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三島由紀夫的《作家論》,可知三島對森鷗外真是推崇備至,對於三島在評論中提到的作品,我先閱讀過才開始翻譯,對他的認識才更進一步。
昨晚重讀《山椒大夫》、《高瀨舟》,深深感到不愧是明治文壇雙璧之一的森鷗外啊!林皎碧
李永熾翻譯 森鷗外《雁 山椒大夫》1992; 鄭清茂 《阿部一族 護持院原復仇記 山椒大夫 安井夫人 魚玄機》(2019);
森鷗外似乎也是翻譯名家 舉凡哥德的《孚士德》易卜生安徒生......短篇小說和戲劇似乎各兩本......
我要請教的是日本何時開始翻譯短篇小說? 那些譯者和作品?
森鷗外 : 文化の翻訳者 / 長島要一著
短篇"小說" 《阿部一族》,可能提及近百人。透過它,讀者可能可以了解武士制度中的社會、經濟;忠義;生死;榮譽等想法,其對抉擇考量的影響,這是一般歷史書中無法細說的。
作者介紹
目錄
譯者序/鄭清茂阿部一族
護持院原復仇記
山椒大夫
安井夫人
魚玄機
譯者序(節錄)
鄭清茂
森鷗外(一八六二─一九二二)是日本近代重要的作家之一,與大約同代的夏目漱石(一八六七─一九一六),並稱二大文豪或文壇巨匠。兩人重要的類似點是:都屬於所謂「知性」的作家,都有留學外國的經驗,身為作家都自外於當時的文壇派系或文藝思潮,如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唯美派、白樺派等等,而獨立成家;雖不呼朋引類,卻均極受尊崇。
漱石的生平事蹟比較單純。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畢業,在高等學校教英文期間,官費留學英國,回國後在東京帝大等校講授英國文學,著有《文學論》《文學評論》等專書。這期間,偶而隨興在雜誌上隨興連載了《我是貓》(一九〇五─一九〇六),大受歡迎、一舉成名。於是開始傾其全力於文學創作,發表了不少短、中、長篇小說。一九〇七年辭去大學教職,應《朝日新聞》之聘成為該報的專屬作家。果然不負所望,在與宿疾胃潰瘍纏鬥的餘生中,不但推出了一系列傳世的傑作,而且在創作小說之餘,也不忘隨筆小品的書寫,俳句、漢詩的吟詠與文人畫的揮毫,留下了不少作品。他的許多重要小說已有不止一種漢譯本。漱石終其一生始終活躍在廣義的文學領域裡,是個純粹的在野文人或知識份子,附帶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堅拒政府送上門來的文學博士學位。
比起漱石來,森鷗外的學經歷就複雜多了。原名林太郎,號鷗外,別號牽舟生、腰辨當、歸休兵等,堂號千朵山房主人、觀潮樓主人。就像明治時代大多數知識份子一樣,鷗外從幼年起就接受漢學的教育。根據諸多鷗外年譜,鷗外從五歲開始背誦《論語》,七歲讀完《四書》後,開始誦讀《五經》,九歲起誦讀《左傳》《國語》《史記》《漢書》,十歲開始學習德文。在那學制年年在變而尚未定型的時代,鷗外十二歲就進入醫學校豫科。十五歲成為東京大學醫學部本科生。十八歲拜師學習漢詩作法。十九歲大學畢業後就被派到陸軍軍醫本部服務。二十二歲奉命留學德國四年,研究陸軍衛生學與醫療制度。二十九歲獲頒醫學博士。從此官運亨通,一直活躍於軍醫界。歷經陸軍軍醫教官、軍醫學校校長、軍醫總監等軍職,而至陸軍省醫務局長。值得附帶一提的是:他在甲午戰爭(一八九四)與日俄戰爭(一九〇四)期間,都以軍醫部長身分參與前線醫務。三十三歲(一八九五)甲午戰爭後,奉命自滿洲轉至台灣,任台灣總督府陸軍局軍醫部長,同年九月返日,回任陸軍軍醫學校校長之職。四十七歲(一九〇九)文學博士。大正五年(一九一六)五十四歲,退出軍職,轉為文官,出任帝室博物館總掌兼圖書頭。五十七歲任帝國美術院長。六十七歲逝世,病症是腎臟萎縮兼肺結核。
鷗外的一生事業,在表面上,可以說幾乎都在軍事醫學衛生學的領域裡,而且在青壯年時代,除了認真奉行正式的職務之外,也譯介了不少與醫療衛生相關的西方論著,還包括克羅斯威茲(Karl von Clausewitz)的《戰爭論》。然而,儘管官大威大,鷗外在專業方面的貢獻並未受到普遍的瞭解與重視,有人甚至對他的一些醫學理論或主張還提出過負面的評價。其實,在日本早期全盤近代化的過稱中,鷗外在文學理論的倡導與創作上的傑出成就,已足以讓他史上留名,而在醫學領域的貢獻也就被人忽略或淡忘了。
森鷗外基本上繼承了江戶時代儒者文人的志節與趣味,加上西洋的科學實證精神;可謂上承傳統文化而致力於開啟西學洋務之風,成為明治維新時期「文明開化」運動的啟蒙旗手。儒家的文學觀常以「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為主要價值。考較鷗外終生之所作所為,似不外乎這種價值的追求過程。或許可以說,這是他奉為圭臬的處世箴言。鷗外的文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專家身分倡導推行西方醫學衛生學等洋務,對日本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屬於所謂經國之功、濟世之德;但在同時,他也不忘他所敬仰的江戶文人的文采風流,仕而優則文,業餘喜歡舞筆弄墨,不但在追求現代化的日本文壇上大放異彩,創作了許多重要的作品,贏得了當代大作家、大文豪的稱號;而且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能以文藝立言,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之名。
其實,鷗外的文學興趣早有跡象可尋。他在十二、三歲時,開始熟讀《古今和歌集》《唐詩選》等書,並試以漢文進行寫作。這些經驗養成了他後來喜歡吟詠和歌、新體詩,或偶而作漢詩的習慣。
鷗外於大學畢業、任職軍醫後,就玩起筆桿,向報紙投稿。留德回國後,更加積極。在廣義的文學領域裡,他介紹了多家西方的哲學、美學與文藝理論,翻譯了不少小說、詩歌、童話與戲劇等作品,終生幾乎未嘗間斷。比較重要的有哈爾特曼的《美學綱領》、安徒生的《即興詩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歌德的《浮士德》、王爾德《莎樂美》等,不勝枚舉。這些譯作對近代日本文學的發展發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更重要或最重要的當然是鷗外的創作。他在二十八、九歲時發表了稍帶浪漫主義傾向的所謂留德三短篇〈舞姬〉〈泡沫記〉與〈信使〉,一舉成為文壇名家。其後,約有十六、七年期間,雖然繼續出了不少翻譯、文論、小品、詩歌或腳本等,卻久不見小說的創作。直到四十七歲(一九〇九)發表了被查禁的〈性生活〉(Vita Sexualis)後,聲威反而大震。接著寫了《青年》《雁》《灰燼》等長篇,進一步鞏固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這些作品完全揚棄了早年的浪漫色彩,轉而以他理性的旁觀態度與寫實手法,關注日本社會在急速近代化的漩渦中,殘留的封建觀念與習性、現代自我意識的抬頭與挫折、人生的希望與無奈等課題。這與當時夏目漱石的立場倒頗相似,只是表現手法有異;而與文壇主流,即帶有私小說傾向的日本自然主義,顯然大不相同。
然而,終於使森鷗外成為文壇巨擘的是他晚年的歷史文學創作。
明治四十五年(一九一二)七月三十日明治天皇駕崩。九月十三日乃木希典大將殉死。鷗外感動之餘深受衝激,立刻寫了〈興津彌五衛門之遺書〉,發表於十月的《中央公論》上。這是他的第一篇以武士道為題材的歷史小說。這篇經過修改後,與〈阿部一族〉等收在翌年刊行的《意地》集中。「意地」是書題,並非篇名,而是概括集中各篇的共同主題或旨趣。日文的意地一詞,蓋指固執己見、意氣用事之意。武士有所謂武士道的道德倫理規範,而在其往往不合常情與人性的規範裡,堵注其生命的存在意義。這種賭注包括個人的生死,甚至一家一族的存亡絕續。所爭的無非是存在的尊嚴。換句話說,就是面子攸關的問題。
鷗外在〈阿部一族〉之後,接著在同年十月,發表了〈護持院原復仇記〉。此後兩年之內,陸續發表了〈大鹽平八郎〉〈堺事件〉〈安井夫人〉〈栗山大膳〉〈山椒大夫〉〈魚玄機〉等中短篇。論者以為在這些作品中,都還潛伏著「意地」的意識暗流。此後,從大正五年(一九一六)五十四歲起,在三年內,完成了以幕府末期的儒醫儒者為題材的長篇:《澀江抽齋》《伊澤蘭軒》《北條霞亭》三部傳記。這些晚年的作品,一般也都廣義地歸為歷史小說,但就文類的形式而言,說是歷史不像歷史,說是傳記不像傳記,說是小說不像小說。作者「我」頻繁出現在敘述過程當中,好像帶領著讀者步步尋找歷史或故事的真實。這是依據公私文獻史料、經過實地訪談查詢,再加考證、分析、整理之後,以「我」的觀點撰成的作品。可說是鷗外自創的文藝形式,類似當今時行的調查報導文學而不失其最重要的文藝本質。日本文學史上或稱之為「史傳」小說。這些史傳小說代表了鷗外文學的最高峰。
鄭清茂
森鷗外(一八六二─一九二二)是日本近代重要的作家之一,與大約同代的夏目漱石(一八六七─一九一六),並稱二大文豪或文壇巨匠。兩人重要的類似點是:都屬於所謂「知性」的作家,都有留學外國的經驗,身為作家都自外於當時的文壇派系或文藝思潮,如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唯美派、白樺派等等,而獨立成家;雖不呼朋引類,卻均極受尊崇。
漱石的生平事蹟比較單純。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畢業,在高等學校教英文期間,官費留學英國,回國後在東京帝大等校講授英國文學,著有《文學論》《文學評論》等專書。這期間,偶而隨興在雜誌上隨興連載了《我是貓》(一九〇五─一九〇六),大受歡迎、一舉成名。於是開始傾其全力於文學創作,發表了不少短、中、長篇小說。一九〇七年辭去大學教職,應《朝日新聞》之聘成為該報的專屬作家。果然不負所望,在與宿疾胃潰瘍纏鬥的餘生中,不但推出了一系列傳世的傑作,而且在創作小說之餘,也不忘隨筆小品的書寫,俳句、漢詩的吟詠與文人畫的揮毫,留下了不少作品。他的許多重要小說已有不止一種漢譯本。漱石終其一生始終活躍在廣義的文學領域裡,是個純粹的在野文人或知識份子,附帶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堅拒政府送上門來的文學博士學位。
比起漱石來,森鷗外的學經歷就複雜多了。原名林太郎,號鷗外,別號牽舟生、腰辨當、歸休兵等,堂號千朵山房主人、觀潮樓主人。就像明治時代大多數知識份子一樣,鷗外從幼年起就接受漢學的教育。根據諸多鷗外年譜,鷗外從五歲開始背誦《論語》,七歲讀完《四書》後,開始誦讀《五經》,九歲起誦讀《左傳》《國語》《史記》《漢書》,十歲開始學習德文。在那學制年年在變而尚未定型的時代,鷗外十二歲就進入醫學校豫科。十五歲成為東京大學醫學部本科生。十八歲拜師學習漢詩作法。十九歲大學畢業後就被派到陸軍軍醫本部服務。二十二歲奉命留學德國四年,研究陸軍衛生學與醫療制度。二十九歲獲頒醫學博士。從此官運亨通,一直活躍於軍醫界。歷經陸軍軍醫教官、軍醫學校校長、軍醫總監等軍職,而至陸軍省醫務局長。值得附帶一提的是:他在甲午戰爭(一八九四)與日俄戰爭(一九〇四)期間,都以軍醫部長身分參與前線醫務。三十三歲(一八九五)甲午戰爭後,奉命自滿洲轉至台灣,任台灣總督府陸軍局軍醫部長,同年九月返日,回任陸軍軍醫學校校長之職。四十七歲(一九〇九)文學博士。大正五年(一九一六)五十四歲,退出軍職,轉為文官,出任帝室博物館總掌兼圖書頭。五十七歲任帝國美術院長。六十七歲逝世,病症是腎臟萎縮兼肺結核。
鷗外的一生事業,在表面上,可以說幾乎都在軍事醫學衛生學的領域裡,而且在青壯年時代,除了認真奉行正式的職務之外,也譯介了不少與醫療衛生相關的西方論著,還包括克羅斯威茲(Karl von Clausewitz)的《戰爭論》。然而,儘管官大威大,鷗外在專業方面的貢獻並未受到普遍的瞭解與重視,有人甚至對他的一些醫學理論或主張還提出過負面的評價。其實,在日本早期全盤近代化的過稱中,鷗外在文學理論的倡導與創作上的傑出成就,已足以讓他史上留名,而在醫學領域的貢獻也就被人忽略或淡忘了。
森鷗外基本上繼承了江戶時代儒者文人的志節與趣味,加上西洋的科學實證精神;可謂上承傳統文化而致力於開啟西學洋務之風,成為明治維新時期「文明開化」運動的啟蒙旗手。儒家的文學觀常以「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為主要價值。考較鷗外終生之所作所為,似不外乎這種價值的追求過程。或許可以說,這是他奉為圭臬的處世箴言。鷗外的文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專家身分倡導推行西方醫學衛生學等洋務,對日本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屬於所謂經國之功、濟世之德;但在同時,他也不忘他所敬仰的江戶文人的文采風流,仕而優則文,業餘喜歡舞筆弄墨,不但在追求現代化的日本文壇上大放異彩,創作了許多重要的作品,贏得了當代大作家、大文豪的稱號;而且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能以文藝立言,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之名。
其實,鷗外的文學興趣早有跡象可尋。他在十二、三歲時,開始熟讀《古今和歌集》《唐詩選》等書,並試以漢文進行寫作。這些經驗養成了他後來喜歡吟詠和歌、新體詩,或偶而作漢詩的習慣。
鷗外於大學畢業、任職軍醫後,就玩起筆桿,向報紙投稿。留德回國後,更加積極。在廣義的文學領域裡,他介紹了多家西方的哲學、美學與文藝理論,翻譯了不少小說、詩歌、童話與戲劇等作品,終生幾乎未嘗間斷。比較重要的有哈爾特曼的《美學綱領》、安徒生的《即興詩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歌德的《浮士德》、王爾德《莎樂美》等,不勝枚舉。這些譯作對近代日本文學的發展發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更重要或最重要的當然是鷗外的創作。他在二十八、九歲時發表了稍帶浪漫主義傾向的所謂留德三短篇〈舞姬〉〈泡沫記〉與〈信使〉,一舉成為文壇名家。其後,約有十六、七年期間,雖然繼續出了不少翻譯、文論、小品、詩歌或腳本等,卻久不見小說的創作。直到四十七歲(一九〇九)發表了被查禁的〈性生活〉(Vita Sexualis)後,聲威反而大震。接著寫了《青年》《雁》《灰燼》等長篇,進一步鞏固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這些作品完全揚棄了早年的浪漫色彩,轉而以他理性的旁觀態度與寫實手法,關注日本社會在急速近代化的漩渦中,殘留的封建觀念與習性、現代自我意識的抬頭與挫折、人生的希望與無奈等課題。這與當時夏目漱石的立場倒頗相似,只是表現手法有異;而與文壇主流,即帶有私小說傾向的日本自然主義,顯然大不相同。
然而,終於使森鷗外成為文壇巨擘的是他晚年的歷史文學創作。
明治四十五年(一九一二)七月三十日明治天皇駕崩。九月十三日乃木希典大將殉死。鷗外感動之餘深受衝激,立刻寫了〈興津彌五衛門之遺書〉,發表於十月的《中央公論》上。這是他的第一篇以武士道為題材的歷史小說。這篇經過修改後,與〈阿部一族〉等收在翌年刊行的《意地》集中。「意地」是書題,並非篇名,而是概括集中各篇的共同主題或旨趣。日文的意地一詞,蓋指固執己見、意氣用事之意。武士有所謂武士道的道德倫理規範,而在其往往不合常情與人性的規範裡,堵注其生命的存在意義。這種賭注包括個人的生死,甚至一家一族的存亡絕續。所爭的無非是存在的尊嚴。換句話說,就是面子攸關的問題。
鷗外在〈阿部一族〉之後,接著在同年十月,發表了〈護持院原復仇記〉。此後兩年之內,陸續發表了〈大鹽平八郎〉〈堺事件〉〈安井夫人〉〈栗山大膳〉〈山椒大夫〉〈魚玄機〉等中短篇。論者以為在這些作品中,都還潛伏著「意地」的意識暗流。此後,從大正五年(一九一六)五十四歲起,在三年內,完成了以幕府末期的儒醫儒者為題材的長篇:《澀江抽齋》《伊澤蘭軒》《北條霞亭》三部傳記。這些晚年的作品,一般也都廣義地歸為歷史小說,但就文類的形式而言,說是歷史不像歷史,說是傳記不像傳記,說是小說不像小說。作者「我」頻繁出現在敘述過程當中,好像帶領著讀者步步尋找歷史或故事的真實。這是依據公私文獻史料、經過實地訪談查詢,再加考證、分析、整理之後,以「我」的觀點撰成的作品。可說是鷗外自創的文藝形式,類似當今時行的調查報導文學而不失其最重要的文藝本質。日本文學史上或稱之為「史傳」小說。這些史傳小說代表了鷗外文學的最高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