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孫康宜、安敏成(Marston Anderson)《 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Emanuel Pastreich (貝一明) :《跨海求真: 哈佛博士論中美未來》










2014/2017兩天筆記,2014.08.28 昨天補羅文森學長新書《令人懷念的東海歲月與良師益友》的說明 (廣告)。
今天多受孫康宜教授的影響。 首先是她去年的:孫康宜《孫康宜自選集:古典文學的現代觀》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連台大的演講都有增訂版。http://hcbooks.blogspot.tw/2014/08/2013_28.html
再來是她30年前一位學生的回憶錄:Emanuel Pastreich (貝一明) “跨海求真: 哈佛博士論中美未來”---奇人奇書。

2017.8.23 孫教授等貼出懷念同事:Kang-i Sun Chang 和 Ayling Wang。
2016年8月23日 · 
Remembering my dear colleague Marston Anderson who had left us 24 years ago today(i.e. August 23, 1992).
讀:Portraits: Marston Anderson (essay) By Emanuel Pastreich
待讀:The Limits of Realism: Chinese Fiction in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
2017.2.21 敬祝孫康宜教授生日快樂,並致謝: 【手機的Facebook 通知今天是 Kang-i Sun Chang 教授的生日..... 我決定讀一篇她的論文。選"文章憎命達:再議瞿佑及其《剪燈新話》的遭遇" (收入孫康宜《孫康宜自選集:古典文學的現代觀》上海譯文出版...
HCBOOKS.BLOGSPOT.COM



現實主義的限制(簡體書)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1
作者:(美國)安敏成
作者:(美)安敏成
安敏成(Marston Anderson),美國耶魯大學東亞系教授,是美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一位大有潛力的學者,不幸于1992年因病英年早逝,時年40歲。主要著作有《現實主義的限制》、《現代中國短篇小說閱讀》(與與胡志德Theodore Huters合編)。

“現實主義”,最初是作為一項文化變革的工具被引入中國的,但它
的美學前提與它所承諾的社會使命間存在著復雜的矛盾。安敏成所著的《
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從這一角度入手,首先以“知識
考古學”的方式,檢討了“現實主義”在中國被使用的情況,分析了其特
殊的接受歷史;繼而,作者又以魯迅、茅盾、葉紹鈞、張天翼等作家的作
品為樣本,進行深入的文本闡釋,關注小說敘述中種種有爭議的、斷裂的
層面,從而揭示出作為一種“形式因素”的現實主義,在小說中的滲透、
變形,以及由此激發出的獨特的美學可能性。最後,《現實主義的限制(革
命時代的中國小說)》還探討了在一種新的集體主義話語面前,現實主義的
終結。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