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THE AGE OF VOLTAIRE 伏爾泰《巴黎高等法院史》Philosophical Letters

The Age of Voltaire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Durant, Will

"Volume 9 in the monumental Durant series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THE AGE OF VOLTAIRE is the biography of a great man and the great period he embodied, ...

Oxford World's Classics



Following early imprisonment in the Bastille for his satirical verse, Voltaire spent a period in exile in England, which inspired his first great prose work, the controversial Philosophical Letters. The first edition was in English, and the book creates a satirical contrast between the liberty and tolerance of England and the abuses of the French ancien régime.

"Work saves us from three great evils: boredom, vice, and need."

"這裡不是對史不絕書的災禍進行探究的場合。"----伏爾泰《巴黎高等法院史》

吳模信譯,北京:商務,2015,頁6

伏爾泰《巴黎高等法院史》Histoire du Parlement de Paris : Voltaire, 1694-1778

吳模信譯,北京:商務,2015



本書以法國大革命前的法國歷史為框架,緊緊圍繞這段歷史中的法國王位傳承和朝代更替這根主軸,敘述巴黎高等法院的源起、發展、演變和消亡。在這個歷史時期,在法蘭西的國家大舞台上,或先後,或同時上演了治亂交替、興衰起伏、王位爭奪、宮廷變故、內戰外戰、政教鬥爭、金融醜聞……等劇目。在這個大舞台上,巴黎高等法院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場合,扮演不同的角色,起著正面或者反面的作用。在較長的時期,它只作為配角,置身舞台的邊角,入戲較淺,但也曾在短時期內作為主角置身於舞台的中央,入戲較深。一般說來,當國勢鼎盛,王權處於強勢地位時,它對國王俯首聽命、順從馴服,而當國勢衰落、王權處於弱勢地位時,它憑恃其具有的登記國王敕令和對國王諫諍的職能,抵制王命,與宮廷分庭抗禮,大唱對台戲。投石黨之戰就是它與宮廷之間衝突達到頂點的表現。在王權與教權的鬥爭中,巴黎高等法院通常力挺王權,抗衡教會,矛頭指向羅馬教廷。本書對上述種種情況進行了相當詳細的、生動的敘述。作者行文走筆,夾敘夾議,不時對帝王專制、宗教迷信、宗教狂熱痛加撻伐。可以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本書不啻法國大革命前的歷史的縮影。巴黎高等法院這個機構所起的作用是極其複雜的。簡單地為它貼上一個這樣的或者那樣的標籤,遠非恰當之舉。
***

伏爾泰鞭撻教會

 2015-04-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0BKNK.html

法國啟蒙運動大師伏爾泰又一部史學作品翻譯成中文了!與多年前譯成中文的《路易十四時代》《風俗論》等伏爾泰的作品一脈相承,這位啟蒙大師用如椽大筆譜寫法國歷史的起伏興衰,文筆絢麗,好獵奇、好八卦的宮廷故事,是他一貫的文風。這部《巴黎高等法院史》講述的是法國巴黎高等法院在君主制時代的歷史,也相當於一部法國大革命前的法國政治史。巴黎高等法院起源於中世紀封建貴族的議會,後來高等法院負責對來自法國境內各個封建領地的地方法院上訴案件的終審,並具有登記國王敕令和向國王諫諍兩種職能。因而巴黎高等法院的地位有點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台諫系統,凡是未經高等法院登記的敕令可以視為無效,當然國王也可以親臨法院強制敕令登記,但由於高等法院帶有法國貴族傳統,任職者多有貴族背景,其機構的獨立性似乎比中國古代台諫系統還要強,他們不止抵制王室的不合理敕令,而且在王權與教權的博弈中,往往力挺王權,抗衡教會,矛頭直指羅馬教廷。
也許伏爾泰的歷史作品今天看來不是合格的歷史學著作,但在那個文史不分家、社會科學尚未形成的時代,伏爾泰努力用理性去理解人類歷史的諸多現象,並借用歷史來抨擊人類的愚昧無知。在伏爾泰看來,教會和羅馬教廷是中世紀一切愚昧落後的根源,他批判教會的專制和思想禁錮,尤其厭惡為了細小的教條差異而引發宗教狂熱的行為。雖然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是許多啟蒙思想家心嚮往之的,但在伏爾泰看來,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的法國,如果能建立類似中國那樣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士大夫共治政體,從而結束法國四分五裂、權力多元化的封建制度也不錯,一個賢明的君主專制總比愚昧的教會思想禁錮和封建領主制好得多。(貝葉文)   


~~~~~
"這裡不是對史不絕書的災禍進行探究的場合。"----伏爾泰《巴黎高等法院史》吳模信譯,北京:商務,2015,頁6


第1頁就有奇怪的譯注:
.....希臘人有過他們的埃格里斯(église) (注1*)。基督教的會社就以這個組織作為它的名稱----教會。 *意為基督教徒大會

(注1*)是恆真說法。或許應該採用Wikipedia的église - Wiktionary
詞源說明。

Etymology[edit]Vulgar Latin *eclesia, from Ecclesiastical Latin ecclēsia, from Ancient Greek ἐκκλησία (ekklēsíagathering).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