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日本漫畫為什麼有趣》;日本漫畫八百年;動漫的局限。手㙇治虫、 石之森章太郎 、水木茂、



查詢:2976 6610 (報名查詢)
chengming@newasia.org.hk /
whatsapp 6615 7083 (課程查詢)
收費:HK$495
新亞研究所
日本漫畫家既是諸多影視作品的故事來源,亦勇於探索各種嚴肅題材,絕非只為青少年提供娛樂,而是貨真價實的文化英雄。本次講座系列,會介紹三位日本動漫草創期的重要作者:
開創動漫時代的大師 #手㙇治虫 阿童木、多羅羅、藍寶石王子,沒有看過也應聽過。著作等身、啟發眾多後來者的「#漫畫之神」。
擁有必殺技「ライダーキック」+「變身」的 #石之森章太郎 是無數影視作品的原著者,保持健力士世界紀錄的「#漫畫之王」。
經歷風雲變色的大時代,既收集妖怪也紀錄人間歷史的「#妖怪博士」 #水木茂 。
詳情及報名🔗http://bit.ly/2PB8fSV



日本漫畫為什麼有趣
作者: (日)夏目房之介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語言:簡體中文
日本漫畫為什麼能夠吸引眾多讀者?故事魅力自不必說,表現結構也似有秘密。漫畫研究十載之際,夏目房之介以其敏銳的感受性和洞察力,解讀線條、對話框、格子的結構和功能等等漫畫家想出的種種點子,闡述其趣味所在。其豐富性和專業性,使本書成為日本漫畫學的奠基之作,夏目也因此成為日本漫畫評論界第一人!什麼是“形喻”?什麼是“間白”?這些新術語用來說明的是什麼問題呢?夏目房之介的“漫畫表現論”必將帶給你不一樣的漫畫體驗。

內容簡介 · · · · · ·
日本漫畫為什麼能夠吸引眾多讀者?故事魅力自不必說,表現結構也似有秘密。漫畫研究十載之際,夏目房之介以其敏銳的感受性和洞察力,解讀線條、對話框、格子的結構和功能等等漫畫家想出的種種點子,闡述其趣味所在。


什麼是“形喻”?什麼是“間白”?
這些新術語用來說明的是什麼問題呢?
夏目房之介的“漫畫表現論”必將帶給你不一樣的漫畫體驗。

作者簡介 · · · · · ·
夏目房之介
1950年生於日本東京。1982年至1991年,在雜誌《周刊朝日》連載《學問》。1987年至1989年,在NHK教育電視台週六俱樂部欄目主持《夏目房之介講座》。本人也畫漫畫,自稱漫畫專欄作家。著作有《夏目房之介漫畫學》(筑摩文庫)、《手塚治虫在哪裡》(筑摩文庫)、《新編學問虎之卷》、《新編學問龍之卷》(新潮社)、《人生達人》(小學館)、《不肖孫兒》(筑摩書房)、《漫畫與“戰爭”》(講談社)等等。1999年榮獲第三屆手塚治虫文化獎特別獎。
目錄 · · · · · ·

中文版序
前言

第1部日本漫畫為什麼有趣

第1章漫畫繁榮之謎

第2章表情和線條

第3章從手塚漫畫到劇畫

第4章表現的跨度——吾妻日出夫和《機器貓》

第5章線條的趣味——谷岡泰次與杉浦茂

第6章表現的構成

第7章漫畫和語言

第8章擬聲·擬態詞的效果

第9章格子的結構

第10章格子的功能

第11章少女漫畫的分格

第12章日本漫畫的特徵

第2部演講·漫畫學

第1章戀愛漫畫學講義

第2章從香港漫畫看日本漫畫

解說:夏目房之介為什麼有趣



《日本漫畫為什麼有趣》試讀:中文版序


中國的讀者們,謝謝你們拿起這本書。我的漫畫論著作能夠在中國翻譯出版,我感到很高興,也很榮幸。1997年本書首次在日本出版。如前言中所說,原是為日本教育電視台播出的講座而寫的教材。在20世紀90年代前半期,我曾在多部獨著和合著的書中主張後來被通稱為“漫畫表現論”的批評原理,即從“繪畫•語言•格子”三個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視角解析漫畫的表現結構。作為此類批評的某種意義上的入門篇,為了讓平常不​​看漫畫的讀者也能夠理解和接受,本書盡可能寫得簡明易懂。直到現在本書還在日本印行,擔負著一部分面向普通讀者的漫畫論入門書的功能。因為是10多年前所寫的東西,有許多需要修改的地方,但因為它已經成為一本有歷史意義的書,所以此次出版保持了原樣。不過,在我認為必要的地方加了若干註釋,並請到優秀的漫畫史研究者宮本大人先生撰寫解說。如能承蒙讀者從現在的角度進行批判性閱讀,實為幸事。2003年,我到長春和上海進行漫畫方面的調查,並在上海的漫畫製作現場,對新人作品做了點評。當時談到如何一邊考慮讀者的視線移動及印象,一邊講究構圖、人物安排、擬音•擬態詞的插入法,以提高表現效果。使用的就是在本書有關漫畫格子的內容的基礎上後來發展出來的“視線誘導論”。我忘不了目不轉睛注視我點評的中國漫畫編輯和漫畫家們像要冒出火花般的熱切視線。中國的年輕編輯叫到:“這正是我們一直想了解的!”在其他國家也有過同樣感受,這些經驗總是令我非常感動。通過漫畫,我得以和不同國家的人們進行這樣熱烈的交流。這些經驗給予我進一步研究下去的勇氣。值此出版之際,我衷心感謝出版本書的新星出版社有關人士、授權出版的日本NHK出版社有關人士、為本書出版盡力斡旋的中方策劃人韓冰女士、翻譯潘鬱紅女士、撰寫解說的宮本大人先生、日方版權代理公司TUTTLE-MORI的小林志乃女士,以及其他相關人士。因為他們,我才得以和讀者們相遇。漫畫既有藝術的一面,同時也是大眾娛樂。正因為如此,我們無須效仿正襟危坐的官方交流,而是能夠作為普通人共同分享這份快樂。也許在漫畫中,我們可以找到和平、友好的交流手段。果真如此,本書或許也將有助於中日民間交流。我抱著這樣的希望。如果你也和我一樣,那該多麼令人欣喜!



《日本漫畫為什麼有趣》試讀:前言


1985年我出了一本書,題目取得很誇張,叫《夏目房之介的漫畫學》(夏目房之介の漫畫學)。那時完全以玩笑告終,因為所謂“漫畫學”的學問還全無踪影。但是在二戰後的日本社會,漫畫文化已經擁有了為之成立一門學問也不足為怪的影響力。儘管如此,“漫畫學”還未曾出現,這事在我看來,就是因為還沒有人對漫畫的表現結構作過鞭辟入裡的分析。閱讀漫畫所感受到的愉悅,並非僅僅因為故事情節或主題的精彩。這部漫畫是用什麼樣的線條,又是怎樣被描繪出來的?格子的佈局又是怎樣?讀者是在理解漫畫的“畫”和“格子”等內在表現結構中去感受那份愉悅的。如果不能用特定的語言來闡釋使之成為漫畫的表現結構,那麼使“漫畫學”成為可能的語言土壤就還沒有形成。這些年來,我不斷就這個問題進行著思考和寫作,在這個過程中,“漫畫學”的稱謂漸漸不再止於笑談。對我來說,這個講義就是朝“漫畫學”邁進的一個里程碑。那麼,我究竟是以怎樣的身份來談漫畫的呢?我不過是一個以文為生的人,因為自孩提起就喜歡漫畫,也畫漫畫,所以擅自以“漫畫專欄作家”的頭銜自稱。要說身份,這就是我的“身份”。以這樣的身份,雖然只是半開玩笑,卻敢於僭稱什麼“漫畫學”,這也是漫畫文化的有趣之處。因為談論漫畫的語言還很匱乏,所以儘管我對評論領域完全外行,且沒有什麼專門的學問,但也能夠賣弄一二。至於什麼時候賣弄不下去了,我將欣然隱退。大概是因為我出了《手塚治虫在哪裡》(手塚治虫はどこにいる,筑摩書房,1992年)、《手塚治虫的冒險戰後漫畫諸神》(手塚治虫の冒険戦後マンガの神々,同上,1995年)、《漫畫的讀法》(マンガの読み方,合著,寶島社,1995年)等書,電視台文教節目請我做一個漫畫系列講座。在講座裡,我斗膽毫無保留地披露了寫這些書時的所思所想。如果它激發了您的興趣,不妨再閱讀此書,相信您會更細緻地理解漫畫。上述前言,以及NHK(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教育頻道《人間大學》欄目的有關教材,寫於1996年春天。其後,講座於7~9月間播出,所幸在觀眾中反響很大,獲得好評(教材並非講座錄音的整理,而是寫於講座播出之前)。特別有意思的是,不少年紀比較大的觀眾反映說:“我才知道漫畫原來是這樣讀的啊。”其實就連經常閱讀漫畫的團塊世代① 及其後的年齡層中,也有不少人誤以為漫畫誰都能看得懂。因為他們從小就看漫畫,所以意識不到自己是經過怎樣的複雜程序才掌握了“漫畫文法”的。當然,也有很多年輕人告訴我說,他們看了這個電視節目。其影響顯著表現在,以“校園文化節”為主的講演邀請急劇增多了。我想大概他們一直就渴望有人能夠簡明易懂地同他們聊一聊自己所讀的漫畫。就這樣,我越來越被人們看成是漫畫評論家,並受到了差不多是文化人的待遇。我既感到高興,又感到困擾。因為我屬於希望盡量遠離文化人這種閃光頭銜的一類人。但自作自受,沒法子。我還想對教材版的前言做一個補充。對於“漫畫學”這個研究領域,有很多人表示懷疑。在漫畫迷中間,也有人認為漫畫無須作這樣的權威認定或地位提升。漫畫家石川順曾說漫畫主動追求在學術領域的一席之地是很危險的,“不應該用學術的語言來粉飾自己”(《思考漫畫學(コミック學を考える)》,AERA Mook《漫畫學之看法(コミック學のみかた。)》,1997年),還說不知道從那樣的“學問”中會學到什麼……實際上我也很能理解他的這種心情。不過,很早以前我就“悲觀地”認為,只要人類有求知欲,“漫畫學”遲早都會成立。雖然有人樂觀地說漫畫及其相關門類無須樹立某種權威,也無須做解讀啟蒙,但我認為這只是毫無根據的願望而已。總而言之,“漫畫學”遲早都會成立。如果這樣,我希望它能夠盡量做好,這是我的真心話。實際上據我所知,大學裡已經有一些年輕人在做很好的研究。像我這樣賣文為生的人,工作總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在滿足娛樂性的同時,完成指定的題目。因為這樣,也就有很多研究工作來不及做。像基礎的資料整理、歷史性梳理等工作,是非在學術環境下不能完成的。本書第Ⅰ部是《人間大學》的教材,幾乎沒有改動。不過,教材本身大多由自己以前所寫的評論文章構成,可謂“夏目漫畫學”的入門篇。第Ⅱ部的“戀愛漫畫學講義”、“從香港漫畫看日本漫畫”則是根據在大學的講演整理而成。這本書通篇用的都是口語體,從這一點看,我想它也具有入門書的特點。電視講座是一個人面對攝像機鏡頭講課,相比之下,有聽眾的講座要好得多。沒有觀眾的講演真是很有難度。不管怎樣,談論漫畫竟能引起這麼大反響,僅此一點,我就很高興了。當然,如果通過閱讀這本書,能有更多的人對漫畫感興趣,我將感到更加欣慰。夏目房之介1997年9月


****
好文嚴選:日本漫畫八百年
 2015年03月18日 09:21

日本是漫畫王國,從漫畫衍生巨大的動漫產業。(圖為2014年銷量排名第一,歷久不衰的《海賊王》。 )
日本是漫畫王國,從漫畫衍生巨大的動漫產業。(圖為2014年銷量排名第一,歷久不衰的《海賊王》。 )


日本京都市右京區山中,有座建於奈良時代後期、興盛於鐮倉時代的高山寺。寺內有伽藍多處,有日本最古茶園,保存的典籍、文書、繪畫等珍貴文物數以萬計。高山寺於1994年,與許多寺院、神社、城堡一起,以「古京都遺址」名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高山寺保存的繪畫中有分為甲乙丙丁總計四卷的《鳥獸人物戲畫》,現分別寄託保管于東京國立博物館(甲、丙卷)和京都國立博物館(乙、丁卷),它是日本國寶,被稱作「日本最古老的漫畫」。
《鳥獸人物戲畫》甲卷是重頭戲,以擬人化的兔、蛙、猴為主,兼有牛馬狐鹿穿插其中。滑稽地表現了射箭、相撲、游泳、吵架、舞蹈、出巡、祭祀等人類的活動。在競技活動中,兔子于游泳中戰勝了猴子,青蛙在相撲時摔倒了兔子,畫面結尾的宗教儀式上,扮演高僧的猴子得向成佛的青蛙頂禮膜拜。它們表現的是以弱勝強,諷刺當時僧侶日益膨脹的權勢和貪婪。那些兔蛙猴的畫像動作似人非人但更具人性,滑稽、詼諧、譏諷,盡在其中。乙卷畫的是馬、牛、山羊、狗、雞、鷹、虎、豹、獅、象和傳說的貘、龍、麒麟等動物生態畫,有如動物圖鑒。丙卷前半是僧人和俗人嬉戲情景,後半是猴兔等動物的擬人表現行為。丁卷中的僧人和俗人以及世俗活動和宮廷行事場面,畫的粗俗恣意,卻諷刺意義更明顯。
llaai456.jpg
(《鳥獸人物戲畫》)
《鳥獸人物戲畫》被推斷出成畫于平安時代末期(十二世紀)到鐮倉時代(十三世紀)間,各卷風格顯然不同,可斷畫者不止一人,但因均未署名,後世人便將它疑為那個時代在鳥羽天皇的鳥羽離宮擔任大僧正的天臺宗高僧覺猷而作,因為覺猷本善畫。《鳥獸人物戲畫》甲卷畫面寬30.4公分,長11.48米,其他各卷尺寸大致相仿,它們是畫在「和紙」上拼接起來再卷起的長卷,故稱「繪卷」或「繪卷物」。日本四大繪卷物《源氏物語繪卷》《信貴山緣起》《伴大納言繪卷》《鳥獸人物戲畫》,均產生于平安時代。
各種「繪卷物」反映內容不盡相同,《源氏物語繪卷》體現了貴族生活,其後鐮倉時代的《蒙古襲來繪詞》表現的是抵禦外敵的戰爭,再後的室町時代的《百鬼夜行繪卷》描繪的是妖魔鬼怪。《鳥獸人物戲畫》則開日本漫畫先河。
也被疑為覺猷或他同時代的佛畫師定智畫的繪卷《勝繪》,前半部分是「比陽物」,後半是「放屁合戰」。「比陽物」是在官帳內脫光禮服戴著烏帽子的男性們在測量攀比陽具,陽具之大誇張得驚人。「放屁合戰」參戰者眾,其屁可熏倒人崩倒人,臭氣熏天、威力無窮。
室町時代(十五世紀),有幅「福富草子繪卷」,它用連環畫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貧者秀武,在其妻勸導下求神祈願後,學會了放屁絕技,他的屁技表演深為平民百姓歡迎,因此發了財。他的鄰居福富亦貧,其妻勸其向秀武學得屁技,不料他偏去給官人豪紳表演,演前又吃了妻子準備的過量的飯,結果表演時放出的不是屁、而是噴出的糞,大大地現眼失敗。畫得滑稽、卑俗、戲謔。江戶時代的1846年,一幅發展出男女老少齊上陣的彩色《屁合戰繪卷》出現,畫中之屁令人仰馬翻、樹飛屋塌,大有颱風之勢,真是異想天開。
《鳥獸人物戲畫》是筆法洗練的墨線白描,它及《勝繪》等畫被稱作戲畫、鳥羽繪、戲謔畫、嗚呼繪(未曾考證,僅想像是它的誇張令人嗚呼喊「啊!」)等。繪卷物文化自體本已包含了現代漫畫要素,是到江戶時代在浮世繪中出現了漫畫一詞。
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出現並盛行浮世繪,它先是手繪後為木板印刷,有單片的有多幅連續的,初為黑白兩色,逐漸發展成多彩的「錦繪」。浮世繪是日本風俗畫, 有「美人繪」「役者繪」(歌舞伎的名演員)、「名所繪」(風景畫)、「歷史畫」百餘種題材和類型,其中就有「戲畫」「鳥羽繪」「枕繪」(春畫)、「漫畫」。
在數百名浮世繪大家中最值一舉的是浮世繪後期的葛飾北齋(1760—1849年),北齋也有枕繪等作品,但他的代表作是《富岳三十六景》和《北齋漫畫》。《富岳三十六景》是北齋70歲到90歲卒年的作品,是其繪畫高峰,它是從富士山不同角度畫的系列「名所繪」(風景畫)。《北齋漫畫》初篇為北齋54歲時的1814年所繪,1878年後人將總計十五篇結集出版,共有描繪人物、動植物、市井風俗、神佛妖怪等畫4千幅。人們最早可看到漫畫一詞,出自《北齋漫畫》。北齋自稱是隨意而漫然地畫出的畫,而人們將其評為日本漫畫之祖。在《北齋漫畫》可以看到二出、三出直到四出形式的畫,它為後來的四格漫畫定下了模式。
llaai987a.jpg
(《北齋漫畫》被評為日本漫畫之祖)
與《北齋漫畫》初篇同年出版的,還有浮世繪畫家合川瑉和的《漫畫百女》。浮世繪末期大家歌川國芳(1798—1861年),役者繪、武者繪、名所繪、諷刺繪、美人圖、戲畫、枕畫均有涉及,他年輕時出道之畫是《通俗水滸傳豪傑百八人》,有名的是貓畫和貓擬人畫,而它的二格合一的《浮世又平名畫奇特》,被疑是對幕府要人對平民沒收、罰金的諷刺,曾被禁刊。《漫畫百女》和《浮世又平名畫奇特》等畫作,也常被列入日本漫畫史中。
歌川國芳生活的時代,已進入幕府末期,他的有些畫中已取有西洋繪畫技法。江戶時代的漫畫通過木版量產形式進入大眾視野,而之後的明治時代更因能刊載於報紙雜誌之上,使得日本漫畫急速成長為近代漫畫。明治10年(1877),有著英國留學經驗的官僚、記者、自由民權活動家野村文夫,創辦了載有戲畫、諷刺畫的週刊《團團珍聞》,它是諷刺時局的雜誌,三十年間,登了大量的茶說(社論)、狂句(定型詩的一種)、狂歌(詼諧逗趣的短歌),配以批判時局的諷刺漫畫,嘲笑「藩閥」控制的政府和海軍陸軍,其中也有表現日俄戰爭、甲午戰爭的畫面。1901年在大阪創刊的《滑稽新聞》裡也載有豐富的漫畫諷刺畫。這些雜誌上和報社裡,彙集和培養了大批近代漫畫家。1906年誕生的《大阪パック》,是使用了外來語命名的漫畫雜誌,二戰中因禁用英語曾改名《漫畫日本》,它歷經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代,於1950年休刊,長達43年多,是日本壽命最長的漫畫雜誌。
大正時代僅有14年,它的最初幾年,受到明治末年的社會主義者欲謀殺明治天皇的「大逆事件」影響,日本漫畫曾顯寂靜冷落一時,但不久便出現了數種新滑稽漫畫雜誌,出現了最初的漫畫家團體,還有少年漫畫和女性上位的漫畫。
那時代有名的漫畫家岡本一平,也是詞作家,他的帶解說文的「漫畫漫文」有獨成一家的特色,他的《俺が女房》(我是太太)就有女性上位味道。他的私塾「一平塾」,培養出了活躍在昭和時代的漫畫大家近藤日出造、杉浦幸雄、清水崑等,據說少年時代的手塚治蟲讀過他的《一平全集》,受到很大影響。
昭和時代前期、二次大戰中,流行的是兒童漫畫和戰爭漫畫。而二戰後的昭和期是日本漫畫飛躍發展時代,出現了《漫畫少年》等漫畫雜誌、多家報紙的星期日漫畫版、漫畫長期連載及四格漫畫盛行,幾十年間名家百出,其中久負盛名的就是手塚治蟲。
手塚治蟲的漫畫風靡全世界
手塚治蟲的漫畫風靡全世界
手塚治蟲1928年生,小學三年級始作漫畫,五年級作出長篇漫畫,入大學醫學部的次年即在《少國民新聞》上連載四格漫畫《小馬的日記》,1950年起在漫畫雜誌上刊登《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藍寶石王子》等長篇,其中《藍寶石王子》是日本首部少女漫畫,《鐵臂阿童木》是風靡世界的科幻漫畫。手塚治蟲一生所繪漫畫無數,他的《火鳥》是一部以生與死為題材的漫畫,連續創作21年,1989年2月,在畫第12章「現代篇」時,於病床上絕命亦絕筆,可稱灌注生命的頂峰之作。他被評為「國民漫畫家」,被推崇為「漫畫之神」。受過手塚治蟲漫畫影響的藤子・F・不二雄,因從1969年開始執筆長篇漫畫《ドラえもん》(哆啦A夢、藍胖子)而人氣爆發,今日哆啦A夢動畫形象還成了日本文化大使。
永遠的多啦A夢
永遠的多啦A夢
來日有年,看過一些日本漫畫,得些許直觀領會:八百餘年間日本漫畫保持了滑稽、詼諧、譏諷和異想天開,今日更發展成通俗化、科幻化,產業化;面貌、人體、服飾和頭身比,有從東洋風走向西洋風的過程;過去有身體某部位的巨大誇張,當代則是強調眼睛大且目光閃爍,比如哆啦A夢的頭身竟是1比2,眼小卻嘴大如盆、笑口常開。古代漫畫中有部分在當下屬少兒不宜,今已不見,政治漫畫今猶在,但面向少年少女的漫畫多,它們也為老中青年人皆愛。它從過去的嗚呼(啊!),變成了今日的可笑、可愛。
日本是漫畫天國。四格漫畫、連續長篇漫畫加上攝影、電影、電視的出現,漫畫走進影像,成了動漫,日本也成了動漫天國,這是日本漫畫延續和發揚的話題,它更加活靈活現。




日本是漫畫王國,從漫畫衍生巨大的動漫產業。(圖為2014年銷量排名第一,歷久不衰的《海賊王》。 )


日本京都市右京區山中,有座建於奈良時代後期、興盛於鐮倉時代的高山寺。寺內有伽藍多處,有日本最古茶園,保存的典籍、文書、繪畫等珍貴文物數以萬計。高山寺於1994年,與許多寺院、神社、城堡一起,以「古京都遺址」名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高山寺保存的繪畫中有分為甲乙丙丁總計四卷的《鳥獸人物戲畫》,現分別寄託保管于東京國立博物館(甲、丙卷)和京都國立博物館(乙、丁卷),它是日本國寶,被稱作「日本最古老的漫畫」。

《鳥獸人物戲畫》甲卷是重頭戲,以擬人化的兔、蛙、猴為主,兼有牛馬狐鹿穿插其中。滑稽地表現了射箭、相撲、游泳、吵架、舞蹈、出巡、祭祀等人類的活動。在競技活動中,兔子于游泳中戰勝了猴子,青蛙在相撲時摔倒了兔子,畫面結尾的宗教儀式上,扮演高僧的猴子得向成佛的青蛙頂禮膜拜。它們表現的是以弱勝強,諷刺當時僧侶日益膨脹的權勢和貪婪。那些兔蛙猴的畫像動作似人非人但更具人性,滑稽、詼諧、譏諷,盡在其中。乙卷畫的是馬、牛、山羊、狗、雞、鷹、虎、豹、獅、象和傳說的貘、龍、麒麟等動物生態畫,有如動物圖鑒。丙卷前半是僧人和俗人嬉戲情景,後半是猴兔等動物的擬人表現行為。丁卷中的僧人和俗人以及世俗活動和宮廷行事場面,畫的粗俗恣意,卻諷刺意義更明顯。



(《鳥獸人物戲畫》)

《鳥獸人物戲畫》被推斷出成畫于平安時代末期(十二世紀)到鐮倉時代(十三世紀)間,各卷風格顯然不同,可斷畫者不止一人,但因均未署名,後世人便將它疑為那個時代在鳥羽天皇的鳥羽離宮擔任大僧正的天臺宗高僧覺猷而作,因為覺猷本善畫。《鳥獸人物戲畫》甲卷畫面寬30.4公分,長11.48米,其他各卷尺寸大致相仿,它們是畫在「和紙」上拼接起來再卷起的長卷,故稱「繪卷」或「繪卷物」。日本四大繪卷物《源氏物語繪卷》《信貴山緣起》《伴大納言繪卷》《鳥獸人物戲畫》,均產生于平安時代。

各種「繪卷物」反映內容不盡相同,《源氏物語繪卷》體現了貴族生活,其後鐮倉時代的《蒙古襲來繪詞》表現的是抵禦外敵的戰爭,再後的室町時代的《百鬼夜行繪卷》描繪的是妖魔鬼怪。《鳥獸人物戲畫》則開日本漫畫先河。

也被疑為覺猷或他同時代的佛畫師定智畫的繪卷《勝繪》,前半部分是「比陽物」,後半是「放屁合戰」。「比陽物」是在官帳內脫光禮服戴著烏帽子的男性們在測量攀比陽具,陽具之大誇張得驚人。「放屁合戰」參戰者眾,其屁可熏倒人崩倒人,臭氣熏天、威力無窮。

室町時代(十五世紀),有幅「福富草子繪卷」,它用連環畫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貧者秀武,在其妻勸導下求神祈願後,學會了放屁絕技,他的屁技表演深為平民百姓歡迎,因此發了財。他的鄰居福富亦貧,其妻勸其向秀武學得屁技,不料他偏去給官人豪紳表演,演前又吃了妻子準備的過量的飯,結果表演時放出的不是屁、而是噴出的糞,大大地現眼失敗。畫得滑稽、卑俗、戲謔。江戶時代的1846年,一幅發展出男女老少齊上陣的彩色《屁合戰繪卷》出現,畫中之屁令人仰馬翻、樹飛屋塌,大有颱風之勢,真是異想天開。

《鳥獸人物戲畫》是筆法洗練的墨線白描,它及《勝繪》等畫被稱作戲畫、鳥羽繪、戲謔畫、嗚呼繪(未曾考證,僅想像是它的誇張令人嗚呼喊「啊!」)等。繪卷物文化自體本已包含了現代漫畫要素,是到江戶時代在浮世繪中出現了漫畫一詞。

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出現並盛行浮世繪,它先是手繪後為木板印刷,有單片的有多幅連續的,初為黑白兩色,逐漸發展成多彩的「錦繪」。浮世繪是日本風俗畫, 有「美人繪」「役者繪」(歌舞伎的名演員)、「名所繪」(風景畫)、「歷史畫」百餘種題材和類型,其中就有「戲畫」「鳥羽繪」「枕繪」(春畫)、「漫畫」。

在數百名浮世繪大家中最值一舉的是浮世繪後期的葛飾北齋(1760—1849年),北齋也有枕繪等作品,但他的代表作是《富岳三十六景》和《北齋漫畫》。《富岳三十六景》是北齋70歲到90歲卒年的作品,是其繪畫高峰,它是從富士山不同角度畫的系列「名所繪」(風景畫)。《北齋漫畫》初篇為北齋54歲時的1814年所繪,1878年後人將總計十五篇結集出版,共有描繪人物、動植物、市井風俗、神佛妖怪等畫4千幅。人們最早可看到漫畫一詞,出自《北齋漫畫》。北齋自稱是隨意而漫然地畫出的畫,而人們將其評為日本漫畫之祖。在《北齋漫畫》可以看到二出、三出直到四出形式的畫,它為後來的四格漫畫定下了模式。



(《北齋漫畫》被評為日本漫畫之祖)

與《北齋漫畫》初篇同年出版的,還有浮世繪畫家合川瑉和的《漫畫百女》。浮世繪末期大家歌川國芳(1798—1861年),役者繪、武者繪、名所繪、諷刺繪、美人圖、戲畫、枕畫均有涉及,他年輕時出道之畫是《通俗水滸傳豪傑百八人》,有名的是貓畫和貓擬人畫,而它的二格合一的《浮世又平名畫奇特》,被疑是對幕府要人對平民沒收、罰金的諷刺,曾被禁刊。《漫畫百女》和《浮世又平名畫奇特》等畫作,也常被列入日本漫畫史中。

歌川國芳生活的時代,已進入幕府末期,他的有些畫中已取有西洋繪畫技法。江戶時代的漫畫通過木版量產形式進入大眾視野,而之後的明治時代更因能刊載於報紙雜誌之上,使得日本漫畫急速成長為近代漫畫。明治10年(1877),有著英國留學經驗的官僚、記者、自由民權活動家野村文夫,創辦了載有戲畫、諷刺畫的週刊《團團珍聞》,它是諷刺時局的雜誌,三十年間,登了大量的茶說(社論)、狂句(定型詩的一種)、狂歌(詼諧逗趣的短歌),配以批判時局的諷刺漫畫,嘲笑「藩閥」控制的政府和海軍陸軍,其中也有表現日俄戰爭、甲午戰爭的畫面。1901年在大阪創刊的《滑稽新聞》裡也載有豐富的漫畫諷刺畫。這些雜誌上和報社裡,彙集和培養了大批近代漫畫家。1906年誕生的《大阪パック》,是使用了外來語命名的漫畫雜誌,二戰中因禁用英語曾改名《漫畫日本》,它歷經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代,於1950年休刊,長達43年多,是日本壽命最長的漫畫雜誌。

大正時代僅有14年,它的最初幾年,受到明治末年的社會主義者欲謀殺明治天皇的「大逆事件」影響,日本漫畫曾顯寂靜冷落一時,但不久便出現了數種新滑稽漫畫雜誌,出現了最初的漫畫家團體,還有少年漫畫和女性上位的漫畫。

那時代有名的漫畫家岡本一平,也是詞作家,他的帶解說文的「漫畫漫文」有獨成一家的特色,他的《俺が女房》(我是太太)就有女性上位味道。他的私塾「一平塾」,培養出了活躍在昭和時代的漫畫大家近藤日出造、杉浦幸雄、清水崑等,據說少年時代的手塚治蟲讀過他的《一平全集》,受到很大影響。

昭和時代前期、二次大戰中,流行的是兒童漫畫和戰爭漫畫。而二戰後的昭和期是日本漫畫飛躍發展時代,出現了《漫畫少年》等漫畫雜誌、多家報紙的星期日漫畫版、漫畫長期連載及四格漫畫盛行,幾十年間名家百出,其中久負盛名的就是手塚治蟲。

手塚治蟲的漫畫風靡全世界

手塚治蟲1928年生,小學三年級始作漫畫,五年級作出長篇漫畫,入大學醫學部的次年即在《少國民新聞》上連載四格漫畫《小馬的日記》,1950年起在漫畫雜誌上刊登《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藍寶石王子》等長篇,其中《藍寶石王子》是日本首部少女漫畫,《鐵臂阿童木》是風靡世界的科幻漫畫。手塚治蟲一生所繪漫畫無數,他的《火鳥》是一部以生與死為題材的漫畫,連續創作21年,1989年2月,在畫第12章「現代篇」時,於病床上絕命亦絕筆,可稱灌注生命的頂峰之作。他被評為「國民漫畫家」,被推崇為「漫畫之神」。受過手塚治蟲漫畫影響的藤子・F・不二雄,因從1969年開始執筆長篇漫畫《ドラえもん》(哆啦A夢、藍胖子)而人氣爆發,今日哆啦A夢動畫形象還成了日本文化大使。

永遠的多啦A夢

來日有年,看過一些日本漫畫,得些許直觀領會:八百餘年間日本漫畫保持了滑稽、詼諧、譏諷和異想天開,今日更發展成通俗化、科幻化,產業化;面貌、人體、服飾和頭身比,有從東洋風走向西洋風的過程;過去有身體某部位的巨大誇張,當代則是強調眼睛大且目光閃爍,比如哆啦A夢的頭身竟是1比2,眼小卻嘴大如盆、笑口常開。古代漫畫中有部分在當下屬少兒不宜,今已不見,政治漫畫今猶在,但面向少年少女的漫畫多,它們也為老中青年人皆愛。它從過去的嗚呼(啊!),變成了今日的可笑、可愛。

日本是漫畫天國。四格漫畫、連續長篇漫畫加上攝影、電影、電視的出現,漫畫走進影像,成了動漫,日本也成了動漫天國,這是日本漫畫延續和發揚的話題,它更加活靈活現。

(2014年,日本銷量排名第一的動漫《海賊王》)

*作者為旅日作家,著有長篇小說《血色煉獄》、《日籍華人》,傳記《我在東瀛六十年》等。(原文刊載騰訊大家網,責任編輯:陳小遠)












*****





動漫的局限:「軟實力」究竟可成就什麼?

李何尼 [作者簡介]
文化
政治外交[2015.03.18]其它語言: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廣泛興趣,動漫引領


像許多美國的日本問題學者一樣,我認為動漫的人氣在某種意義上猶如一把雙刃劍。我常常期盼我的學生們,不是因為日本的卡通、電視節目,而是被日本饒有趣味的歷史、獨特的音樂傳統、卓越的科學技術所吸引,並因此去關注日本。


另一方面,我又對動漫的推廣深懷感激。因為在區域研究這一學術領域面臨危機的情況下,學生們的興趣也出現了從日本轉向其他語言或地區的傾向;而選修日語和日本研究課程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其動機都是由於對流行動漫的興趣。而且,我還注意在授課時盡可能地誘導學生們將自己對日本的關心,從動漫擴展到更深層面上去。


但是,要隨時跟上不斷變化的人氣動漫,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我若在某個學期談論一部流行卡通,那麼到下一個學期時,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它已經過時了。為此,當提及動漫時,我就乾脆選用過去的作品(例如上世紀70年代的《科學小飛俠》)。即便如此,學生們的反應通常也都是不錯的,他們心裏必定是在一邊無奈地嗤笑我這個「迂腐」教授,一邊回憶他們兒時看過的電視卡通吧。
「酷日本」懷疑論


作為全球文化的動漫人氣,賦予了我們諸多耐人尋味的探討材料。但我認為,這種人氣會積極作用於日本的外交及其在世界的政治立場這種主張,是值得懷疑的。然而,自2002年美國記者麥克格雷(Douglas McGray)在美國的雙月刊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上發表了一篇雖有影響力但觀點模糊的論文「Japan’s Gross National Cool」(日本國民總酷值)之後,這種懷疑論便在日本被打入了冷宮。


不久後的2003年初,宮崎駿導演的《神隱少女》贏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它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於是,日本政府官員、外交關係專家都開始認為,動漫的國際聲譽可使日本提升「軟實力」。


所謂軟實力(Soft Power),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由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最早提出的概念,指不以強制力,而是能夠靠自身的價值觀、文化去吸引他國,影響他人的能力。實際上只要粗略地翻閱一下就可發現,自2002年以後,這個概念在各類主要的評論性雜誌、政策白皮書中觸目皆是。在這種有關軟實力的討論中,對動漫的現狀分析即便在文化層面上是頗具魅力的,但從外交層面看卻帶有很多疑問。
對現實政治的效力,無以佐證


奈伊教授雖然在政治學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多數政治學家並沒有認真看待這個「軟實力」概念;而且,也沒有人驗證或評估了它的正確性或具有何等意義。現在,這不過是軟實力論的支持者們,即新聞工作者、智囊團人員、外交官們的一種信念而已。也就是說,他們堅信,只要充分利用好軟實力,那麼即便面對困局,也可讓其它國家的國民接受美國(之後還有日本、中國、韓國等其它國家)的價值觀。


但是,這種信念的依據在哪裏呢?美國的流行文化已可謂是世界文化,這只要看看從電影到Hip-pop、牛仔褲的流行,還有留學美國大學的大量外國學生,就很清楚了。儘管如此,就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必要性,前總統布希依然無法充分說服各國國民。


倒不如說,大多數國家似乎都是由於懼怕「硬實力」,也就是擔心不遵從美國意願而帶來的後果而參戰的。同樣,日本的流行文化在美國也頗具影響,儘管如此,面對日本的保守派政治家、作家們極力否認廣為人知的日本戰時的殘忍暴行——南京大屠殺、從軍慰安婦問題,卻全然不見美國一般民眾及政治家們對此表示贊同的言行。


美國總統和日本首相在協商重大議題並要達到目的之際,或許會因《冰雪奇緣》、《神奇寶貝(Pocket Monsters)》在世界的風靡而祈願他國國民能夠做出善意的判斷。但是,卻沒有證據表明,政治運作在這種情況下會藉用軟實力的威力。這也是政治學家們對「軟實力」的效力緘口不言的一個理由。
對「正統性」的執著


儘管如此,外交專家們對軟實力概念的推崇現象,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為什麼包括政府官員和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們在內,人們都過大地評價軟實力,固守以本國文化吸引世人的想法不放呢?


以美國和日本為例,或許能有助於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這兩個國家毫無疑問都是大國,行使著硬實力。換言之,正是因為有了美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日本的經濟實力,許多國家才會採取避免激怒它們的做法。可是即便如此,為什麼這兩個國家還是如此看重軟實力,在意他國對自己是否抱有好感呢?畢竟連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1)都曾說,與其被愛戴,莫如讓人畏懼才更有價值。所以人們不禁要問,已經讓人充分感到畏懼的這兩個國家,為何會選擇前者呢?


軟實力概念備受推崇,給人一種啟示,即在國際社會中,無論國力強弱,關鍵的是「正統性」(legitimacy)。也就是說,對行使實力的國家來說,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行為是合理正當的。而其依據,就是自己信奉的民主主義、人文主義、爵士音樂、卡通等為他國所接受這種狀況,從這層意義上看,軟實力也可以說就像哈哈鏡裏映照出的硬實力鏡像。


(※1)^ Niccolò Machiavelli,1469年5月3日~1527年6月21日,義大利政治思想家和歷史學家,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人物。他的主要著作《君主論》,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政治理論,《論李維》則提及了共和主義理論——譯註。
「軟實力」論,衰退之時最唱好


這從奈伊教授提倡「軟實力」的時間上也可以看得出來。當時正值西德和日本經濟持續成長,美國國力相對下降,不少美國的論客和政府官員對此抱有憂慮的時期。而日本,則是在中國國力增強,對外顯得在走下坡路的憂慮蔓延之時,這種「軟實力」概念開始擴散開來的。在這兩種情況下,軟實力似乎都像是幼兒喜歡的絨毛玩具。也就是說,這成為了它們的感情支柱,即自己仍然還保持著一些競爭對手所缺乏的國際合法性、正統性。


美日兩國都確信,通過流行文化,可以讓本國明確而一貫的價值觀淺顯易懂地傳播到其它國家並為那裏的人們所接受。然而,這樣的認識從任何方面來看都是站不住腳的。本來價值觀就不是一種明文定義的東西,而且不可能會以政府所期待的形式,去讓人理解源自美國、日本的文化並對其表示敬意。
文化力的複雜性


當然我並不是說流行文化在政治上無足輕重。它的影響力,不是軟實力論所設想的那種有利於一國之外交的實質性東西,而是廣泛傳播普及的。


這裏我想以2000年王家衛導演的名作《花樣年華》做一個例子。這部電影是以上世紀60年代香港的一棟大廈為舞臺的。其中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主角向鄰居介紹丈夫去日本出差帶回來的禮物,一個了不起的發明——電鍋。瞬時間它就成了整棟大廈的談資和話題,大家都表示也要去買這樣的電鍋,而對這個電鍋是日本製造本身,他們並沒有特別的羨慕、興奮或抵觸。


他們心中描繪的,是用這個日本的發明一改自己的日常生活,猶如將自己的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的未來寄託在了有無電鍋上一樣。這個場面暗示了香港市民的願景,就是要過上當時東京、大阪及其它日本城市中產家庭那樣的生活。當然,這是文化影響力的一個突出實例。


但是,這種影響力,無論日本也好或者其它國家政府也好,都是無法行使的。本國的產品在國外受到歡迎,因此就能讓他國的消費者以自己的意志行事,這無異於白日做夢。


我始終期望的是動漫在廣泛的意義上對學生們產生影響,只是,即便為日本的最新漫畫系列所感動,也不會因此轉化為對日本政府政策的支持,韓國流行音樂(K-Pop)的粉絲們,自然也不會轉而支持韓國的外交政策。


同樣,NBA的粉絲,也不等同於是美國在葉門的無人機攻擊行動的支持者。做這樣的假設是很愚蠢的。而另一方面,學生們則可以通過這類不同的文化享受,開啟想像世界的大門,從不同的角度審視自己的生活,由此獲得機會,在習以為常的環境中發現新的問題。


(原文英文,2015年1月5日刊載。標題圖片:路透社/Aflo)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