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梅祖麟語言學論文集

梅祖麟語言學論文集

  • 作者:梅祖麟
    著者:[美]梅祖麟著
    出版社:北京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01日


本書是美國著名漢學家梅祖麟先生的論文集。共收錄梅先生有代表性的關於漢語語法史、閩語史、聲調史和漢藏語比較的語言學論文共21篇。前有一篇自序,後附石鋒、孫朝奮對梅先生的訪談錄和梅先生論著目錄。

本書共收錄了:現代漢語選擇問句法制來源、《三朝北盟會編》里的白話資料、現代漢語完成貌句式和詞尾的來源、關于近代漢語指代詞——讀呂著《現代漢語指代 詞》、唐、五代“這、那”不單用作主語、詞尾“底”、“的”的來源、北方方言中第一人稱代詞復數包括式和排除式對立的來源、漢語方言里虛詞“著”字三種用 法的來源、唐宋鼾式的來源等等。

現代漢語選擇問句法的來源
《三朝北盟會編》里的白話資料
現代漢語完成貌句式和詞尾的來源
關于近代漢語指代詞
——讀呂著《近代漢語指代詞》
唐、五代“這、那”不單用作主語
詞尾“底”、“的”的來源
北方方言中第一人稱代詞復數包括式和排除式對立的來源
漢語方言里虛詞“著”字三種用法的來源
唐宋鼾式的來源
從漢代的“動、殺”、“動、死”來看動補結構的發展
——兼論中古時期起詞的施受關系的中立化
唐代、宋代共同語的語法和現代方言的語法
幾個閩語語法成分的時間層次
四聲別義中的時間層次
說上聲
內部擬構漢語三例
漢藏語的“歲、越”、“還(旋)、圜”及其相關問題
方言本字研究的兩種方法
Tones and Prosody in Middle Chinese and the Origin of the Rising Tone
The Austroasiatics in Ancient South China:Some Lexical Evidence
The Sanskrit Origins of Recent Style Prosody
More on the Aspect Marker tsi in Wu Dialects
防梅祖麟教授
附:梅祖麟先生論著目錄

top
不時有朋友告訴我,“讀你的文章可真不容易。某某學報上發表的文章一直沒讀到,能不能給我寄一份?”這話一點不假。我的文章散見各學報,美國、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都有,給同行帶來不便。

1996年8月我到北京來開會,蔣紹愚先生慫恿我出本論文集,又主動介紹我和商務印書館聯系。蔣先生的話可真是“先得吾心”。快到退休的年齡了,也該給自 己做個總結。于是乘今年重訪北大的機會,把文稿帶來,校對、統一體例後交給商務。現在和讀者見面的就是蔣先生促成的《梅祖麟語言學論文集》,或許能讓朋友 們更容易讀到我的文章。

記得剛出道的時候,楊聯(テ升土)先生對我說︰“學問沒什麼定論。一篇文章發表二十年後還值得重讀,就算不錯了。”自己的文章有幾篇二十年後還值得讀?自 己拿不準,希望入選的文章還不太離譜。《從語言史看幾本元雜劇賓白的寫作時期》(1984)自己已經有十年沒讀了,當然不期望別人現在去讀。《唐宋處置式 的來源》(1990),我把問題寫偏了,本來不想收入。後來讀到同行的文章,他們還在認真地討論這篇文章的觀點,就軟了心,把它收入。還有篇討論十六世紀 官話調值和連讀變調的英文文章(1977),可取之處別人已經說過,剩下來的只有謬論,也沒選入。《內部擬構漢語三例》(1988),我現在明明知道里面 有幾條復聲母演變規律是站不住的,還是把它選入,原因是那篇探討上古形態的路線是對的,值得繼續往那個方向走。諸如此類的考慮不一一交待。好在“當局者 迷,旁觀者清”。論文集出版後請朋友們告訴我,哪幾篇該刪,哪幾篇該添入。

《訪梅祖麟教授》那篇訪問錄里我曾經介紹過我的幾個研究領域,這里不贅。訪問錄是1991年寫的。1991年以後我做了吳語音韻的比較研究,越發覺得方言 語法史要跟方言音韻史一起探討。還有和梅維恆合寫的《梵文詩律和文病論對齊梁聲律形成的影響》(英文),前前後後花了五年工夫。那篇有長短兩種論述 (1991,1992),這里收的是短的。

訪問錄里我曾經說,“寫的時候想念我的幾個老師,大部分都故去了,到現在才有機會談到我受他們的教誨”。編論文集時想到的良師益友更多,這里沒法一一表示飲水思源之情。

不過有一位非提不可。論文集里收得最多的是關于近代語法史和方言語法史的文章,而且是1983年以後寫的。1983年朱德熙先生約我到北大講課,鼓勵我研 究近代語法史和方言語法史。回美國以後,每寫文章,腦海里就浮出北大中文系和語言研究所那幫朋友。雖隔遠洋,切磋的對象卻是以他們為主。編完了論文集,很 想請朱先生寫序,可惜他已經不在了。怎樣表示懷念的心意?就是繼續做他期望我們做的工作。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