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Karl Theodor Jaspers 1883~1969 今年版權到期。鄂蘭眾多重要著作中,包括了《極權主義的起源》、《人的條件》、《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平凡的邪惡》、《論革命》、《共和危機》、《心智生命》、《黑暗時代群像》等。

On an anti-dogmatic voice that urgently needs to be heard today
關於這個網站
I.《責任與判斷》
本書集結鄂蘭生前最後十年未出版的文章與演講稿,這時,鄂蘭正在發展她的判斷理論,這些文章表達了她的問題意識,以及思辨的心路歷程。她一心搶救道德現象,在理論方面細究蘇格拉底、柏拉圖、耶穌、保羅、奧古斯丁、馬基維利、康德、尼采諸大家,又針對公共教育、梵蒂岡教廷、奧許維茲審判、水門案這些特定事件下判斷,斯人風采,如在眼前。
  沒有人比鄂蘭更了解二十世紀的政治危機,這些危機可以視作道德崩潰,勢如瓦解,顯而易見。鄂蘭看到那困難的核心,不是由於人的無知或邪惡,未能辨識道德「真理」,而是道德「真理」竟不足以作為標準,去判斷人的行為。西方思想引以為神聖之事,全盤改變了。道德思想的傳統斷裂,再也無法復原。
  鄂蘭在她出生的地方,看到眾人曾經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一種似乎牢靠而穩固的道德結構,在納粹的統治下崩解了;二戰之後,她又看到另一次翻轉,原來的道德結構重新被召喚回來。但它可以有多麼穩固呢?尼采認為規範人類行為的原則,是可替換的價值,最後不證明他是對的?
  雖然別人可能料想鄂蘭定會同意,她還是沒有同意。她提出有些人確實會去分辨是非,根據這項區辨而行動。雖然他們既非聖賢亦非英雄,雖然他們沒有聽到上帝的聲音,或藉由普世的自然之光而照見真理,但他們知道、也堅守著善惡的區別。這個事實對鄂蘭來說太具有預示性,太強大了,她無法把這東西只當作性格之高貴。
  要跟上她,是讀者的艱鉅任務。主要並不是挑戰讀者的智力或知識,而是思考能力。她提出的並非理論性解答,而是豐富的刺激,刺激你自己去思考。她相信在真正的轉捩點,「過往無法給未來帶來啟示,人心徘徊在晦暗之中。」在這種時刻,心靈的晦暗就是最清明的指示,指示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人類責任的意義,人類判斷的力量。
II.《政治的承諾》
  極權主義和原子彈所帶來的經驗,點燃當前時代政治意義的問題。今天我們對政治所持的偏見底下,是希望和恐懼:害怕人性會透過政治、透過手中掌握的武力毀滅自身。而和這個恐懼相連結的是希望,希望人性會恢復理智,不是將人類從世間消除,而是把政治從世間消除。
  漢娜.鄂蘭對整個西方政治思想傳統展開批判性檢視,她發現,該傳統未能充分解釋人類的行動。這個傳統起於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自蘇格拉底被判死刑,思想家全都輕政治洞見而重哲學真理,視政治為達成更高目標的手段。馬基維利的著作是窮究哲學實用性的第一個徵兆,而霍布斯首次提出一種對哲學沒有用的哲學,卻聲稱出自常識。馬克思試圖把這個傳統顛倒過來。因為馬克思的翻轉,這個傳統真正走到盡頭了。
  政治哲學,如同所有哲學分支,不能否認它源自於「對事物實然的驚奇」。雖然哲學家還是必然與人類事務的日常生活有疏離,但如果要成就真正的政治哲學,就必須將造成整個人類事務領域之人的複數性,包括它的偉大和悲慘,變成驚奇投射的對象。以聖經的話來說,哲學家必須接受奇蹟,神創造的不是大寫單數的人,而是「祂創造了男男女女」。
作者:漢娜・鄂蘭
1906年出身於德國的猶太哲學家,是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與雅斯培的學生,在納粹統治時移居美國,一生關注猶太民族的命運,積極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拯救猶太文化。鄂蘭著作豐富,當中《極權主義的起源》奠定了她政治哲學家地位,並一度成為左右美國學術潮流之思想家,是近代重要的女性哲學家之一。在鄂蘭眾多重要著作中,包括了《極權主義的起源》、《人的條件》、《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平凡的邪惡》、《論革命》、《共和危機》、《心智生命》、《黑暗時代群像》等。

雅斯培(精)

雅斯培(精)






內容簡介

雅斯培(Karl Jaspers,1883-1969)是二十世紀德國的存在哲學大師。雅斯培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存在哲學」,而不願意稱為「存在主義」,因為他認為後者被人當作是一種思想上時髦的運動加以推廣,實際上卻是一種存在精 神的墮落。存在哲學追求個人真實自我的實現,這種追求源於個人遭遇挫敗,或對於自身當下處境的不滿而尋求超越的動機,有挫敗與不滿才會努力尋求突破與超越。尋求超越便是雅斯培存在哲學的思想核心。雅斯培以「理性」與 「存在」並重的方式,來構作他的超越理論。一般常把存在主義歸類為非理性主義,是因為存在多少是與理性相對立的,但雅斯培卻認為「理性」與「存在」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理性與存在在尋求超越的努力中常不免遭遇挫 敗,必須將挫敗轉化為超越的契機,亦即把挫敗視為傳達超越界訊息的密碼,憑藉它作為跳板才能躍向超越。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卡爾·特奧多·雅斯佩斯(德語: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或譯 雅斯培),德國哲學家精神病學家, 基督教存在主義的代表,1967年他成為瑞士公民。
雅斯佩斯被看作是存在哲學(Existenzphilosophie)的傑出代表人物,他將存在哲學讓-保羅·薩特存在主義進行了嚴格的區分。他是漢娜·阿倫特的老師,並和她終為友,同時曾同她有長達十年的書信往來。他還曾和馬丁·海德格爾有著書信來往——納粹統治期間被中斷——而戰後只偶爾進行書信的交流。他同馬克斯·韋伯漢斯·瓦爾特·葛魯勒還有庫爾特·施奈德都保持了長年的友誼。
雅斯佩斯為精神病學的科學發展作出了根本的貢獻。他的哲學作品對宗教哲學歷史哲學跨文化哲學影響頗深。他寫的有關哲學的導論獲得了很大的銷量,也因此為公眾所熟知。




Jump to navigationJump to search
Karl Jaspers
Karl Jaspers 1946.jpg
Jaspers in 1946
Born
Karl Theodor Jaspers

23 February 1883
Died26 February 1969 (aged 86)
Basel, Switzerland
Education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MD, 1908)
Era20th-century philosophy
RegionWestern philosophy
SchoolNeo-Kantianism (early)[1]
Existentialism (late)
Existential phenomenology[2] (late)
Main interests
Psychiatrytheologyphilosophy of history
Notable ideas
Axial Age; coining the term ExistenzphilosophieDasein and Existenz as the two states of being, subject–object split (Subjekt-Objekt-Spaltung);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transcendence, limit situation[1]
Karl Theodor Jaspers (/ˈjæspərz/German: [ˈkaɐ̯l ˈjaspɐs];[4][5] 23 February 1883 – 26 February 1969) was a German-Swiss psychiatrist and philosopher who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modern theology, psychiatry, and philosophy. After being trained in and practicing psychiatry, Jaspers turned to philosophical inquiry and attempted to discover an innovative philosophical system. He was often viewed as a major exponent of existentialismin Germany, though he did not accept the label.













Selected bibliography[edit]

Original German
  • Psychologie der Weltanschauungen
  • Nikolaus Cusanus
Translations
  • Philosophy of Existence – ISBN 0-8122-1010-7,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1
  • Strindberg and Van Gogh: An Attempt of a Pathographic Analysis with Reference to Parallel Cases of Swedenborg and Holderlin – ISBN 0-8165-0608-6
  • Reason and Existenz – ISBN 0-87462-611-0
  • Way to Wisdom – ISBN 0-300-00134-7
  • Socrates, Buddha, Confucius, Jesus – ISBN 0-15-683580-0
  • Philosophy Is for Everyman
  • Man in the Modern Age
  • 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 (1949; English translation: 1953)
  • Nietzsch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His Philosophical Activity– ISBN 0-8018-5779-1,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7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65)
  • Jaspers, Karl (1953). 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 translated by Michael Bullock.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 Jaspers, Karl (1955). Reason and Existenz. translated by William Earle. New York: Noonday Press.
  • Jaspers, Karl (1958). The Future of Mankind. translated by E. B. Asht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Jaspers, Karl (1997). General Psychopathology – Volumes 1 & 2. translated by J. Hoenig and Marian W. Hamilton. Baltimore and Lond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