商務出版的『海德格爾傳』,是留德博士生(現在已是北大教授)翻譯的,我讀英譯本並諮詢有德文本的「老朋友」,結論是其翻譯慘不忍睹,可以說錯誤連頁。
再舉一例,我門抄過PROUST名著的三版本(都直接從法文翻譯),我簡直無法相信它們是從相同的文本出發的。也就是說,如果能找到優秀的翻譯者而該書又沒有很好或所謂標準或「權威」之(英文等)譯本的話(這在諸如『齊瓦哥醫生』等,都有「公認」的、好的英文本。),當然從原文翻(再參考其他語文之翻譯本)最好。
我們舉一可能的例外,10月30日美國NPR介紹一本故Gombrich爵士自己從其1935年作品英譯的書在美國發行。NPR節目
A Worldly 'History,' Now in English
書籍資料Eine kurze Weltgeschichte fur junge Leser
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
這本書台灣採用大陸翻譯本『寫給大家的簡明世界史』,易名為宮布利希/著「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張榮昌譯 ,台北:商周出版 ,2004
這書發行近一年,似乎很少人談它的翻譯品質。我對照英文和中文版的詳細目錄(它有索引之功能),看法是,翻譯品質剛好在及格邊緣而已,問題相當多。
譬如說舊約的摩西的The Return 翻譯成返回,中國的The Tao翻譯成道教…….目錄可能的失真可能在數十處。
我們再舉第一章的前幾句中的And that’s just what this story is all about: what happened, once upon a time.中文版只簡單地說:「它只講述過去的事 」
順口溜不甚順口:「三、三、三,依蘇斯大戰。」(第105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