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Poetics" by Aristotle:亞里斯(士)多德《詩學箋註》姚一葦譯注;《詩學》陳中梅譯注、《創作學》王士儀譯疏;《荷馬的啟示︰從命運觀到認識論》

Everyman's Library 分享了 Aristotle 的相片
"For the purposes of poetry a convincing impossibility is preferable to an unconvincing possibility."
--from "Poetics" by Aristotle



亞里士多德 詩學箋註  姚一葦譯注  國立編譯館 +台灣中華書局 196

姚一葦先生的《詩學箋註》,目前不在手頭。不過從他在《論《雙奇會》的結構模式》中的大力引用所附的原文,可能採自英文本。
 譬如說,現在容易找到英文仍沿用希臘文peripeteia,而不是peripety.......

peripeteia

Line breaks: peri|pet¦eia
Pronunciation: /ˌpɛrɪpɪˈtʌɪə, -ˈtiːə/

noun

formal
  • A sudden reversal of fortune or change in circumstances, especially in reference to fictional narrative: the peripeteias of the drama 1936 is the peripeteia, the point where the action turned

Origin

late 16th century: from Greek peripeteia 'sudden change', from peri- 'around' + the stem of piptein 'to fall'.


rl再說:這denouement他每日一字專欄去年已介紹過」查一下,為
1. 【古】解結;解開
2. (戲劇、小說的)結局
3. (事情的)解決;結束




 
抄錄一些亞里士多德《詩學》(陳中梅譯注,北京:商務, 1999)相關的話,送給那些在忠孝西路和中山南路,被郝某下令,以劫機罪去處理的廢核朋友:
第7章: 情節應是一個整體。事件的承接要合乎可然或必然的原則。......
第8章: 情節應摹仿一個完整的行動。部分的組合要環環相扣,緊湊合理。
第13章:優秀的情節應該表現有缺點或犯了某種後果嚴重錯誤的好人,由順達之境,轉入敗逆之境。......
2005年:回來讀「紐約時報雜誌」,注意到In ancient theater, a play began with a protasis, or introduction, and ended with a catastrophe, or conclusion, driven by some irresistible cause; in French, that finish was the ''denouement.''根據『詩學』(陳中梅譯注,北京商務,1999)此翻譯為:「一部悲劇由結與解組成。」所以「解」為DENOUEMENT 的真義。



前陣子讀到美國某大法官受訪時說,他在大學時期,亞里斯多德《詩學》對他影響最大,這讓我想重拾它:陳中梅譯注本雖然沒像《創作學》附希臘文,不過有關鍵字說明和索引,所以我約10年前讀過一遍.......

精彩的論文: "《詩論》與我們",載Umberto Eco艾可談文學》( Sulla letteratura) 翁德明 譯, 艾可談文學‧互文反諷以及閱讀層次》台北: 皇冠文化出版 2008,頁280-301

On Literature by Umberto Eco艾可談文學/ Q. and A.

歷史上亞里士多德曾作《詩學》一卷,論述古希臘悲劇
 在《玫瑰之名》中,《詩學·卷二》是《詩學》的續作,亞里士多德在此卷中進一步論述了古希臘喜劇的作用。不過,事實上《詩學·卷二》並不存在,只是作者的虛構。
 《詩學·卷二》:相傳為亞里士多德所作,是修道院圖書館隱藏的巨大秘密。




亞里斯多德《創作學》王士儀譯疏,台北:聯經,2003 (之前似乎為里仁版)


亞里士多德《詩學》陳中梅譯注,北京:商務, 1999
第7章: 情節應是一個整體。事件的承接要合乎可然或必然的原則。......
第8章: 情節應摹仿一個完整的行動。部分的組合要環環相扣,緊湊合理。
第13章:優秀的情節應該表現有缺點或犯了某種後果嚴重錯誤的好人,由順達之境,轉入敗逆之境。......
2005年:回來讀「紐約時報雜誌」,注意到In ancient theater, a play began with a protasis, or introduction, and ended with a catastrophe, or conclusion, driven by some irresistible cause; in French, that finish was the ''denouement.''根據『詩學』(陳中梅譯注,北京商務,1999)此翻譯為:「一部悲劇由結與解組成。」所以「解」為DENOUEMENT的真義。


 將它推薦給rl 。
今晨知道,這一denouement 數日前在問 Voltaire 的一句
« personne ne peut deviner le dénouement de cette tragédie »
rl說過:「根據我的了解,這句的大意是: 沒人能料到這場悲劇的結局。」
rl再說:這denouement他每日一字專欄去年已介紹過」
查一下,為
「1. 【古】解結;解開
2. (戲劇、小說的)結局
3. (事情的)解決;結束 」
-----
Source: Aristotle: Poetics of Aristotle: XVIII. Further rules for the Tragic Poet
XVIII. Further rules for the Tragic Poet. Every tragedy falls into two
parts,--Complication and Unravelling or Denouement. Incidents extraneous to the
action are frequently combined with a portion of the action proper, to form the…

根據『詩學』(陳中梅譯注,北京商務,1999)此翻譯為:「一部悲劇由結與解組成。」所以「解」為DENOUEMENT的真義。
《矇矓的七種類型》與《羅生門》(Rashomon)



College is not only where you hit the books. It also should be where you learn not to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荷馬的啟示︰從命運觀到認識論

接續《神聖的荷馬》與《言詩》的研究進路,在本書中,作者繼續對作為西方文化的源頭之一的荷馬史詩進行多角度挖掘。

全書以“西方世界痛失的一個觀念”——“命運”(Moira)開篇,追溯它在荷馬史詩中的關鍵作用。然後通過荷馬史詩的“辨識神人”,展示西方認知史上一次悄然完成的範式革命。在剩下的篇章中,作者對荷馬史詩人物認知觀以及阿基琉斯思想厚度的解讀都相當具有啟發性。

陳中梅,美國楊百翰大學西方古典戲劇史和理論博士,1993年回國。1995年求學于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古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已發表專著《柏拉圖詩學和藝術思想研究》、《神聖的荷馬》和《言詩》等;譯著有《伊利亞特》、《奧德賽》(均有注釋本)和《詩學》(含注釋和評論)等。
期待“美學之夏”——叢書代序
前言
第一章 Daimoni isos——解讀荷馬的命運觀
一 人生
二 部分,份額
三 命運與人生
四 命運與死亡
五 daimoni isos
六 超越命運
第二章 辨識神人——兼論西方認知史上一次悄然完成的範式革命
一 引言
二 神與人的族類區別
三 識神
四 如何識神
五 不識神祗
六 辨識神人
七 誤識
八 “我不是神”
九 余論
第三章 表象與實質——荷馬史詩里人物認知觀的哲學暨美學解讀
一 以貌取人
二 表實不符
三 心靈
四 心智
五 外表與心智
六 實人與虛影
七 影像與“本人”
第四章 聆听他的言說(muthon akou6n)——《伊利亞特》里英雄阿基琉斯的智性品格研究
一 教育背景
二 語言功底
三 審美情趣和悲劇意識
四 來世學與心魂觀
參考書目
後記
索引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