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德國人的性生活 和104還差多遠?
德國學者最近以科學研究的角度調查了德國大眾的性生活現狀。發現幾乎每六個德國人中就有一人有過出軌行為。另外,德國人性行為的次數到底能否達到馬丁‧路德一年104次的標準,也是學者研究的內容。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南德意志報》報導,德國《醫療訊息報》(Deutsche Ärztblatt)完成了一項有代表性的調查,對2500名14至100歲之間德國人的日常性行為進行了科學研究,以便為性病傳播的預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南德意志報》報導稱,到目前為止,相關德國人的性行為調查大多是受交友網站、避孕套製造商委託,或通過網絡問卷的形式完成的。這種調查方式缺乏科學性,因為參與調查的人群主要是思想相對解放的年輕男女,但無法反映德國大眾平均的性生活情況。
因此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以哈佛薩特(Julia Haversath)為首的心理學家完成了這一具有代表性的調查,並稱調查結果尤其對性傳染病的預防有重要意義。學者發現,雖然艾滋病毒、衣原體感染和淋病在德國的新增病例基本不變,但梅毒病例卻有所增加。
同性性行為、出軌和嫖妓
報導稱,在受訪人群中,有82%的女性和86%的男性聲稱自己是絕對的異性戀者。只有5%的男性和8%的女性表示,曾有過同性性行為的經歷。
調查結果顯示,有17%的受訪者承認自己在穩定的戀愛關係時曾和第三者有過性行為,其中21%是男性、15%是女性。在當前處於戀愛關係的受訪者中,有8%的男性和6%的女性有過出軌行為。而且,8%的受訪男性承認自己曾經有過嫖妓的經歷。
科學家們無法在報告中解釋這些人的出軌行為是否受雙方認可,還是出於感情關係多年後的激情退去。但在永恆的"多久一次"的問題上,科學家們卻看到了令人驚訝的結果。馬丁‧路德曾經說過:"一週和女性來2次、於你於我都無事、一年就是104。"
和104次的差距
但最新的研究發現,就算是對於25至29歲--也就是性生活最活躍的人群來說,男性全年的平均性生活次數也只有60次、女性47次。這與馬丁‧路德口中的104次還有很大的差距。在40至50歲之間的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年性行為總數分別為平均41次和32次。而且這一數字在50至60歲的受訪者中就降至男性全年34次、女性22次。
那麼德國人平均跟多少個人享受過魚水之歡呢?其中男人和女人對同一問題的回答不同值得玩味。受訪女性的答案是平均5.46個。受訪男性表示自己平均和10.23人發生過性關係。從理論上來說,這兩個數字之間的差別不應該太大。但是,男人更喜歡彰顯自己"魅力難以抵擋",而女性們則更願意表現出自己"難以征服"。科學家們用很美的措辭形容了這種現象:"出於自我價值定位不同而產生的失真以及性別決定的答題方式"。
德意志人
作者: (德)本雅明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語言:簡體中文
本雅明的代表作,作者在《本雅明作品系列:德意志人》上所耗費的心力,所寄托的希望,所裝載的哲思,從謀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體現。原本在文學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時代德意志悲苦劇,在他筆下卻勾連起了西方自古典經中世紀而至他所處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學史、宗教史。筆墨既馳騁古今,釋義則不落窠臼。哲學式批評的角度在文學研究內部屢破藩籬,而在廣義文化研究層面更讓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費解之名仍在,獨創魅力不減。
目錄
格奧爾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貝格 致G.H.阿梅隆
約翰·海因里希·康德 致伊曼努爾·康德
格奧爾格·福斯特爾 致他的妻子
薩穆埃爾·科倫布施 致伊曼努爾·康德
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齊 致安娜·舒爾特斯
約翰·戈特弗里德·索伊默 致他前未婚妻的丈夫
約翰·海因里希·福斯 致吉恩·保羅
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 致卡西米爾·伯倫多夫
克萊門斯·勃倫塔諾 致書商賴默爾
約翰·威廉·里特爾 致弗蘭茨·馮·巴德爾
貝爾特拉姆 致蘇爾皮茨·布瓦賽雷
Ch.A.H.克洛丟斯 致伊麗莎·馮·德·雷克
安內特·馮·德羅斯特-許爾斯霍夫 致安東·馬蒂亞斯·施普里克曼
約瑟夫·格雷斯 致阿勞城主理牧師阿洛伊斯·沃克
尤斯圖斯·李比希 致奧古斯特·馮·普拉滕伯爵
威廉·格林 致燕妮·馮·德羅斯特-許爾斯霍夫
卡爾·弗里德里希·策爾特 致歌德
達維德·弗里德里希·施特勞斯 致克里斯蒂安·梅克林
歌德 致莫里茨·塞貝克
格奧爾格·畢希納 致卡爾·古茨科
約翰·弗里德里希·迪芬巴赫 致一位陌生人
雅各布·格林 致弗里德里希·克里斯托夫·達爾曼
克萊門斯·馮·梅特涅親王 致安東·馮·普羅科施-奧斯滕伯爵
戈特弗里德·克勒爾 致狄奧多·施篤姆
弗朗茨·奧韋爾貝克 致弗里德里希·尼采
附錄: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 致施萊爾馬赫
譯后記
序
引言:一本人性的詞典
據說,當卓有聲望的《新德國期刊》之主編約阿希姆·君特於1955年受蘇爾坎普出版社之托,作為「真正的行家里手」對剛剛出版的瓦爾特·本雅明的《文集》加以點評時,他對首先從作者的姓名人手知之甚少。看來,他完全不想把這位作者與那位他曾經(而且恰好是在一本德意志帝國的雜志上!)用盛贊的語調誇獎過其《德意志人》的德特勒夫·霍爾茲聯系起來。
~~~~~
信件的作者
信的作家有信心,能說會道,很會在通信和消息傳遞公民,其分支對應建部分包括幾千書面和來信。本傑明選擇了著名思想家如字母康德和歌德,由相關的作家如安內特·馮·德羅斯特-徽爾斯霍夫和格奧爾格·畢希納和未知或忘記同時代像塞繆爾Collenbusch和弗朗茨·馮·巴德爾。
本傑明評論
在他的評論本傑明解釋只是歷史背景; 作者鮮為人知他補充道傳記資料。除了負面評價梅特涅他再找幾乎明確地政治評級。從1783年世紀到1883年,他認為作為一個劃時代完成資產階級來,資產階級那只好把它的浮雕和主要說在歷史的尺度。這個詞資產階級的精神,更信件的風格適用本傑明興趣。他提出的口號下,集合的榮譽沒有名利/尺寸沒有光澤/尊嚴停薪,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部分是由出版商的建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