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轉型台灣》《面對公與義─承擔與試煉》(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南方朔、朱敬一......


南方朔批馬 「不統不獨不武」是抱殘守缺王彥喬 2014年12月20日 18:34
南方朔批馬 「不統不獨不武」是抱殘守缺
知名評論家南方朔20日表示,台灣的政治越來越走向法西斯威權,且持續在退步,台灣應思考轉型之路,並找出究竟「型」在哪裡。(余志偉攝)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20日於台北舉行《面對公與義─承擔與試煉》講座,與會的主講人之一、知名評論家南方朔表示,馬英九總統的「不統不獨不武」說法,是種抱殘守缺的小確幸思維,他認為,台灣的政治越來越走向法西斯威權,且持續在退步,台灣應思考轉型之路,並找出究竟「型」在哪裡。

南方朔抨擊總統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說法,是種抱殘守缺的閃躲態度,「是什麼」卻不說,對有理想的說法不敢說、不會說,他認為馬不誠實,是無擔當的人,只有小確幸。

南方朔認為,台灣的政治越來越走向法西斯威權,1個太陽、2個太陽的說法,是種「自己是太陽,別人只是星星」的威權式思考。南方朔說,台灣不會用美國1990年代社區共識的方式解決問題,動不動祭出黨紀,這是因為台灣轉型的過程中,沒有用先進的標準從事轉型。他表示,台灣是少數政治正在退步的國家,且退化仍在持續中,當前年輕人就是碰到退化的一代。

從兩岸的政治談到經貿往來,南方朔表明自己是親中派,但他認為簽署ECFA,把台灣變成依賴理論中的邊陲國,中國則是軸心國,台灣的人力移出、利潤不回流,在此壞結構下,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只能跟爸媽借50萬開早餐店。他批評馬英九,當前除了依賴中國以外,沒有任何自主轉型的意思。

南方朔以南韓的產業轉型為例,韓國將成衣業轉成服裝設計,帶動周邊表演、秀場事業,以此養活60萬勞工,不使其成為夕陽產業;台灣無法轉型的結果,成為全面的「夕陽國家」。南方朔表示,轉型前台灣應該要先知道「型」在哪裡、往哪裡去,北歐小國都有很厲害的創意產業的風險資金以鼓勵年輕人創業,韓國也有,南方朔問,「台灣為何卻找不到未來的『型』是什麼?」

對於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宣稱要設基金幫台灣年輕人創業,南方朔認為,此話應該要由台灣政府講出來,台灣創業門檻越來越高,甚至高達1億、5億,唯有政府輔導才能成,當前卻看不到對年輕人的鼓勵在哪裡。他說,台灣遍地是人才,只要將社會氣氛創造出來就會欣欣向榮,可笑的是前內政部長江宜樺發明了「小確幸」,眼前的事情撈一點算一點,沒有大想法,台灣老百姓應該從事更多的反對,將正面想法踴躍提出。
-----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20日於台北舉行《面對公與義─承擔與試煉》講座,與會的主講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與談時分析究竟為什麼台灣GDP每年以3%到4%的比率成長,薪資卻持續凍漲?為何全球化的果實,台灣底層勞工分享不到?

「台灣接單 海外生產」 薪資未反映GDP成長

朱敬一以台灣接單的筆記型電腦為例,過去,有96%到97%在台灣生產,以廣達、仁寶兩大代工廠的代工占比最高,產業工廠外移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後,形成「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形態,在國際需求依然存在下,訂單數的成長反映在台灣GDP成長率上,卻不會投射到台灣的勞動市場,故薪資成長除了屈指可數的強競爭力產業,如聯發科、台積電、大力光等,他認為其餘產業,如美而美早餐店,漲薪是沒有道理的。

產業外移 資金回台炒房

朱敬一提到,海外生產地從台灣外移到越南、蘇州等地,訂單成長時,由於廠房外移,台灣本地無需花錢擴充廠房、買設備,本地實體投資標的變少,錢轉而用於炒房子、炒股票,他點名鮭魚返鄉的頂新魏家就是如此。外移產業以資訊通信、電子電機產品、精密儀器為比率最高,他提出數字佐證,2001年,資訊通信業僅26%海外生產,到了2013年,已達到87.3%。

台灣為何不轉型?朱敬一表示,台灣企業面臨轉型關鍵的1990年代,當時週邊出現讓這些企業能夠續操舊業的國家,使企業只要將工廠外移,就不必辛苦付出轉型的代價,發展創新的企業僅台積電、聯發科,轉型成功後,薪資跟著上漲,其它多數沒有轉型者,薪資則呈現停滯。

台灣前0.1%的家戶所得占總所得比率的5% 


此外,朱敬一也提到消逝的均富,台灣前0.1%的家戶所得占總所得比率的5%,稅率不公,他說,遺產稅率是動態公平的概念,若能課予高稅率,可以防止有錢人的小孩註定有錢,皮凱迪(Piketty)2013年表示最適的遺產稅率為50%到60%,但台灣2009年的最高邊際稅率卻由50%降至10%,高官還大舉出動遊說,反對稅率改革。
連「教育」這個本該是窮人翻身的機會,現在都難以期待翻身,從數字上看,「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失業率,因為學用落差,是所有人中最高的,有52%的受僱者擁有大專以上的學歷,但這些人中卻有1/3的薪水不到3萬元,就連40、50歲的人的都拿這種程度的薪水,朱敬一表示,不知道他們要怎麼過。

政府要簽FTA 卻不說產業目的

朱敬一說,台灣經濟悶,不是「景氣」波動問題,是發動引擎的「轉型」沒有做到,當韓國與中國大陸簽FTA時想著怎麼賣成衣、汽車,朱敬一反問,為何我們簽FTA卻沒有人告訴我們的產業目的是什麼?政府沒有給予完整的論述,僅以「利大於弊」帶過,更沒有完整的經濟政策,評估最應該開放什麼?最不能開放什麼?開放這些能帶來什麼好處?
*****
本書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2012~2013演講的摘要。

轉型台灣:從心動到行動
作者: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出版社: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2013

  關於未來,我們做得還不夠
  台灣面對一九四九年以來最艱困的挑戰
  領導菁英要面對  施政需在關鍵時刻做好該做的事
  各領域凝聚公民力量  為台灣找出路
  一個國家不論是在常態的經營運作下,或是在面對困境的時候,都需要有一套良好的基礎運作機制。
  任何社會都必須具備這樣的機制來因應各項問題,才不會臨陣慌潰,也才能在常態時推動國家總體發展往好的方向走。
  有完整的規劃、定期審視、檢討缺失、發揮執行效率,需要有清楚的哲學思維,作為上位原則、作為檢討以及重建的基礎。

  面對台灣真相:
  現階段的台灣是一個在追求知識熱情上有所欠缺的時代,甚至是一個知識凋零的時代!
  當許多國家透過模仿走向自主創新之時,台灣卻相對地在創新的努力上明顯不足!
  當許多國家在進行轉型工程之時,台灣卻轉型停滯!

  當代各領域的公共知識分子  慎思審度的建言
  台灣在「文明轉型」中的新文化思考──金耀基
  合理的現代社會,多元文化與價值塑造──王汎森
  台灣要志氣,領導扛責,知識轉型──南方朔
  檢視「國土規劃」—以新思維面對氣候變遷──李鴻源
  整合「公民農業小革命」—台灣在地意義──李丁讚
  和公民媒體,輪流說故事──何榮幸
  集體學習,減少差異、衝突,走向實在──錢永祥
  台灣總體經濟發展瓶頸與挑戰──華而誠
  未來經濟發展的規劃與契機──施顏祥
  服務業是開國之鎖──陳添枝
  重重險阻中打開出路──馬 凱
  經濟效率與財政永續,應動態均衡──何志欽
  改進財政法案品質,落實穩健財政──曾巨威
  兩稅合一非潮流應改革──陳聽安
  從租稅結構性改革著手──蘇建榮
  對待不公平紅線,避免社會沉淪──周德宇
  置入債務預警,落實財政紀律──林建甫
  重新評估不合時宜的政策──林世昌
  地方首長重視公債法修正,應甚於財劃法修正──徐仁輝
  抗爭無益大局,自助方能脫困──林恭正
  服務業出口,重人才品牌,生活化──陳添枝
  突破重圍、減少管制、全力輔導──管中閔
  新生活概念,走出綠色經濟──葉俊榮
  文明是堅持,公共行政入生活──毛治國
  綠色經濟回歸土地上──黃萬翔
  服務要有心—環保、節能、愛地球──鄭崇華
  珍惜文化特色,勿暴飲暴食──嚴長壽
  醫療產業引入雲端,服務朝向國際──黃榮村
  醫療衛生產業化,提供市場留住人才──蘇 喜
  強化醫療品質,系統服務輸出──胡勝正
  全面檢視醫療產業政策,承擔社會安全所需──詹啟賢
  醫療產業化不得空窗,老年長照必需本土系統──林萬億
  應視醫療為一項產業──洪奇昌
  資訊時代主戰場在全球,速連線──余範英
  製造服務結合,創新整案輸出──史欽泰
  掌握智慧化服務,進入數位匯流趨勢──呂學錦
  網路世代賺國外錢,研發創新中小企業打通路──張善政
  未來媒體是一場運動,已經開始──陳浩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以播種者自我期許與自我要求,自在一九九九年跨世紀之交至今,策畫一系列的研討會,衷心期盼台灣在被國際社會評價為「亞洲四小龍」的良好基礎上,能夠帶動台灣整體質量的全面提升,迎接新世紀的來臨。

  為台灣找出路  活出台灣價值

作者介紹

籌備委員
余範英、黃榮村、王汎森、薛琦、陳添枝、朱雲漢、葉俊榮、林聖芬   

目錄

[序]啟動台灣轉型關鍵 從心動到行動

[第一篇]文化的現代化
引言──王健壯
台灣在「文明轉型」中的新文化思考──金耀基
合理的現代社會,多元文化與價值塑造──王汎森
對談──王健壯、金耀基、王汎森

[第二篇]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
台灣要志氣,領導扛責,知識轉型──南方朔
對談──王健壯、余範英、南方朔
檢視「國土規劃」—以新思維面對氣候變遷──李鴻源
整合「公民農業小革命」—台灣在地意義──李丁讚
和公民媒體,輪流說故事──何榮幸
集體學習,減少差異、衝突,走向實在──錢永祥

[第三篇]台灣內外在的經濟發展規劃與契機
台灣總體經濟發展瓶頸與挑戰──華而誠
未來經濟發展的規劃與契機──施顏祥
服務業是開國之鎖──陳添枝
重重險阻中打開出路──馬 凱

[第四篇]財政重國家發展與公平正義
經濟效率與財政永續,應動態均衡──何志欽
改進財政法案品質,落實穩健財政──曾巨威
兩稅合一非潮流應改革──陳聽安
從租稅結構性改革著手──蘇建榮
對待不公平紅線,避免社會沉淪──周德宇
置入債務預警,落實財政紀律──林建甫
重新評估不合時宜的政策──林世昌
地方首長重視公債法修正,應甚於財劃法修正──徐仁輝
抗爭無益大局,自助方能脫困──林恭正

[第五篇]帶動經濟轉型 重塑服務DNA
服務業出口,重人才品牌、生活化──陳添枝
突破重圍、減少管制、全力輔導──管中閔
新生活概念,走出綠色經濟──葉俊榮
文明是堅持,公共行政入生活──毛治國
綠色經濟回歸土地上──黃萬翔
服務業要有心—環保、節能、愛地球──鄭崇華
珍惜文化特色,勿暴飲暴食──嚴長壽
醫療產業引入雲端,服務朝向國際──黃榮村
醫療衛生產業化,提供市場留住人才──蘇 喜
強化醫療品質,系統服務輸出──胡勝正
全面檢視醫療產業政策,承擔社會安全所需──詹啟賢
醫療產業化不得空窗,老年長照必需本土系統──林萬億
應視醫療為一項產業──洪奇昌
資訊時代主戰場在全球,速連線──余範英
製造服務結合,創新整案輸出──史欽泰
掌握智慧化服務,進入數位匯流趨勢──呂學錦
網路世代賺國外錢,研發創新中小企業打通路──張善政
未來媒體是一場運動,已經開始──陳浩

[後記]



啟動台灣轉型關鍵-從心動到行動


  今天,在全球化、資訊化與在地化之下,近代文明的歷史共業在時空壓縮下,許多牽扯複雜、糾葛的問題與面向急速地呈現,台灣也不免身歷其境。
  
  許多問題是跨越國界的,氣候變遷不僅帶來天災,如日本福島的複合性災害,更帶動了核能運用的反思,也牽涉到政經發展的思維模式,都市人口的過度集中,牽涉人口流動與社經結構、生態環境、水與能源的消耗、短缺。往日的經濟發展供需模式,在市場急速全球化下,資本、商品、服務、勞動力等要素的快速流動。面對全球化下的國際資本流量遠大於貿易商品流量,金融強權的擴張與整飭在演變中,被挑戰的世界經濟組織,許多新興的共同市場與多邊貿易協定因此相繼崛起,世界經濟的遊戲規則在改變中。
  
  往日的台灣經濟發展經驗,由農村經濟、小型加工業,到建立進口替代工業、資訊產業的起飛,現今這賴以維生的小康基礎,已不能不做快速因應,以全球思考正視問題的嚴重性。
  
  更甚者,台灣近年由於國內政黨競爭未見改善,社會充斥負面情緒,政府治理未能彰顯,台灣在亞洲四小龍逐漸被邊緣化。最近南韓媒體報導,將台灣列為新興國家發展的失敗案例做深入研究。先機盡失,時間已不站在我們這一邊,是該奮發向上、痛定思痛的「轉型時刻」了。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以播種者自我期許與自我要求,自一九九九年跨世紀之交至今,策畫一系列的研討會,衷心期盼台灣在被國際社會評價為「亞洲四小龍」的良好基礎上,能夠帶動台灣整體質量的全面提升,迎接新世紀的來臨。今天再站出來,一本初衷繼續余紀忠先生辦報的精神,面對時代、社會的動盪,反思近數十年的台灣發展,檢視過往歷史刻畫的痕跡、留下的產物,與民眾對話,讓我們面對台灣在累積了太多需要溝通與協調的問題後,思索應該怎麼走下去?
  
  於余紀忠先生逝世十周年推出以「實在年代—迎向永續」為主題的系列演講,將今日知識分子、學者與社會群體,在實踐中、生活裡互動的磋商、折衝、整合,延伸到當前社會文化中心的各個面向;希望藉由行動與實踐,脫離虛假、找到核心、走出務實,並探討實在年代下的台灣,如何整備迎向永續。
  
  面對台灣今日的社會環境與自然現象的變遷,花費將近兩年的工夫,做追蹤、研討和整理,並將以上系列演講、座談會等與建言,集結在這本書中。
  
  我們希望能收攏一些這個時代中可依靠的資源、可因循的架構,找出癥結與做法,在無法改變全球化的衝擊、大陸崛起的現實下,迎向時代的大轉變。
  
  我們相信唯有不斷規劃、演進、整合,精進知識力與行動力;同時,年輕人參與其中,年紀大的不放棄,將經驗與活力結合,做宏觀與長期的規劃,設定時間表與步驟,一起去面對、去克服、去創新;更需要在文化的差異上做溝通,貧富的差距上重視均衡,面對實在的問題,要結合各種實在的行動力量。唯有人與人之間相互包容、尊重的行為與態度,方能學習進步,勇敢的面對與因應這時代的處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3年11月
後記

  《轉型台灣──從心動到行動》一書我們收集三場「實在年代」系列演講、一場大師對談,整合與成大社會科學院共同舉辦的「租稅財政研討會」,連續兩週四場「實在年代—服務經濟轉型系列」,並節錄「實在年代」〈經濟篇〉集結成冊,只為能將這些珍貴的經驗與箴言,化為步向「心動到行動」的基石。
  
  第一篇「文化的現代化」:一場大師對談,由金耀基院士與王汎森院士分別就近百年文明的進程中,隨着全球化、資訊化的衝擊,台灣所面臨的不只是東亞競合、大陸崛起。今日的台灣雖聚集了相當豐厚的文化與學術資產的底蘊,但不常見文化議題的審度深論。反省近數十年的台灣發展,檢視過往歷史刻畫的痕跡,留下的產物、背景、權力、文化、社會,無論對中華文化的變遷、延續與發展,或是在西方制度方法影響下的文化走向,都缺乏對話、思辨,認真面對人生價值與文明秩序大論述。
  
  金耀基院士—藉由檢視過往的論述模式,闡釋現代文明體系的性格與風貌,追尋中國的文明秩序;王汎森院士—重視學術自由、獨立的學風傳承,強調人文科技對話,面對全球變遷,提醒包容的文化主體性。
  
  第二篇「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由南方朔剖析台灣思想觀念需要突破、轉型,世代知識與菁英領導怎樣面對轉型? 國家領導在時代的責任與前瞻?李鴻源針對國內居住環境的現象,美麗的寶島在氣候變遷下的衝擊應有何作為及反思?縱觀台灣社會力的變遷,需整合公民社會的潛力。資訊時代媒體角色的定位又是什麼?錢永祥、李丁讚、何榮幸藉由學術論辯做社會關懷與追蹤的問題闡述,將今日公民權益、利益團體在重建與深化社會力下的拉鋸面貌,一一呈現。
  
  第三篇「台灣內外在的經濟發展規劃與契機」:我們收納「實在年代」中的經濟四篇。華而誠提示經濟發展的瓶頸與現實;施顏祥對經濟規劃的契機的把握與期待;馬凱強調為有效行動,在先機已失下,不得不加緊殺出血路、打開局面。
  
  第四篇「財政重國家發展與公平正義」:是成功大學何志欽副校長的總策畫,在全球化下各國財政情勢多不樂觀的嚴重失衡,貧富差距擴大、所得分配不均,連帶弱化了支持經濟發展、建立公平社會的能量。本諸相同理念基金會共同規劃研討,特邀陳聽安老師談財政負擔、租稅改革癥結,林建甫等學者就中央地方財政紀律與公債法、政府組織再造與新六都的財政現象做尋根治本的剖析。
  
  第五篇「帶動經濟轉型,重塑服務DNA」:內容為尋找台灣經濟轉型動能。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占GDP六八.七一%,服務業就業人數占五八.六%,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陳添枝老師掌舵下管中閔、毛治國、詹啟賢、呂學錦等擔負重任的產、官、學,皆為經濟轉型長久忽略的服務業,找尋促進服務業產值與品質的提升,鋪陳前景、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深入探討。在深入探討醫療、社福、綠色經濟、資訊服務後,由於時值國內金融政策開放不足,原想邀聚的座談,就金融服務做有效的診斷與建言未得實現,實為遺憾。
  
  以上陳述是兩年來的座談、研討及資料整理的彙總與心得,不足地方還有很多,僅供關懷台灣何去何從的有心人參閱、起步行動!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